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分班考专项特训:文言文阅读(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阅读下面的小古文,完成后面的习题。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吴王欲伐①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②者死!”舍人③有少孺子④者,欲谏不敢,则怀操⑤弹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⑥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⑦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⑧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⑨也!黄雀延颈⑩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 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战!”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正谏》,有改动)
注释:①伐:攻打,讨伐。当时吴王一心想攻打楚国,却从未想过提防越国。②谏:劝谏,规劝。③舍人:侍从。④少孺子:人名,生平不详。⑤操:拿着。⑥如是:像这样。⑦高居悲鸣:在高高的地方发出悲哀的叫声。⑧委身曲附:弓着身子趴在树枝上。⑨傍:旁边。⑩延颈:伸长脖子。 顾:考虑。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欲谏不敢
②乃罢其兵
2.下列对加点词“其”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园中有树,其上有蝉(指园中的树)
B.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指树上的蝉)
C.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指黄雀旁的螳螂)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指蝉、螳螂、黄雀三者)
3.请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阮籍醉酒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dāng lú,在酒垆前)酤(gū)( )酒。阮与王安丰常从( )妇饮酒,阮醉,便( )眠( )其妇侧。夫始( )殊( )疑( )之( ),伺(sì)( )察,终( )无他意( )。
4.加点字解释,填入文中括号内。
5.翻译。
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文言文阅读。
神童庄有恭①
粤中②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③,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④非凡,因指厅事⑤所张画幅而命之属对⑥,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②粤中:地名,庄有恭的老家。③署:官署,衙门。④神格:神态与气质。⑤厅事:大堂。⑥属对:对对子。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幼有神童之誉: (2)家邻镇粤将军署:
(3)将军方与客对弈: (4)因指厅事所张画幅:
7.翻译下列句子。
(1)偶入将军府,将军方与客对弈。
(2)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8.庄有恭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内容分析。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9.文言文中的“之”有多种释义。下列句子中“之”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zhī①往,到……去。②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③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1)通国之善弈者也( )
(2)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 )
(3)钟子期听之( )
(4)送孟浩然之广陵( )
10.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文言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秦,虎狼之国。
11.文中用 的方法叙述了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12.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意图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小古文阅读。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①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②也。夫③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鬻(yù):卖。②应:回答。③夫(fú):句首发语词。
13.文言文中的“之”有多种释义。下列句子中的“之”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之:zhī①到……去。②第三人称代词。③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A.誉之曰( )
B.以子之矛( )
C.送鲍浩然之浙东( )
D.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14.“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写出小古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16.读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节选)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2)孰为汝多知乎( )
18.两小儿辩斗时,一儿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大如车盖”;一儿从 的角度分析,认为“日初出沧沧凉凉”。
19.“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朗读该句的语气应该是( )
A.反问,带有嘲讽,表现出小孩子的机智可爱。
B.疑问,幸灾乐祸,冷嘲热讽。
20.从两小儿辩论的角度我明白 ,从“孔子不能决也”的角度我明白 。
A.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B.知识是不分年龄的,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
C.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文言文阅读。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十二②见前代《笔说》③于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④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⑤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⑥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⑦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
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⑧,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②十二:十二岁。③《笔说》:论书法的书。④尔:你。⑤秘:保守秘密。⑥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⑦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跟她学习书法。⑧祝版:祭神的木板。
2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恐不能秘之( ) (2)待尔成人,吾授也( )
(3)父喜,遂与之( ) (4)不盈期月( )
2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此子必蔽吾名!
23.根据全文分析,说说王羲之成功的原因。
古诗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4.解释下列同语的意思。
(1)善哉: (2)若:
25.给句子划节奏。
善 哉 乎 鼓 琴,汤 汤 乎 若 流 水。
26.解释句子的意思。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27.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人们常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
(2)“巍巍”是形容高大的样子。“少选”是指时间长。( )
28.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一句时,你有什么体会?
参考答案:
1. 劝谏 于是 2.C 3.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欲谏不敢:想进谏却又不敢。谏:规劝(君主、尊长或朋友),使改正错误。
②乃罢其兵: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出兵。乃:于是。
2.本题考查字义。
A.“园中有树,其上有蝉”的意思是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其:指园中的树。
B.“不知螳螂在其后也”的意思是蝉正在觅食,却不知道自己的身后正充满着危险。其:指树上的蝉。
C.“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的意思是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其:代指黄雀。此项说法错误。
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的意思是它们三者都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隐伏的祸患。其:指蝉、螳螂、黄雀三者。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的意思是这三者都必定想要得到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身后的隐患。
【点睛】参考译文:吴国国王想要攻打荆地(楚国),吴王在召见群臣的会上警告:“谁胆敢阻止我出兵,将他处死!”王宫中一个青年侍卫官想要进谏却不敢,于是拿着弹弓、弹丸在王宫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鞋,接连几天如此。吴王很奇怪,问道:“你过来,为什么要像这样沾湿衣服呢 ”侍卫道:“园中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一面唱歌,一面汲取露水,却不知已有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想要捕蝉,但不知旁边又来了黄雀;而当黄雀伸出脖子正准备啄螳螂时,却不知我的弹丸已在下面对准它。它们三个都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后边的灾祸啊。”吴王听后说道:“好啊!”于是撤回了军队。
4.卖;介词,到;就;睡;起初;特别;怀疑;代词,阮籍;窥察;始终;别的意图; 5.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也没有别的意图。
【解析】译文:阮籍邻居的主妇,容貌漂亮,在酒店里卖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喝酒,阮籍喝醉了,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暗中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没有别的意图。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当垆酤酒:在酒店里卖酒。酤:卖。
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籍和安丰侯王戎常常到这家主妇那里喝酒。从:到。
便眠其妇侧:就睡(在)那位主妇身旁。便:于是;就。眠:动词,睡。
夫始殊疑之:(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始:起初。殊:特别。疑:怀疑。之:代词,指阮籍。
伺察,终无他意:暗中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没有别的意图。伺:窥察。终:始终。他意:别的意图。
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这里的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这句话意思是:(那家的)丈夫起初特别怀疑阮籍,暗中探察(他的行为),(发现他)自始至终没有别的意图。
6. 声誉、美誉 邻近 适逢、正巧 张贴 7. 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 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 8.面对将军的喝问,他从容应对,体现了他的勇敢与自信;将军出上联,他不慌不忙地对下联,突出了他的聪明机智。
【解析】译文:粤中部的庄有恭,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有一次放风筝玩耍,(风筝)恰好落到将军署的内院中,庄有恭直接进入要求归还。所有衙役都认为他岁数小而忽略了他,没有来得及阻挡他进入。将军正好和客人下棋,看到他精神状态与众不同,急促喝问他说:“小孩从哪来的?”庄有恭实话回答。将军说:“你读书了没有?可以对对子吗?”庄有恭回答说:“对对子,小意思罢了,这有什么难的!” 将军问:“能对几个字的对子?”庄有恭回答:“一个字能对,一百个字也能对。”将军认为他自大并且夸张,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说:“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庄有恭说:“就是这里一盘棋,便可以对呀。”应声对道:“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6.本题考查的是对加点字的解释,注意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和辨析。根据词语的语境特点写出字词的解释即可。
(1)“幼有神童之誉”意思是幼年即有神童的名声。所以“誉”的意思是声誉、美誉。
(2)“家邻镇粤将军署”意思是他的家在镇粤将军署旁边。所以“邻”的意思是邻近。
(3)“将军方与客对弈”意思是将军正在和客人下棋。所以“方”的意思是适逢、正巧。
(4)“因指厅事所张画幅”意思是于是就指着厅里张贴的画让他做对子。所以“张”的意思是张贴。
7.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字的含义,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
(1)这句话中“方”的意思是正在,整句话的意思是偶然进入将军府,将军正在与客人下棋。
(2)这句话中“对”的意思是对对子,整句话的意思是这个房间的一局棋便可以对(将军出的)对子。
8.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和译文进行理解。首先明确全文的意思,根据文章内容可以得出庄有恭是一个从容、聪明、勇敢的孩子,注意作答时结合文章内容。
9. ③ ② ② ① 10.C 11.对比 12.告诉我们做事、学习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分析】参考译文:
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想着有大雁将要飞来,想要取来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9.考查对文言文虚词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之: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意思是:一天,展示书画的时候,有一个牧童看到了。之: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钟子期听之”意思是:钟子期听伯牙弹琴。之: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代物。
“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送孟浩然到广陵去。之:做动词,指往,到……去。
10.考查对文言文句式的理解辨析能力。
从题干来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属于判断句。
其中A、B、D都属于判断句。
C项,属于谓语后置倒装句。
11.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其中有两个人物形成了对比,一个是专心致志的人,另一个是三心二意的人。所以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叙述了二人对待学弈的态度。
12.考查对文章的理解。
学生在解答此类型的题目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主要介绍对象和主要事件,准确理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道理。
13. ② ③ ① ③ 1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5.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破它 16.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3.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识记和理解。根据语句的内容进行理解。
A项:“誉之曰”意思是“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所以“之”的意思是第三人称代词。
B项:“以子之矛”意思是“如果用你的矛”,所以“之”的意思是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C项:“送鲍浩然之浙东”意思是送别去浙东的朋友鲍浩然,所以“之”的意思是到……去。
D项:“通国之善弈者也”意思是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所以“之”的意思是相当于现代汉语助词“的”。
1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其人弗能应也”意思是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原因是“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意思是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15.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翻译,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写出关键词语的含义,翻译出整句话的内容即可。“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意思是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
16.本题考查的是这则寓言的启示,结合原文的内容进行分析。根据译文可以得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要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围绕这个方面来论述即可。
17. 认为 你 18. 视觉 触觉 19.A 20. C A
【分析】译文: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第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第二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是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
17.本题主要考查字义。
首先知道整句话的意思,再去推测单个字是什么意思。
(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以:认为。
(2)孰为汝多知乎:是谁说你知识渊博的呢?汝:你。
18.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关键词“大”,这是形状,要用眼睛观察,所以“日初出大如车盖”是从视觉的角度分析的。
关键词“沧沧凉凉”,这是温度,要接触到才能感受到,所以“日初出沧沧凉凉”是从触觉的角度分析的。
19.本题主要考查句子朗读。
抓住关键词“笑曰”,即笑着说,这里可以看出来小孩子很调皮,再联系“孰为汝多知乎?”一句,这里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现了小孩子们是在嘲笑孔子。
20.本题主要考查文章以及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首先判断选项是否正确,再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作答。
A.说法正确。
B.说法错误。“知识是不分年龄的”这是正确的,但是”只有多听取小孩子的意见,才能有所进步“这种说法太过绝对,是不正确的。
C.说法正确。
两小儿一个从触觉来辩论,一个从视觉来辩论,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这明显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
孔子是很博学的人,但是他也有不知道的事情,这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不知道的东西,我们应该实事求是。
21. 怕、担心 传授 给 满 22.这孩子将来必定会盖过我的名声! 23.天资聪颖,爱好书法,教育得法。
【分析】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担心(王羲之)不能保守秘密,告诉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羲之跪拜,现在就让儿看看这书吧,长大再看就耽误了孩儿幼年发展了。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还不到一个月时间,书法就有了很大进步。
卫夫人知道后,告诉太常王策说:“这孩子一定正在看《用笔诀》,最近看见他的书法,就已老成大器。”流着眼泪说:“这孩子将来一定能遮住我的名声。”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
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内容。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1)“恐不能秘之”这句话的意思是:担心(王羲之)不能保守秘密。恐:担心、害怕的意思。
(2)“待尔成人,吾授也”这句话的意思是:等你长大成人我再教你书法。授:教授、传授的意思。
(3)“父喜,遂与之”这句话的意思是:父亲很高兴,立刻就把书给了他。与:给的意思。
(4)“不盈期月”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满一个月时间。盈:满的意思。
22.本题考查翻译句子。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重视句式的选择、特殊用法和句中关键词的意思。
此:这个,必:一定、必定,蔽:遮住、遮盖,名:名声。
原句翻译为:这个孩子将来一定能遮盖过我的名声。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本文主要讲述的内容是王羲之从小就喜欢书法,并且刻苦学习,父母也十分支持给与了他良好的教育,最后王羲之成为一代大书法家。因此可知王羲之成功的主要原因是自身对书法的喜爱,以及刻苦的学习,加之从小天资聪慧,又有父母的良好教育,最终成就他成为一代名家。
24. 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好啊 像……一样 25.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6.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27. √ × 28.我体会到了知音难觅的真挚感情。
【分析】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
24.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含义进行辨析和理解即可。
(1)本句话中“善哉乎鼓琴”意思是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所以“善哉”的意思是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好啊。
(2)本句话中“巍巍乎若太山”意思是如登巍巍高山!所以“若”的意思是像……一样。
25.本题考查的是给句子划分节奏,注意结合句子的含义和特点进行分析。画出相应的节奏即可。本句话“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意思是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节奏划分应该是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26.本题考查的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注意写出句子中的关键词含义。抓住和相应的词语特点和整句话的含义进行翻译即可。本句话中“鼓”的意思是弹奏。整句话的意思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27.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含义进行分析和判断。
(1)本句话的说法是正确的。
(2)本句话的说法是错误的。“少选”是指过了一会儿,是指时间短。
28.本题考查的是对语句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原文的含义以及语境进行分析。“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这句话的含义是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知音难觅的真挚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