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年级/册次 六年级上册 单元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设计
内容简介 教材内容编排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围绕“虚构小说”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桥》《穷人》《金色的鱼钩》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小说,喜欢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和丈夫的美好心灵。《金色的鱼钩》塑造了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课程标准要求 识字、写字目标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用硬笔工整地书写楷书。 阅读目标 1.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2.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3.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习作目标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3.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口语交际目标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 ,作简单的发言, 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三、语文要素进阶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选编了中外不同作家各具特色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暴发时舍已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穷人》赞美了穷苦渔民桑娜夫妇善良、美好的心灵,《金色的鱼钩》则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语文要素 课题 内容 主旨 写法 课后思考题 要素进阶
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桥》 本课描写了老支书在洪水袭来的时刻,镇定指挥全村人过桥撤离,舍己为人的故事。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一位老支部书记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沉着镇定地指挥人们撤离,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事情,表现了老支书在危难面前舍己为人、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1.有感情滴朗读课文,注意读好短句。 2.这篇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支书?找出写老支书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你的理解。 3.画出描写雨、洪水和桥的句子读一读。在联系老支书在洪水中的表现,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人物的作用。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和同学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通过神态、语言、动作与特定的环境描写等,感受老支书的人物形象。
《穷人》 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桑娜和渔夫在自己家生活十分贫穷的情况下,收养了邻居家的两个孤儿。 课文赞美了穷人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美好品德。 1、课文以故事的发展为顺序,以桑娜的活动为线索来记叙,条理十分清晰。 2、运用了行动、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滴读一读。说说从这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渔家的小屋“温馨而舒适”,这样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桑娜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其他描写环境的句子,体会它们的作用。 沉默中,桑娜会想写什么呢?联系课文内容,歇一歇桑娜的心理活动。 带入环境,透过对话和心理描写感受桑娜和渔夫身上的人性之美。
《金色的鱼钩》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事。 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故事中人物、场景和情感的细腻之处。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中的情景。 默读课文,说说小说写了一位怎样的老班长?再找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的句子读一读,和同学交流这些描写对刻画老班长有什么作用? 结合人物言行体会人物形象,感受老班长精神。
习作: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复习本单元的三个故事,了解虚构故事的特点。提示学生认真读材料,注意到材料中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性格等限制词语。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重点是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1.小组内的同学分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交流的过程。 2.和同学交流:面对不同的人,解决不同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快乐读书吧 阅读故事,了解同龄人的成长经历,体验成长故事阅读的乐趣。重点是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学生热爱阅读、广泛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借助文本,开发文本的功用。从课本单一地读懂内容,拓展出思想教育和学习写法的方面,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渐渐爱上阅读。
人文主题 虚构小说(舍己为人、镇定自若的老村支书,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渔夫夫妇,舍己为人的老班长,都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小说的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 (阅读)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习作)发挥想象,创编生活故事。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1. 想象力和创造力:虚构小说是作者通过想象和创造来塑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学生需要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通过阅读虚构小说,理解并欣赏作者的想象和创造。 2. 故事理解和分析能力:虚构小说通常有复杂的故事情节和多维的人物关系,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故事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理解故事的起承转合、人物的性格和发展,把握故事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文学鉴赏能力:学生需要培养对虚构小说的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对文学语言的理解、对叙事结构和描写技巧的分析,以及对作者的意图和主题的理解。通过学习虚构小说,学生能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 反思思维和情感表达:虚构小说往往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类的情感。学生需要培养反思思维,能够思考小说中的道德、伦理和社会价值观,并能够通过阅读和讨论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5. 阅读策略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一些阅读策略,如推测、预测、联想等,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虚构小说。学生可以通过推测故事情节的发展,预测人物的行为和故事的结局,以及通过联想将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联系和对比。 总的来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关于虚构小说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故事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反思思维和情感表达能力,运用阅读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二、常规目标 字词句: 会写22个字,会写29个词语。 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2.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3.留意环境描写,能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口语表达: 1.根据对象,把说服别人的具体理由讲清楚。 2.设想对方可能的反应,恰当应对,获得对方支持。 书面表达: 1.展开想象,根据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创编生活故事。 2.把故事情节写完整,通过环境或心理描写体现人物形象。
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是小说,都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情节。如《桥》一文中老支书在桥头指挥全村人过桥的情节,《穷人》一文中桑娜从邻居家抱来孩子后等丈夫归来的情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和我们相互推让鱼汤的情节等。这些情节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要注意有感情地读出这些情节。 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深刻感受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内心情感。作者利用多种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性格鲜明、形象丰满的人物。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深刻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想象来虚构出动人故事的,并学习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以及情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另外,我们在读小说的时候,要逐步学会与文本对话,感受人物的内心情感。学习老支书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感受桑娜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老班长的革命奉献精神。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初步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基础型的教学内容能够独立学习。能读懂文章内涵,初步品味字里行间作者所蕴含的情感。对于本单元扣人心弦的小说情节,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人物形象地理解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言语表达的技巧,习得言语规律,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情节、环境及对人物的细节描写,感知人物形象。写作素养方面,能积累好词好句好段为习作做铺垫,通过仔细观察人物活动和语言能写出大概的人物特点。但通过各种细节描写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内心之处,还稍有欠缺,应对此进行专项训练。因此,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言语表达的技巧,习得言语规律。
教学思路 学习主题:虚构小说 计划( )课时
大任务:虚构小说
任务一 预习,与小说相知 (2)课时
活动1 激活已有经验,发布核心任务,激发学习期待。
活动2 通读单元课文,自主识字学词,整体把握内容。
任务二 逐篇品读交流,师生相互启发,感受人物形象。 (8)课时
活动1 精读课文《桥》,有结合《桥》的学习过程,梳理总结小说的特点结合板书内容,总结小说的要素,即人物和环境,结合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 形象”,梳理总结小说的价值,以及阅读小说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阅读小说时,需要自觉把握内容、梳理情节、评价人物,这样能更好的理解小说作品的特点和价值。
活动2 精读课文《穷人》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
活动3 略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跟着老班长体会长征的困难,也了解战士的不怕困难的精神。
活动4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学会说服别人,支持我们做一件事情”,重点是交流时,把具体的理由说清楚。
活动5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学习运用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和情节描写刻画人物,通过环境描写来凸显人物形象。了解情节描写的作用,了解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尝试写出人物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时的心理活动。积累古诗《回乡偶书》。
活动5 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以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根据已提供的环境和人物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虚构的故事。
任务三 分享会 (2)课时
活动1 小组交流,推荐作品。以小组为单位,组员互相快速阅读彼此的小说,交流自己喜欢的小说及作者,并结合大概念说明理由。
活动2 评讲习作。在班级内展示分享自己的作文内容,师生一起点评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