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专题七 名著阅读 习题课件(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专题七 名著阅读 习题课件(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8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10: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期末专题复习
专题七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原名《   》,是   (作者)的   (体裁)集。
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 ”“  ”“ ”
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他们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渐密,这位朋友是“  ”。
4.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  ”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
5.鲁迅在《琐记》中写自己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 ,
表现出鲁迅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一)《朝花夕拾》
旧事重提
鲁迅
回忆性散文
卧冰求鲤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范爱农
无常
天演论,
6.(21-22·烟台莱阳期末)下列与《朝花夕拾》有关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作者在《狗·猫·鼠》中追忆了自己童年时救养了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
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
B.《父亲的病》中作者回忆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行医的种种表现,
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C.《无常》描述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写出了其儿时盼望
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
D.《范爱农》通过追叙自己在日本留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表现了作者对
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和悼念。
C
解析:“写出了其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展示了旧式教育对于儿童天性的压制”是对《五猖会》的介绍。《无常》描述了鲁迅儿时在乡间迎神赛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对活(白)无常充满敬佩及赞美之情,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7.(21-22·东营广饶期中)请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AF
IJ 
DE
8.(20-21·济南长清区期中)下面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常》中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B.《五猖会》中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雪地捕鸟,是温馨的回忆。
D.《藤野先生》中“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揭露了中国青年的丑恶面目。
D
解析:
《藤野先生》中“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
9.(20-21·德州德城区期末)名著阅读。
  “我”在书塾上课时描绣像,被寿镜吾老先生狠狠批评。很快,“我”身边的亲朋好友、邻里街坊都知道了此事。长妈妈和父亲会有怎样的反应?任选一位,写出他可能说的话。
答案示例一:
长妈妈:“回来啦,快点去写作业,你父亲今天很生气,还不停地问你有没有回来,你可要注意点了。听到没,哥儿,记得么?”
答案示例二:
父亲:“你这逆子,罚抄《鉴略》十遍,抄不完不准吃饭!”
10.(21-22·济宁邹城期中)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照例还有一个同乡会,吊烈士,骂满洲;此后便有人主张打电报到北京,痛斥满政府的无人道。会众即刻分成两派:一派要发电,一派不要发。我是主张发电的,但当我说出之后,即有一种钝滞的声音跟着起来:——
“杀的杀掉了,死的死掉了,还发什么屁电报呢。”
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我早觉得奇怪,注意着他的了……
(1)文中的“他”指的是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具体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1)文中的“他”指的是   。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请结合具体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范爱农
温馨的回忆:
答案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了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答案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写到迎神赛会时,孩子们盼望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三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
答案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理性的批判:
答案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
答案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写到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
答案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11.(21-22·烟台招远期中)名著阅读。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药引寻到了,然而还有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这“败鼓皮丸”就是用打破的旧鼓皮做成;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清朝的刚毅因为憎恨“洋鬼子”,预备打他们,练了些兵称作“虎神营”,取虎能食羊,神能伏鬼的意思,也就是这道理。可惜这一种神药,全城中只有一家出售的,离我家就有五里,但这却不像平地木那样,必须暗中摸索了,陈莲河先生开方之后,就恳切详细地给我们说明。
(1)上述选文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一篇。
(2)文中画线句子,意在表现什么道理?
(3)作者对文中所谓“名医”的态度是什么?请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
(1)上述选文出自鲁迅《朝花夕拾》中的《   》一篇。
(2)文中画线句子,意在表现什么道理?
父亲的病
答案示例:
药名和清朝兵名的荒唐一样,只是玩文字游戏,并没有什么科学道理。
(3)作者对文中所谓“名医”的态度是什么?请简析产生这一态度的原因。
答案示例:
态度:(对庸医的深切)痛恨。 原因:他们(误导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延误了父亲的病情,导致了父亲的死亡。
12.《西游记》是   代小说家    写的我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    。
13.《西游记》全书共  回,基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至七回,写    ,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第八至一百回总写   ,最终至西天大雷音寺取得真经,蕴含着    
的人生真谛。
14.孙悟空的第一个师父是    ,孙悟空从他那里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孙悟空的兵器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名“    ”。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    下,护送唐僧取经后被封为“    ”。
15.《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     ,劝孙悟空上天接受招安的是 
   ,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炼成“火眼金睛”的是    。
(二)《西游记》

吴承恩
神魔小说
一百
孙悟空出世至被压五行山下
唐僧历经八十一难
人必须经历苦难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须菩提祖师
如意金箍棒
五行山
斗战胜佛
孙悟空
太白金星
太上老君
16.(20-21·青岛市北区期末)关于《西游记》,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游记》思想复杂,释、道、儒均有所涉及,抛开宗教外衣,这部小说对青少年也具有励志
的意义。
B.《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
C.唐僧俗姓陈,被唐太宗赐姓为唐,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金蝉子转世。取得真经后,唐僧被如来佛
祖封为“金身罗汉”。
D.《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比如:孙悟空本领高强、爱
憎分明;猪八戒憨厚淳朴,但是好吃懒做、贪恋美色;沙僧沉默寡言;唐僧善良仁慈,但有时
又会表现得懦弱、善恶不分。
C
解析:
取得真经后,唐僧被封为“旃檀功德佛”。
17.(20-21·临沂沂南期末)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节选文字一)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形象特点):  。 
(节选文字二)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也不应久占在此。常言道:‘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便罢了;若还不让,定要搅攘,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形象特点):  。 
活泼好动、机灵可爱
蔑视权威,具有反抗精神
18.(20-21·潍坊安丘期末)阅读《西游记》第24回(节选),回答问题。
大圣却有算计:爬上树,一只手使击子,一只手将锦布直裰的襟儿扯起来,做个兜子等住。他却串枝分叶,敲了三个果,兜在襟中。跳下树,一直前来,径到厨房里去。那八戒笑道:“哥哥,可有么?”行者道:“这不是?老孙的手到擒来。这个果子,也莫背了沙僧,可叫他一声。”八戒招手叫道:“悟净,你来。”那沙僧撇下行李,跑进厨房道:“哥哥,叫我怎的?”行者放开衣兜道:“兄弟,你看这个是甚的东西?”沙僧见了道:“是【甲】。”行者道:“好呵!你倒认得。你曾在那里吃过的?”沙僧道:“小弟虽不曾吃,但旧时做【乙】,扶侍鸾舆赴蟠桃宴,尝见海外诸仙将此果与王母上寿。见便曾见,却未曾吃。哥哥,可与我些儿尝尝?”行者道:“不消讲,兄弟们一家一个。”
他三人将三个果各各受用。那八戒食肠大,口又大,一则是听见童子吃时,便觉馋虫拱动,却才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吞咽下肚,却白着眼胡赖……行者道:“悟净,不要睬他!你倒先吃了,又来问谁?”八戒道:“哥哥,吃的忙了些,不像你们细嚼细咽,尝出些滋味。我也不知有核无核,就吞下去了。哥啊,为人为彻,你已经调动我这馋虫,再去弄个儿来,老猪细细的吃吃。”行者道:“兄弟,你好不知止足!这个东西,比不得那米食面食,撞着尽饱。像这一万年只结得三十个,我们吃他这一个,也是大有缘法,不等小可。罢罢罢!够了!”他欠起身来,把一个金击子,瞒窗眼儿丢进他道房里,竟不睬他。
(1)文中【甲】处应填入的水果名称是   ,【乙】处应填入的职务名称是  。
(2)选文表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人参果
卷帘大将
答案示例:表现了猪八戒贪吃、急躁的性格特点。
19.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沈从文通过《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乡土小说和散文,在文学中完成了对
“湘西”的重构。
B.《白洋淀纪事》一书的作者是孙犁,他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家。
C.《镜花缘》里神奇的国度有三十几个,像好学上进的黑齿国,酸腐吝啬的淑
士国,虚伪狡诈的两面国,女性当家的女儿国,终日忙忙碌碌的劳民国,等等。
D.《猎人笔记》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一部通过描写猎人的狩猎活动,记述19世
纪中叶俄罗斯农村生活的随笔集。
B
解析:
B项,应为“荷花淀派”。
(三)自主阅读推荐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