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期末过关检测卷习题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10: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期末过关检测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1.(20-21·临沂兰山区期末)阅读下面文段,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2020年是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率领下满怀爱国热忱(  )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学习将士的英雄气概,学校组织了《上甘岭》观影活动。
电影开映前,同学们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礼堂里人声dǐng(  )沸,而当银幕呈现那一难忘的时刻时,同学们立刻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任何一个镜头。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美军先后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 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防守的约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阵地咄(  )咄逼人地发起进攻,铺天盖地的炮弹倾泻在上甘岭上,志愿军的工事立即坍塌,成为废墟,敌人的丧心病狂实在是骇人听闻。志愿军防守部队进行了顽强抵抗,威风凛凛的英雄气势让敌人惊慌失cuò(  ),敌人抱头鼠窜的丑态让同学们哄堂大笑。在持续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与敌军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攻击,最终取得了胜利,“联合国军”扼杀新中国的企图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的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伟大精神,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
·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
(1)请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热忱( )  咄( )咄逼人
(2)请根据文中注音写出正确的汉字。(2分)
人声dǐng( )沸  惊慌失cuò( )
(3)下列关于语法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中的“精神”“心情”“阵地”都是名词;“300余门”“170多辆”中加点的词都是量词。
B.“激动的心情”“难忘的时刻”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调集兵力”“取得了胜利”中加点词都是动词。
C.文中“雄赳赳”是褒义词,“抱头鼠窜”是贬义词;“我们民族”中加点词是名词。
D.“发起进攻”“900多次攻击”中加点词是同义词;“取得了胜利”“以失败而告终”中加点词互为反义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chén
duō


C
解析:C项中的“我们”是代词,不是名词。
2.(21-22·菏泽郓城期末)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在凝神细听了那位同学回答之后,立即附和道:“说得不错!”
B.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
C.操场上足球训练正在进行,我禁不住小强的怂恿,放下作业跟他踢球去了。
D.听着他铿锵有力的朗诵,我的内心充满了对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的仰慕之情。
A
解析:A.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多含贬义)。此句是老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并非附和。
·
·
·
·
·
·
·
·
·
·
·
·
3.(20-21·潍坊安丘期末)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接到举报之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迅速查处了这家商店擅自提价。
C.在寒假的户外活动中,同学们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微笑着面对生活的人,失去的只是自己的烦恼,赢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D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可将“能不能”删去,或在“成功”前添加“能否”;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末添加“的问题”;C项,否定不当,可将“不要”删去。
4.(21-22·潍坊潍城区期中)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④③①   D. ③①④②
C
解析:按照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总写“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紧接着写“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其次写“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再写“仁者在山的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最后写“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
·
·
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每空1分,共7分)
(1)“________________”,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春》)
(2)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4)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
(5)古文中有许多意义深远、激发斗志的名句。例如《〈论语〉十二章》中就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激励志士仁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坚定志向。
一年之计在于春
杨花落尽子规啼
风正一帆悬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6.(21-22·日照五莲期中)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4分)
2022年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将在日照市举办,经筹委会面向全国征集和精心评选,最终确定会徽名称为“腾飞吧太阳鸟”(如下图)。
(1)仔细观察会徽,你觉得会徽融合了哪些元素?有什么寓意?(2分)
(2)本届省运会,日照是比赛场地,你作为一名日照市民,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来自远方的客人推介你的家乡。(2分)
(1)仔细观察会徽,你觉得会徽融合了哪些元素?有什么寓意?(2分)
答案示例:主要融合抽象的日照“日”字、山东的“山”字,数字“25”、太阳鸟、圣火、船帆、海浪等元素,(1分)寓意运动员们如飞翔的太阳鸟激情拼搏,快乐竞技,奋勇谱写新时代山东体育运动发展的新辉煌。(1分)
解析:会徽名为“腾飞吧太阳鸟”,融合抽象的“日”(日照)字、“山”(山东)字,数字“25”、太阳鸟、圣火、船帆、翻滚的海浪等元素创意设计而成。寓意山东省第25届运动会在素有“东方太阳城”美誉的日照举办,圣火辉耀山东,运动员们如同逐日腾飞的太阳鸟在日照这片阳光热土上激情拼搏,奋勇争先,快乐运动,共享荣光,发扬新时代体育精神,谱写体育运动新的辉煌篇章。
(2)本届省运会,日照是比赛场地,你作为一名日照市民,请用简洁的语言向来自远方的客人推介你的家乡。(2分)
答案示例:我的家乡日照,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东南部,东临黄海,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区位优势突出。日照交通运输方便,拥有国家一类对外开放的日照港、岚山港两个港口。“蓝天、碧海、金沙滩”便是日照这个城市的名片。大海赋予了日照太多的灵性,海与城、城与海“相看两不厌”,海城一色、城海一家的天然优势,可以让你充分领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言之成理即可,2分)
7.名著阅读。(5分
(1)(21-22·潍坊高新区期中)为参加班级读书会,王华制作了一份经典名著推荐表,请你帮他补全。(2分)
名著 推荐篇目 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原名《   》 《   》 文中既讽刺了纵恶养奸的“正人君子”,又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语言辛辣,讽刺意味浓厚,读来令人深思。
(2)(20-21·枣庄台儿庄区期末)班级开展“《西游记》名著阅读研讨会”,完成相关专题。(3分)
专题:话说英雄
根据研讨交流,同学们一致通过:孙悟空堪称《西游记》中第一英雄。请仿照下面“感动中国颁奖词”(节选)示例,为你心目中的英雄孙悟空写一段颁奖词。
提示:“总—分—总”结构。总:赞誉人物性格、精神。分:概述主要事迹。
示例: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1)(21-22·潍坊高新区期中)为参加班级读书会,王华制作了一份经典名著推荐表,请你帮他补全。(2分)
名著 推荐篇目 推荐理由
《朝花夕拾》,原名《  》 《   》 文中既讽刺了纵恶养奸的“正人君子”,又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语言辛辣,讽刺意味浓厚,读来令人深思。
旧事重提
狗·猫·鼠
(2)(20-21·枣庄台儿庄区期末)班级开展“《西游记》名著阅读研讨会”,完成相关专题。(3分)
专题:话说英雄
根据研讨交流,同学们一致通过:孙悟空堪称《西游记》中第一英雄。请仿照下面“感动中国颁奖词”(节选)示例,为你心目中的英雄孙悟空写一段颁奖词。
提示:“总—分—总”结构。总:赞誉人物性格、精神。分:概述主要事迹。
示例: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答案示例:孙悟空——他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取经路上,他“三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有勇有谋,化险为夷;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本领高强。他是艺高胆大的神仙,更是血肉丰满的英雄好汉!(3分)
二、阅读(42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 的写法和 的表达方式,
表明了诗人“秋日胜春朝”的观点。(2分)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怀?(2分)
8.“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 的写法和 的表达方式,表明了诗人“秋日胜春朝”的观点。(2分)
对比(1分)
议论(1分)
解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诗人将古代文人墨客对秋天的看法与自己对秋天的看法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我言秋日胜春朝”说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看法,从表达方式来说,是议论。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怀?(2分)
解析:这首诗一反常调,另辟蹊径,讴歌了秋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豪壮情怀。
答案示例: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豪壮情怀。(2分)
(二)(20-21·临沂河东区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尚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薰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故:同“固”,本来。②窦:孔穴。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止有剩骨_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_   
(3)樵者窘迫__________   
(4)遂蛇行而入________  
11.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又数刀毙之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D.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13.【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甲】【乙】两文都以议论结尾,请你根据阅读体验,谈谈对所论述道理的理解。(3分)
·
·
·
·
·
·
·
·
参考译文:
【乙】有个砍柴的人,在山里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砍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砍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砍柴人十分为难,(他)看到旁边有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走出了山洞。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
这件事也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
【乙】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②,尚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薰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故:同“固”,本来。②窦:孔穴。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止有剩骨__________ 
(2)缀行甚远__________   
(3)樵者窘迫__________   
(4)遂蛇行而入________  
·
·
·
·
仅,只
连接、紧跟
十分为难
像蛇一样(每空1分,共4分)
·
11.下列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1分)
A.又数刀毙之 B.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C.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D.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D
解析:D项的“之”是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B、C三项的“之”都是代词。
·
·
·
·
1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2)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答案示例:(屠户)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一样。(2分)
答案示例:这件事也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2分)
解析:(1)句中,“顾”的意思是“看”,“苫蔽”的意思是“覆盖”。
(2)句中,“此”的意思是“这”,“止”的意思是“停止”。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正确翻译句子即可。
13.【甲】文中的狼和【乙】文中的虎的共同特点是什么?【甲】【乙】两文都以议论结尾,请你根据阅读体验,谈谈对所论述道理的理解。(3分)
答案示例:贪婪。(1分)道理:作者告诉人们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否则也会落得如文中的狼和虎一样的下场。(2分) 
解析:结合两文内容,从“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等语句中可知,狼和虎的共同特点是贪婪。从“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等语句中可知,作者告诉人们不能贪婪,该停止时就要停止,否则也会落得如文中的狼和虎一样的下场。
(三)(21-22·菏泽巨野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14分)
初心如磐终不改
——辽宁省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山城村村民孙景坤
辛 阳
“我是在替战友们活着。”病床上,看着电影《长津湖》中一幕幕熟悉的战斗场景,今年97岁的孙景坤老人双眼湿润,思绪回到了70多年前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
1948年1月,24岁的孙景坤报名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随部队南征北战。回忆刚入伍参加的战斗,孙景坤仍历历在目。子弹密集飞来,棉袄里的棉花四处乱飞。半个月,他换了4件棉袄。短短数月,他练出一身本领。从黑山阻击战、辽西大会战,直至全歼廖耀湘兵团,辽沈战役中他立了两个三等功。
1948年11月,孙景坤所在部队从九门口入关,包围北平、转战天津。平津战役,他又立下了二等功。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刚从海南岛战场上撤回的孙景坤,待命过江。朝鲜龙水洞地区战斗,孙景坤所在团与美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子弹击伤他的左臂,他没退缩,子弹击中他的腿部,他仍冲锋,直至重重地跌倒才被抬下战场,回国疗伤。
在丹东养伤一个多月,他就提出归队申请。第二次跨过鸭绿江,他奔赴前线,追赶部队。途中,火车遭遇美军轰炸,孙景坤与部队失去了联系,只好第二次回国。两天后,他第三次过江追赶部队。孙景坤只有一个信念,打了胜仗,才能回家过好日子。
1955年,孙景坤退伍复员,回到家乡辽宁丹东山城村。没多久,山城村成立生产队,他担任第一生产队队长,一干就是26年。在办理党组织关系时,他尘封了自己所有的战功和荣誉。
他带领社员挖淤泥,造台田,台田上种玉米,台田下种水稻,玉米水稻双丰收。直到今天,老人们依然在传颂:山城一队大亚湾,当年就是烂泥滩,一遇水涝就不收,如今变成米粮川。孙景坤带领山城一队社员到东沟县(今东港市)学种水稻时,看到那里种植着当时人们还十分陌生的草莓,便把草莓种植技术也学到手。草莓迅速成为山城一队的副业,会计曲华成至今还记得,那时山城一队光草莓苗每年能卖出五六千元。
年近不惑的孙世阳,忘不了多年前挨爷爷孙景坤踢的一脚。1989年,村里组织村民集体观看电影《上甘岭》。孙世阳嚷着:“我不看,要是放动画片我就去。”可7岁的他没想到,爷爷突然踢了他一脚,大声呵斥:“这是讲抗美援朝的片子,必须去看!”
那时,他不懂爷爷为什么生气。在孙世阳的印象中,爷爷是个地道的农民,更是一个严肃而倔强的老头儿,对父亲和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这么多年,孙景坤从没向组织伸过一次手、张过一次嘴,子女们也没跟着他沾过一分光。“我8岁上学,家里连4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我爸是生产队长,只要开个介绍信,学费就可以免了,可他坚决不给开。”女儿孙美丽说。
孙美丽回忆,在她16岁时,电话局选电话员。但当她报上名时,却被父亲拿下来给了别人。父亲说,你文化水平低,别耽误了事儿。“两年前,父亲的一句‘我对不起你’,让我知道他一直是爱我的。”
孙世阳如今常把爷爷的英雄故事讲给自己的儿子听,他越来越理解爷爷的内心世界——经历过生死,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想着更多地回馈社会。“爷爷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下去!”孙世阳说。
(《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0日07版)
14.写出本文的线索。(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孙景坤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会计曲华成、孙世阳、孙美丽有何作用。(3分)
17.文章取题为《初心如磐终不改》有何妙处?(4分)
14.写出本文的线索。(3分)
解析:文章的线索有以人物为线索、以事情为线索、以物品为线索、以地点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感情为线索等。本文很明显就有时间、地点、人物与情感线索,找到关键词概括出来即可。
答案示例:时间线:1948年参军到1955年复员的战争年代,到复员担任第一生产队队长的26年。 地点线:辽沈、平津、朝鲜、丹东、丹东山城村。 人物线:孙景坤 情感线:孙景坤“初心如磐终不改”的高贵品质。(写三个即可,3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认为孙景坤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解析:从文中2至6段,写孙景坤参加战斗,英勇作战,获得很多战功,但他在和平年代“尘封了自己所有的战功和荣誉”可知,他是一个战斗英雄,一个从不向组织提要求的人。从7到12段,他带领乡亲劳作,可看出他勤劳,一心为群众着想;“对父亲和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不为孙美丽走关系,可看出他严格要求子女的品质。
答案示例:要点:战争年代,孙景坤多次立功;复员回家,他尘封了自己所有的战功和荣誉;孙景坤不利用队长身份为女儿孙美丽免学费;不为孙美丽选电话员走关系,没向组织伸手张嘴。孙景坤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是英雄,在和平年代是一个对子女要求严格,一心为群众着想的品格高尚的人。(内容4点共2分,少一点扣1分。评价:英雄无私,2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写会计曲华成、孙世阳、孙美丽有何作用。(3分)
解析: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是为主要人物服务的,是从侧面表现主要人物。写曲华成是为了表现孙景坤的能干;写孙世阳是为了表现孙景坤不忘曾经的抗战岁月,不以公谋私;写孙美丽是为了表现孙景坤不走关系,不为组织添麻烦。这些人物的表述增强了事迹的真实性。
答案示例:要点:曲华成见证了山城一队在队长孙景坤带领下种草莓发展副业取得的成绩;孙世阳挨爷爷一脚,表明孙景坤教育后代不忘抗美援朝艰苦奋战的岁月;孙景坤不利用队长身份为女儿孙美丽免学费,不为孙美丽选电话员走关系,表明孙景坤不向组织伸手。(2分)作用是这些侧面描写增强了事迹的真实性。(1分)
17.文章取题为《初心如磐终不改》有何妙处?(4分)
解析:分析题目的作用可从修辞、主旨、线索等角度入手,“初心如磐终不改”将“初心”比作磐石,表现了孙景坤坚定不移、一心为民为国的高尚品质,揭示了主旨,也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答案示例:要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赞扬了孙景坤的高尚情操,也是文章的线索。(每点1分,共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报春花开
①这个春天,云南大理山野的花,也被新型冠状病毒隔离在人们的视野之外,可欣赏与否是人的事,开或不开是花的事。你看,又到报春花开遍山野的时节了。
②那些空寂很久的核桃林下,连片的粉红色小花对着苍山顶的白雪轻轻摇曳,成群的绵羊在花间啃食,我多想此刻就奔向那片报春花,向花诉说困了很久的心事。看着看着,脑海深处那些曾经遇见的报春一朵一朵入梦来……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④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初识是无心插柳。那天,我们一行人上苍山看杜鹃,在靠近峰顶的黄杜鹃树下,我发现两株开成球状的草本花,更奇特的是花开两色:一株浅蓝一株粉白。我偏爱蓝,对着浅蓝拍了又拍。那粉白一点也不惹眼,回家后我才搞清楚蓝花常见而白花稀有。五年后,在三台坡顶上,我遇见了大片的苣叶报春。在坡顶路边的潮湿处,先发现几棵苣叶报春,妻子说继续走一定会遇见更多花开。果真,向前不久,路转到北向的背阴坡时,我们遇见了苣叶报春花海。这里的苣叶报春,花莛一株比一株肥壮,伞形花序一朵比一朵硕大,有的挨挨挤挤连成一片,有的独占高地傲视群花,有的在还未融化的雪地旁盛大开放,拍着拍着,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色花中夹杂白色花的苣叶报春。蓝色也许才是本色,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
⑤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开在苍山的峰脊线上,它确实有高傲的资本,更关键的是,它有硕大的花朵以及与众不同的形态。那年五月,我们上鹤云峰,在接近山脊的阴潮处,突然遇见了它。不见叶,只见五六寸高的圆形花箭,顶着一个横向伸出的浅紫色喇叭。穿过低矮的杜鹃林,林外草甸上无数喇叭正安静地举在空中,似乎只待我的一声令下就会齐声吹响。五月山顶依旧寒冷,可这花一开,就吹响了花开的集结号,预示着苍山顶春天的到来!
⑥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那年,我们从一个叫关房坪的地方启程,顺着山脊线漫步上山。坡不陡,景正好,一路行走中三台相机惬意拍摄。在接近峰顶的一个小山坳中,我看见了紫色的报春花。那是天然纯正的紫!没有一丝一毫的杂色,花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花色的纯紫,露珠的晶莹,一起组合成这花的名字:紫晶报春。花奇,叶片也奇——那叶的表面,似乎有一层润润的油性物质覆盖,让我们的心事也随之缓缓荡漾……
⑦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那天,我在黄草坝准备下山时,在一个巨石脚下,发现几丛微型报春花。若是盛花时节,这样小的花一定会被忽略,可那是九月,夏花开尽而秋花未盛。回家求朋友指点,得知这是“穗状垂花报春”。只顶着一朵花,怎么成了穗状?花都仰着头开,怎么叫垂花?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⑧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1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报春花的?请写出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并加以说明。(3分)
19.请对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20.请从选文中挑选出两种报春花,并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21.结合选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2分)
18.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报春花的?请写出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并加以说明。(3分)
解析:结合第③段的“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第④段的“最曼妙的,大约是四月怒放的苣叶报春”,第⑤段的“最高冷的,大约是五月绽放的大理独花报春了”,第⑥段的“最难忘的,是七月初开放的紫晶报春”,第⑦段的“九月间我还遇见一种报春花”,第⑧段的“这穗状垂花报春,大约开到十月,而十一月起,四季轮回中最初的寻常报春花又将登场”,可知是按时间顺序行文的。
答案示例:时间顺序。(1分)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有“最早开的” “大约是四月”“大约是五月”“是七月初”“九月间”等,由早到晚的顺序体现了时间的推移。(2分)
19.请对选文第③段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3分)
③最早开的,大约就是报春花了。在大理苍山西坡,每年一入冬,报春花就开始试探严冬的力量,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有一年的二月间,苍山突降大雪,且罕见地堆积到故乡的村落间,我回到古老的核桃林下拍摄初春的玉树琼枝。目光一直向上,在拍一棵盘虬卧龙的雪树时,不经意间的俯身一瞥震惊了我: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
解析:“试探”“忍不住”是拟人修辞手法,赋予报春花以人的情态,从“开始试探”到“年底就忍不住了,大片大片展示那粉红的魅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报春花由积蓄力量到绽放的状态,结合全文情感看,表达了作者对报春花的喜爱之情。
答案示例: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用“试探”“忍不住”来形容报春花,赋予了报春花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报春花由积蓄力量到绽放的状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报春花的喜爱之情。(1分)
20.请从选文中挑选出两种报春花,并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4分)
解析:结合第③段的“我的脚下,满地白雪堆积,可几株报春竟破雪而出,粉红的花朵迎风怒放。那一刻,我差点掉下泪来,再微小的生命,也渴望春天的到来”可知,报春花破雪而出,它让作者感动于微小生命对春天的渴望。结合第④段的“我们遇见了一片蓝色花中夹杂白色花的苣叶报春。蓝色也许才是本色,可外在环境一直在变,只有改变一些固有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可知,苣叶报春让作者感悟到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第⑦段的“经朋友耐心指点,我才理解了这花,理解了报春这名字:名为报春,其实,报告的不一定是四季之春,也可以是心中常存的美好,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启示人们,只要心中有爱,时时刻刻都可以是春天。
答案示例:①破雪而出的报春花,它让作者感动于微小生命对春天的渴望。②苣叶报春,它让作者感悟到在不同的环境中需要改变一些固有的习惯,才能适应外界继续生存。(言之有理即可,4分)
21.结合选文,谈谈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加波浪线句子的理解。(2分)
⑨据说,报春有500多种,在苍山西坡有几种报春我想见而没见过。原本我打算这几天出发寻觅,可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困于一室之内,那些美好,大约只能期待来年了。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
解析:“报春花”象征美好,能在逆境中、困境下带给人们希望、信心。生活中,在某个困境、逆境中,如“报春花”一样的美好事物让人们有希望、有信心。报春花开放了,预示着希望与胜利的到来,能带给疫情中的人们以信心。所以,“生活终将继续,春天一定会到来”,表现出作者在疫情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未来的信心。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写对春天的渴盼,深化了选文的中心思想,表现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2分)
三、写作(50分)
22.(21-22·济宁邹城四中阶段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进入中学时代,我们开起了新的语文学习之旅,我们走进了朱自清的春天,走进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我们跟随刘湛秋领略了雨的四季;我们认识了曹操、李白、马致远;谢道韫的才华让我们叹服,陈元方的机智聪敏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沉醉其间,我们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千姿百态的事物让我们心驰神往,如:昆虫、花卉、篮球、音乐、小发明、旅游、书籍、亲情、友情……
请以《沉醉在     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600字以上。(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班级等。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沉醉在    的世界”,写作难度不大,但要想写出新意,需要好好构思一下。首先明确什么让你“沉醉”。比如,“沉醉在大自然”“沉醉在歌声里”“沉醉在老师的关爱中”等。可参考以下构思:(1)从欣赏大自然美景角度,我们可以写大自然的各种美景让我们沉醉:海的浩瀚、天的空阔、山的幽静、湖的碧波等都能让我们沉醉。只要我们把这些大自然美景的特点用形象的文学语言写出来,我们便会沉醉于这些美景中。(2)人物高尚品质让我们沉醉。我们可以选择生活中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一个人物,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来表现这个人物所特有的高尚品质,以及这种品质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完成对话题“让我沉醉”的完美表达。(3)一本书中的思想,或书中的一个人物也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把它写出来,也是一种心灵的沉醉。
范文:
沉醉在春雨的世界
雨,像丝帘般从天上垂挂下来,翻涌着,卷起一排排的波浪。又像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音符,蹦到地上,便开出了一朵两朵的白色花朵。不一会儿,无数朵白色的花儿便聚集在一起,在大地上形成一片流动的花海。
这雨景,多美!让人想起“沾衣欲湿杏花雨”,但“吹面不寒杨柳风”倒说不上了,因为,在这里,这场春雨才是这片大地上真正的主角。正在写字的我,漫不经心地看着作业,心却已从屋内溜到外面去了。
雨在淅淅沥沥地下,伴随着叮叮咚咚的奏乐声。我觉着,雨像一位技艺高超的乐师,所到之处,无一不是他的舞台。他从房屋顶的瓦片上,到二楼的窗子上,顷刻之间,便一跃而下。即便在院中的铁树上,他也忘我地演奏着。周围的一切,都洋溢着美妙的乐曲。我听着听着,便醉了。
可醉着醉着,我又觉得雨点是一个活泼中不乏孩子气的顽皮小家伙。看!本来都已经跳到大地母亲怀抱中的他们,又纵身一跃,跳到了窗子上,转眼蹦到了瓦片上,现在又跳到墙上去了。我丢开了笔,撒开书,听着雨的响声——叮叮咚咚,好似在敲打着我的心!
我心中的烦闷已然被这群可爱的小家伙挤出去了,只留下一股充满回味的清新。
抬头望向天空,有些灰蒙蒙的。雨点,就是云的孩子吧,从空中搭乘风车来到地上旅行。那种小巧,那种纯真,那种透明,能折射出万种景象,不管落到哪里,都不曾因此沾上丁点污秽。这种纯真与美丽,又有几个人能欣赏、感受得到呢?
这些孩子,尽管是搭乘长途风车来到地上旅行的,但爱玩的性子却丝毫不减,一到地上,便热热闹闹地凑在一块玩闹起来了。
我也想加入他们的游戏,不过,只怕我一进去,从天上下来的雨孩子便要顺势爬到我的头发、脸上和衣裳上去作祟了。
倘若你走近窗前去看窗外的那番雨景,便会想到词人苏轼的那句“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雅趣了。不过,我认为,既然这是春雨的舞台,那改为“雨色三分,二分春意,一分欣怡”会不会更为清雅呢?雨,也是诗人心中的一首雅诗吧。不过,我觉着,她应是诗中的西子,美得让人为之迷醉。难道不是吗?噫!春雨不醉人自醉!
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