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与物种的形成(共2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1 10:2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6.3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和物种的形成
人类还在进化吗?
1.进化中的 量变 — 质变
体温
对乳制品的消化能力
......
2.进化的基本单位和研究对象
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aa
AA
Aa
3.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基因频率
基因型 AA Aa aa
数量 30 60 10
A 基因的基因频率 (2×30+60)÷200=60%
a 基因的基因频率 (2×10+60)÷200=40%
3.理想条件下的种群基因频率
亲代基因型比例 AA(30%) Aa(60%) aa(10%)
配子比例 A( ) A( ) a( ) a( )
子代基因型比例 AA( ) Aa( ) aa( )
子代基因频率 A( ) a( ) 假设:昆虫种群非常大,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不同翅色的个体生存和繁殖机会均等,不发生突变。
(1)填写表格中的数据。
(2)每一代自由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频率是否一致?
30%
30%
30%
10%
36%
48%
16%
60%
40%
A a
A
a
经过调查,某地区隐性遗传病白化病的发病率是16%
(1)请计算,该地区正常基因A和白化基因a的基因频率,AA、Aa频率。
丈夫的基因型为Aa
该地区:aa = 16%
a = 40%
妻子的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 = 4/7
则:AA = 36%
Aa = 48%
子女患病,基因型为aa的概率:4/7×1/4 = 1/7
(2)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在进行遗传咨询时,发现丈夫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那么请估算该对夫妇所生子女患病的概率是多少?
基因型 SS Ss ss
数量 10% 20% 70%
1.理想条件下,基因频率会变吗?
2.图示条件呢?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黑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4.自然选择下的种群基因频率
黑色树干上的桦尺蛾
SS = 0.1 ; Ss = 0.2 ; ss = 0.7
S = SS + 0.5*Ss
s = ss + 0.5*Ss
print('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蛾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黑色个体每年增加 10%。')
print('年份\tSS\tSs\tss\tS黑\ts白')
for i in range(10):
print('{}\t{:.1%}\t{:.1%}\t{:.1%}\t{:.1%}\t{:.1%}'.format(i+1,SS,Ss,ss,S,s))
SS = SS*1.1 ; Ss = Ss*1.1 ; ss = ss*0.9
ku = Ss + SS + ss
SS = SS/ku ; Ss = Ss/ku ; ss = ss/ku
S = SS + 0.5*Ss
s = ss + 0.5*Ss
长满地衣的树干上的桦尺蛾
理想(无生存压力)条件下——基因平衡
基因型频率 基因频率
AA = A2
aa = a2
Aa = 2A·a
从第二代始,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不变
A、a配子频率
进化的实质:
自然选择作用下,基因的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思考:自然选择能让桦尺蛾产生既不黑也不白的类型,或者产生染色体数目不一样的类型吗?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随机的
不定向的
可遗传变异
形成生物进化丰富的材料
自然选择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生物朝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种群规模小
非自由交配
自然选择
最终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随机变化
出现基因交流
基因频率不定向改变
迁入和迁出
突变和基因重组
有偏好的基因频率改变
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1.进化中的 量变 — 质变
“长脖子”鹿是新的物种吗?
【活动1】阅读教材116页,思考地理隔离、生殖隔离和物种形成的关系
基因突变——实例2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无法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
由于地理阻隔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的现象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自然选择不同
进化方向
(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
不同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充要条件
(地理隔离重要但不必要)
例1 二倍体 四倍体
诱导
不同物种
例2 小麦的起源假说模式图
注:A、B、D等代表一个染色体组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2n=BB=14
乌拉尔图小麦
2n=AA=14
野生二粒小麦
AABB=28
栽培二粒小麦
AABB=28
AB
粗山羊草
DD=14
ABD
普通小麦
AABBDD=42
拟斯卑尔脱山羊草
2n=BB=14
乌拉尔图小麦
2n=AA=14
野生二粒小麦
AABB=28
栽培二粒小麦
AABB=28
AB
粗山羊草
DD=14
ABD
普通小麦
AABBDD=42
多倍体植物一经形成就是新物种
注:A、B、D、R等代表一个染色体组
黑麦
RR=14
ABDR
小黑麦
AABBDDRR=56
小结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
物种形成
自然选择不同
进化方向
(基因频率的改变方向)
不同
小结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