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教材解读
一、教学内容
长度单位。
二、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表象,知道 1 米=100 厘米,并初步认识线段。
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统一的必要性。
培养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测量长度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表象,认识线段。
四、教学难点
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表象,认识线段。
五、教学策略
通过直观操作,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长度概念。
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长度地机会,帮助学生建立 1 厘米和 1 米的表象和学会测量的方法。
通过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通过找线段、量线段、画线段等活动认识线段。
六、课时划分
认 识 厘 米 1 课 时认 识 米 1 课 时认 识 线 段 1 课 时合理使用长度单位 1 课时
(
2
/107
)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厘米 单元 一 学 科 数 学 年 级 二
学习目标 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 厘米的长度概念,感知 1 厘米有多长。 通过食物的引导和动手操作,了解其长度单位的作用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的求知态度。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测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 建立 1 厘米的直观表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分享展示 个性复备
导入新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比一比回形针和粉笔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 一会儿说粉笔长,一会儿说它短,这是为什么?这 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 研究这个问题。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问题。
新知探究 二、讲授新课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的课桌多长吗?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进行小组交流。测量过程中, 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结果,选测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小组进行对比。 质疑问难: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三、认识刻度尺 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看上面有什么? 介绍刻度线、0 表示起点。 认识 1 厘米。课件演示直尺上从刻度 0 到刻度 1 的距离就是 1 厘米。还有哪段是 1 厘米? 小结: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 发现生活中的 1 厘米: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 小组合作,小组交流,汇报结果。充分发表看法。 认真观察,积极思考问题、分享补充。
(
4
/107
)
度、图钉的长度…… 四、怎样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给每位学生发了一张纸条,尝试测量纸条的长度, 探究测量的方法。 课件演示测量纸条的过程: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 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 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 1 厘米
同桌交流,互相说说测量的方法。
当堂测评 五、课堂练习 量一量,填一填 判断 学 生 独 立 完成,全部分享汇报。 学 生 独 立 完成,全部分享汇报。
3.拓展提高 量一量数学书的长和宽。 如果尺子的前面短了,看不到0 刻度线,怎么办? 学 生 小 组 讨论,展示汇报。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每相邻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 1 厘米。把尺子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 是几厘米。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认识刻度尺 认识 1 厘米 从刻度 0 到刻度 1 把尺子的刻度 0 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它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学反思
(
6
/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