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市普通高中 2022-2023 学年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生物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满分 30 分。其中 1~20 每小题 1 分,21~25 每小题 2 分。每小题只
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D C D B B B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B B D A D C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D C C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满分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选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题号 26 27 28 29 30
答案 BC ABD ABC A AB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31.(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雌 卵巢 bcdae(2 分)
(2)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①(2 分)
(3)bde ab
(4)b→a、d→c(2 分,写出 1 项给 1 分)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7 分),(3)(4)为一个得分点(4 分)
32.(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 双螺旋
(2) RNA 聚合酶 翻译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2 分)
(3) 从右向左(2 分)
(4) ACU(2 分) 脱水缩合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6 分),(3)(4)为一个得分点(5 分)
33.(11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1 分)
(1) 秋水仙素 纺锤体 AAaa AA、Aa、aa(2 分) 1∶4∶1(2 分)
(2)AAA、AAa (2 分) 三
(3) 性状分离
说明:(1)为一个得分点(7分),(2)(3)为一个得分点(4 分)
34.(10 分,除特殊标注外,每空 2 分)
(1)基因库(1 分) 等位基因(1 分) 基因重组
(2)65% (3)协同进化(或自然选择) (4)ABC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6 分),(3)(4)为一个得分点(4 分)
35.(12 分,每空 2 分)
(1)自由组合 (2) 2 1/6 (3) AaBB、aabb 3/4 (4) 5/32
说明:(1)(2)为一个得分点(6 分),(3)(4)为一个得分点(6 分)
1
{#{QQABYLQ6QAEgoggiACAIABABAAAAARBhhCCAAQQH1giCgMCQkABGAAKIggGGRxFEAAEMIAIAAAAAiByRFAFBAABA=A}=#}}#}葫芦岛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按要求填写信息,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选择题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非选择题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3.考试结束,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满分 30 分。其中 1~20 每小题 1 分,21~25 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选项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苹果的白色果肉和黄色果肉 B. 小麦的有芒和水稻的无芒
C. 花的大花瓣和红色花瓣 D. 豌豆的红花和豌豆的茎顶花
2. 细胞内某一 DNA 片段中有 30%的碱基为 A,则该片段中
A. G 的含量为 30% B. U 的含量为 30%
C. 嘌呤含量为 50% D. 嘧啶含量为 40%
3. 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在孟德尔一对
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与“发现问题”无关的现象是
A. 子一代都是高茎 B. 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C. 子二代出现了矮茎 D. 测交后代出现 1:1 的比例
4. 原核生物的 mRNA 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
因必须在 mRNA 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
A.真核生物 tRNA 呈三叶草结构 B.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C.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 DNA D.原核生物的 tRNA 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5. 以下叙述中,生物发生了进化的有
A. 小猫长成了大猫 B. 某人从事户外活动后皮肤变黑
C. 红色碧桃树通过嫁接开出白花 D. 始新马与现代马脚趾结构明显不同
6. 现有一基因型为 Aa 的雄性马蛔虫,一个精原细胞可以形成四个精子,其中之一基因
型为 Aa,则其余三个精子的基因组成最可能的是(0 代表不含该等位基因)
A. Aa,a,a B. Aa,0,0 C. A,a,a D. A,A,0
7.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 DNA 分子结构和 DNA 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在 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
B. 复制起始点的 A、T 比例高,有利于两条链的解旋
C. DNA 复制时将两条链完全解旋后作为模板合成子链
D. DNA 分子的特异性体现在(A+G)/(C+T)的比例上
8. 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所含的遗传信息都相同
B. 姐妹染色单体来自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自我复制
C. 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之间可发生交换
D.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9. 细菌在含 15N 的培养基中繁殖数代后,使细菌的 DNA 皆含有 15N,然后再移入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提取其子代的 DNA 进行梯度离心,下图①-⑤为可能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第一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② B. 第二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①
C. 第三次分裂的子代 DNA 应为③ D. 亲代的 DNA 应为④
10. 下列关于遗传学史上重要探究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孟德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遗传规律
B. 摩尔根等基于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C. 赫尔希和蔡斯用对比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
D. 沃森和克里克用 DNA 衍射图谱得出碱基配对方式
11. 在核苷酸链上,五碳糖 3 碳位上有-OH,称为 3'-端,5 碳位上有磷酸基,称为
5'-端。下列生理过程中,方向遵循 3'→5'的是
A. DNA 复制时子链的延伸方向 B. DNA 转录时子链的延伸方向
C. 反密码子 GUC 的阅读方向 D. 翻译时核糖体沿 mRNA 的移动方向
12. 下列关于染色体组的说法,正确的是
A.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
B. 四倍体水稻的单倍体体细胞中含 2 个染色体组
C. 一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大小、形态一般相同
D. 体细胞中含有 3 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即为三倍体
13. 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受精过程就是指 II+III 的过程
B. I 过程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相同
C. 由于 II 生殖方式的出现,加快生物进化的进程
D. I 过程可实现染色体的互换和自由组合,增强了生物遗传的稳定性
14. 下列关于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证明了 DNA 才是使 R 型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B.艾弗里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C.艾弗里向几个实验组分别添加蛋白酶、酯酶或 DNA 酶等
D.艾弗里在前人实验基础上利用减法原理进行体外转化实验
15. 如图是某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中有一条染色体发生了变异(图中字母表示基
因,竖线标明相应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已知该个体能够正常产生后代,则该个体
A. 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表现型正常 B. 发生了倒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 发生了基因突变,属于隐性突变 D. 其后代体细胞也一定有异常染色体
16. 下列关于适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其来源是可遗传的变异
B.适应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C.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D.人们普遍接受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适应形成的原因
17. 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 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 DNA 甲基化,进
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DNA 甲基化,使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 B. DNA 甲基化,会导致 mRNA 的合成受阻
C. DNA 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D. DNA 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的分化
18. 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卡诺氏液浸泡材料 0.5~1h,以固定细胞的形态
B. 95%的酒精可以用来配制解离液,也可以用来冲洗卡诺氏液
C. 4℃低温下处理装置 48~72h,目的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 甲紫溶液染色后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已加倍
19.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学的两大定律。下列关于孟德尔杂交实验及
其成就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豌豆为自花传粉植物,自然界中一般都是纯种,适合作为实验材料
B. 孟德尔发现遗传学两大定律的方法相同,均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
C. 孟德尔提出假说是建立在已知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基础上
D. 孟德尔用字母表示遗传因子,便于进行推理,也利于与他人进行交流
20.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 20000 只果蝇,其中杂合长翅果蝇(Vv)6400 只、残翅果蝇(vv)
800 只,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 20000 只纯合长翅(VV)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 v 的基因频率是
A. 10% B. 4% C. 2% D. 20%
21. 下列关于玉米(2N=20)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数分裂完成后,生殖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数目减少为 5 对
B.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加倍
C. 减数分裂 I 与减数分裂 II 过程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
D. 在减数分裂 I 前期,经联会后细胞中可以形成 10 个四分体
22. 如图是某种单基因(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父母正常,6 号是男患者,他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父母双方
B. 不论 3 号是否携带致病基因,1 号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C. 如果 3 号携带致病基因,那么 4 号与 1 号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2/3
D. 如果 3 号不携带致病基因,2 号也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
23. 如图是大肠杆菌质粒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一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②③构成 DNA 分子骨架 B. DNA 聚合酶可作用在④上
C. 该 DNA 分子中有两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D. DNA 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③的排列顺序
24. 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不正确的是
25. 孔雀鱼雄鱼的鱼身具有艳丽的斑点,斑点数量多的雄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但也
容易受到天敌的捕食。关于种群中雄鱼的平均斑点数量,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 缺少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增多
B. 引入天敌,斑点数量可能会减少
C. 天敌存在与否决定斑点数量相关基因的变异方向
D. 自然环境中,斑点数量增减对雄鱼既有利也有弊
二、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满分 1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
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选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
26. 如图表示以大肠杆菌和 T2噬菌体为材料进行的实验研究。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过程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具有放射性
B. 步骤 1 的目的是获得含 32P 的大肠杆菌,32P 主要分布在细菌拟核 DNA 中
C. 步骤 2 的目的是获得 32P 标记的 T2噬菌体,其中只有其 DNA 有标记
D. 步骤 3 的目的是使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程度通常会影响该实验结果
27. 流感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 RNA(-RNA)病毒,其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的过程如下图
所示。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RNA 上有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
B. 过程①②③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C. +RNA 可以用于组装成新的子代流感病毒
D. -RNA 中嘧啶碱基数等于+RNA 中嘌呤碱基数
28. 小鼠的性别决定为 XY 型,一对相对性状长毛、短毛分别由等位基因 A、a 控制,a
基因使精子失活。则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雌鼠、雄鼠中都能出现短毛
B.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长毛雌性与短毛雄性杂交不会有后代出生
C.若基因位于 X、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种群内的该性状对应的基因型有 5 种
D.如果一对长毛小鼠杂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3∶1,则基因一定位于 X 染色体上
29.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 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 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 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30. 如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 DNA 分子中 a、b、c 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 a、b、c 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C. 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基因 a 可以突变为基因 b
D. Ⅰ、Ⅱ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因突变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共 55 分。
31. (11 分)图 A 为某动物部分组织切片的显微图像,图 B 中的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
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 A 中观察到的是______性动物______(器官)组织切片,其中标号为①—⑤的细胞分别对应图 B 中的细胞类型是____________.
(2)③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______(用图 A 中序号表述)细胞的后续分裂过程中。
(3)若图 B 中类型 b、d、e 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用图 B 中字母表述)。在图 B 的 5 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用图 B 中字母表述)。
(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 B 中的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用图 B 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32. (11 分)如图为人体内基因表达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
(1)图 1 所示的基因通常是_________,其独特的_________结构为复制提供精确的模板。
(2)图 1 中过程①发生所需要的酶是________,过程②称为__________。人体不同组织细胞的相同 DNA 进行过程①时启用的起始点不完全相同,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图 1②过程中核糖体在 mRNA 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选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随意的”)。
(4)图 2 中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 ”与“▽”所代表的物质结合的方式为______。
33. (11 分)如图为二倍体西瓜形成四倍体西瓜的操作图解,分析回答:
(1)基因型为 Aa 的二倍体经________处理加倍,作用在于能够抑制细胞有丝分裂前期形成________。形成的四倍体基因型为________,该个体形成的配子基因型为________,比值依次为________。
(2)如果基因型为 AA 的西瓜幼苗加倍后与基因型 Aa 的西瓜杂交,则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__,是________倍体。
(3)单倍体育种方法可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这是因为经过单倍体育种方法得到的正常植株自交后代不会产生________。
34. (10 分)在西伯利亚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苔原狼,苔原狼的体型大,从鼻子到尾巴约 200 厘米,平均重量为 45~57 千克,身高 70~100 厘米。与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还有马鹿,马鹿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西伯利亚大草原上苔原狼种群中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_____,经观察,该种群中有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是突变过程中产生的_____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_____而产生的。
(2)随机从苔原狼的种群中抽出 100 只,测知基因型 AA(灰身)35 只,Aa(灰身)60 只,aa(黑身)5 只,则 A 的基因频率为_____。
(3)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奔跑能力,这是_____的结果。
(4)苔原狼和马鹿之间是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多选)
A. 苔原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马鹿发展的作用
B. 苔原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 马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苔原狼的进化
D. 马鹿的进化速度比苔原狼的进化速度快
35. (12 分)一种禾本科植物的颖果的颜色有黑色、黄色、白色,由两对基因 A、a,B、 b 控制。基因 A 控制黑色素的产生,基因 B 控制黄色素的产生;黑色素颜色深,有黑色素时,黄色素不能表现出来。下表是几个杂交组合及后代表现情况,分析回答:
(1)基因 A、a 和 B、b 的遗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定律。
(2)杂交组合一子代黄颖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子代黑颖中纯合子占______。
(3)杂交组合二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子代黄颖自花传粉产生的后代中黄颖占 __________。
(4)杂交组合三子代黑颖自交,后代中黄颖占_____________。
{#{QQABYQQEogCIAAAAABhCAQ1iCgMQkAGAAKgGxEAMIAAAyRF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