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变影子》
教学目标:
通过“猜影子”活动感知影子的外形美,并能根据影子的外形特点进行联想;
通过“变影子”活动,能够根据影子的外形,运用一定的造型语言进行添加,使其变成新的形象;
通过“看影子”活动,能用简短的话语来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提高其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影子的外形大胆进行联想。
教学难点:能运用点与线对影子进行添加,使其变成新的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和,问生是谁,然后播放一段两人争斗的动画视频,从而引出“影子表演团”和“百变影子大闯关”游戏,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孩子们喜欢的动画视频,调节了课堂气氛。设置闯关游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第一关:猜影子(再现影子)
聊影子提问:谁知道影子是怎么来的?你们在哪里见过影子呢?引导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和学生聊聊影子,使学生对影子的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猜影子 出示三棵将要被砍掉的愁眉苦脸的大树,提示学生闯关游戏开始了!
(设计意图:让年龄小的孩子们融入到一个情境中,激发他们的爱心与学习欲望)
初猜手影一边播放手影视频,一边让孩子大声说出视频中的影子是谁的。当学生全部说完时,一棵大树开心地笑了。
(设计意图:播放手影视频,边看边猜,初步感知影子、发散思维的同时,体会闯关中小小的喜悦。)(2)再猜组合影子课件出示四组由手和物品组合而成的影子,鼓励学生再猜,然后出示影子的原型。从而引出影子的世界真奇妙,小手能变出影子,借助身边的物品也能变出影子。此时,第二棵大树露出了微笑。
(设计意图:影子外形由简单变得复杂,挑战难度增加,不仅让学生再次感知影子的外形美,激发发散思维,同时也了解到利用身边的事物也能变出影子。在闯关游戏中,培养 了自信心。)
(3)“我画你猜”的小游戏找影子:播放寻找影子的小视频后,请同桌两个小伙伴相互合作,在音乐的伴随下,利用手电筒及身边的小物品设计影子,并用笔将影子的轮廓画在纸上。猜影子:集体相互猜影子,并出示原型。之后,第三棵大树也笑了,与前两棵树手拉手一起生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分为两步,先与同桌协作找影子,再在班级内相互猜找到的影子,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发散了思维,激发了想像。闯关游戏中的三棵大树在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保住了,学生心中的成就感由然而生。)
第二关:变影子(表现影子)
影子的添加课件出示影子和由影子变成的一只小猫。请生仔细观察后,交流影子怎么才能变成小猫,从而引出影子通过添添加加变成新事物的方法。板书:内部 外部 添加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变魔术的小游戏巧妙地引出变影子的方法——内部添加与外部添加,使学生了解“变”影子的基本方法,从而为下一步的变影子打好基础。)
2、影子的联想课件接着出示影子的四个不同角度,先引导学生想像、交流,再由老师补充;小试牛刀 后,要求学生用彩笔在印有椭圆 形影子的作业纸上添添加加,变成新事物; 展台欣赏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合作变魔术的小游戏,使学生基本掌握变影子的方法,并能根据影子的外形特征发挥想像,变化出不同的形象。在展台直观展示学生作品,使他们学会欣赏,学会评述,增强自豪感。)
第三关:看影子(欣赏 影子)
拼图游戏(欣赏经典影子)给学生提供马蒂斯和库淑兰剪纸作品的碎片,小组合作将其拼出,其中一组到讲台利用拼图软件拼组。然后利用课件呈现完整的两幅作品,请生谈喜欢哪幅以及原因是什么,完成作品赏析。
(设计意图:利用拼图游戏,将枯燥的欣赏过程激活,增强欣赏环节的趣味性。学生在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拼图、动口谈论的过程中完成对经典影子作品美的赏析。)
找朋友游戏(欣赏创意影子) 出示红绿灯和两个影子,请生为作品寻找合适的影子,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对红绿灯的影子进行选择,感知影子不同外形的同时,感受影子作品所具有的特别意义。)
知识链接
创作影子故事,并分享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或生活中所见到的影子编一个简短的故事,并在班级和组内分享;2、剪纸、剪影、皮影欣赏课件出示多幅剪纸、剪影以及皮影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编影子故事和作品欣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散思维空间,舒缓地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