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与蛐蛐

文档属性

名称 蝈蝈与蛐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3 20: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浪漫主义诗人 十四行诗 济慈有感情地朗读诗文,找出主旨句来。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根据课文填空。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它争先/____ 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自己的喜悦__ , 一旦唱得 ___ 了,/便舒适地 ___ 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沉醉消逝疲劳栖息合作探究:诗中以蝈蝈和蛐蛐分别描绘出了怎样的意境?这二者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
蝈蝈:展现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蝈蝈的悠闲、自在、可爱,渲染了“蝈蝈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彩。
蛐蛐:表现了严冬寂寞宁静的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冬夜“蛐蛐歌儿”的动听。
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点明主旨)生机勃勃的盛夏(动景)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再次点明主旨)宁寂严冬和温馨家庭(静景)前后呼应联想夏冬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美好的诗歌是动人心弦的,它是生命的歌吟。把它们的鸣唱当做大自然的诗歌,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之情。为了营造静谧的氛围,诗中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以动衬静,先描写夏日的草地、篱笆和浓阴,以及冬夜令人昏昏欲睡的温暖的火炉,把人引入静谧、安详的境界,再引入蝈蝈和蛐蛐的虫鸣声,更衬托出了环境的幽静。拓展延伸:表现手法
从广义上讲就是作者在艺术创作中的表现技巧。如在诗歌文章中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其内涵可从如下多个方面考虑:?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表现方法(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结构特点(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倒叙、插叙等。)【关于田园诗】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优美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样的诗,被称为田园诗。【田园诗的特点】艺术表现:或采用多种色彩生动地表现大自然的景象;或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诗人宁静的心境、隐逸的思想。
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过山村 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诗中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山村怎样的景物特点?
细雨蒙蒙,几家鸡鸣,小路曲折,溪水潺潺,板桥简朴。这些都写出了山村景物的幽静与和谐优美的特点。
(2)诗人是怎样表现农忙气氛的?请简要分析。
诗人一方面从正面以“妇姑相唤浴蚕”来反映山村的繁忙;另一方面又从侧面落笔,借栀子花的“闲”,衬出农家忙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