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两则

文档属性

名称 傅雷家书两则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03 20:2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情感和期望。
2再读两封家书,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通过理解“赤子之心”,把握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儿子的期望。
二、教学重点
整体把握两封家书的内容;
通过勾画理解相关语句,准确深刻的理解“坚强”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通过勾画理解相关语句,准确深刻的理解“坚强”的内涵。
通过理解“赤子之心”,把握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儿子的期望。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平时与父母交流的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都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的?(预设:面对面交谈、打电话、发短信、)有没有通过书信进行交流的?那么,今天咱们共同来学习《傅雷家书》,体会一下父母与孩子之间书信交流这种沟通方式。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教师补充:傅雷一生创造了三个第一:罗曼罗兰 ( http: / / www.21cnjy.com )、伏尔泰等作家的文章中国当代翻译界第一人;培养教育了世界一流的钢琴家傅聪;文革中以死抗争的第一名人。其子傅聪早在六十年代就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的什么时期?父亲对儿子又分别是什么态度?(在文中划出回答问题的相关语句) 四、深入研讨 1联系两封信,思考: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用一个词概括)(在文中划出依据) 明确: (学生在联系两封信得出结论时有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别分析每封信,再得出结论) 第一封信 挫折 “坚强”的人 第二封信 成功 首先赞许儿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成功面前没有昏头、没有因为赞美而骄傲的对待荣誉,而是冷静而平静的态度,然后回首“我的教育”和“你二十年的折磨”并对它们进行了肯定,最后说到“坚强”,这里“坚强”的意思已不是挺住困难,而是要挺住成功,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要因暂时的成功而放弃进一步的追求。 “坚强”的人2失败时要坚强,成功时也要坚强,该如何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明确:坚强就是“胜不骄,败不馁”,就是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3成功以后,傅雷希望儿子坚强的同时,更希望儿子有一颗“赤子之心”,齐读第二封家书的2、3段,说说什么样的心灵是“赤子之心”? 材料连接:结合以下文字理解“赤子之心”《孟子.离娄下》说:“大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这是第一次出现“赤子之心”这种说法。“赤子之心”即婴儿之心,婴儿之心当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杂念,一心一意爱的是自己的父母。后演化出“海外赤子”一词,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明确:赤子之心无比纯洁,剔除了纷纭杂念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才可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并以之“打动听众的心灵”。这是作者认为的艺术、人生的最高境界。傅雷希望儿子有一颗赤子之心,并用自己的赤子之心传递出的艺术报效祖国,将中国的音乐带向世界。五、小结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寻常的家书:普通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于它们是一位父亲写给身在异国他乡的儿子的内心告白;不寻常,在于这两封家书,从儿子的日常生活出发,既给予儿子艺术的教诲,更昭示出崇高的人生境界。傅雷和傅聪,已经超出父子、朋友的界限,成为艺术上、思想上的知音。六、作业再读《傅雷家书》,摘抄你感触最深的句子,并写出你的感受。 联系自身、回答问题学生介绍作者和作品: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毕生翻泽巴尔扎克学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 ( http: / / www.21cnjy.com )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学生勾画、思考、回答第一封:写于儿子消沉时,父亲鼓励儿子勇敢坦然的面对挫折。第二封:写于儿子成功时,父亲告诫儿子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速读课文、思考、回答重点语句理解:“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思考回答齐读2、3段勾画与“赤子之心”有关的语句重点语句理解:“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回答讨论思考回答理解完成在作业本上
七、板书
傅雷家书
艺术 赤子之心 人生
挫折 坚强 成功
《傅雷家书两则》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体会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2学会给亲人写信,婉转并诚恳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语句,理解体会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
体验用写信的方式与父母交流。
三、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语句,理解把握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
五、教学手段:
板书、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课前同学们读了《读家书,想傅雷》(楼适夷)这段文字,说说从这段文字的记述中,你认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文字见学案二)二、揣摩语句,体悟父子关系。 1默读课文,勾画语句,说说从这两封信中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首先,回忆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的角度:修辞手法、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表达方式(描写)、句式等。示例:傅雷是一位 慈爱,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 的父亲,从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因为作者连用3个反问句,层层推进表达了一位父亲对孩子的关切之意,爱子之情溢于言表。同时这种交流如朋友般坦诚,令人信赖。 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句式:傅雷是一位 的父亲,从 “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因为 。 (学生分析依据格式,言之成理即可) 2面对这样一位父亲,阅读链接文字,思考:傅雷父子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链接材料: 傅雷曾在给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犊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闲话),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做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明确: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在这两篇家书中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字里行间体现出来。三、给父母写信,说最想说的话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流有着不同的效果,请同学们给父母写封信,倾诉自己的心曲:或烦恼或快乐或理想或追求…… 注意:书信格式(称呼、问候、正文、祝辞、结尾署名、日期) (教师给学生发信封,学生写好地址、贴好邮票,统一投递,真正完成与父母的书信交流。)四、小结:有人说,傅雷是做父亲的典范。其实这话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对了一半,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做人的典范。在著名的《傅雷家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父亲,更看到了一个把艺术与人生的尊严看得至高无上的严肃纯粹的灵魂。五、作业: 写200字的读后感。也可写阅读《傅雷家书》的其它篇目的读后感。(课本名著导读第247-252页) 阅读谈感受默读勾画品析示例: 傅雷是一位爱子情深 的父亲,从“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因为“等待” “礼物” 这两个词虽然简单,却把计算时间,等待中的期盼,生动的写了出来,不经意间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深深牵挂。示例:傅雷是一位理解支持儿子的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因为“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这个感叹句毫不矜持地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所从事的事业的支持与理解,对儿子所取得成功的高兴和赞美。阅读思考回答学生完成给父母的信邮寄给父母的信理解完成在作业本上
六、板书
傅雷家书
朋友之谊 知己之情
浓浓父爱
《傅雷家书》(第一课时)学案
课前练习:
1.通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完成下列各题。
庸( )碌 谀( )词 扶掖( ( http: / / www.21cnjy.com ) )廓然无累( ) 涕泗横流( ) 枘凿( )
答案:yōng yú yè kuò tì ruì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扶掖:扶持,提携。
枘凿:比喻两不相容。
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重蹈覆辙:蹈:踏上。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气吞斗牛:形容气魄很大。
3.搜集有关作家的基本资料(不超过50个字)
课堂练习:
傅雷说:“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如何理解“赤子之心”与“孤独”?
连接材料:当代哲学家周国平说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孤独、寂寞和无聊是三种不同的境界,分别属于精神、感情和事务的层面;只有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对精神与灵魂有着执着追求的人,对人间充满挚爱的人,才可能体验真正的孤独;孤独产生于爱。”
答案: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这心灵的朋友,这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永远不感精神的孤独!
课堂检测: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一句中作者想借太阳和雨水向儿子讲明一个怎样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乐观、坚强,敢于正视错误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2.要学会用平常心态去对待生活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保持心理平衡,不要高潮时使自己过分紧张,低潮时使自己过分颓废,才不至于受到伤害。
《傅雷家书》(第二课时)学案
课前练习:
1读《读家书,想傅雷》(楼适夷)这段文字,说说从这段文字的记述中,你认为傅雷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读家书,想傅雷》(楼适夷)
对于傅雷给孩子的施教,我是有许多记忆可以搜索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当四十年代初我在上海初识傅雷并很快成为他家常客的时候,他的两个孩子都还幼小,大孩子傅聪刚及学龄。在四周被日本侵略军包围的上海孤岛,连大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他不让儿子去上外间的小学,甚至也反对孩子去街头游玩。他把孩子关在家里,而且很早发现在幼小的身心中,有培养成为音乐工作者的素质。便首先在家中由父母亲自担当起教育的责任,并在最基础的文化教育中,环绕着音乐教育这个中心。正如他在对己对人、对工作、对生活的各方面都要求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精神一样,他对待幼小的孩子也是十分严格的。我很少看到他同孩子嬉戏逗乐,也不见他对孩子的调皮淘气行为表示过欣赏。他亲自编制教材,给孩子制定日课,一一以身作则,亲自督促,严格执行。孩子在父亲的面前,总是小心翼翼,不敢有所任性,只有当父亲出门的时候,才敢大声笑闹,恣情玩乐。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甚至因傅聪不爱吃青菜,专拣肉食,又不听父亲的警告,就罚他只吃白饭,不许吃菜。孩子学习语文,父亲却只准他使用铅笔、蘸水钢笔和毛笔,不许用当时在小学生中已经流行的自来水金笔。我不知道傅雷有这样的禁例,有一次带了傅聪到豫园去玩,给他买了一支较好的儿童金笔,不料一回家被父亲发现没收,说小孩子怎么能用那样的好笔,害得孩子伤心地哭了一场。我事后才知道这场风波,心里觉得非常抱歉,对傅雷那样管束孩子的方法,却是很不以为然的。
课堂练习:
给父母写信,说最想说的话。
课堂检测:
请你根据课文和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从这两封信可以看出傅雷与儿子有“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你能从文中找出一两处“证据”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傅雷以朋友的身份与口吻,平等地和儿子谈心交流,字里行间渗透着自己对儿子的关爱。
课外类文品读: (2010年海淀一模)
阅读《关山难越》,完成第14~17题。(共13分)
关山难越①
①他念诗,用湘楚的古音悠扬吟哦: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他考你背诵:……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②他要你朗诵《陈情表》。他用浓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衡山乡音吟一句,你用标准的国语跟一句。念到“茕(qiónɡ)茕独立,形影相吊”②,他长叹一声:“可怜可悯啊,真是可怜可悯啊。”
  ③时常,他会突然要你把那只褪了色的鞋从抽屉里取出来给他。
  ④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太多次,他告诉你这“一只鞋底”的来历,你早已没兴趣。反正就是炮火已经打到什么江什么城了,火车已经不通了,他最后一次到衡山脚下去看他的母亲。临别时,在泥泞的黄土路上,他母亲塞了这只鞋底进他怀里,眼泪涟涟地说:“买不起布,攒下来的碎布只够缝一只鞋底。儿啊,你要穿着它回来。”
  ⑤他掏出手帕,坐在藤椅里开始擦眼泪,眼泪还是滴在那只灰白的布鞋底上。
  ⑥这种情形早已烙在你十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岁那年的记忆里。那时离那战争的恐慌、国家的分裂、生离和死别之大恸,才十四年。他想穿着布鞋回家看娘的念头,恐怕还很认真很强烈。
  ⑦他是不是很想跟你说话呢,在命你取鞋的时候?突然又静默下来,是不是因为看见了你幼稚和不耐的眼神?
  ⑧白天,他穿着笔挺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警官制服,英气勃勃地巡街。晚上,他独自坐在榻榻米上,一边读报,一边听《四郎探母》,总是跟唱那几句:“我好比笼中鸟,有翅难飞;我好比虎离山,受了孤单;我好比浅水龙,困在沙滩……”弦乐过门的时候,他就“得得了啷当”地跟着哼伴奏,交叠的腿一晃一晃打着节拍。《四郎探母》简直就是你整个成长的背景音乐,你熟习它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但是你要等候四十年,才明白它的意思。
  ⑨会不会,当他母亲将布鞋塞进他怀里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他也是极其不耐的呢?会不会,他也是过了数十年,白山黑水艰辛涉尽,无路可回头的时候,才蓦然明白过来?
⑩你要两个在异国生长的外孙去亲近爷爷,讨爷爷 ( http: / / www.21cnjy.com )欢心。两兄弟不情愿地说,“我们跟他没有话说啊。而且,他不太说话了。”是啊,确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走路的步子慢了,一向挺直的背脊有点儿驼了,话,越来越少了。奇怪,他的失语,何时开始的?显然有一段时间了,你竟然没有发现。
○11你说,你们两个去比赛,谁的话题能让爷爷把话匣子打开,谁就赢。一百块。
  ○12老大一连抛出几个题目,他都简单地回答,“嗯。”“好。”“不错。”
  ○13你提示老大,“问他的家乡有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突然把垂下的头抬起来:“有……油茶,开白色的花,油茶花。”“还有……蜥蜴。”他说,“灰色的,可是背上有一条蓝色的花纹,很鲜的蓝色条纹。”
  ○14他又陷入沉默,不管孩子怎么挑逗。
  ○15你对老二使一个眼色,“问他小时候跟他妈怎么样。”
  ○16“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
  ○17孩子们发现奏效了,瞅着你偷笑,脚在桌子底下踹来踹去。
  ○18 “有一天,下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雪,我从学校回家──要走两个小时山路,雪很白,把我眼睛刺花了,看不见。到家是又冷又饿,我的妈妈端给我一碗白米饭──”他站了起来,用身体和动作示意他和妈妈的位置。
○19孩子们笑翻了,老大压低声音抗议,“不行,一百块要跟我分,妈妈帮你作弊的。”
○20 “我接过妈妈手里的饭碗,想要把碗放在桌上,可是眼睛花了,没有想到,没放到桌上,‘空’的一声碗掉到地上摔破了,饭也洒在地上了。”
○21老二正要回踢哥哥,被他哥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厉地“嘘”了一声要他安静;爷爷正流着眼泪,哽咽地说:“我妈妈好伤心喔。她不知道我眼花,她以为我嫌没菜,只有饭,以为我生气所以把碗打了。她自己一整天冻得手都是紫青色的,只能吃稀饭,干饭留给我吃,结果呢,我把唯一的一碗饭打在地上。她是抱头痛哭啊……”
  ○22他泣不成声,说:“我对不起我妈──”
  ○23孩子们张大眼睛看着你,不知所措。
  ○24他慢慢坐回沙发,低头擦着眼角。你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身给他倒了一杯温开水,说:“爸爸,你教孙子们念诗好不好?”说完又被自己的声音吓一跳,怎么这么大声。
○25一阵奇怪的沉默之后,他突然说:“好啊,就教他们‘白日依山尽’吧!”
(作者龙应台 有删改)
【注】①本文选自散文集《目送》。作者龙应台,台湾地区女作家,祖籍湖南衡山。
②“茕茕独立,形影相吊”的意思是,孤身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人,只有影子陪伴自己,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陈情表》是西晋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答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14.阅读第①-⑨段,概括出“他”对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的具体表现。(3分)
答:
15.第②段中“他”要“你”朗诵《陈情表》时,一连说了两个“可怜可悯”,请简要说明
“可怜可悯”的具体内容。(2分)
答:李密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以及李密报答奉养祖母的孝心;“他”母亲倚门盼归的凄苦与“他”不能回家侍养母亲的痛苦与哀伤。
16.文中第○16段“‘我妈妈?’他坐直,声音也亮了一点,‘我告诉你们听啊──’”一句中
加点的“亮”换成“大”好不好?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说出你的理由。(150字左右)(5分)
答:
17.文中的女儿提示两个孩子问“他”家乡与妈妈这一行为,与上文什么内容形成鲜明的
对比?请说出女儿成年后对父亲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答:
答案:
14.(1)“他”读思乡的诗,要“你”朗诵《陈情表》;(2)他多次讲述“一只鞋”的来历;(3)他总是跟唱《四郎探母》。
(共3分。三个具体表现,每个具体表现1分)
15.李密祖母无依无靠,孤苦伶仃以及李密报答奉养祖母的孝心;“他”母亲倚门盼归的凄
苦与“他”不能回家侍养母亲的痛苦与哀伤。
(共2分。每一个具体内容1分)
16.答案示例:
不好。“大”只能表明声音的大小,而“亮”既写出了声音的宏亮,也表现出了“他”
此时内心的兴奋、激动;而因为“他”对家乡母亲的思念无人理解,变得沉默寡言。外
孙主动提及这一话题,“他”为能有一个倾听者而高兴,话匣子一下打开了。体现了“他”
对家乡母亲强烈而执着的思念之情。因此,“亮”换 为“大”不好。
(共5分。表态析词1分;作用阐述1分;原因分析1分;明确主题1分;重申结论1分)
17.与“他”让取鞋子并讲鞋子来历时童年时的女儿不耐烦形成鲜明对比,说明了成年后女
儿对父亲的态度由以前的无所谓转变为留心在意,开始对父亲的思乡思亲行为有所理解。
(共3分。对比内容1分,态度阐述1分,语言表达1分)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