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4.1《故都的秋》课件(共3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10:4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
确定描写的内容。
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原名郁文,幼名荫生,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散文《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
关于作者
清,
静,
悲凉。
朗读1—3自然段,思考:
故都的秋有什么特点?
朗读3—11自然段,思考:
文中的景物可概括为几幅图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
故都的秋在哪里?
秋院清晨 (秋院)
秋槐落蕊 (秋槐)
秋蝉残鸣 (秋蝉)
秋雨话凉 (秋雨)
秋果奇景 (秋果)
秋景图
秋院清晨
哪些地方(景色)突出了
“清”、“静”、“悲凉” ?
秋院
清凉疏朗的景物,营造充满北国情调的宁静清凉氛围。
破屋、破壁
碧绿的天色
驯鸽的飞声
一丝 一丝漏下的日光
牵牛花的蓝朵
疏疏落落的秋草
秋槐落蕊
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
秋槐
“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静寂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细极柔软的触觉。”
--景的宁静,心的宁静
“扫地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 --景的清静
“潜意识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
-心的悲凉
秋蝉残鸣
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
秋蝉
“衰弱”、“残声” --悲凉之感
寒蝉凄切
秋雨话凉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
秋雨
“灰沉沉的天底下”,“息列索落”,“忽来一阵冷风”
都市闲人的着装举止、言谈神情,听到悠长悠长、平平仄仄京调
--一缕乡愁,一缕寂寞的悲凉,油然而生。
秋果奇景
哪些地方突出了“清、静、悲凉” ?
秋果
“淡绿微黄”,即使是 “红”也是“红完”。
--一种清、静的淡色
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
在小院中低矮的破屋内外;在秋槐的每一朵落蕊里;在秋蝉的每一声残鸣中;在秋雨的每一个雨点中;在秋枣的每一丝微黄里;也在那故都闲人充满了京腔的互答声中。
作者为什么不选取哪些色彩灿烂的景色,而只选取了“清、静、悲凉”的景物来写呢?
“一枝一叶总关情”
“清、静、悲凉”的故都之秋,正是郁达夫“清、静、悲凉”心灵之秋的折射。
缘情写景
知人论世
郁达夫,三岁丧父。17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岐视的十年。他性情沉静,有些忧郁的气质。
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作为一位多才的作家,他的小说、散文、诗词都很有成就。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他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是“静止如水似的文学。”
返回
合作探究
本文是写景文,为什么插入对写秋诗文的议论(第12段)
创造一种文化氛围,于自然气息之外再添一重文化气息,与“故都”题旨暗合。
从行文章法上看,这里宕开文笔,纵横议论,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开阔的思路。
合作探究
文章开头和结尾写到南国之秋有什么作用?
故都的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对比衬托
热爱、赞美和眷恋故都之秋
黄酒与白干
稀饭与馍馍
鲈鱼与大蟹
黄犬与骆驼
南方之秋味清淡
北方之秋味浓厚
课文的最后,作者再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意图是什么?
①南国之秋的色味比不上北国之秋
(对比、呼应前文)
黄酒与白干
稀饭与馍馍
鲈鱼与大蟹
黄犬与骆驼
南方之秋味清淡
北方之秋味浓厚
②直抒作者对故都之秋的眷念之情。
——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