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桐乡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桐乡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1 11: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桐乡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 50分。)
1.城市规划虽是个新近的名词,但古代中国已有城市规划的理念,如管子认为“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据材料可知管子的城市规划理念是
A.突出城市的政治功能 B.强调城市的防御能力 C.城市建设应因地制宜 D.城市发展应遵循礼制
2.阿拉伯人被誉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B.佛教产生后经阿拉伯人向西传入欧洲
C.火药和火药武器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D.改造印度人创制的从1到9十个数字计数法并传入欧洲
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说:法隆寺有48座佛教建筑,它们代表了日本最古老的建筑形式,标志着艺术史和宗教史发展的
一个重要时期,即再现了中国佛教建筑与日本文化的融合。这说明:
A.日本的佛教建筑艺术起源于中国 B.法隆寺是日本神道文化的代表
C.日本佛教建筑深受中国文化影响 D.法隆寺由日本政府为鉴真所建
4.1868年,美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蒲安臣条约》,规定“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美国人在旅行和居住方面享有同样的利益、豁免权和申述权”。该条款表明美国政府的意图是
A.践行人人平等的启蒙理念 B.吸引廉价华人劳动力赴美
C.保护在华美国传教士利益 D.推动美国社会的文化认同
5.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有人说“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此人意在说明
A.欧洲文明发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B.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之内 D.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的使者
6.古印欧人的大迁移对欧亚大陆产生重要影响。古印欧人大迁移
A.推动亚欧大陆中东部几个重要文化区域的形成与发展 B.使印度进入以雅利安人为主要居民的新时期
C.推动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D.迫使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7.中国的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下列关于中国茶和茶文化传播说法错误的是
A.明清时期,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
B.俄国上流社会把中国的茶具作为最珍贵的室内摆设
C.德国画家雷诺阿的《在安托尼妈妈的旅店》展现了民众饮茶的场面
D.英国茶会上用中国茶和中国茶具来招待客人成为主人炫耀的方式
8.以下关于城市化的发展,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美国人发明了电梯 ②住宅项目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③第一条地铁线问世 ④自行车得到普及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②①③ D. ③④②①
9.英国学者查尔斯·埃利奥特说:“印度民族心理特别喜爱宗教,并在宗教中获得充分表现,甚于任何其他国家。以下史实可以证明上述观点的是
①形成众多的本土宗教 ②建筑艺术宗教色彩浓厚
③诞生诗歌集《梨俱吠陀》 ④吴哥窟体现佛教和印度教的特征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0.为保障我国人民身心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在现代医疗方面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就有
①开始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 ②积极开展血吸虫病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
③人工瓣膜、试管婴儿等技术领先世界 ④平均预期寿命达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从公元前 2 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据此,以下史实正确的是
A.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崛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人首次统一了西亚与北非文明区
C.印欧人进入意大利半岛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D.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并开创了哈拉帕文化
12.吴于廑先生认为,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分别是公元前 2 千纪印欧人的迁徙、3-6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以及蒙古西征。下列与 3-6世纪亚欧民族大迁徙有关的史实是
①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并建立国家 ②中国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③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 ④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拜占庭文明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编撰的《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下列符合拜占庭法律体系的表述是
A.促使罗马法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 B.使罗马法内容更为复杂且使用不便
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维护了罗马共和国的有效统治
14.阿拉伯人足迹遍布亚、欧、非三大洲,成为东西方文化沟通的媒介。阿拉伯人在文学、科学等
领域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下列关于阿拉伯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终成眷属》是《天方夜谭》的故事之一 ②伊本·西那把代数学发展为独立学科
③《医典》长期作为欧洲医学的标准教科书 ④白塔尼证明了发生日环食的可能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与其他大陆隔绝的美洲已经创造出了自己的文化。其中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最具代表性。关于这三种文明的共同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是多神崇拜 B.都使用图画文字
C.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D.都建造了规模宏大的金字塔
16.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拉丁美洲地区人种构成变化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争相在美洲殖民扩张
B.大量印第安人在战火、劳役与疾病中死亡
C.18世纪初,欧洲国家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
D.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没有禁止不同族群之间的通婚
17.1869 年 5 月 10 日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开创性时刻,在犹他州的普罗蒙特里,第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通车。曾经要耗时数月的危险旅程现在可以在一周内完成,这给这个支离破碎的国家的经济带来革命性变化。该铁路
A.见证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B.使美国南北部终于连成一体
C.体现了华工的巨大贡献 D.由美国总统华盛顿批准修建
18.《难民公约》和《难民议定书》所确定的难民定义,是因“畏惧迫害”而产生的传统政治难民。这就意味着,政治难民能享受《难民公约》对难民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因战争或武装冲突而被迫大规模流入他国的“战争难民”则随时面临着被退回的险境。以下关于难民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政治难民在收留国能享有与本国公民同等的权利
B.联合国为保护难民的基本人权做出了相应的努力
C.目前无法实现世界上再无难民这一终极目标
D.国际社会在难民问题的立法上仍有待进步
19.20 世纪 60 年代,“色拉大拼盘”取代了“大熔炉”,成为概括美国国民性的形象性比喻。它代表着各民族和各族裔群体像色拉拼盘里的各组成部分一样,虽然通过独特的“调板”,拼成一道菜,但是大家都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大拼盘”这一比喻更能说明
A.美国逐步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
B.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
C.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
D.共同生活在美国的各民族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
20.拿破仑既给法国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给法国造成了惨重的灾难。他在把欧洲闹得天翻地覆的过程中,实则是解放者;后来却蜕变为有无限征服野心的侵略者。下列对“解放者”理解不当的是
A.推动了封建贵族特权的废除 B.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激发了欧洲近代民族民主意识 D.建立了疆域辽阔的帝国
21.在近代欧洲的对外殖民侵略中,文化侵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英国在将印度变为殖民地的过程中,大力把英国的制度和思想方式介绍到印度,并致力于消除他们所认为的宗教迷信和社会弊端。这些对印度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下列项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基督教全面流行 B.种姓制度的影响消失
C.印度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D.传统生活方式彻底瓦解
22.下表反映了 1985年—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的情况。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 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销售额占 GDP的比例 海外分支机构出口总额占全球出口额的比例
1985年 4.77% 20.02% 30.30%
1990年 6.27% 23.56% 26.41%
1995年 5.99% 27.63% 14.86%
2000年 9.63% 47.70% 44.67%
2005年 9.03% 46.18% 32.31%
2010年 10.24% 39.98% 33.04%
1985年—2010年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经营情况
①海外分支机构总产值占 GDP的比例持续上升 ②跨国公司海外分支机构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
③跨国公司在提供世界贸易产品上起到决定性作用 ④跨国公司体现了贸易“全球化”的特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3.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发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形成了 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以下事件不属于此次运动的是
A.中国的五四运动 B.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阿尔及利亚的武装反法斗争取得胜利 D.法属印度支那的民族解放斗争
24.1941年 8月英美两国首脑签订《大西洋宪章》,其中有“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其所赖以生存的政府形式的权利。各民族的主权和自治权有横遭剥夺者,两国俱欲设法予以恢复”等条款,该材料反映出
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B.从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
C.英国大国地位的动摇 D.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独占鳌头
25.有学者指出“直到现在为止,这部古文献(《十二铜表法》)仅有我们在后来拉丁作家的文集中找到的残缺不整且有时含意甚为模糊的片断条文保存下来。除此之外,往往还有这样的情况,即我们关于保存在十二铜表内的法规的知识,被某些作家或法学者的一些报导所局限,这些报导认为,似乎早在这些文献中,就已经预先看到了如何规定这些或那些社会关系的一定方向了;而且作者常常并不提出条文的正确引文……”。下选项,符合该学者观点的是
①历史阐述可以逾越考证环节 ②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已有的研究成果
③历史研究应该遵循“论从史出”的原则 ④只有研究第一手史料,才能得出正确的历史判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26题 16分,27题 17分,28题 17分,共 50分。)
26.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张骞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出使西域。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出使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
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
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西南“茶马古道”。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在传回欧洲的文献中提到茶,自此大量欧洲商船从中国或日本出发,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也通过“万里茶道”从陆路大量引入。跟进的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一磅茶叶在英国的价格高达普通人数月的薪酬。到了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欧洲人又将饮茶习惯带到北美殖民地,很快,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
——摘编自宋念申《发现东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使命。阐述“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的原因。阐述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的特征。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6分)
27.人类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希腊的早期区域性文化相比,古典希腊展示了新的政治和文化能力。众多的哲学派别和政治模式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和数学取得了进步,组织大帝国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古典希腊的很多政治传统和文化模式在其后继续存在下去,对地中海和更大范围的后世社会产生了影响。
——皮特·N·斯特里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也逐渐东移。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材料三
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原始的萨图恩式的诗歌的河流枯竭了,新的气息驱逐了旧的气息,但是这种乡村气息一直存在到很晚,甚至现在依然存在……罗马人也开始尝试,能否用一种有价值的形式把希腊人的喜剧进行转化,最后成功地进行这种转化,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他们天生具有勇气和智慧。
——选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BC65年—BC8年)的一封书信体诗
如果被征服的希腊人成为了我们的征服者,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这种征服,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
——古罗马 西塞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古典希腊时代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发展。(4分)
(2)仔细看图,请写出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东移的代表性城市②③。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城成为文化中心的原因。(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贺拉斯和西塞罗的共同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的表现。(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C B C B B B C A B D B A C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D B C C A C D C D C B B /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小题,26题 16分,27题 17分,28题 17分,共 50分。)
26.(1)使命: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共击匈奴即可得分)(1分)
发展:唐朝中期后走向衰落,重要性逐渐下降;(1分)
原因:受割据、战乱等因素影响;加上东西方的海路联系日益活跃;地形等自然条件的限制;(3分)
(2)原因:蒙古西征使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其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2分);
影响:给被征服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破坏;客观上推动了东西方的交流;引发了较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使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产生了变化,一些被征服地区的文化面貌有所改变。(或答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欧亚大陆政治格局的改变、各区域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等也可得分。同一层意思不重复给分。总分不超过 4分)(4分)
(3)特征:历史悠久;范围逐渐扩大;由贵族阶层到平民阶层;引发贸易竞争,茶价逐渐降低;
英属北美销量超过英国本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 3分);
地位:茶是中国先民的伟大发明,饮茶风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是中国文化的符号之一。(3分)
27.(1)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大哲人”。(1分)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流传后世;(1分)柏拉图创建“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1分)亚里士多德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分)
(2)文化中心:② 帕加马 ③安条克(2分)
原因:托勒密占据埃及后,亚历山大城成为埃及都城;(1分)托勒密埃及鼓励文化发展,(1分)城内的缪斯宫收藏了大量文化典籍,吸引学者前往研究(1分)
(3)观点:他们都承认了罗马文化对希腊文化的继承和发展;(1分)同时肯定了罗马文化的崛起。(1分)
表现: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1分)《十二铜表法》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1分)卢克莱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1分)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1分)建筑方面,万神殿和大竞技场是罗马建筑的代表(1分)历法方面,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公历。(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