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示范性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合调研测试
生物学
分值: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有关遗传的基本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绵羊的长毛与短毛、棉花的细绒与长绒都属于相对性状
B.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C.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D.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2.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纯合亲本杂交产生F1黄色圆粒豌豆(YyRr),F1自交产生F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实验中孟德尔都必须在豌豆开花前对母本进行去雄操作
B.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F 产生的雌配子有4种,这属于演绎的内容
C.F2两对相对性状均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D.F 的黄色圆粒豌豆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3
3.苜蓿种子的子叶黄色与褐色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Y、y控制:圆粒与肾粒为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R、r控制。某科研小组进行遗传实验时,黄色圆粒苜蓿与黄色肾粒苜蓿杂交,F 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数量统计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 )
A.F1代中,圆粒与肾粒的比例为1:1,黄色与褐色的比例为3:1
B.亲本中黄色圆粒和黄色肾粒的基因型分别是YyRr和Yyrr
C.F1代黄色圆粒和褐色肾粒杂交,后代可能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1:1:1:1
D.F1代纯合子有3种表现型,占总数的1/4
4.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基本相同
B.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
C.受精作用的实质是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
D.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随机结合,使后代呈现多样性
5.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摩尔根证明了控制果蝇红、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很多基因
D.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并不一定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6.下列有关科学家所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格里菲思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
B.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肺炎链球菌由R型转化为S型发生了基因的重新组合
C.蔡斯和赫尔希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在侵染细菌前,首先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获得同时含有Xp、S标记的噬菌体
7.下列关于DNA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生物的DNA具有特异性,但其基本组成单位都相同
B.DNA单链中有羟基和磷酸基团的末端分别称为3'端和5'端
C.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D.细胞内的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同向平行方式盘旋而成
8.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遗传信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
B.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生物体内所有基因含有的碱基总数与所有DNA分子含有的碱基总数不同
D.DNA复制是以细胞中游离的4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在细胞核内进行。
9.不同抗菌药物的抗菌机理有所不同,如环丙沙星能抑制细菌DNA解旋酶的活性,利福平能抑制RNA聚合酶的活性,红霉素能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功能。下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福平和红霉素能通过抑制③⑤过程来抑制新冠病毒繁殖
B.完成图中②④两个过程所需的原料、模板和酶都相同
C.环丙沙星能够显著抑制细菌体内的①④两个生理过程
D.图中③⑤所代表的生理过程中都有氢键的断裂和生成
10.细胞内有些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中含有稀有碱基次黄嘌呤(Ⅰ)。含有Ⅰ的反密码子在与mRNA中的密码子互补配对时,存在下图所示的配对方式(Gly表示甘氨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的tRNA和mRNA是通过转录产生的
B.图中tRNA的反密码子能识别不同的密码子
C.密码子发生改变都会导致所编码的氨基酸发生改变
D.密码子与编码的氨基酸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
11.2022年4月16日,在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前往太空六个月之后,我国的航天英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终于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球。三位航天员在太空中承担了不少科学实验任务,其中包括在太空的微重力、强辐射的环境中诱发种子发生突变,称为太空育种,下列有关太空育种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太空的微重力、强辐射等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属于物理因素
B.若太空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型不变,则说明该种子一定没有发生基因突变
C.以种子作为诱变对象的原因是种子细胞分裂旺盛,易发生基因突变
D.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因此种子发生变异并非都是有利变异
1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人类的遗传病中,患者的体细胞中可能不含致病基因
B.多基因遗传病受环境影响较大,在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
C.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方式时,应该在人群中随机调查
D.采取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措施可预防遗传病的发生
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证据之一是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都是靠能量驱动的
B.利用化石可以确定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生物的种类及其形态、结构等特征
C.不同生物的D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差异可揭示物种亲缘关系的远近
D.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都有彼此相似的阶段,说明人与其他脊椎动物有共同的祖先
14.月亮鱼是目前已报道的唯一“全身恒温鱼类”。月亮鱼的体温比周围海水温度高约5℃,能够提高其神经传导能力。基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月亮鱼基因组中多个基因发生了适应性变化,这些基因的适应性变化可能共同驱动了月亮鱼恒温性状的演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月亮鱼新物种的形成经过染色体变异、选择及地理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月亮鱼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C.对比月亮鱼与其他物种的基因序列,是研究它们进化关系的分子水平证据
D.“全身恒温”可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有助于提升月亮鱼的捕食以及防御能力
15.植物甲和植物乙为二倍体。甲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悬崖顶,乙生活在悬崖底的林荫中。在某些山地坡度缓和的地方,甲和乙分别沿着斜坡向下和向上扩展,在斜坡上相遇并杂交产生丙。若丙不能产生子代,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
B.甲种群基因频率若改变则说明甲发生了进化
C.甲、乙、丙含有的基因共同构成一个种群的基因库
D.甲、乙向斜坡的扩展可能与种内竞争有关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至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选错不得分)
16.某植物花瓣的大小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基因型AA的植株表现为大花瓣,Aa的为小花图,aa的为无花瓣。花瓣颜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基因型为RR和Rr的花瓣是红色,m的为黄色,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基因型为AaRr的亲本自交,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子代共有9种基因型
B.子代共有6种表现型
C.子代有花瓣植株中,AaRr所占的比例为1/3
D.子代的所有植株中,纯合子约占1/16
17.下图是某动物的生殖器官中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甲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8个核DNA分子,
C.丙细胞和丁细胞可能是乙细胞的子细胞
D.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发生在细胞乙所处时期
18.关于基因的表达与性状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化
D.生物体的一切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与环境因素无关
19.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D.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
20.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斯坦利的“收割理论”认为: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的进化表现为协同进化
D.农药使害虫发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21.(12分)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细胞分裂图及染色体数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 甲 丙 乙
图2
图3
(1)图1中a~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图1所对应的细胞中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填写I~IV数字)。
(2)图2甲细胞含有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丙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3同源染色体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_________段(用图中字母表示)。HI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2.(10分)下列甲图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将甲图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乙图所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从甲图可看出DNA复制方式是_________。
(2)甲图中,A和B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酶,其中B能将单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链,从而形成子链;则A、B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乙图中7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DNA分子精确复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__________________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的进行。
23.(11分)图甲是胰岛素基因控制合成胰岛素的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过程②的局部放大。根据图回答:
甲 乙
(1)图甲过程①称为_________,将两条链都含15N的DNA放入含14N的环境中同步复制3次,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_________。
(2)图甲②过程一个mRNA上可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的意义是_________。
(3)图乙中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TRNA的作用是_________。
(4)已知图甲过程①产生的mRNA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4%,其模板链对应区域中胞嘧啶占29%,则模板链中腺嘌呤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
24.(10分)豌豆种子的圆粒和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基因A和基因a控制。下图表示圆粒和皱粒的产生机理和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请注意图中文字注释、数字标注和实验说明,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A和基因a互为等位基因,它们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表示基因A插入了一段碱基序列,导致基因A发生了________(填变异类型)。
(2)除图中显示的方式外,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二倍体西瓜每个细胞含有22条染色体,那么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内最多有条染色体。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5.(12分)鼹鼠的毛色受两对相对独立的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用黄色(A控制)鼹鼠与黑色(B控制)鼹鼠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鼹鼠毛色遗传符合_________定律,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
(2)F2中灰色鼹鼠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F2中黄色鼹鼠雌雄相互交配,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
(3)F1灰色鼹鼠和灰色鼹鼠通过有性生胎产生的后代中出现了黑色和黄色鼹鼠,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为: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