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
《周长》教学设计
课题 周长 单元 第七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并尝试学会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 周长。 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 掌握周长的意义,学会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难点 学会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分享展示 个性复备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 观察下面各图,是四边形的在( )里画“√”,不是四边形的在( )里画“×”。 揭示:四边形有 4 个角和 4 条直边。 将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对应的篮子里。 揭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 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二、导入新课 师:秋天到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 落在地上,小蚂蚁们把它们当做了游乐场,在上面玩耍、嬉戏。咦,那边发生什么事情了? 课件出示: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
(
4
/157
)
师:它们到底谁跑得多呢? 师:要比较谁跑得多,其实就是比较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片树叶一周的长度。师:说得真好!在数学上,我们把树叶一周的 长度叫作“周长”。 (板书课题:周长) 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新知探究 一、认识周长 师:什么是周长呢?我们把蚂蚁出发的地点称 之为起点,你能说说蚂蚁是从哪儿开始的?沿着什 么地方爬的?又是在哪儿结束的? 反馈:蚂蚁是从起点出发,沿着树叶爬了一圈,然 后又回到起点处。 师:那么什么是周长呢? 师引导学生得出:原来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 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 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师:那么你能找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 学生观看课件,然后自由说说。 学生自由说说。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描出图形的周长,然后展示反馈。
师:在找周长时,需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找周长时要先描出它的边线。 描边线时要注意从哪里开始就从哪里结束。 师:拿出笔描一描。 课件出示:
师:这些图形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 能不能回到这一点?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叫做封闭图形。 课件出示: 学生:能。
师:这个图形呢? 师:像这样的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你觉得什 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师: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 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周长的意义,那么大家还 想知道什么呢? 学生:不 能。 学生: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师:这也是老师想知道的答案,聪明的小朋友 们,你有办法知道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 学生:怎样求周长呢?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任务: 四人一小组,拿出信封里的平面图形和毛线。 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师巡视指导,然后提问:谁来说说你们小组是 怎样来求的? 反馈:用绳子绕图形的边缘一周,再拉直,量 出它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用尺子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然后相加。 学生分组探究周长的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
利用图形的对称性,测量图形一半的长度。 …… 师小结:测量周长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 况灵活选用恰当的方法测量。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 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 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当堂测评 下面的图形中,哪些图形能求出它们的周长, 哪些图形不能求出它们的周长? 你能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吗? 先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各是多 少。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反馈:我知道了周长的意义,只有封闭的图形 才有周长。 我还学会了测量周长的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周 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不规则:绳子围,再测量 周长 规则:直尺量
教学反思
(
156
/1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