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6.18.3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苏科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1 13:0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8章 生态系统的稳定
第3节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在一定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1.分析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讨论:假设某草原上有着大量的植物,鼠的数量会相应
发生什么变化?
鼠数量增加
鼠数量减少
植物减少
植物增多
鼠吃植物量增加
鼠吃植物量减少
鼠食物增加
鼠因饥饿死亡
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恢复稳定的能力
上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兔和狐三个不同种群的生物生长繁殖情况。请分析:
三条曲线代表的种群分别是
挑战
A是植物、C是兔、B是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稳定性
恢复能力

复杂



生物种类
营养结构
自我调节能力
稳定性
恢复能力
稀少
简单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稳定性就越高。
原因:
1、生物的种类、数量多,一定外来干扰造成的变化占
总量的比例小。
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途径多,一条途径中断后还
有其他途径来代替。
森林系统
海洋系统
湿地系统
农田系统
草原系统
哪一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强?
北极冻原生态系统
沙漠生态系统
哪一个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最弱?
草原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
资料一:
森林大火
资料二:
厄而尼诺现象
地震
干旱
海啸
火山
自然因素
水污染
沙尘暴
大气污染
生态入侵
人为因素
沙漠化
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态系统能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如果人类大规模地干扰,自动调节就会无济于事,会失去原有的状态,造成一定的损失。
生物的物种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
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生态平衡,是因为
它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调节方式:
自我调节
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其大小,取决于
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三、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
A.呼伦贝尔大草原 B.珠江
C.青海湖 D.热带雨林
2.甘肃祁连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受到严重破坏,导致荒漠化面积增加,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威胁到了野生动植物生息繁衍,这说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  )
A.逐渐降低的 B.有限的
C.不变的 D.逐渐增强的
D
B
3.在某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食物链“草→兔→狼”,由于某种疾病导致狼大量死亡。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兔在长时间内数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C
4.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
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  )
A.相等的状态 B.相对稳定的状态
C.永恒不变的状态 D.高速增长的状态
5.在一个由草、野兔、鹰组成的食物链中,由于某种原因
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那么在短时间内野兔的数量将发生
的变化是(  )
A.先减少后增多 B.减少 C.增多 D.无变化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