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共9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下第六单元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共9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03 09:0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3张PPT。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有哪些?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英国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碎了清朝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备受凌辱,科技落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科学技术的成就航天展厅农业展厅什么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现在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我国何时掌握原子弹的?
我国的原子弹之父是谁?时间:
人物:邓稼先世界上最早掌握原子弹的国家是哪国?世界上唯一遭原子弹打击的国家是哪国?美国日本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核辐射病变原子弹袭击后的长崎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广岛投下的原子弹,加快了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幕;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从战争废墟上刚刚站立起来,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
  中国需要和平,但和平需要盾牌。
  严峻的现实迫使新中国的领导人不得不考虑研制自己的原子弹。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别人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 毛泽东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原因: 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加强中国的国防力量,保卫祖国,中国必须研制出原子弹。两弹元勋——邓稼先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世界先进水平。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恩来宣布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氢 弹氢弹爆炸图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
它相当于百万吨烈性炸药的爆炸威力。想一想:
我国拥有了核武器,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可以随意使用核武器? “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毛泽东-- 原子弹研制成功后,外国有人嘲笑我们“有弹无枪”,即没有运载工具。 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导弹的研制,用了13年。所以,美国估计我国至少要花10年才能研制出导弹。我国导弹试验何时成功? 1966年10月,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中国现代科学家,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1911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2岁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学习。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并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1935年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大学,仅用一年时间就去的了该院航空系的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两年后或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主要从事火箭导弹研究,完成了美国第一枚导弹的设计工作。
20世纪40年代,钱学森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卓越的空气动力学、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和创始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 美国海军部次长甚至说:“无论到哪里,他都值五个师,我宁可把他枪毙,也不让他离开美国!”后经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中国政府多方呼吁,美国政府只好妥协。1955年,钱学森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他投身于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国防科学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我国导弹核武器的研究建立了功勋。钱学森是世界知名科学家,更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
1985年,美国总统科学顾问基沃思访华时表示:钱学森在美国工作了二十年,对美国的科学技术进步特别是军事科学的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并对以前美国政府对待钱学森的不公正待遇郑重道歉。并邀请钱学森访美,并声称可以由美国政府及有关学术机构表彰他对科学的重大贡献。如果钱学森不去美国访问,同意的话,美国政府可以派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来华,授予钱学森美国“国家勋章”。遭钱老断然否决。他说:“如果中国人民说我钱学森为国家、为民族做了点事,那就是最高的奖赏,我不稀罕那些外国荣誉头衔。”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1966年“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农业展厅人造卫星1970年,中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长征一号(CZ-1)运载火箭是一枚三级液体运载火箭,是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全长29.86米,直径2.25米;运载能力300千克 1999、11、20,“神舟1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1、1、10, “神舟2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3、25, “神舟3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2、12、30, “神舟4号”无人飞船发射成功
2003、10、15, “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对我国有何意义?在国际上有何影响? “两弹一星”,显示了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防实力,奠定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地位。
(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1970年
第一艘无人飞船 神舟一号 1999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 2003年航天展厅 1988年9月12日,邓小平在一次听取汇报时讲话:“最近,我见胡萨克时谈到,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将来农业问题的出路,最终要由生物工程来解决,要靠尖端技术。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方面的投入、农业方面的投入要注意。”  袁隆平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杂交水稻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上
 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
  1976年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十一亿亩,增产稻谷一千亿公斤。
  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
国际农学界称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②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
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责任制),二靠袁隆平(杂交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①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意义: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荣誉: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1年)、英国农学奖 、美国拯救饥饿奖、 日本国际水稻奖、联合国科学奖、联合国粮食安全荣誉奖……点拨三:从科学家身上学习的精神材料一:
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 ——邓稼先
我出了点名后,国际上有多家机构都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但我都婉言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 ——袁隆平
材料二:
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但工作目标要奔向世界先进水平
——邓稼先
材料三:
一开始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航天工业开始起步,但中苏关系破裂之后,中国科学家靠自己的智慧走向成功。
材料四: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条件艰苦,左倾错误严重干扰科研的进行,身处西北荒凉沙漠,仍坚持工作。学习老一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1973年 袁隆平建国以后,我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强大。
但是,为什么我国仍然能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人民的支持;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国家的重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三项重大科技成就
(1)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1973年,袁隆平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一、“863计划”1、“863计划”的缘起(必要性和紧迫性)2、863计划的总体目标和成就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科学技术的成就(二)想一想“863”计划的含义是
什么?
从现在就抓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新技术的发展进程,而不能等到十年﹑十五年﹑经济实力相当好时再说,否则就会贻误时机,以后永远翻不了身.
——《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蒸汽时代电气时代1、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世界开始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技术革命。世界各国把抢占科技前沿作为目标,发展高科技作为进入21世纪的决定因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核心内容是以各种手段攻击敌方的外太空的洲际战略导弹和外太空航天器,以防止敌对国家对美国及其盟国发动的核打击。
西欧“尤里卡计划”:
使欧洲“能够掌握所有的高技术”,使欧洲不仅在尖端技术方面赶上美国和日本,而且还可确保和巩固欧洲在世界政治格局中所获得的地位。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围绕"振兴富于创造性的科学技术"、"谋求科学技术、人类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重视开展国际性的研究"三个中心而展开。863计划的倡导者 王淦昌 王大珩
杨嘉墀 陈芳允四位德高望重的老科学家 王淦昌
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杨嘉墀
著名空间自动控制专家 王大珩
应用光学及光学工程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陈芳允
著名 电子学家决策:1986年3月 邓小平对四位科学家的建议的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找些专家和有关负责同志讨论,提出意见,以凭决策,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863计划纲要》内容→领域1、生物技术 2、航天技术
3、信息技术
4、激光技术
5、自动化技术
6、能源技术
7、新材料技术
8、海洋高技术(1996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可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新技术革命浪潮中,各国竞争激烈,适者才能生存和发展。 动脑筋:我们现在经济还比较落后,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去搞高新技术的研究? “863”计划首倡者参观“863”计划成果汇报展览背上长着“人耳”的裸鼠兔子长出“人耳朵”克隆猪克隆牛生物技术生物技术领域的成就海水栽培的蔬菜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2001年1月,神舟二号2002年3月,神舟三号2002年12月,神舟四号载人航天:中国人的太空舞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首次搭载航天员飞行并返回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首次完成多人多天飞行2008年9月,神舟七号:我国航天员首次实现空间出舱活动载人航天:中国人的太空舞步神舟六号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神舟七号
翟志刚2011年11月,神州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获得成功。 2012年6月,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景海鹏刘 旺刘 洋电子侦察机信息技术因特网激光技术磁悬浮列车“灵蜥”号反恐机器人机器人“复娃”自动化技术机器人乐队无人驾驶的汽车高温气冷实验堆模型能源技术电池COMIP芯片龙芯2E处理器新材料领域通过海底照相机拍摄的南海北部陆坡存在可燃冰海洋高技术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科学技术是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
3、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4、现代科技为生产发展开辟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想一想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兴起,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一九四六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的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用计算机学习局域网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第二大域名市场,到了2005年6月中国使用网络人数已经有一亿三百万人,占全球网络使用者的半数。 青少年占百分之八十以上http://www.eachnet.com/?adid=bjmt_mta_01_0_hp_22915网络购物??互联网的优势1、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
4、可更主动更快捷和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1、学生迷恋网络游戏,荒废学业
2、沉湎聊天,冷漠无情
3、反动、暴力、黄色网站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
4、网恋、网婚,破坏家庭和睦
5、网络犯罪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邓小平文选》--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
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0世纪90年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校科技成果承担1/3的863计划
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的1/3
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6年,我国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到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对一个经济不够发达,人口达13亿的大国来说,无疑是一项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奠基工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了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全面实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提出的原因:当代各国面临日益激烈的经济竞争,而这种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水平的竞争,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代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已变为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科教立国已普遍为各国政府决策层所认同。
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做出的重大决策。党的十五大再次将“科教兴国”战略作为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
“科教兴国”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实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1、1986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义务教育法》。
2、20世纪90年代,为推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国家着手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
3、在教育投资上,实行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质。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启动“希望工程”。希望工程1989年10月,共青团中央推出了“希望工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帮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完成小学学业,促进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希望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实施不到十年,接受社会捐款超过30亿元,捐建希望小学12559所,救助农村失学儿童近3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