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13张PPT。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二章课时目标·导航 课堂导学·探究 基础训练·达标 能力提升·巩固 1.知道不同区位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的类型、城市功能分区的类型及空间布局特点与原因。
2.理解城市基本功能分区的成因及其布局特点。
3.应用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分析城市区位,进行城市合理规划。
4.从各功能区分布变化有规律可循中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想,树立实事求是的理念。一、城市及城市区位分析
●基础梳理
1.城市概述
(1)概念: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________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_____、文化中心。
(2)特点:城市与乡村相比,人口和________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_________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非农业经济产业活动交通运输
2.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与城市区位:
①区位: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关系。
②城市区位: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__________。空间空间关系(2)城市区位的类型:相对稳定生产力的发展历史继承绿洲干流与支流矿产资源口岸城市铁路枢纽城市改革开放(3)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
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集聚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②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条河流交汇处,或大的河流入海处,往住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③_____________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④在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沿河、沿湖、沿海交通运输枢纽商品集散地●合作探究
读教材P27图2-3探究以下问题:
(1)据图找出在武汉交汇的河流,并分析河流对武汉的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汉所处的地形条件对城市形成与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途经此地的铁路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汉江与长江干流。为武汉市提供充足水源及便利的水运。(2)地处平原地形,便于农耕,节省建筑投资。(3)陆上交通便利,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扩大城市规模和经济腹地。●归纳提升
1.城市概述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它不单是房屋建筑的集合体,还包括与居住直接有关的其他生活设施和生产设施。
一般可将聚落分为城市、镇、乡村三大类,其区别如下:
与乡村相比,城市具有以下特点:
①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②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③交通运输和信息交通相对发达。特别提醒
(1)乡村和城市的比较如下:(2)城市和乡村相比不仅存在规模大小的差异,而且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也不同。
(3)地理环境与聚落
①聚落作为人类适应、利用自然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聚落的外部形态、组合类型无不深深打上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烙印。如傣族的竹楼就与其湿热的气候条件有关。②聚落又是重要的文化景观,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风土民情等。(4)城市职能划分
从城市职能来看,大致可分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地区性中心城市、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边境口岸城市等类型。如北京是全国性中心城市,是我国的首都,以政治职能为主。
(5)图示法记忆城市、镇、乡村的空间联系2.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的含义
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间所构成的空间关系。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
(2)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主要的自然地理区位因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具体如下:特别提醒
(1)并非所有平原地区均城市分布密集
①中纬度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利于交通联系,节省城市建筑投资,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②低纬度平原地区,气候闷热,居住条件差,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2)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一般是比较稳定的,特别是对城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3)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主要的城市经济地理区位有矿产开发、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
(4)城市经济地理区位的变化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邻近多条铁路,尤其是铁路交会处,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
特别提醒
(1)城市的区位除自然地理区位外,还受经济地理区位的影响。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军事、宗教等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在减弱,科技、旅游成为新的区位因素。(2)交通线变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以扬州、济宁为例
(3)“两步法”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如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而且各个区位因素存在包含或交叉的关系,从而增加了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的难度。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分两步,如下图所示:(4)读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图为什么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多为河流的中下游平原?
①城市是由乡村发展而来,河流的中下游往往因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而有利于农耕;②河流的中下游因地势较平坦,水流稳定,提供了河运的可能,交通通达度较高,从而吸引了大量人口定居形成乡村;③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促进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为城市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所以,世界上第一批城市多诞生在农业较先进的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3.城市区位选择
城市区位分析是从宏观角度进行研究,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要进一步结合更具体的区位条件来分析,这就是城市区位选择,即从微观角度进行研究。具体如下表所示:
特别提醒
城市区位分析≠城市区位选择
①城市区位分析侧重研究在哪种区位条件下有利于城市的发展,是从宏观角度来看待城市区位;
②城市区位选择侧重研究具体建城时需要注意的区位条件,强调实际操作,是从微观角度来看待城市区位。4.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城镇空间布局呈现不均匀性。从成因上看,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有五个,具体如下图所示:
特别提醒
口诀法记忆城市分布的五多
城市分布有五多:人口密集城市多;
交通枢纽城市多;河湖沿海城市多;
贸易频繁城市多;名胜旅游城市多。●典例剖析(1)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地形,河流交汇处取水方便,且地形平坦、交通便利,故人口较为稠密。第(2)题,由区域定位可判断甲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成都,乙地形成的特大城市为重庆。相对于甲地而言,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位于河流的汇合处,水路交通便利,故D项正确。
答案:(1)D (2)D读“我国不同时期商业城市分布图”,完成(1)~(3)题。
(1)我国封建社会城市(集镇)形成的主要人文原因是( )
①政治的需要 ②军事的需要 ③宗教 ④交通要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区域由主要在北方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逐渐向南方、向沿海和运河地区发展的原因主要有( )
①政治、经济重心南移 ②交通工具的变革 ③北方战乱频繁 ④地形平坦,河网密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3)近几十年来,临清、济宁、扬州等城市发展速度落后于上海等沿海城市,主要原因是( )
①东部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 ②京沪铁路的修建 ③航海技术和造船技术的进步 ④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淤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解析:第(1)题,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为了加强统治,往往在交通要道上或军事重地建立城市。第(2)题,我国古代商业城市分布区域由北方转向南方与当时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且北方战乱频繁有关,此题应注意题干中“古代”,我国古代交通运输工具基本上没有改变。第(3)题,临清、济宁、扬州等城市发展速度落后与京杭大运河部分河段淤塞及京沪铁路、沿海航海线的开通有关。
答案:(1)D (2)D (3)C二、城市土地利用及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基础梳理
1.城市土地利用
(1)含义: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_________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
(2)意义:反映出城市布局的_________和城市功能的__________。自然属性基本形态地域差异(3)方式:商业用地、________、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_________、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_________和水面。
2.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分区:
①类型:______区、_______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_______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工业用地绿化地带农业用地商业居住工业历史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商业高层零售商业●合作探究
读教材P31图2-5探究以下问题:
(1)中心商务区的位置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心商务区的建筑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心商务区有哪些主要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一般位于市中心,交通便捷的地区。(2)以高层建筑为主,建筑物高大稠密。(3)商务枢纽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交通中心职能等。●归纳提升
1.城市土地利用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城市土地利用是指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把土地作为生产和生活资料,根据其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加以改造、利用和保护的全过程。城市土地利用可反映出城市布局的基本形态和城市功能的地域差异。
(2)分类:城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特别提醒
(1)实际上,由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不同,其土地利用类型也有较大的差别,在一些规模很小的城市,其土地利用类型往往比较简单。
(2)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已利用的土地,也包括未利用的土地,国家为城市发展预留的土地也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2.城市功能分区的划分、影响因素及中心商务区
(1)形成
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同经济活动之间必然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形成功能区。如下图所示:(2)类型
就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三种最常见的城市功能区,如下表。特别提醒
(1)城市的各种功能区之间并无明显的界线。一个功能区中也会有其他功能用地穿插分布其中,只不过所占面积较小而已。
(2)城市功能活动和城市功能区的联系
城市功能活动即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如工业生产、商业贸易、居住休闲、文化教育、行政管理等。而城市功能区则是指这些功能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而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而形成的区域,如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文化区、行政区等。(3)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功能分区
①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等。②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是有差异的,差异愈大,各种用地之间分化趋向就愈明显,这种趋向叫功能的分化。由于这种功能分化,当城市某一地区以某一种功能为主时,也就形成了功能区。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例如,许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因此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化。(3)影响因素
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①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等区位条件的不同,造成土地价格或地租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城市的商业、工业、住宅等各种功能活动本身特点的差异,造成它们对城市用地竞争能力的不同,推动了城市土地利用格局的动态发展。A.影响地租的主要因素有地理位置和交通通达程度。
a.地理位置对地租的影响
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市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地租分布等值线并不是正圆,而是有明显的凸凹,造成地租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交通。
如下图所示:(单位:元/m2)b.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
交通通达度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通达度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城市不同区位土地的通达度不同,地租高低也就相应地存在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B.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有差异。
各项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如下图所示:图中的A区为城市的中心,商业支付的地租最高;B区靠近市中心,对商业的吸引力下降,但是住宅选择这个区位,有利于职工上下班,购物方便;C区远离市中心,这里不是商业和住宅的最佳区位,工业成为该区的主要土地利用形式。
综合以上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等值线数值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的道路交会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城市边缘形成工业区。②用关联图解析城市功能分区和影响因素
③商业区并非都位于市中心
a.商业区不仅仅位于市中心,有些还位于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处;b.有些大城市由于历史等原因,市中心并不是商业区,如北京的市中心为故宫,其附近为行政区。④城市主要功能区的用地要求(4)中心商务区
中心商务区(Centralbusinessdistrict,简称CBD)又称中心商业区,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十分发达。
中心商务区是指集中大量金融、商业贸易、信息及中介服务机构,拥有大量商务办公室、酒店、公寓等配套设施,具备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便于开展商务活动的场所。
中心商务区不仅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实力的象征,而且是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一个重要标志。特别提醒
(1)有些大城市或特大城市的中心,往往形成一个中心商务区,大多数中小城市并没有中心商务区。
(2)结合中心商务区的定义进行分析,得出中心商务区的四个主要特点:3.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
(1)概念
城市功能区的结构称之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结构形式。
(2)模式
尽管每个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各具特色,但是彼此之间也存在共性,将其归纳起来,即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下面简单介绍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学说。如下表所示:特别提醒
城市功能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模式的区别
城市功能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形成的区域,如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等。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是指在经济、社会、历史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区在城市中的分布与组合。具有代表性的西方城市空间结构模式有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三种。●典例剖析(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解析:第(1)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工业区应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交通道路沿线,故③为工业区;绿化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城市其他功能区之间,故②为绿化区;①远离城市中心,环境优美,且交通便捷,应该为别墅区。第(2)题,考查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老城区受交通拥堵及环境污染等影响,其地租并不是最高的;由图可知,城市中心向东移动;由图可知,仓储式购物中心布局在交通便捷的火车站附近,并不位于中心商务区;受交通因素的影响,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故选C。
答案:(1)D (2)C下图为“某特大城市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图”。白天人口主要指工作人口,夜间人口主要指居住人口。读图,完成(1)~(2)题。(1)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的变化直接反映( )
A.中心商务区地价高于工业区
B.中心商务区工业用地减少
C.住宅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D.工业区与中心商务区分离
(2)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与夜间人口密度变化的必备条件是( )
A.城市服务等级提高 B.城市交通条件改善
C.城市流动人口增加 D.城市生态环境优化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1990年中心商务区白天人口和夜间人口变化越来越大,即人们白天到中心商务区工作,夜间到住宅区休息,体现出住宅区和中心商务区分离。第(2)题,它们分离的必备条件是城市交通条件改善,只有城市交通条件改善,才能使人们上下班更为便捷。
答案:(1)C (2)B三、中心地理论
●基础梳理●合作探究
读教材P35图2-10探究以下问题:
(1)中心地等级划分的依据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共显示出多少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反映出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主要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2)共显示出5级中心地。(3)中心地等级越低,其数量越多;等级越高,则数量越少。
●归纳提升
1.基本概况
(1)中心地是指向周围地区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方。
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中心地具有多种服务职能,但主要是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职能。(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级别
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指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范围。中心地有级别之分,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中心地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3)门槛:某一级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或服务人数。
2.作用
探讨一定区域内城镇等级、规模、职能间的关系,采用六边形图形概括城镇等级与规模的关系。3.相关规律
(1)中心地理论关于城镇空间分布的论述可归纳成下表:
(2)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覆盖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4.中心地理论的主要内容
(1)各级中心地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但大小不同。
(2)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远且数目少。
(3)高级中心地除具有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职能外,还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服务职能。
(4)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5)各级城市的服务范围在空间上是重叠交错、层层嵌套的。5.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如下图)特别提醒
(1)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大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
上述区分是以盈利与否来进行判断的,如下图所示:(2)影响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的因素(3)同一等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
①按中心地理论的观点,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服务范围会相互排斥,不会重叠;②但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理想平原,因此同等级的相邻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可能会重叠;③生活在两个同等级中心地之间的人,有可能到两个中心地寻求不同的服务。●典例剖析
(1)乌鲁木齐以西城镇带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条件有( )
①公路与铁路的兴建 ②山麓地带水源较丰富 ③风能和太阳能的开发 ④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区域城镇的特征有( )
①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 ②城市等级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③乌鲁木齐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 ④昌吉市的服务范围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务范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第(1)题,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交通条件落后,因此城镇多分布在交通便利、水源较为丰富的山麓地带。第(2)题,对于一个区域内的城市体系来说,城市等级越高,城市数量越少,相互之间的距离越大,城市密度越小,①正确;城市等级越低,城市数量越多,城市数量越多,城市密度越大,②错误;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省会,在该区域中城市等级最高,提供的服务种类最多,③正确;从图例可以看出昌吉市和石河子市的城市等级相同,都是县区级行政中心,服务范围不存在包含关系,④错误。
答案:(1)A (2)A图甲为我国某快餐店分布示意图,图乙为该快餐店在北京简易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该快餐店在上海分布有33家,而在四川省分布只有3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范围比在四川大
B.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范围比在四川小
C.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功能比在四川强
D.该快餐店在上海的服务功能比在四川弱
(2)该快餐店以经营“白汤面”著称,一碗汤面最低价格为15元。读图乙,分析影响该快餐店分布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市场 B.原料
C.技术 D.能源
解析:对比分析上海和四川省的人口密度,不难得出为什么上海快餐店有33家,而四川只有3家了。快餐店的服务功能是一样的,但在上海每个快餐店的服务人口来自较小范围,故第(1)题选B项。快餐店属于商业活动,故第(2)题选A项。
答案:(1)B (2)A一、单项选择题
(2014·吉林四月)右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1~2题。
1.丙功能区是(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解析:住宅区是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故甲为住宅用地;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郊区,且要比商业区的用地面积大,在市中心区商业区的用地面积要比工业用地大,故丙是商业用地,乙是工业用地。
答案:C2.甲所代表土地利用类型的人口数量变化是( )
解析:住宅区夜间人口数量最多,白天由于出行导致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答案:B下图为中心地服务范围示意图。据图回答3~4题。3.与乙相比,甲中心地( )
A.级别高
B.同等级中心地数量多
C.服务范围小
D.提供商品货物种类少
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甲地服务范围广,说明其级别高,提供服务种类多,同等级城市数目少。
答案:A4.近年来,甲城市工业企业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A.降低运输成本
B.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C.提高生产效率
D.拓展城市的地域空间范围
解析:城市中工业向城市外缘迁移是为了减轻城市中心区环境压力。
答案:B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的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①、②、③是三种不同的功能区。该城市是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形成的。读图,完成5~6题。5.图中三种功能区分别是商业区、工业区和居住区。①、②、③分别代表的功能区是( )
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C.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解析:①位于市中心,应为商业区;③处位于河流下游,交通便利,与盛行风(西北风、东南风)向垂直的郊区,应为工业区;②在城市中面积最大,应为住宅区。
答案:A6.下列叙述不属于功能区③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的是( )
A.滨江临海,水运条件好,交通便利
B.水源充足,地势平坦
C.位于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对城市的污染较小
D.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解析: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不是功能区③(工业区)布局的主要区位优势。
答案:D二、综合题
7.读“我国某大城市某住宅区在城市中的区位及其内部布局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区按城市功能分区属于________,简要分析其区位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B住宅区是高档住宅区,请你为该住宅区房地产开发商写一段广告词,说明该住宅区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B住宅区内部的楼房布局有什么特点?试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城市工业区分布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了城市的功能分区、楼房布局等知识。A地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应为商业区。楼房的布局特点要从采光、通风等方面分析。工业区的分布特点主要从对市区的影响与交通等方面考虑。答案:(1)中心商务区(商业区) 位于城市中心,交通便利;接近市场。(2)(地处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位于河流上游沿岸;临近风景区和大学区)好风、好水、环境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污染较轻);(靠近环路或放射状道路,交通便利)绿色、自然、环路近。(3)楼房南低北高,错落有致;利于采光,便于通风。(4)位于城市郊区边缘,多沿过境交通干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向和城市河流的下游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