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卖火柴的小女孩》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16:17: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一、教材分析: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这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课文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小女孩几次擦燃了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等学习要求,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梳理、交流等方法,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学情分析:
  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掌握了基本的识字方法。语文学习的重点,也从第一学段的以识字、写字为重点转向学阅读、学表达。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许多童话故事,对这一体裁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具有了初步的童话阅读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3.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四、教学重点: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时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五、课时:两课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旧、饿”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几”“晃”“喷”,会写“柴、冷”等13个字,会写“火柴、围裙”等17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3.品读交流课文第1-4自然段中印象深刻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出示谜语(播放PPT)
学生观察,交流:火柴
教师出示课题(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大家还听过什么童话故事呢?老师这里有几个童话故事同学们知道吗?(PPT展示)
学生积极发言
  二、初读课文,释疑解难,梳理文章脉络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并做上标记。
2.介绍作者
(1)同学们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谁写的吗?
学生回答
(2)来跟老师一起认识这位作者。(出示安徒生介绍)
  2.反馈交流。
(1)这里的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吗?(出示生字)
老师点名读生字,全班齐读。
  ①“擦燃”的“燃”是翘舌音,“rán”不要读成“lán”。
  ②“蜷着腿”的“蜷”读“quán”,不要读成“juǎn”。
③“几”“晃”“喷”是多音字。
(2)这里的词语应该也难不住同学们吧?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出示词语)
学生举手发言
(3)学习完生字、词语以后,来跟老师玩一个小游戏吧。(出示游戏)
学生闯关
3.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分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
  三、精读课文
1.读第一段,品味这句话: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问:读了这句话,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的小女孩?
预设:可怜/美丽/又冷又饿/贫穷/痛苦
 教师引导:再读一遍句子,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环境描写,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孤独。
2.读这段话: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儿,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提问:从哪里看出了小女孩的可怜?(课件出示句子)
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从“一向”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家里非常穷,她自己平时根本就没有鞋穿,多么可怜的孩子啊!
3.阅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这句话。
提问:这句话中,小女孩和富人家分别是怎么样的?
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说出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看到的幻象及表达的愿望。
  2.能说出对课文印象深刻部分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第1-4自然段,了解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苦难的现实生活。你能根据句式,再来描述一下这个小女孩吗?
出示句式:可怜的小女孩!_____________
  预设1:可怜的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里,还赤着脚在街上卖火柴。
  预设2:可怜的小女孩!走了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预设3:可怜的小女孩!冻得蜷着腿缩成一团也不敢回家,生怕因为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挨爸爸的打。
  2.小女孩后来怎么样了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第二部分,品味小女孩的“幸福”
  1.梳理内容。
  (1)默读课文第5-9自然段,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画出相关的句子。
①学生回答,教师出示句子。(PPT展示)
②自由读,思考:从第一次擦燃火柴到第五次擦燃火柴,小女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生1:第一次,小女孩“终于抽出”,是犹豫了好久才抽出一根的。最后一次,小女孩“赶紧擦着”,是很干脆,毫不犹豫的。
  生2:前四次,小女孩都只擦燃了一根,第五次,她擦燃了一大把。
 ③你们读得真仔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体会。
  出示句子1: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指名朗读;讨论小女孩犹豫不决的原因;引导学生通过关注标点“!”“?”、语气词“啊”“吗”和关联词“哪怕……也”理解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句子2:“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卖火柴的小女孩,感同身受,读出她语气的急切和内心的无助。
(2)教师提问:每一次点燃火柴,小女孩的愿望实现了吗?现实又是怎样的呢?
学生小组讨论,拍代表发言。
(4)小女孩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现实又是怎样的?
  2.品读幻象,说说感受。
  ①自由轻声读自己印象深刻的一次幻象,把感触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并在旁边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写下你的感受。
  ②组内交流,全班分享。
  ③融入感受再次朗读。
  3.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让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幻象。
  三、学习第三部分,理解“幸福”的意蕴
  1.指名朗读第10-11自然段,说说小女孩的结局。
  2.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问。
3.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提问:“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教师总结: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
提问: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却“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
 教师总结:小女孩在临死前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象,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三、结构梳理,概况思想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大年夜的晚上,--个赤脚的小女孩在大街上卖火柴。
第二部分:(4-8)小女孩五次擦然火柴看到的种种幻想。
第三部分:(9-10)小女孩冻死在街头。
主题思想:通过擦燃火柴的美好幻想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个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无情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
四、布置作业
一、抄写生词,每个一行。
二、抄写文中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三、尝试改写小女孩的结局。
【板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
渴望 幻想
温暖 大火炉
食物 烤鹅
欢乐 圣诞树
疼爱 奶奶
幸福 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