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走进桂林山水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走进桂林山水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1 15:3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新鲁教版 必修一 第三章
第一节 走近桂林山水
喀斯特(Karst)是欧洲巴尔干半岛西北部的一个石灰岩高原的名称。该名称被用来称呼石灰岩地区的地貌、水文景观。
喀斯特地貌的由来
喀斯特地貌指溶解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溶蚀和淀积,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
(1)溶蚀作用 CaCO3+CO2+H2O====Ca(HCO3)2
(2)淀积作用 Ca(HCO3)2 ==== CaCO3↓+CO2↑+H2O
1、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石灰岩)
(2)岩石的透水性--取决于岩石空隙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3) 水的溶蚀力--取决于水中所含的二氧化碳、有机酸和无机酸的数量。
(4)水的流动性--取决于地面坡度、大气降水以及岩石裂隙的发育程度。
2.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1)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典型地区
我国的的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云贵高原: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温暖湿润,降水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期。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水的流动性强
条件 成因描述
岩石条件 石灰岩广布,厚度大,岩性纯—可溶性好
岩石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好
气候条件 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丰沛
地形条件 地势东、西、北部高,中、南部低,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的形成与富集—水的流动性强
生物条件
“桂林山水”形成条件
植被茂盛,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水的溶蚀力大
2.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1)说出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的典型地区
我国的的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最为典型,分布最为广泛。
(2)为什么该地貌在我国北方地区不如南方地区明显?
南方比北方降水量大,气温高,同时有大量石灰岩分布。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面 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 落水洞,天桥 钙化池 淀积
地下 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溶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 淀积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地表水流沿石灰岩坡面上流动,溶蚀和侵蚀出许多凹槽,称为溶沟。
溶沟之间向上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
石芽与溶沟
石芽
溶沟
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由一系列石柱组成的石质森林,叫做石林
在极厚的可溶性岩石区域,水流切割出连绵不绝的群峰,如果山与山之间基座相连,被称为峰丛。
洼地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分布,成为峰林。
坝子
孤峰
进一步侵蚀,仅留下岩性比较坚硬的孤峰
残丘
侵蚀残余的山丘,高度不大,一般有坚硬的岩层组成。
落水洞是指开口于地面而通往地下深处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是地表水流入地下的进口,落水洞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是地表及地下岩溶地貌的过渡类型。
漏斗是岩溶地面上的一种口大底小的圆形碗碟状或倒锥状的洼地,底部常有通道通往地下
淀积地貌—钙化池
溶洞与地下河
溶洞是地下石灰岩被含有二氧化碳的流水所溶解、腐蚀而形成的天然洞穴。
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排泄的通道。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石帘
天坑天然形成的凹坑。不同地区的天坑成因不同。在喀斯特地区,天坑大多是喀斯特洞穴顶部坍塌而形成的又深又大的凹坑。
天生桥
类型 形态 成因
地面 喀斯特地貌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溶蚀
溶沟→溶蚀洼地 落水洞、漏斗、天坑、天生桥 钙化池 淀积
地下 喀斯特地貌 溶洞、地下河 溶蚀
石钟乳、石笋、石柱、石幔(石帘) 淀积
喀斯特地貌的类型
①石灰岩形成
④地壳抬升
②→③化学风化(溶蚀、淀积)和流水机械作用
【思考】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发育过程
【知识整合】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有利:
①具有审美价值,可发展旅游业。
②地下水资源丰富。
③地下洞穴发育,可作储藏、居住、防空建设等场所。
④碳酸盐类矿产资源丰富(可用于制碱、制造生石灰、漂白粉、澄清剂等)
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流失加剧,发生石漠化
流水溶蚀作用强
喀斯特地貌
地形:
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
多分布于“坝”等山间洼地
水文:
下渗强烈
地表水缺乏
地下暗河发育
土壤:
土壤较薄
地质:
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地表崎岖不平
交通不便;
农业:
交通建设:
人口压力大
①加强交通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促进旅游业发展。
②退耕还林还草,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③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造成地表裸露,喀斯特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浅,暴雨冲刷力强,大量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
结合图文信息,分析在大窝凼建设“天眼”的有利条件。
天眼是世界已经建成的最大射电望远镜,借助天然圆形溶岩坑建造。按照设计,需要挖出半径304米的半球状大坑,且坑底排水通畅。选址于贵州省金科村大窝凼。
①利用天然溶岩坑建造,减少工程量
②石灰岩广布,裂隙发育,利于排水
③人类活动少,电磁干扰少
④国家政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