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特点,简要分析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2.内容分析
结合地理学科“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课程基本理念,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地理学科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教材中关于走进国家的编写内容,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而澳大利亚的独特性在于气候类型的分布与人口、城市的分布具有明显相关性;自然环境与动植物种类具有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设计中,着重分析这两点,以培养学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自然环境能够影响人类活动”的学科思想,引导学生建立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地认知,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教学目标
读“大洋洲政区”图,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主要城市。读“澳大利亚地形分布图”“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图”,学生能够概括澳大利亚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学生能够说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经济部门及其发展条件。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结合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学生能够简要分析澳大利亚上存在特有动植物种类的原因。通过对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条件的分析,学生建构从位置、自然地理特征、人类活动特征及其内在关系等角度认识区域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特征与人口、城市分布特征,学生体会到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通过学习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征与主要经济部门,感受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的自然环境特点。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采矿业发展的条件。
四、教学难点
澳大利亚上存在特有动植物种类的原因。澳大利亚人口、城市分布与自然环境特征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猜想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备注
课前准备 准备pad,提前导入教学资料。
新课导入 [展示澳大利亚代表性风景图,引入本节内容] [展示树袋熊、针鼹、兔耳袋狸、鸭嘴兽等澳大利亚古老的动物图片,引入澳大利亚动物的古老性。] 观察景观图,回答问题。 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点明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模块一: 自然环境特点 [提问]对澳大利亚动物古老性产生影响的地理要素。 [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各小组分别从位置、地形、气候的角度探究自然地理要素对生物古老性的影响。] [小组代表讲述讨论结果;点评、梳理重点知识。] [总结,推送试题,检测学习成果] 观看微课等影像资料、阅读文字材料,合作讨论,完成学案思维导图。 台前汇报,指图说明澳大利亚的位置、地形、气候的特点。 完成习题。 从学生身边常见的事物出发,引入地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理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模块二: 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引入]播放视频:澳大利亚走失六年的羊 [提问]为什么澳大利亚的羊群数量多、羊毛产量大? [布置合作探究任务,分别从地形、气候的角度探究自然环境对养羊业的影响,填写思维导图。] [小组代表展示探究结果。] [总结、展示文字材料:澳大利亚养羊业的世界地位] [总结]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文环境。 观看视频 结合已学习过的知识,思考回答问题的角度。 分工合作,查阅教学资源、外网资料,完成思维导图。 小组代表发言。 联系已学习的知识,用已经学习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
模块三: 矿产资源与工业 [展示图片,提问]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图获取答案,感受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对于产业部门的影响。]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完成学案。 提高学生读图提取地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模块四: 人口 城市的分布 [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澳大利亚的环境对人口城市产生的影响。 [推送自主导学题目] [提问、总结]澳大利亚的人口和主要城市分布特点与影响因素。 [总结]气候、地形等要素影响了人口、城市的分布。 阅读课本,自学相关知识,完成习题。 回答问题 反复强调重点问题与核心思想,突出自然环境对人文环境的影响。
模块五: 习题检测 课堂小结 [梳理]本节课学习的知识与方法 [总结]引导学生在学案上整理认识区域的角度。 [拍照共同欣赏] [试题检测学习成果,反馈答题情况] 回顾知识,梳理知识结构,在学案上构建知识框架。 讲解部分重难点题目。 引导学生建构认识区域的方法与视角。在整理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及其内在联系。
模块六: 结语 走进生活 [展示生活中的澳大利亚照片,提问与之相关的地理知识] 应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将知识带回生活,提高学生对于其他区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