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甘孜州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2023·甘孜)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该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 )
A.正值秋季 B.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昼长夜短 D.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2023·甘孜)读图“亚洲某区域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3.图示区域位于( )
A.东南亚 B.南亚 C.西亚 D.东亚
4.区域内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大致是( )
A.山河相间,东西横列 B.山环水绕,南高北低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高原为主,河流短小
(2023·甘孜)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如图是北京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5.北京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东高西低 D.西北高,东南低
6.各种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经济中心
C.全国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2023·甘孜)读图“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7.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气温 B.水源 C.光照 D.交通
8.下列属于青藏地区特色美食的是( )
①椰子鸡
②糌粑
③酥油茶
④菠萝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 )
①黄河
②长江
③澜沧江
④黑龙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甘孜)如图为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0.图中四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11.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国防兵力不足 B.环境压力增大
C.交通压力增大 D.资源短缺
(2023·甘孜)兰新铁路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如图为兰新铁路某段线路示意图,该段线路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据此完成各小题。
12.图示铁路段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青海省
13.修建该铁路时,选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2023·甘孜)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读图“台湾省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4.台湾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高雄 B.台东 C.台北 D.基隆
15.关于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山地面积广大
C.全年温和湿润 D.河流源远流长
(2023·甘孜)悬臂长城(如图)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各小题。
16.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虚线,能正确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的是( )
A.
B.
C.
D.
17.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度较缓,易于修建 B.便于排水,减轻洪涝灾害
C.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D.展示高超建筑工艺
(2023·甘孜)如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8.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19.该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降水
20.推测该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小 B.降水量大 C.气温高 D.蒸发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21.(2023·甘孜)比例尺、 和 是地图的“语言”,又称为“地图三要素”。
22.(2023·甘孜)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散居、 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3.(2023·甘孜)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反映了我国地势 高 低的特点。
24.(2023·甘孜)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 ;夏季除 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普遍高温。
25.(2023·甘孜)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 向 递减。
26.(2023·甘孜)我国自然灾害种类 ,分布 .
27.(2023·甘孜)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数量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 于世界平均水平。
28.(2023·甘孜)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高原、 平原”又常称为“黄土地”。
29.(2023·甘孜)东北三省包括 省、辽宁省和 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30.(2023·甘孜)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 和 特别行政区。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2023·甘孜)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其中A是 海,B是 海。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①是 地区,②是 地区,③是 地区;④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3)①、②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线基本一致;①、③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区域耕地以 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是我国 (填数字代号)区域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农业以 业为主。
32.(2023·甘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名称)附近,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2)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洲、 洲及 洲北部。
(3)从纬度位置看,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请列举其环境效益 (至少1条)。
33.(2023·甘孜)图1为澳大利亚人口与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图2为加拿大人口与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属于 国家;从图中来看,两国都有的矿产资源是 、 。
(2)两国地理位置差异大,就南、北半球而言,澳大利亚主要位于 半球,加拿大位于 半球,其中,独占一个大陆的是 (国家)。
(3)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 地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 。
(4)列举加拿大铁路集中分布在南部的主要原因: 。(至少1点)
34.(2023·甘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拥有多座巨型水电站,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2022年7、8月份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四川省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而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出现严重缺电情况,针对该情况,四川多措并举打好保电“攻坚战”。如图是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水能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属于这类资源的还有 、 。
(2)分析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 ,② ,③ ,④ 。
(3)试分析水电大省缺电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
(4)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列举1条)。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B
2.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1.A、运动会举办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当地球运转到甲段时,日期在3月21日~6月22日之间,故A错误;
B、乙段日期在6月22日~9月23日之间,运动会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故B正确;
C、丙段日期在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故C错误;
D、丁段日期在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之间,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A、6-9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正值夏季,故A错误;
B、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即冬至12月22日前后,影子最长,运动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近,影子短,故B错误;
C、从3月21日到9月23日,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日至次年的6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故C正确;
D、成都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6月22日前后,故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3.A
4.C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点评】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沿海为狭窄平原。
3.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中南半岛,属于东南亚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分析,图中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并且为南北走向,故地形与河流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不短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5.D
6.D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
【解析】【点评】北京市,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5.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跨国公司、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位于北京,体现了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D正确。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众多,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经济中心位于上海,ABC错误,故选D。
【答案】7.A
8.B
9.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主要牧区有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农业,主要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7.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气温。与交通、水源和光照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特色美食有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②③正确。椰子鸡、菠萝饭是热带地区的特色美食,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①②③正确,黑龙江位于东北,故选A。
【答案】10.D
11.A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零增长,既没增加也没减少。
10.人口负增长是指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表中广东、福建、浙江的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呈现正增长。而辽宁省的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导致环境压力增大、交通压力增大、资源短缺等问题,BCD错误,故选A。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兰新铁路,东起甘肃省兰州市,途经万里长城西端嘉峪关,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是构成中国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天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由图中天山、吐鲁番市等信息可知,图示铁路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图示铁路线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是受到当地山地的地形影响,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D正确,ABC无关,故选D。
【答案】14.C
15.B
【知识点】台湾人口与城市;台湾省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14.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台北,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最大的城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A、台湾省地势东高西低,A错误;
B、台湾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广大,B正确;
C、台湾省属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C错误;
D、台湾省的面积较小,河流比较短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6.A
17.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
16.A、据材料可知,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据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A正确;
B、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B错误;
C、③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C错误;
D、④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D错误。
故答案为:A。
17.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是视野开阔,易守难攻,C正确;悬壁长城建在山脊上,周边沟谷较深,修建困难,A错误;便于排水,减轻洪涝灾害;展示高超建筑工艺等都不是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答案】18.B
19.D
20.B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点评】河流的汛期受到降雨情况、融雪情况、地形和地貌以及河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从而导致汛期的形成。
18.从图示来看6月~11月河流的径流量较大,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故夏秋季节是河流出现汛期的时间,B正确,ACD错。故选B。
19.从图示来看,降水量与径流量呈同步状态,降水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D正确,ABC错。故选D。
20.由以上分析河流的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河流7—8月输沙量大说明径流量大,径流量大说明降水量大,A错误,B正确;输沙量大与气温高、蒸发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D错误。故选B。
21.【答案】方向;图例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故答案为:方向;图例。
【点评】在地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是地图“语言”,也是地图三要素。
22.【答案】大;小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杂居。故答案为:大;小。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23.【答案】西;东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故答案为:西;东。
【点评】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24.【答案】大;青藏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普遍高温。故答案为:大;青藏。
【点评】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位于我国北端的漠河和位于我国南部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高,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
25.【答案】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受海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给我国带来降水的是来处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故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东南沿岸;西北内陆。
【点评】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26.【答案】多;广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如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分布面积广。故答案为:多;广。
【点评】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1、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2、分布地域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3、发生频率高,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繁:4、危害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27.【答案】众多;低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答案为:众多;低。
【点评】中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其中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4位。但是,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28.【答案】黄土;华北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淮海平原”,冲积华北平原的主力是黄河,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都被黄土覆盖,人们常称它们为黄土地。故答案为:黄土;华北。
【点评】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该地形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29.【答案】黑龙江;吉林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东北三省就是所谓的“黑吉辽”,即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吉林省。故答案为:黑龙江;吉林。
【点评】我国东北地区北邻俄罗斯,南部濒临B渤海和黄海,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30.【答案】香港;澳门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的自治权。故答案为:香港;澳门。
【点评】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31.【答案】(1)渤;南
(2)北方;南方;西北;一
(3)秦岭;淮河;400
(4)水田;水稻
(5)③;畜牧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我国的临海从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东海、B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3)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和400㎜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南方地区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我国③西北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点评】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
32.【答案】(1)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2)亚;北美;欧
(3)低;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读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纬度低;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没有分布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分布的热带草原气候。
(4)调节气候: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持水土:森林的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森林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储存地下水,形成地下水蓄水层,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提供持续的水源。净化空气:森林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净化空气质量。防风固沙:森林的茂密枝叶能够有效地阻挡风力,减少风沙的侵蚀。森林的根系还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点评】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呈现出各种植被类型。从赤道到两极地区大致呈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的变化,广大内陆地区有草原植被、荒漠植被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是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33.【答案】(1)发达;煤;铁
(2)南;北;澳大利亚
(3)东南沿海;南部
(4)人口、城市集中
【知识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解析】【分析】(1)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经济发达,都属于发达国家。读图可知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煤、铁,加拿大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两国都有的矿产资源是煤、铁。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加拿大位于北极圈附近,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大洋洲的一个大陆,澳大利亚独占澳洲大陆。
(3)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港口众多,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开发早。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原因是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4)加拿大纬度位置偏高,北回归线穿过加拿大北部,南部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因而铁路线就集中布局在南部。
【点评】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澳大利亚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34.【答案】(1)可再生;太阳能;地热能
(2)丰沛;大;大;大
(3)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4)节约用电
【知识点】四川;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水能属于可循环再生利用的资源,故是可再生资源,类似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也是可再生资源。
(2)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同时四川省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发电。
(3)四川省2022年缺电的原因:自然原因是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发电站动力不足;社会原因是夏季高温,居民用电量激增,特别是空调的大量使用。
(4)作为普通居民,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供电紧张:节约用电。例如,及时关闭不需要使用的电器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线、调整空调温度等;使用高效节能电器;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尽量避开峰值用电时段,如早晚高峰时段;定期维护电器设备: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能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增加室内自然通风和采光: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对空调和照明的需求;积极参与节能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或居民组织组织的节能活动,提高节能意识和行动力。
【点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甘孜州2023年中考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分)
(2023·甘孜)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成都举办,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该运动会举办期间,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上的( )
A.甲段 B.乙段 C.丙段 D.丁段
2.该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 )
A.正值秋季 B.影子达到一年中最长
C.昼长夜短 D.昼长达到一年中最长
【答案】1.B
2.C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正午太阳高度
【解析】【点评】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当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1.A、运动会举办时间为7月28日至8月8日。当地球运转到甲段时,日期在3月21日~6月22日之间,故A错误;
B、乙段日期在6月22日~9月23日之间,运动会时间在这个时间范围内,故B正确;
C、丙段日期在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故C错误;
D、丁段日期在12月22日~次年3月21日之间,故D错误。故答案为:B。
2.A、6-9月为北半球的夏季,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正值夏季,故A错误;
B、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时,即冬至12月22日前后,影子最长,运动会举办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距离太阳直射点近,影子短,故B错误;
C、从3月21日到9月23日,北半球昼长夜短,9月23日至次年的6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故C正确;
D、成都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夏至6月22日前后,故D错误。故答案为:C。
(2023·甘孜)读图“亚洲某区域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3.图示区域位于( )
A.东南亚 B.南亚 C.西亚 D.东亚
4.区域内地形与河流的分布特点大致是( )
A.山河相间,东西横列 B.山环水绕,南高北低
C.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D.高原为主,河流短小
【答案】3.A
4.C
【知识点】东南亚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
【解析】【点评】东南亚分为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沿海为狭窄平原。
3.根据图中纬度位置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该区域为中南半岛,属于东南亚地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分析,图中山脉和河流相间分布,并且为南北走向,故地形与河流分布特点为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不短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023·甘孜)北京与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每年都有许多国际会议在此召开。如图是北京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5.北京的总体地势特征是( )
A.南高北低 B.东南高,西北低
C.东高西低 D.西北高,东南低
6.各种国际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体现的北京城市职能是( )
A.全国政治中心 B.全国经济中心
C.全国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5.D
6.D
【知识点】北京概况及其城市职能
【解析】【点评】北京市,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5.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跨国公司、国际会议、国际组织代表机构位于北京,体现了北京是国际交往中心,D正确。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体现了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北京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美术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体育馆众多,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全国经济中心位于上海,ABC错误,故选D。
(2023·甘孜)读图“青藏地区示意图”,完成各小题。
7.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
A.气温 B.水源 C.光照 D.交通
8.下列属于青藏地区特色美食的是( )
①椰子鸡
②糌粑
③酥油茶
④菠萝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三江源地区的“三江”是指( )
①黄河
②长江
③澜沧江
④黑龙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7.A
8.B
9.A
【知识点】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高原牧区和河谷农业
【解析】【点评】在独特的高寒条件下,青藏地区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广泛,主要牧区有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地势较低的河谷地区发展农业,主要农业区有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7.青藏地区由于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气温。与交通、水源和光照关系不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青藏地区海拔高,热量不足,以畜牧业和河谷农业为主。特色美食有糌粑、牛羊肉、青稞酒、酥油茶,②③正确。椰子鸡、菠萝饭是热带地区的特色美食,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国外称湄公河)的源头汇水区。①②③正确,黑龙江位于东北,故选A。
(2023·甘孜)如图为2021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0.图中四省人口出现负增长的是(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辽宁省
11.人口负增长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
A.国防兵力不足 B.环境压力增大
C.交通压力增大 D.资源短缺
【答案】10.D
11.A
【知识点】我国人口问题及人口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
【解析】【点评】人口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呈现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零增长,既没增加也没减少。
10.人口负增长是指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表中广东、福建、浙江的人口出生率大于人口死亡率,人口呈现正增长。而辽宁省的人口的出生率小于人口的死亡率,人口呈现负增长。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1.人口负增长可能导致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A正确。人口增长过快、数量过多会导致环境压力增大、交通压力增大、资源短缺等问题,BCD错误,故选A。
(2023·甘孜)兰新铁路修建于20世纪50年代,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如图为兰新铁路某段线路示意图,该段线路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据此完成各小题。
12.图示铁路段位于( )
A.内蒙古自治区 B.甘肃省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青海省
13.修建该铁路时,选线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答案】12.C
13.D
【知识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点评】兰新铁路,东起甘肃省兰州市,途经万里长城西端嘉峪关,西至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山口,是构成中国西北地区铁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12.天山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由图中天山、吐鲁番市等信息可知,图示铁路段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图示铁路线主要沿等高线修建,是受到当地山地的地形影响,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线时,一般要沿等高线修建,这样可以减少工程量,同时道路平坦,利于车辆安全行驶。D正确,ABC无关,故选D。
(2023·甘孜)台湾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读图“台湾省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4.台湾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
A.高雄 B.台东 C.台北 D.基隆
15.关于台湾省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势西高东低 B.山地面积广大
C.全年温和湿润 D.河流源远流长
【答案】14.C
15.B
【知识点】台湾人口与城市;台湾省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点评】台湾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约占总面积的2/3。山脉集中分布在台湾岛的中部和东部,中央山脉纵贯南北,玉山海拔3952米,是中国东部最高峰。平原约占总面积的1/3,多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地区。台湾地处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是地震多发地区。
14.据所学知识可知,台湾省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台北,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台湾最大的城市,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A、台湾省地势东高西低,A错误;
B、台湾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广大,B正确;
C、台湾省属于热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全年温和湿润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C错误;
D、台湾省的面积较小,河流比较短小,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甘孜)悬臂长城(如图)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境内,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完成各小题。
16.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虚线,能正确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的是( )
A.
B.
C.
D.
17.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是( )
A.坡度较缓,易于修建 B.便于排水,减轻洪涝灾害
C.视野开阔,易守难攻 D.展示高超建筑工艺
【答案】16.A
17.C
【知识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点评】悬臂长城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1公里,距离嘉峪关关城约7公里,因筑于约四十五度山脊之上,形似凌空倒挂,因而得名“悬臂长城”。 悬臂长城是嘉峪关关城的北向延伸部分,是嘉峪关古代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为就地索取的砾石、黄土夯筑而成,现在只存750米,经1987年修缮,由漫道、垛墙、墩台组成,在首尾各增修一座墩台,共有三座墩台。
16.A、据材料可知,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据图可知,①处等高线凸向低处为山脊,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A正确;
B、②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B错误;
C、③处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C错误;
D、④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不能表示悬臂长城所在位置,D错误。
故答案为:A。
17.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是视野开阔,易守难攻,C正确;悬壁长城建在山脊上,周边沟谷较深,修建困难,A错误;便于排水,减轻洪涝灾害;展示高超建筑工艺等都不是悬臂长城筑于坡度约45度的山脊之上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2023·甘孜)如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某水文观测站的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8.该河流的汛期出现在( )
A.春夏季节 B.夏秋季节 C.秋冬季节 D.冬春季节
19.该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降水
20.推测该河流7-8月输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径流量小 B.降水量大 C.气温高 D.蒸发强
【答案】18.B
19.D
20.B
【知识点】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
【解析】【点评】河流的汛期受到降雨情况、融雪情况、地形和地貌以及河道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从而导致汛期的形成。
18.从图示来看6月~11月河流的径流量较大,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故夏秋季节是河流出现汛期的时间,B正确,ACD错。故选B。
19.从图示来看,降水量与径流量呈同步状态,降水量越大,径流量越大,故河流的水源主要来自降水,D正确,ABC错。故选D。
20.由以上分析河流的径流量主要受降水的影响,河流7—8月输沙量大说明径流量大,径流量大说明降水量大,A错误,B正确;输沙量大与气温高、蒸发强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CD错误。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21.(2023·甘孜)比例尺、 和 是地图的“语言”,又称为“地图三要素”。
【答案】方向;图例
【知识点】地图的阅读
【解析】【分析】地图的三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故答案为:方向;图例。
【点评】在地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是地图“语言”,也是地图三要素。
22.(2023·甘孜)我国民族分布具有“ 散居、 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答案】大;小
【知识点】我国的民族分布
【解析】【分析】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散居、小聚居、各民族交错杂居。故答案为:大;小。
【点评】我国共有56个民族,民族分布特点为大散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汉族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则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部地区。
23.(2023·甘孜)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反映了我国地势 高 低的特点。
【答案】西;东
【知识点】我国的地势特点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反映了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故答案为:西;东。
【点评】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使得我国主要河流多自西向东流,沟通了东西部的水上交通。
24.(2023·甘孜)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 ;夏季除 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普遍高温。
【答案】大;青藏
【知识点】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
【解析】【分析】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外,普遍高温。故答案为:大;青藏。
【点评】冬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很大,位于我国北端的漠河和位于我国南部的海口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50℃。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气温高,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
25.(2023·甘孜)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的总体趋势是由 向 递减。
【答案】东南沿海;西北内陆
【知识点】我国降水特点和干湿地区的划分
【解析】【分析】受海陆位置和季风的影响,给我国带来降水的是来处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故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故答案为:东南沿岸;西北内陆。
【点评】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从降水的时间分配来看,也很不均匀,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26.(2023·甘孜)我国自然灾害种类 ,分布 .
【答案】多;广
【知识点】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解析】【分析】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如洪水、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分布面积广。故答案为:多;广。
【点评】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有:1、灾害种类有很多,中国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2、分布地域广,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均不同程度受到自然灾害影响;3、发生频率高,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繁:4、危害严重,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
27.(2023·甘孜)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数量 ,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 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众多;低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解析】【分析】我国幅员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人口数量多,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故答案为:众多;低。
【点评】中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其中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4位。但是,中国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4亿,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土地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仅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28.(2023·甘孜)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 高原、 平原”又常称为“黄土地”。
【答案】黄土;华北
【知识点】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淮海平原”,冲积华北平原的主力是黄河,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都被黄土覆盖,人们常称它们为黄土地。故答案为:黄土;华北。
【点评】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该地形区以肥沃的黑土著称,东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
29.(2023·甘孜)东北三省包括 省、辽宁省和 省,位于我国东北部。
【答案】黑龙江;吉林
【知识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解析】【分析】我国东北三省就是所谓的“黑吉辽”,即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吉林省。故答案为:黑龙江;吉林。
【点评】我国东北地区北邻俄罗斯,南部濒临B渤海和黄海,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30.(2023·甘孜)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 和 特别行政区。
【答案】香港;澳门
【知识点】中国的行政区划
【解析】【分析】我国的两个特别行政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的自治权。故答案为:香港;澳门。
【点评】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2023·甘孜)读图“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既有广大的陆地,也有辽阔的海域,其中A是 海,B是 海。
(2)图中①②③④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①是 地区,②是 地区,③是 地区;④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
(3)①、②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山脉)— (河流)一线基本一致;①、③区域的界线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区域耕地以 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是我国 (填数字代号)区域景观的真实写照,该区域农业以 业为主。
【答案】(1)渤;南
(2)北方;南方;西北;一
(3)秦岭;淮河;400
(4)水田;水稻
(5)③;畜牧
【知识点】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特点与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与界线
【解析】【分析】(1)我国的临海从北向南依次是:A渤海、黄海、东海、B南海。南海位于中国大陆的南方,是太平洋西部海域,中国近海中面积最大、水最深的海区。
(2)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和④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
(3)秦岭与淮河是我国东部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和400㎜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4)②南方地区的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的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的是我国③西北地区的景观。西北地区距海较远,并且被山岭重重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点评】中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理区域。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是秦岭一淮河一线,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
32.(2023·甘孜)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如图为全球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线名称)附近,其分布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
(2)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 洲、 洲及 洲北部。
(3)从纬度位置看,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 纬度地区;东非高原没有大面积热带雨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请列举其环境效益 (至少1条)。
【答案】(1)赤道;热带雨林气候
(2)亚;北美;欧
(3)低;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高、气温低
(4)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知识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其特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这些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是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2)读图可知,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冰洋沿岸,纬度较高的地区,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北部。
(3)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纬度低;东非高原位于赤道附近,但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因此没有分布热带雨林气候,而是分布的热带草原气候。
(4)调节气候:森林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有助于调节大气中气体含量,减缓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的速度。保持水土:森林的根系能够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涵养水源:森林的根系能够吸收并储存地下水,形成地下水蓄水层,为河流、湖泊和地下水提供持续的水源。净化空气:森林通过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净化空气质量。防风固沙:森林的茂密枝叶能够有效地阻挡风力,减少风沙的侵蚀。森林的根系还能够稳固土壤,防止沙漠化和沙尘暴的发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森林提供了丰富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点评】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呈现出各种植被类型。从赤道到两极地区大致呈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针叶林的变化,广大内陆地区有草原植被、荒漠植被分布。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是在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条件下生长发育,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
33.(2023·甘孜)图1为澳大利亚人口与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图2为加拿大人口与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同属于 国家;从图中来看,两国都有的矿产资源是 、 。
(2)两国地理位置差异大,就南、北半球而言,澳大利亚主要位于 半球,加拿大位于 半球,其中,独占一个大陆的是 (国家)。
(3)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 地区,加拿大人口主要分布在 。
(4)列举加拿大铁路集中分布在南部的主要原因: 。(至少1点)
【答案】(1)发达;煤;铁
(2)南;北;澳大利亚
(3)东南沿海;南部
(4)人口、城市集中
【知识点】澳大利亚自然环境;澳大利亚的农牧业和工矿业;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
【解析】【分析】(1)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澳大利亚与加拿大经济发达,都属于发达国家。读图可知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有煤、铁,加拿大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两国都有的矿产资源是煤、铁。
(2)南回归线穿过澳大利亚中部,位于赤道以南,位于南半球;加拿大位于北极圈附近,位于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澳大利亚是位于南半球大洋洲的一个大陆,澳大利亚独占澳洲大陆。
(3)澳大利亚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原因是气候温暖湿润;港口众多,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开发早。加拿大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原因是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北部地区,纬度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4)加拿大纬度位置偏高,北回归线穿过加拿大北部,南部纬度较低,气温相对较高,人口和城市都集中在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因而铁路线就集中布局在南部。
【点评】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澳大利亚羊、牛与经济作物混合经营带。
34.(2023·甘孜)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四川水能资源丰富,拥有多座巨型水电站,发电量居全国第一,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2022年7、8月份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四川省水电日发电量大幅下降,供电支撑能力大幅下跌,而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出现严重缺电情况,针对该情况,四川多措并举打好保电“攻坚战”。如图是四川省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水能资源属于 (可再生/非可再生)资源,属于这类资源的还有 、 。
(2)分析四川省发展水电的有利自然条件。
① ,② ,③ ,④ 。
(3)试分析水电大省缺电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 ;社会原因: 。
(4)为缓解供电紧张,作为普通居民可采取的措施有 (列举1条)。
【答案】(1)可再生;太阳能;地热能
(2)丰沛;大;大;大
(3)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高温导致用电需求激增
(4)节约用电
【知识点】四川;自然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解析】【分析】(1)水能属于可循环再生利用的资源,故是可再生资源,类似的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也是可再生资源。
(2)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河流径流量大;同时四川省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而水能资源丰富,利于发电。
(3)四川省2022年缺电的原因:自然原因是由于极端高温干旱天气,降雨持续偏少,河流水量减少,水库蓄水不足,发电站动力不足;社会原因是夏季高温,居民用电量激增,特别是空调的大量使用。
(4)作为普通居民,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来缓解供电紧张:节约用电。例如,及时关闭不需要使用的电器设备、合理利用自然光线、调整空调温度等;使用高效节能电器;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尽量避开峰值用电时段,如早晚高峰时段;定期维护电器设备:定期对电器设备进行清洁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减少能源浪费和不必要的损耗;提倡低碳生活方式: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设备,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增加室内自然通风和采光: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降低对空调和照明的需求;积极参与节能活动:支持和参与社区或居民组织组织的节能活动,提高节能意识和行动力。
【点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在短时期内可以再生,或是可以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又称可更新资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