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池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主观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西双版纳,中国唯一一块热带雨林。这里特有的植物和生态环境,对于植物学者来说,有着不可抗拒的吸引力。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让西双版纳成为众多高校进行生物学专业野外实习的必选地点。今天的西双版纳,很多雨林都变成了人工橡胶林。雨林中的生活因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植物不仅仅为人类提供了可以果腹的食物、可以保暖的衣物,更是使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在我们去探索植物是如何让世界快速运转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植物让地球封冻的历史,植物对地球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让物种变得更繁盛,植物也有可能按下地球生物圈的“暂停键"。
地球之所以有适于生物生存的温度,还多亏了像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有了这些温室气体的保护,地球就像被装进了一个“玻璃房子”。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急刷降低,就像拆掉了温室顶棚上的玻璃板,让屋子外边的暴风雪闻进来。到那个时候,我们的地球就该改名叫“雪球”了。对现有的生物来说,这样的变化绝对是一场灭顶之灾。
在距今3.7亿~3.5亿年前的泥盆纪末期,出现了高达30米的陆生植物,它们强大的光合作用能力,使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一路飙升到地球有史以来的最高值,而二氧化碳含量则跌至谷底。二氧化碳浓度的降低削弱了温室效应,加快了热量的散失,地球生命不得不在低温中煎热。
与此同时,由于高大的陆生植物的活动,陆地上的岩石变得支离破碎,很多矿物质随着河水流入了海洋。海洋中的藻类植物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矿物营养,于是它们大量繁殖,死亡后沉入海底,相当于把更多的二氧化碳封存了起来,这就把地球保温层彻底破坏了。结果,习惯了温暖生活的生物集体阵亡。
在这起大灭绝事件中,全球有3/4的物种都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是地球生命遭遇的一次重击,生物圈的萧索持续了数千万年。但这也留下了丰厚的遗产:富氧的大气有助于动物的体型增大和新陈代谢加快,充足的氯磷元素为肌肉、骨骼和大脑的发育提供了原料。当新时代来临,动物将演化出更庞大的躯体、更强初的力量和更复杂的行为,它们将上演更加精彩的故事。如果没有这样的转变,也许今天地球的海洋里还满是奇虾和三叶虫这些奇形怪状的生物,而人类祖先能不能生存下来也都是未知数。
植物“老板”的力量远不止于此,它们不仅能决定生物生命世界的走向,也能改变人类历史的进程。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或许并不是偶然,这也与上亿年前的植物变化密切相关。
在课本里,工业革命的技术进步被大写特写,如蒸汽机、纺纱机、电灯、电报,但是大家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一点,如果没有煤炭这种能源的支撑,上述一切的发明都是零。如果英国的地面之下没有埋藏这些煤炭,那么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地方,人类的历史进程如何,这些都未可知。而这些煤炭是植物“老板”在2亿年前就准备好的。
今天使用的煤炭主要形成于石炭纪,石炭纪正是因为产生的煤炭多而得名。那个时候的地球是巨型昆虫的天下,一只蜻蜒就够做一道大荦菜了。这是因为大气中的氧气实在是太多了,那二氧化碳都去哪儿了呢 都被植物储存在自己的身体里了。按照这个逻辑,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少,氧气会越来越多,但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这都得感谢那些小真菌、天真菌,正是它们孜孜不倦地啃木头,二氧化碳才得以释放到空气中,这就维持了地球上碳的循环。但是在石炭纪早期,出了一件大事儿,植物开始合威木质素,这种化学物质不仅能让植物的身板硬挺,还能防备真菌的侵袭。就好像是在三文鱼肉块里加了很多鱼刺,如果不清除干净,真菌根本没办法下嘴啊。奈何那时的真菌,就像今天的欧美朋友一样,根本无法应对带刺的草鱼、鲤鱼、胖头鱼,于是导致亚洲鲤鱼大泛滥。而石炭纪的真菌啃不动木头,就导致了大量的植物遗骸积累了下来。这些积累下来的煤炭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能源。
随着人类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需要的能源也越来越多。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原煤产量36.8亿吨(25.8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5%;原油产量1.89亿吨(2.7亿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天然气产量1602.7亿立方米(2.13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8.3%。将视野投向全球,2019年,全世界每天消耗的包括生物燃料在内的各类液体燃料需求总和达到1亿桶!但这显然不是人类能源需求的极限,因为我们还没有冲出太阳系,走向全宇宙。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在一次性能源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开发可再生能源就成了人类发展的必由之路。到目前为止,虽然人类在核能和光伏能源技术上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较低的能源转化效率和较高的初期投入,仍然是困扰这些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的瓶频。
破解瓶颈的路径在何方 人类再次将目光投向“捕捉阳光”能力强大的植物身上。学者预测,人类使用的机器的能源“口味”也将由植物来决定,就如同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需要煤炭,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内燃机需要石油。在未来,植物或将再次成为推动世界快速运转的新动力。
(摘编自史军《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暂停键”在文中指类似于泥盆纪末期地球生物物种因生态环境的变化不再繁盛的现象。
B.“玻璃房子”在文中指像二氧化碳一样的温室气体在地球表层形成的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
C.“植物‘老板’”中的“老板”在文中指的是具有强大光合作用能力的高达30米的陆生植物。
D."口味"在文中指人类所使用的机器的能源类型,煤炭和石油就是不同“口味”的能源。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双版纳拥有典型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这一系统决定了今天西双版纳雨林生活改变的速度和方向。
B.如果没有英国丰富的煤炭能源支撑,工业革命也就不会有燕汽机、纺纱机、电灯、电报等科学发明。
C.2018年我国各种类型能源消耗有增有减,但总体上呈增长趋势,这说明我国能源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D.人类未来对能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从植物身上开发可再生能源或是人类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
3.下列不符合作者关于未来新能源发展观的一项是(3分)
A.改变植物纤维素的微观结构为乙醇发酵提供更多更廉价的糖,这样,种植高梁的农田可能变成生物"油田"。
B.停止供应培养某些藻类所需的氧,一段时间后再恢复供给,可让这些藻类在缺氧的情况下间歇性地产制少量氢气。
C.培育能在盐碱地、滩涂地等贫瘠土地生长的芦竹,一次种植可连续收制15~20年,这种芦竹可以直接替代燃煤。
D.杂交技术培育出的一种白杨树,可伐后再生,新枝越长越多,科学家利用其叶片的颤动,能持续提供大量电能。
4.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石炭纪时期煤炭形成的几个关键性阶段。(4分)
5.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学者史军给我校“阳光生物学社”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对于生物生命世界和人类历史发展来说,植物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忆平乐
冯 至
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满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如果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控折,那么武汉撤退显然是第二个控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心,人们好像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天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倦。
在柱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满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柱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错江上,十一月的下句在满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蓬、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势。从空间我义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满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化。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清激,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寂静,寂静凝结在前后左右,好像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寂静冲破。
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奇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央,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慢慢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长久的时间,山峰好像都看热了,忽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改变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义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遇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一直到了平乐。
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夫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愚怕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第二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载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后到了一家,仍然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可能中好像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恩求:
“如果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愿意出加倍的工资。”
“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央袍,工资无须增加。"
“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
我们维续恳求,最后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继续到街上料理其他的项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收拾停当,我们决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夫衣,第二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忽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蒙晚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夫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
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十分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夫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义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
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许多变化,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满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历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满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化,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
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许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许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依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依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育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
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做,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满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认真而守时刻的载址。
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
(选自《山水》)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之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好像很年轻”,脸上也没有一些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
B.文章中关于漓江山与水的关系的描写,令人想到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毕竞东流去”。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寄予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C.文章写“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是作者同情裁缝处境艰难,所以特意多给一些钱,可是裁缝只接受应得的工资。
D.“衣冠”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文章最后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士的强烈愤慨。
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旨在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普通老百姓不会变,但衣冠人士却敷衍塞责,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
B.文章避免了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朴素,抒情诚恳,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篇行文风格沉着深婉,朴素隽永。
C.文章描写漓江“奇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境,注重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
D.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酿造出来的。
8.作者为何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好像比它本来的分量沉重得多” 请简要分析。(4分)
9.冯至先生曾经说,《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闪着微光,使他在暗淡的时刻保持生长和忍耐。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微光”的内涵。(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4题。
材料一:
天下有道之士,固犹少。虽幸而有,未必知也,不知则与无贤同。故王者不四,霸者不六,亡国相望,因主相及。贤主知其若此也,故欲求有道之士,则于江海之上,山谷之中,僻远幽闲之所。太公钓于滥泉,文王得之,文王,千乘也;纣,天子也。天子失之,而千乘得之,知之与不知也。
晏子之晋,见反袭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曰:“葛为而至此 ”对曰:“齐人累之,名为越石父。"晏子道解左骖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弗辞而入。越石父怒,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都 ”越石父曰:“吾闻君子屈乎不己知者,而伸乎己知者。吾是以请绝也。”晏子乃出见之,曰:“向也见客之客而已,今也见客之志。婴可以辞而无弃乎 ”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晏子逐以为客。
子列子穷,客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 ”郑子阳全官遣之秉数十束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粉心曰:“闻为有道者妻子,皆得选乐。今要子有饥色矣,君过而遭先生食,先生又弗受也。岂非命也哉 ”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已而罪我也,有且以人言。此吾所以不受也。”其卒民果作难,杀子阳。受人之养而不死其难,则不义;死其难,则死无道也。死无道,逆也。子列子除不义、去遂也,岂不远哉 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苗取,先见其化也。
(选自《吕民春秋·览·先识览》,有删政)
材料二:
夫材之用,国之栋梁也,得之则安以荣,失之则亡以辱。然上之人不欲其众、不使其为者,何也 其敢蔽者,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终身无天下之患,材之得失无补于治乱之数。
(选自王安石《材论》)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郑子阳全官遣之粟A数十秉B子列子出C见D使者E再拜F而辞G使者H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者不四”是就“三王”而言,“三王”一般是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向也见客之容而已”与“向之所欣”(《兰亭集序》)两句中的“向”意思相同。
C.“其妻望而拊心日”与“日夜望将军至”(《鸿门宴》)两句中的“望”意思相同。
D.“以为吾之位可以去辱绝危”与“抢呼欲绝”(《促织》)两句中的“绝”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有道之士与圣贤之人少而难得,即使有,而君主又往往不了解他们,这是世道混乱、“亡国相望,囚主相及”的重要原因。
B.乱世之中,有道之士多在江海幽闲之所,贤主往往能够访而得之,如文王虽是诸侯却能得到太公,纣王贵为天子却失去了这个贤士。
C.越石父认为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不可以忍受屈辱,晏子能用左骖赎救自己,应是了解自己的,所以无法忍受晏子对自己的傲慢无礼。
D.列子谢绝郑子阳之粟,说明他预料到郑子阳终将因无道而被杀,所以为了免除不义、避开悖逆,列子宁愿贫苦也不愿"受人之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晏子之晋,见反裘负刍息于涂者,以为君子也。(4分)
(2)且方有饥寒之患矣,而犹不苟取,先见其化也。(4分)
结合材料一,你认为在贤才稀少的时代,怎样才能做到如材料二中所说的“得之”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顾子敦赴河东三首(其一)黄庭坚
头白书林二十年,印章今领晋山川。紫参可摇宜包贡,青铁无多莫铸钱。
劝课农桑诚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要知使者功多少,看取春郊处处田。
【注】①顾子救:秘书少监,掌管图书,国史实录等,元祜元年出任河东转运使。②包贡:即进贡。③铸钱:仁宗庆历初,诏江、饶、池三州铸铁钱助陕西经费,民苦之,后停罢,其患方息。④折冲樽粗:原指诸侯国在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在外交谈判上克敌制胜。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句形象地表现了顾子敦的勤勉尽职,也暗含诗人对他久任不迁的同情。
B.第二句“今领”与“印章”倒装,既是格律的需要,也是拟人手法的妙用。
C.诗人提出了“宜包贡”和“莫铸钱”的建议,表现出他对百姓生活的关注。
D.全诗以议论为主,而末句通过描写春郊的农田景象,抒发诗人的欣喜之情。
16.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对顾子敦赴任河东的情感态度。(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巧妙地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两句。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文字紧凑,音调铿锵,以夸张之笔写出秦始皇的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3)古代诗人往往通过明月来寄托思念故乡、怀念亲友、时空永恒等思绪,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这几天,三次经过黄河,仿佛一时间跨越了千年的时空。黄河有像母亲一样的胸襟和情怀,才有了巴颜喀拉山的浩瀚与辽远,才有了草原上那一条条洁白如练的湾流,才有了黄河的一路奔腾。
来到兰州,既是黄河的情义,又是水的情怀。曲与直,似乎都在预料之中。庆幸的是,黄河忽然在这里拐了个霄,画出了九条绚丽的弯道,积沙堆成了河湾滩、丁家滩、张家滩、北西滩、南面滩等大大小小的滩头湿地。它们像是一环环生命的脉搏,涌动在生州盆地,使兰州从此成为第一个接纳黄河的城市,成为第一个与之相守的城市。
黄河在兰州,不仅是一条河的符号,更是兰州人的精神家园。冬日的黄河,已隐藏起激情与咆哮,它从容不迫,悠然地流,浅浅地唱。就像交响乐中的协奏面,奏出的是黄河冬日优美打情的叙事情怀,演绎的是黄河不争不急的无我胸怀,诉说的是黄河情深义重的赤热忠义。经过黄河,对兰州人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于我倒却是生命中的段段旅程,总有所触动。
18.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喻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请结合材料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9.文中画横线处改为“涌动在兰州盆地而像是一环环生命脉搏的它们使兰州从此成为第一个接纳黄河并与之相守的城市",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请简要分析。(4分)
20.请简要解释文中的加点词“从容不迫”“旅程”的含义。(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虽然都是新能源电动车,但与纯电动汽车相比,氩燃料电池汽车增加了车载储氢系统和具有发电能力的然料电池系统,这让其获得了独特优势。不仅氢能源汽车具有声音小、无污染、更安全的品质,而且续航能力更持久,运行更平稳,驾驶体验更适合。
相较于纯电动汽车,氧燃料电池汽车_①。绝电动汽车要提高续航里程,目前采取的方式一般是多增加锂电池,或者通过更新技术不断提高电池能量密度。但对于车辆生产来说,② .
而氢燃料电池汽车增加续航里程,只需增大储氩雌即可,成本很低。另外,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比较长,一般要几个小时才能充满电。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就像燃油率加汽油,补给的时间很短。从低碳、环保的角度看,氧能源车也有更优异的表现,有人甚至将氢能源车称为“移动的空气净化器”。氩能源车的前置空气处理装置,不仅能够吸附颗粒物,③。经过该装置处理,再排放出去的物质,只有水和更清新的空气。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常言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也有人质疑;车到山前就一定有路吗
对于上面对立的观点,你怎么看 请写一篇作文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