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桂花雨》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3《桂花雨》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1:1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围绕“中心事物”梳理课文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中所蕴含的感情。
3.通过联系文章外在资料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理解文章中关键句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重点句子中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余光中《乡愁》。
浅浅的台湾海峡,隔断了回家的路,却隔不断两岸的骨肉亲情与浓浓的乡愁。
七十年前,作家琦君赴台,从此与家乡天各一方。但故乡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不但未曾渐行渐远,反而越发激起思乡情愁。所以在“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中秋时节,琦君就会想起故乡幽幽清香的桂花和“摇桂花”的童年乐趣,现在与过去的时空交替浮现,童年的欢乐与淡淡的乡愁融为一体。正是缘于这样的构思,她写下了震撼人心、令人沉湎不已的作品《桂花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篇课文,感受桂花雨的洗礼。
2.简介作者琦君。
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回忆童年与桂花之间的故事,传递思乡之情。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
3.检查学生初读情况。纠正字音,掌握易错字,理解难词。
4.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赏桂花、尝桂花、摇桂花……
板块三:再读课文,走进桂花香
1.说一说这桂花雨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一个字来说说此时你最大的感受。(香)
2.在这篇课文中,桂花的香气弥漫全文,“香”字一共出现了八次,请你默读课文,找一找,哪几处写到了“桂花香”,画出相关的句子,做批注,并用心读一读。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如果让它开过了,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远了。”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3.这几个句子中,你觉得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桂花的香?自由地读一读,并说一说。
4.全班齐读上述句子。
5.小结本堂课内容。
第二课时
板块一:精读课文,品味桂花香
1.品味第一次“浸”。
(1)换词体会:“浸”字可以换成“飘”吗?
(2)从字义上感悟意境:“浸”的偏旁是三点水,本义是“泡在水里,让液体渗入”。在这里作者说“浸在桂花里”,“浸”字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3)从读音上指导朗读:“浸”是入声字,读这个字,有一种全身心沉下去的感觉,声音不再高扬,也不如石头入水那么重,那么快,而要慢慢读出身心俱醉,怡然忘我的感觉。
(4)一个“浸”字,表现了桂花香气的浓郁,仔细品味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作者内心充盈和喜悦的感情。
(5)学生带着体会朗读句子。
2.品味第二次“浸”。
“浸”字在文中出现了两次,还出现在哪个句子里?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桂花只在金秋开放,只有花开的日子才能闻到花香,可为什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呢?”
学生交流。
第二个“浸”字,一方面写出了桂花香气的持久,另一方面写出了桂花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桂花不仅让空气芳香,更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学生带着体会朗读句子。
板块二:精读课文,感受摇花乐
1.作者喜欢桂花,不仅是因为桂花很香,还因为什么呢?(摇桂花)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作者很喜欢摇桂花呢?画出来,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3.出示句子:“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
(1)这句话中哪些字词特别吸引你?(预设:大事、老是、缠)
①生活中,什么样的事你认为是大事?可见,摇桂花对作者来说非同一般,非常喜欢,非常重视。
  ②你什么时候会缠着你的爸爸妈妈?你是怎么做的?
  ③你觉得当时作者是怎么缠着母亲的?可能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演一演。
  ④现在你能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吗?(急切)指名读句子。
4.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抓住关键词:抱、使劲、摇、喊。
(2)想象体验:桂花像什么一样落下来?
  (3)此时此刻,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喊?
(4)全班齐读句子。
板块三:精读课文,体会思乡情
1.再次默读课文,并联系课后“阅读链接”,想一想,为什么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杭州的十里桂花香,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吗?
2.学生交流。
  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3.正如杜甫诗中所说:月是故乡明。故乡的一草一木,都会勾起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对亲人的思念。母亲如此,“我”也一样,每到这时——
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板块四: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回顾本堂课学习内容。
借景抒情法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
2.熟读课文,积累优美语句。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桂花香——
——摇花乐——
——思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