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0张PPT)
(1)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8课
课前知识铺垫
1.作者知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中亚碎叶城(现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家迁绵州明县(现四川江油)。二十五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游历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终年62岁。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静夜思》等。
对李白的评价:
(1)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2)高棅:“太白天仙之词,语多率然而成者,故乐府歌词咸善。”
2.背景知识
天宝二年(743),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42岁了,满以为可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但玄宗沉溺于声色,在宦官权贵的谗言中伤下,次年李白被排挤出长安。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认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载(745),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一带)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诗,向朋友表明自己的心情。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3.知识链接
(1)李白诗歌特点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以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2)游仙诗
游仙诗就其本义而言,指的是古代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个人思想感情的诗歌。游仙诗至汉魏六朝基本成型,魏晋南北朝以后,尽管游仙诗不像此前那样兴盛,但作此类诗歌者依然大有人在。游仙诗在思想上往往表现出超越世俗社会局限的强烈愿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而道家神仙典故的运用,则使游仙诗具备了浪漫的色调。
4.诵读诗韵
诗中“/”表示划分的朗读节奏,画“ ”字为韵脚,注意在诵读的同时体会用韵特点。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点拨 这首诗多次换韵,所押的韵有“ou”“u”“enɡ”“üe”“i”
“inɡ”“ɑn”“ɑi”“ɑ”等。
5.基础知识
词语 释义
我欲因之梦吴越 依据
渌水荡漾清猿啼 渌,清澈;清,凄清
迷花倚石忽已暝 昏暗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列缺,闪电。列,同“裂”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扉,门扇;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青冥浩荡不见底 天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侍奉
一课时 古来万事东流水,遗落青史一场梦
学习目标
1.梳理梦境变化的不同层次和意境特点。
2.品味诗人借助梦境中的意象和梦醒后的感慨所表现出来的精神追求。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描写梦境的名篇,对梦境的解读也就成为解读这首诗的关键所在了。诗中的梦究竟是美梦还是噩梦还是其他?历来众说不一。下面,我们跟随李白,进行一次奇幻之旅,真切感受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名气的一场大梦,去体会梦中人的感受和精神追求。
情境任务
追随诗人想象,开启奇幻梦游之旅
答案 ①“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②“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天姥山虽然神秘遥远,但并非如瀛洲一样虚无缥缈,遂燃起追寻之志。
③“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因对天姥山的向往之情,所以未见其山就已经在心目中勾勒出天姥山雄奇壮美的形象,愈发想去亲自一见。
活动一 思为何而梦,析梦中何境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诗人梦游天姥的原因是什么?
2.跟随诗人足迹的变化,找到梦境中风景的变化。诗人在梦中的景色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给每一部分景象取一个名字,并概括其意境特点,填写下表。
参考资源:古诗词意境特点常用词语库。(也可以有其他词语)
深幽 孤独 沉郁 深远 悲慨 悲壮 壮阔 宏阔 辽阔 豪放 沉着 高古 雄浑 莽苍 雄奇 刚健 劲健 雄伟 荒凉 苍凉 凄清 冷寂 萧条 暗淡 寂静 肃穆 荒寒 萧瑟 寥落 疏野 疏落 幽深 奇崛 冷森 幽僻 冷落 孤寂 幽静 空寂 悠远 高远 清冷 旷达 超诣 超脱 高旷 清净 朦胧 静谧 悠然 飘逸 渺茫 渺远 空灵 空蒙 含蓄 明净 自然 素雅 清新 清奇 冲淡 淡泊 洗练 剔透 恬静 恬淡 淳朴 古朴 典雅 闲适 闲静 安谧 淡然 绮丽 瑰丽 明丽 明快 优美 柔美 柔和 婉约 缠绵 绚丽 纤秾 繁华 缜密 细腻 繁复 华美 恢弘
宏伟
喧闹
热闹
高亢
慷慨
激昂
壮丽
艳丽
绚烂
景色画面 景色内容(可用原句回答) 意境特点
月下镜湖图
湖月照我影、剡溪、渌水荡漾清猿啼。
清幽、幽静
清晨山景图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雄奇、壮美
黄昏山景图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阴森神秘、惊心动魄
洞天仙境图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辉煌壮丽、瑰丽奇特
答案 (示例)①清晨登山,“半壁见海日”等情境,“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也许是对应诗人平时浪迹名山大川的生动写照。一首诗里两处提到“谢公”谢灵运,表明诗人对历遍名山大川的谢灵运的仰慕,以及对自由的仰慕。
②黄昏山景图的阴森和惊心动魄,也许是对应诗人现实中求取功名之路的不容易。险恶多变映衬的是官场的险恶多变和人生之路的艰难坎坷。
活动二 探梦境深意,寻梦醒之路
3.梦中神游仙境,而心觉“世间行乐亦如此”。知人论梦,思考现实和梦境的对应之处,以及入梦目的,判别美梦、噩梦还是其他。
③“洞中仙境”的描写也许和诗人“长安三年”的生活相对应,纸醉金迷,前呼后拥,春风得意,繁华瑰丽。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不如意,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现实不自由的厌恶。
④所以,梦游天姥并不是单纯的美梦,也不是噩梦,而是现实的写照。梦由心生,源自现实。
答案 ①“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表现的是一种超越名利束缚、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观。
②“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表现的是沉醉精神自由、吸纳山水精神的人文情怀。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在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是对一切抹杀人的尊严行为的决绝态度,强调了内心感受重于功名富贵的尊严感,表现的是傲骨嶙峋、不慕权贵的独立人格。
4.结尾是李白在梦醒后留给来送别的朋友的心里话,这三句话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活动三 品味浪漫诗风,赏“别是一副言语”
5.《批点唐诗正声》评价《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浪漫主义诗风:“胸次皆烟霞云石,无分毫尘浊,别是一副言语,故特为难到。”本诗是如何达到或者体现这种效果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回答。
答案 (1)在构思立意上,新奇独特,自由奔放。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抒发对天姥山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恨;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表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诗人为表达自由奔放的思想感情,不拘一格,句型多变化,节拍有缓急,显示出了一派独特的风格。
(2)在艺术手法上,想象瑰丽,夸张大胆。诗的开头部分“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运用夸张手法使天姥山显得雄奇、高大、壮丽、奇特。诗中描绘了金碧辉煌、光耀夺目的神仙世界,是诗人借助想象把不同地方的不同物象进行建构和幻化的结果,形成了气象万千的美妙空间,生动地展示了诗人的精神世界,尽显浪漫主义特色。
(3)在语言特点上,语言精练,参差多变。语言精练清新,长短句式参差多变,富有很强的表现力。诗人在表现梦中奇景时,用精练清新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四幅画面,色彩和情调各不相同。同时,诗人还注意用句式的变化表达感情,全诗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交错运用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句式,节奏有缓有急,取韵换韵平仄相间,富有音乐美,使诗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古风(其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不得开心颜”时,“出世”还是“入世”?
群文任务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从抒情主人公的角度看,这首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有何不同?
答案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了诗人鄙视黑暗的现实世界、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与官场决裂,高蹈出世的诗人形象。
②而《古风(其十九)》则表现了诗人出世和入世的矛盾思想,展现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形象。
答案 ①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流露了自己因愤世嫉俗面对超越现实的仙境的追求。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想实质上是源于对现实的关怀。
②在《古风(其十九)》这首诗中,当他目睹“安史之乱”造成生灵涂炭时,又从遗世独立的幻想中回到了残酷的现实,表现出对叛军的切齿痛恨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③可以说《梦游天姥吟留别》表达了诗人对远离现实的“仙境”的向往,而《古风(其十九)》则是向现实的回归。(言之有理即可)
2.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较,李白在这首诗中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练透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李白的想象力①___________,无拘无束。他能够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他的诗歌也体现出变幻莫测、丰富多彩的特征,富含新奇的、独一无二的审美观念。例如,他笔下的月亮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呈现出的特征②__________,有时是一位可靠的朋友,有时成为促膝长谈的知己,有时又成了高高在上、高不可攀的理想的象征。《月下独酌》中,他将明月、影子拟人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直接邀请它们同自己一起饮酒作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将湖中月亮拟人化,③____________地送别自己的朋友;《古朗月行》中,他又对月亮的来历进行多方猜测,甚至怀疑它是来自瑶台的镜子。李白诗歌中的意象从来不是④____________的,而是千变万化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示例)①天马行空 ②大相径庭 ③依依不舍 ④一成不变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①处,由“无拘无束”可知,此处形容李白的想象力纵横驰骋,不受拘束,可填“天马行空”。天马行空: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第②处,由“变化多端”“在不同的情境中”可知,此处说特征很不一样,可填“大相径庭”。大相径庭: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第③处,此处形容送别时的情态,可填“依依不舍”。依依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开。
第④处,此处是“千变万化”的反义词,可填“一成不变”。一成不变:一经形成,永不改变。
答案 (示例)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从独到的角度欣赏景色,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重重突破现实的束缚”语序不当,应改为“他能够突破现实的重重束缚”;二是“产生全新的观点见解”搭配不当,应改为“得出全新的观点见解”。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诗词深深扎根在脑海深处、古文修养浸透在血液之中,正是传统文化的内化于心,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童子功”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意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
1
2
3
4
5
6
7
8
9
10
3.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示例)①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 ②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 ③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①处,前句说“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领起下文,由“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可以推出前文是说小时候怎样,再结合“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可知,此处可填写“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一类的句子。
第②处,此处是说“填鸭式灌输”的影响,后文用关联词“也”,此处可用“不仅”;对古诗文没有理解体会,只是死记硬背是无法理解诗歌的意蕴的,或者说是无法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的,故可填写“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一类的句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③处,前文列举小时候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理解,后文说若干年后遇到类似的情景,会想到这首诗,故此处可填写“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一类的句子。
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以植物扎根于地比拟诗词深印于脑海,以某物渗透进血液中比拟古文积累于心中。
②这样写使得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过程变得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5.第二段的两个引号各表达怎样的意思?请简要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引号表示强调,使读者明晓一些老师的错误教学方法是怎么回事。
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引号表示引用,指出了填鸭式灌输的不良后果。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安能摧
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我欲因
之梦吴越
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
以魄动
恍惊起而长嗟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课外拓展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塞下曲六首(其三)
[唐]李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②。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③。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 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离开京城。天骄:匈奴,这里指敌人。③星芒:旌头星的光芒。星芒尽:战争结束。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④霍嫖姚: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
2
3
4
5
6
7
8
9
10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
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弯弓”与“插羽”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的残酷,也照应了首联的
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
争的气氛消失,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
“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
√
1
2
3
4
5
6
7
8
9
10
“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错,“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描写的是“破天骄”后的战场景象。在正义之师面前,敌人不堪一击,土崩瓦解,望风而逃。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星芒已尽,就意味着战争结束。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所以这两句描写的景象并没有“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而是从侧面表现了将士们神勇无比,敌人不堪一击。
8.诗人是如何表现将士们的英雄形象和献身精神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侧面描写。首联写奔驰的骏马、催马前进的鞭声,从侧面衬托将士们斗志昂扬、杀敌心切的形象特点。
②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颔联通过弯弓搭箭的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表现将士们的神勇无敌。
③用典。尾联用霍去病建功立业的典故突出将士们报效国家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献身精神。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别匡山[注]
[唐]李白
晓峰如画碧参差,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
[注] 匡山:四川彭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
1
2
3
4
5
6
7
8
9
10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
景色之中。
B.“来多”即“多来”,“归晚”即“晚归”,因诗歌的平仄与对仗需
要而倒装。
C.诗人倚树听猿啼阵阵,看僧人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浓郁的
生活气息。
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
浪漫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
1
2
3
4
5
6
7
8
9
10
“以静衬动”错,此处是以猿啼的声音以及洗钵的动作来衬托此地的宁静,应为以动衬静,写出山中生活的宁静闲适。
10.有人认为,这首诗和《梦游天姥吟留别》相比,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文,试作分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梦游天姥吟留别》以记梦为由,抒写了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
②《别匡山》用美景和闲适生活来衬托诗人奋斗的豪情、高远的追求和欲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本课结束
第三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