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拿来主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共6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拿来主义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部编版同步课件(共6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0: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8张PPT)
拿来主义
第12课
课前知识铺垫
1.作者知识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品:小说集《呐喊》(1923年),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药》《故乡》等14篇作品;小说集《彷徨》(1926年),包括《伤逝》《祝福》等11篇作品;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包括《补天》《奔月》《理水》等8篇作品。
散文集《朝花夕拾》(1928年),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10篇作品。散文诗集《野草》(1927年),包括《秋夜》《过客》等23篇散文诗。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2.背景知识
本文写于1934年。“九一八”事变以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奉行卖国投降主义路线,真是“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另一方面,英美帝国主义还用腐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严重危机。当时,革命内部在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问题上,也存在着两种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肯定,全盘吸收;一种是全盘否定,盲目排斥。这两种态度,都不利于我国文化的发展。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这篇文章,阐明了无产阶级应该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
3.文体知识——杂文
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但以议论为主。杂文不像一般议论文那样抽象地说理,或者简单地举例说明,而是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剖析,以比喻、征引、联想、引申、夹叙夹议等手法来阐发深刻的道理。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提出“杂文”这个概念,并把它当作一种文体的人,是南朝梁时期的文艺理论家刘概。但事实上早在先秦散文兴起之时,杂文就已随之出现。先秦诸子百家的文章,实际上就是杂文。五四运动以后,以鲁迅为代表的作家,为了当时斗争的需要,对于有害的事物,揭微显隐,痛下针砭,广泛地运用了杂文。
杂文的特征:(1)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2)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3)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4)短小精悍。
4.知识链接——《且介亭杂文》之“且介”
“且介”是“半租界”的意思。鲁迅先生当时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所以故意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既表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也形象地讽刺了在国民党统治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要读点鲁迅”,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这样说道:“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在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发表即将90周年之际,我校编辑部准备在公众号推出“2023·再读《拿来主义》”特别版块,邀请同学们参与公众号版块编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度“悦”读鲁迅经典。
情境任务
“悦”读经典,智慧人生
课时1 “拿来主义”知多少
学习目标
1.理清说理层次。
2.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
活动一 导图引读
公众号第一个版块是“导图引读”,配图如下:
1934年6月,在《拿来主义》被《中华时报》副刊《动向》录用并准备刊印发表时,报社编辑人员质疑道:“此文题目为‘拿来主义’,但前面提到了闭关主义等概念,都与‘拿来’无关,是不是要删去?”
1.作为公众号的编辑,请将你的理解融入导图设计,引导读者阅读文本。
依据文本,补出《拿来主义》的思维导图。
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几种错误态度
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
2.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先批判了哪些现象?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案 ①现象: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
②作用:先破后立,对比鲜明。一是把“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作为“拿来主义”的铺垫,这样提出“拿来主义”就显得顺理成章;二是“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作为“拿来主义”的对立物出现的,与“拿来主义”形成的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
3.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简洁地了解三个主义,仿照鲁迅对“闭关主义”和“拿来主义”的解释,推测“送去主义”的内涵,并说明在谈到“送去主义”时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如何理解。
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拿来主义: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送去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及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送,不拿。
类比论证。提到了尼采和当时中国国民政府的做法,两者表现一样,结果相似,以此讽刺和批判送去主义的愚蠢、可笑。
活动二 旁批注解
公众号的第二个版块为“旁批注解”,具体展现作者的思想内容,解决读者的困惑。
4.部分同学第一次看见“拿来主义”这个词,不明白其含义,作为编辑,你需要用原文解释这个词,并简要说明其内涵。
答案 (1)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2)①“运用脑髓”,就是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选择。
②“放出眼光”,就是眼光开阔、宽广,又深刻、独到。
③“自己来拿”,就是说无论是吸取外来文化还是继承传统文化,都必须保持自己的主体性与主动性。
5.在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鲁迅的文风犀利、老辣、幽默,阅读其文章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在本文中,作者为了阐明文化交流中常常为人们所纠缠不清的重大问题,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明确了对待文化遗产应有的态度。但部分同学有阅读障碍,作为小主编,请你为文中的比喻论证写出批注,赏析喻体的丰富内涵,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请你完成以下两个表格。
(1)
形象 表现 比喻义
孱头 ① ②
昏蛋 ③ ④
废物 ⑤ ⑥
“徘徊不敢走进门”
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
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
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2)
比喻论证
喻体 本体 应有的态度
大宅子 ① ②
鱼翅 ③ ④
鸦片 ⑤ ⑥
烟枪和烟灯 ⑦ ⑧
姨太太 ⑨ ⑩
文化遗产
占有
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使用,吃掉
有害也有益的一类
存放,供治病用
有害、可以做反面教材的一类
送一点进博物馆,其余
毁掉
腐朽淫秽的东西
使其各自走散
表达效果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打比方,使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具体化,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怎样“挑选”说得具体形象又清楚透彻,幽默风趣且极有批判力度
课时2 鲁迅式语言观止
学习目标
赏析文章犀利深刻、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
活动一 语言观止
1.公众号的第三个版块为“语言观止”,引导同学们欣赏鲁迅犀利深刻、形象幽默的语言风格,感受经典的魅力。在这一部分,小编你画出了几个句子,引导大家欣赏其表达效果,走进鲁迅的语言世界。
(1)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答案 反语,“进步”本指人或事物向前发展,比原来好。在这里表示用活人替代古董,更表现出国民党政府崇洋媚外的行为的进一步升级。
(2)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答案 反语,“大度”本指人气量宽宏,能容人。用在这里,讽刺了国民党政府的盲目自大。
(3)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答案 反语,“摩登”本指现代的、时髦的。这里是作者幽默地自嘲反对“送去”显得不合时宜。
(4)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答案 反语,“国粹”原指我国固有文化中的精华。这里说烟枪和烟灯是旧文化中的精品,有嘲弄的意味。
(5)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答案 “打破大门”“碰钉子”形象地揭示出清政府闭关锁国、落后挨打以致与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的事实,较之于直陈史实来得风趣、幽默。
(6)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答案 “捧”字活画出“送去主义”者奴颜婢膝、毕恭毕敬的神态;只有几张画,却一路“挂”过去,讽刺了“送去主义”者招摇过市、自吹自擂的可怜相;“发扬国光”加引号表示反语,实为“送去”,即媚外求荣,这一反语揭露了“送去主义”者自欺欺人、可笑至极的丑态。
(7)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
答案 “欣欣然”可见“废物”得意忘形、沾沾自喜之态。“蹩”是走路不稳的样子,形象地描绘出“废物”的病弱相和见了鸦片之后的情急相、贪馋相,可憎又可怜。
2.北大教授钱理群评价《拿来主义》“文字虽短,却具有极大的思想容量”,认为每一句话都值得玩味。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玩味语言,理解“拿来主义”,请你为最后一段设计“补句”,写五个问句,使原文成为对应的答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之,我们要拿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我们究竟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
拿来之后我们该怎样区别对待呢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
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我们要具备哪些条件
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
活动二 专栏创作
3.公众号的第四个版块为“专栏创作”。为纪念鲁迅的《拿来主义》发表即将90周年,践行“拿来主义”精神,本期“2023·再读《拿来主义》”特别版
块增加了“热点聚焦”专栏。请你借鉴破立结合或喻证法,就当下热点话题,进行专栏创作。(250字左右)
答案 (示例)一些人认为每件汉服一定要有出土文物作为资料,且不说创作的难度,就问问大家看得出渊源吗?是不是每件衣服每个小设计,都需要挂一篇洋洋洒洒、追根溯源的论文来说明前世今生?服装是为人服务的,我们又何必弄得如此复杂。服饰文化,如果一味厚古,盲目追旧,就会在泥沙俱下中埋没其璀璨的光芒;如果不加创新地汲取,只懂守成,故步自封,就会在一汪死水中丧失蓬勃的活力。我们的汉服只能成为一片供人瞻仰的荒芜的废墟,一枝束之高阁的枯萎的奇花。古风习习,古韵袅袅,传统服饰文化只有辩证传承,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与时更新,方能重焕生机,摇曳生姿。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谈及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时,明确地主张“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后又直白地说“他占有,挑选”,有人认为这种“先拿来后选择”未免简单粗暴,有失理性与智慧,不如“先选择后拿来”更慎重而有效。对此,你如何看待?
微任务
“占有”与“挑选”之我见
答案 (示例一)先占后选更具优势。众所周知,事情的发生与事物的出现是有时效性的,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正如文中提到的文化“大宅子”,它不是明确的有主之物,文中的“穷青年”偶然得到这所“大宅子”,但不能代表他就是这所宅子名正言顺的主人。而能不能成为宅子的主人正取决于他的态度和做法。良机稍纵即逝,先占有就不失为明智之举,先让它明确地成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占据主动权。当然,后面客观理性的态度和明智得体的做法,才能确保他成为大宅子的真正有效的主人。
(示例二)先选后占客观高效。客观来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不具备大包大揽、一切尽在掌控之中的条件与能力的,不管不顾地先占有再说的做派一般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待生活中的问题,最好能与自身的客观条件和真实能力联系起来,理性判断,仔细思考,谨慎选择,这才是明智之举。这样做,一方面表明我们是认真对待自己与世界的,时刻清醒自知,懂得什么才是我们真正想拥有的;另一方面则避免了因盲目自大或好高骛远而造成的失误,以防最终得不偿失。
练透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故乡隐藏着作家的童年、成长与最初的感知。一旦作家激活与故乡有关的记忆,一个个精彩场景随机迸发,立即将故乡变为鲜活的文学现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放眼中外文学史,不少独树一帜的作家,都创建了有鲜明个人特色的“文学共和国”。优秀的作家往往能从故乡汲取养分,创造出大量原创性的文学景观。①根据鲁迅在绍兴的生活经验,虚构出一个愚昧落后的“鲁镇”。②莫言创建了一个“东北乡”,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③他的作品充斥着乡土气息和象征意味。④很多作家虽然没有特意设定一个地理名称,⑤但在构建场景时依旧一如既往地把故乡当作原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无论一个人走到哪里,故乡对他的影响始终如影随形。如果作家割裂了与故乡的联系,其作品必定缺少血肉与灵魂。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1.下列各项中,和画横线的句子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B.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D.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1
2
3
4
5
6
7
8
9
10
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文学作品”比作“文学共和国”。
A项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高百尺”“摘星辰”夸大寺院的高度。
B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间的欢乐比作梦境,将万事的消逝比作流水。
C项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和鸟人格化,感时伤别,花流泪,鸟惊心。
D项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用“丝竹”代指音乐。
2.第二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
序号: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①修改:将“鲁迅”移到句首。
②修改(方法一):把后一分句(“从高密的民间文化中获得大量素材,”)移至“莫言”后。修改(方法二):在“莫言”后加“为了”,并把“创建了”的“了”删掉。
③修改:“充斥着”改为“充满了”。
⑤修改:删去“依旧”或“一如既往地”。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根据”是介词,用于句首淹没主语,应将“鲁迅”移至句首。
②语序不当或不合逻辑。
③“充斥着”用词不当,“充斥”多含贬义,此处没有贬义色彩,应改为“充满了”。
⑤“依旧”与“一如既往地”语意重复。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只写了些小品文吗?据我看,鲁迅先生的最大成就便是小品文。我敢说,他的学问限制不了后起者的更进一步。他的小说也拦不住后起者的猛进直前。小品文,在五十年内恐怕没有第二把手,来与他争光。他会怒,越怒,文字越好。文字容易摹仿,怒火可是不易借来。他的旧学问好,新知识广博,他能由旧而新,随手拾搬极精确的字与词,得到惊人的效果。你只能摘用他所用过的,而不易像他那样把新旧的工具都搬来应用,用创造的能力把古今的距离缩短,而成为他独有的东西。他长于古文古诗,又博览东西的文艺,所以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
1
2
3
4
5
6
7
8
9
10
调动得(极难调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感情、思想、文字,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块玲珑的瘦石,而有手榴弹的作用。只写了些短文么?啊,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文艺建设!
答案 ①第一句用疑问句举出敌论(树靶),引出对鲁迅小品文的崇高评价,对质疑者予以反驳。
②第二句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得出结论,表达对质疑者的嘲讽。
1
2
3
4
5
6
7
8
9
10
3.文段中两个画横线的疑问句,表达作用有何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只写了些小品文吗?据我看,鲁迅先生的最大成就便是小品文”,第一句“只写了些小品文”应是别人对鲁迅先生的看法,而作者的看法是“鲁迅先生的最大成就便是小品文”,这就有力地反驳了质疑者的评价。由此可见,此句用疑问句举出敌论(树靶),引出对鲁迅小品文的崇高评价,对质疑者予以反驳。
②“只写了些短文么?啊,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文艺建设!”前面高度评价了鲁迅先生在小品文方面的成就,在语言运用方面近乎天才的表达。在此基础上回应开头的质疑,“只写了些短文么?”语带嘲讽,引出结论“这是前无古人,恐怕也是后无来者的,文艺建设!”由此可见,第二句用强烈的反问语气得出结论,表达对质疑者的嘲讽。
4.请概括鲁迅小品文的特点,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每处不超过8个字)
鲁迅的小品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示例)思想感情强烈(充满怒火)
文字表现力强
极富战斗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他会怒,越怒”可得出:思想感情强烈(充满怒火)。由“他的旧学问好,新知识广博,他能由旧而新,随手拾搬极精确的字与词,得到惊人的效果。你只能摘用他所用过的,而不易像他那样把新旧的工具都搬来应用,用创造的能力把古今的距离缩短,而成为他独有的东西。他长于古文古诗,又博览东西的文艺,所以他会把最简单的言语(中国话),调动得(极难调动)跌宕多姿,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可得出:文字表现力强。由“有手榴弹的作用”可得出:极富战斗力。
5.学校开展“鲁迅读书月”活动,主题是“鲁迅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要求同学们把鲁迅与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
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第①句,说明我们的知识的涉及面要广,不能只是单方面的,这样才能真正地有收获,不能只在一个区域采集信息,要多方面地去搜集整理,那样才能有实际的收获。
第②句可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坚持到底”,即使是落后了,也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失败,也要坚持走下去,不管我们的过程怎样,只要坚持,就能胜利!(选择其中一句来写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①句要抓住“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来分析,这是通过蜜蜂采花的形象比喻来说明读书须博览群书的道理。
第②句要抓住两个“纵令”和“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来理解,这是说明做事贵在坚持的道理。在理解两句话的基础上,再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即可。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优酷再陷抄袭风波。近日,优酷2022精品先鉴会上,一档名为《鱿鱼的胜利》的综艺节目引发网友关注。该综艺节目被定位为智力和体力的挑战、大型儿时游戏回忆杀。不过,从名字到内容,连同海报所用圆圈、方块、三角元素,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韩剧《鱿鱼游戏》。此外,与《鱿鱼的胜利》一同发布的,还有优酷官宣的另一档综艺节目《了不起的舞社》,主打国内首档女子齐舞舞社选拔真人秀,该综艺节目同样被指与韩国女子舞团竞技综艺节目《街头女战士》定位相似。
1
2
3
4
5
6
7
8
9
10
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在网上引发争议,并很快被搬运到韩网,遭到群嘲。随后,优酷回应此事,称“因工作失误,误将新综艺节目《游戏的胜利》已经被‘毙掉’的设计初稿在招商会现场进行了使用”,并发布了新的海报,海报已改名为《游戏的胜利》。
不过,相较原版海报,新版海报的制作水平难免粗糙了些,像是仓促之中赶制出来的,而且平台的说辞也令人难以深究,质疑的音量反而越来越高,“难道说初稿就可以抄袭了吗?”一来一回间,关于优酷新综艺节目的热度算是炒起来了,部分网友甚至怀疑这是否从始至终就是一场平台自导自演的戏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不难推断,平台方想借《鱿鱼游戏》火爆全球的东风,如法炮制一档类似的综艺节目,但未经版权方授权,明目张胆地抄袭,以致落人口实,这是平台必然承担的后果。
但问题在于,当战火蔓延到国外,遭到网友炮轰时,炮火却并非完全落在平台上。近年来,中韩网民对于一些文化事项的起源,一直争议不断。同样与《鱿鱼游戏》有关,前段时间就有韩国教授称某演员在电影中身穿的绿色运动服,抄袭了《鱿鱼游戏》中的绿色运动服。从时间先后上讲,该言论自然是无稽之谈。然而,优酷这次抄袭却硬生生地授人以柄,不光败坏了自身的口碑,也影响了国内文化产业的整体声誉,甚至“丢了国人的脸”,如此看来,网友的愤怒便不难理解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当然,愤怒也好,嘲讽也罢,真正的意图还在于呼唤更多优秀原创综艺节目和原创剧集。一段时间内,抄袭国外综艺节目的现象屡见不鲜,打开综艺节目片单,除了照搬他人创意的,就是引进国外版权的,真正属于原创的却是凤毛麟角。近年来,随着国内综艺节目制作水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原创精品综艺节目赢得观众的叫好声,同时,观众对于抄袭行为也愈发不能容忍。在此前提下,仍有平台以模仿为先,以拷贝为荣,继续奉行这种低劣的“拿来主义”,就注定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值得其他制作方引以为戒。
1
2
3
4
5
6
7
8
9
10
面对国内的文化富矿,何必要甘居末流,仅仅做一个模仿者?是时候摒弃这种坐享其成的逐利思维了。回归匠心,专注原创,生产出更多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品,这不仅是一个平台的立身之本,也是文化创新、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李梦馨《何必“拿来主义”》,光明网2021年11月1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材料二:
2020年B站跨年晚会,最让人震撼、最让人感动、也最出彩的节目莫过于裘继戎表演的《惊·鸿》了。节目收获了200多万播放量,覆盖全屏的“原来戏曲如此好看”“戏曲让人惊艳”等评论形成一道独特的弹幕景观。表演者充分借鉴其他剧种,将现代舞蹈和戏曲艺术进行拼接,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分别暗合昆曲《牡丹亭》、秦腔《断桥》、评剧《天女散花》和川剧《滚灯》,彰显出戏曲的形式美与意蕴美,深受年轻人喜爱。据悉,裘继戎是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派创始人裘盛戎唯一的孙子。为了找到“我需要传承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以决
1
2
3
4
5
6
7
8
9
10
裂之姿,从京剧院出走。他走上《中国好舞蹈》《欢乐喜剧人》的舞台,与流行歌手戴荃合作了歌舞《悟空》《刀剑如梦》,与张艺谋合作了《对话·寓言2047》,与杨丽萍合作了《十面埋伏》,而后在《惊·鸿》中惊艳出场。曾被定义为“离经叛道”的裘继戎,用自己的方式传播戏曲,或者说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传承。
(摘编自《裘继戎跨界舞蹈〈惊·鸿〉惊艳全场》)
1
2
3
4
5
6
7
8
9
10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综艺节目《鱿鱼的胜利》从名字、内容到海报初稿所有元素都全盘照
搬了曾经火爆全网的韩剧《鱿鱼游戏》。
B.消息被传到韩网并遭到群嘲之后,优酷作出了回应,发布了新的海报,
并在海报上更改了综艺节目的名字。
C.裘继戎虽然是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盛戎唯一的孙子,但为了艺术传
承,还是以决裂之姿从京剧院出走。
D.裘继戎将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融入《牡丹亭》的表演,彰显出
了戏曲的形式美与意蕴美。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A项“都全盘照搬”夸大其词,材料一第1段说的是“从名字到内容,连同海报所用圆圈、方块、三角元素,都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韩剧《鱿鱼游戏》”。
C项“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裘盛戎”张冠李戴,裘继戎是京剧裘派第四代传人。
D项“将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融入《牡丹亭》的表演”曲解文意,材料二说的是“扇舞、剑舞、绸舞、popping分别暗合昆曲《牡丹亭》、秦腔《断桥》、评剧《天女散花》和川剧《滚灯》”。
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段时间内,抄袭国外综艺节目的现象曾屡见不鲜,不是照搬他人创
意,就是引进国外版权,真正的原创寥寥无几。
B.优酷平台借着《鱿鱼游戏》风靡全球的东风播出了一档综艺节目,却
因未经版权方授权而落人口实,当属咎由自取。
C.摒弃坐享其成的逐利思维,回归匠心,专注原创,方可生产出更多富
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增强文化自信。
D.一度被定义为“离经叛道”的裘继戎,用创新的方式去传播戏曲艺术,
最终实现了另一种意义上的艺术传承。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播出了”错。由材料一“优酷2022精品先鉴会上”“误将新综艺节目《游戏的胜利》已经被‘毙掉’的设计初稿在招商会现场进行了使用”等可知,该综艺节目还未播出。
8.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所说的“硬生生地授人以柄”的抄袭范畴的一项是
A.2008年,凤凰传奇所属的唱片公司因《月亮之上》抄袭《敖包相会》
而被判赔偿数万元。
B.2014年4月,琼瑶举报于正改编的剧本《宫锁连城》抄袭其作品《梅花
烙》,后来于正道歉。
C.《爱情公寓5》美嘉直播卖蛋糕时的图画和B站UP主的画作高度重合,
剧组发致歉声明。
D.2021年9月,“小潘潘”采用惯用的“夹子音”及轻佻的动作魔改传统
黄梅戏而备受诟病。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5
6
7
8
9
10
“采用惯用的‘夹子音’及轻佻的动作魔改传统黄梅戏”属于恶搞,不属于“硬生生地授人以柄”的抄袭。
9.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先回顾“优酷再陷抄袭风波”这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接着分析平台方对此事件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然后宕开一笔,指出此类事件对国内文化产业的整体名声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最后呼吁相关责任方回归匠心,专注原创,生产出更多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1
2
3
4
5
6
7
8
9
10
10.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的综艺节目应如何保持原创活力。
答案 ①我国的综艺节目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综艺节目,但不能够全盘抄袭,要摒弃坐享其成的逐利思维,回归匠心,专注原创。
②我国的综艺节目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的表演艺术形式相结合,大胆创新,打造出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原创综艺节目。
1
2
3
4
5
6
7
8
9
由材料一可知,要想使中国的综艺节目保持原创活力,不能全盘抄袭国外的创意,也不能模仿甚至拷贝,但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综艺节目的创意,摒弃坐享其成的逐利思维,回归匠心,专注原创,生产出更多富有影响力和创造力的作品。
由材料二可知,要想使中国的综艺节目保持原创活力,必须使我们的综艺节目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演艺术结合起来,敢于跳出传统的束缚,勇于创新,创造出“最让人震撼、最让人感动、也最出彩”的原创综艺节目。
10
第六单元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