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8:2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通过朗读古诗,借助注音认识“屠、苏、魂”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魂”等11个字;结合注释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茱萸”、理解“瞳瞳、新桃、欲断魂”的含义。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传统节日隐含的人文情感。
表达与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在与节日想关的情境下运用所学的古诗;能在课下搜所更多与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以及传统文化知识,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和插图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作者的心情,感受传统节日隐含的人文情感。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知道三首诗所写的是什么节日以及现在的人们是怎么度过这个节日的。
自由朗读三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借助注释,标注停顿,读通诗句。
说一说实际生活中,自己对这几个传统节日的印象,家中是如何度过这几个节日的。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朗读古诗,把握节奏
出示自由朗读要求:
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桌接龙读,结合注释,互相找准节奏。
指名读,并相机出示“一岁除”“欲断魂”“异乡” 等词语,结合字义、图片等方式进行讲解。正音并划分节奏。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准诗的节奏。
(二)观察生字,你会利用哪些方法记住下面的生字呢?(符、欲、魂、借、酒、何、牧、独、佳)
1.拆字法:符=竹字头+付(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
2.结合故事传说酒:神仙告诉酿酒师“九天以后的酉时,到路边取三个人的血放进酒窖里,酿的酒会美味无比”,所以酒=三滴血+酉时+九的发音。3.结构分类左右结构:欲、魂、借、酒、何、牧、独、佳(左窄右宽)上下结构:符(上扁下长)
4.教师指导重点字的笔顺及笔画,提醒学生注意:“欲”的右边是“欠”,不要写成贝;“魂”不能丢了右下角;“牧”右边是反文旁,得出头;
5.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并点评。
任务三:展示自我,梳理归纳
小小分享会:课前我们对三首古诗进行了初步的预习,接下来请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收获。我印象最深的是古诗________________,描写的节日是________________,现在在这个节日中我们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活动,我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这些渠道了解的。
任务四: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古诗
多角度学习《元日》,理解并感受节日氛围。
创设情境,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到刚过去的春节:
同学们,春节时你们的家乡有哪些风俗习惯?整理学生的汇报:吃饺子、放鞭炮、贴春联、放烟花……
谈感受,这么多精彩的活动,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高兴、喜庆……)
《元日》是一首记录古代春节的诗,接下来一起走进七百多前的宋朝,和古人欢度春节,感受诗文里的“热闹”。
热闹一:精彩的春节活动
古人在欢度春节时,有哪些春节活动?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活动。(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
与现在的春节活动相比,这些活动发生改变了吗?结合资料了解寓意及演变过程。出示“爆竹”“屠苏”“桃符”的图片及寓意。
“爆竹”烧竹子时,竹子爆裂会发出响声,古人用这样的方式驱鬼辟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屠苏”屠苏是把多种中草药浸泡在水中的草药酒,大家喝了之后有祛除邪气、除病消灾的功能,后来演变成喝酒;“桃符”是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后来演变成贴春联。
虽然欢庆春节的活动随着时间的变化有所改动,但我们祈福、祈愿的美好祝愿不会改变。
热闹二:欢乐的节日氛围1.学习前两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指导学生理解“一岁除”,“除”逝去的意思,“一岁除”一年已经过去;“入”饮用、喝的意思。
结合插图以及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尝试翻译前两句。
移步换景,引导想像。春节是一个有温度的节日,在这样的节日里,生活在古代的你有着许许多多的美好祝愿应节日而出——
情景一:和小伙伴围观放爆竹的你会说出什么愿望?
希望鞭炮的响声带走我的不开心,新的一年我要开开心心的!
情景二:和家人一起举起酒杯,在温暖的春风中饮用屠苏酒时,你会说些什么?
祝愿爷爷奶奶身体健康,新的一年百病全消,祝愿父母工作顺利,心想事成!
美好的祝愿总是在这样欢乐的活动中自然流露,带着美好的祝愿读前两句。2.学习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指导学生理解“曈曈日”,初升的太阳将新生的光芒洒向大地;“旧符”去年挂的旧桃符。
结合贴春联的习俗,尝试翻译后两句。
千门万户随着朝阳的出现呈现出了欣欣向荣的景象,祝贺新春的人带着美好的用新桃符换下了旧的桃符,带着欣喜的情感读后两句。
拓展背景资料,体会作者内心情感背景补充:
此诗作于王安石初拜相而始行己之新政时。为摆脱宋王朝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危机以及辽、西夏不断侵扰的困境,1068年,宋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次年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同年新年,王安石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思考;新年新气象,大家都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祝愿,那作者会想表达自己什么愿望呢?
再读古诗,感受作者情感
抓住“放爆竹”“喝屠苏”“换桃符”读出春节精彩活动的热闹。
抓住“春风送暖”“曈曈日”“总把”感受新年元日欢乐和万象更新的情景,也表达出诗人对革新政治充满着信心。
齐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
任务五:迁移学法,学以致用
刚刚我们通过精彩的节日活动和欢乐的节日氛围两个方面感受了《元日》的热闹、喜庆,了解了作者对未来的期盼。你能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吗?
结合注释及插图整理古诗,完成下面表格。
(二)交流《清明》
学生自由交流清明节这天,我们会有哪些传统的习俗。
学习前两句:在清明节这天,天空中下起了雨,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雨中的行人是什么人?他们的心情如何?
引导学生理解“纷纷”,通过与“哗哗”对比,推测清明的雨是飘飘洒洒的绵绵细雨;“欲断魂”是神情凄迷,闷闷不乐,形容非常伤感的样子,推测清明节这天行人可能是要前去扫墓。
指名学生读前两句诗,根据纷纷细雨、欲断魂读出诗句的悲凉。
按照自己的理解翻译诗句。
学习后两句:谁在“借问”?问谁?问了么?得到了什么答复?
角色扮演,邀请两位同学扮演行人和牧童,根据他们的对话读后两句进行翻译。
行人询问酒家在哪里,他是想要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猜一猜。
读诗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清明节什么样的节日氛围?(悲凉、伤感)
齐读诗句,读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诗中重阳节这天有哪些活动?
作者家乡重阳节时登高、插茱萸的活动正如火如荼的展开,而作者在哪里,正在做什么?
补充资料:
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他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谋取功名。
远在在他乡的少年游子,在没有亲人的陪伴下,内心是孤独的。当重阳节来临之时,他的内心会想起谁?当思念之情汹涌来临时,他会说什么,做什么?指导“倍”。想着伙伴们正登高插茱萸,一片热闹景象,而你远在他乡举目四望却唯有孤独一人,不禁——
学习后两句,重阳节这天的活动,当自己无法参与其中时,伙伴们会说些什么 出示登高插茱萸的插图,邀请两位同学扮作伙伴和作者,说一说此情此景下,伙伴的想法。伙伴正在插茱萸,抬头四望没有你的身影,不禁——
角色扮演,互诉思念之情。请带着这种情感再读诗文,感受作者的浓浓思念之情。
任务六:整合学习,拓展积累
诗句运用:
场景一:除夕夜,大家举起酒杯,欢庆春节时,我们可以说——
场景二:中秋节,合家团圆的日子来临,远在他乡求学的你想起了这样的诗句——
结合本课所学的古诗,联系生活实际,完成传统节日资料收集表。
3.班内举行“最受欢迎传统节日”投票活动,交流投票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