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屠、苏”等7个生字;会写“符、欲”等11个生字。2.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想象等方法了解诗句大意;能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人表达的情感。
表达与交流:能结合诗句内容,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节日情景。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想象等方法了解诗句大意;能背诵课文;能感受到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习
大声朗读每首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每首古诗分别写了哪个传统节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按照节日的时间顺序给三首古诗排序,你觉着课本上的古诗顺序对吗?
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节日里有哪些习俗?
查阅资料,了解三位诗人,你还知道他们的哪些诗?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读准下列词语:
爆竹 屠苏 新桃换旧符
雨纷纷 欲断魂 酒家 牧童
为异客 倍思亲 登高 茱萸
读上面三行词语,想一想:每一行分别对应的哪种传统节日?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多种方法理解词义:
借助注释理解:屠苏 曈曈 登高 茱萸
借助图片理解:爆竹 雨纷纷
出示资料了解:新桃换旧符
古今异义:山东 一岁除
交流易写错的字:欲、魂
读好诗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朗读这三句诗,思考:前两句在停顿上何有相似之处?你还能找到哪些相似读法的句子?第三节应该怎么读?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朗读三首古诗,思考:这三首古诗讲的内容有什么共同之处?
每首古诗告诉了我们哪些传统习俗?按照下面的例子,说一说。《 》所讲的传统节日是 ,在那一天,人们会(做些什么) 。我是从(诗句) 读出来的。
任务四:品读诗句,感受诗情
环节一:大胆想象,感受诗情
大声读《元日》,看过年的图片,结合图片和诗句,说说如果你穿越到了九百多年前的宋代,在正月初一那天,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喝到什么?宋代人又在忙碌着什么?
大胆想象,大年初一,换上新桃符,全家欢聚一堂,迎着和煦的春光,品着屠苏酒,人们心情如何?可能会说些什么呢?
通过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节?带着感情朗读此诗。
环节二:多种朗读,感悟诗情
自由读《清明》,借助细雨纷飞的图片,说说杜牧遇到的那场清明雨是一场怎样的雨?把这雨的样子读出来。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诗中的行人是指什么人?他们可能要去做什么?哪个词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行人的心情?带着同样的心情读好这一句。
读三四句,思考:谁在“借问”?问谁?问了什么?得到了什么答复?
角色扮演读《清明》。一个同学扮演行人,一个同学扮演牧童,二人对话,根据诗意发挥想象,适当添加些内容、动作等。其他同学齐读前两句诗(可配乐齐读)。
尝试背诵《清明》。
环节三:结合资料,体会诗情
读了诗题,哪个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感情?结合“重阳节”的资料,读全诗,画出让你感受到诗人感情的词语。
王维在哪里?有没有人陪伴?在异乡的他是怎么称呼自己的呢?从第一句你感受到他怎样的心情?
“倍思亲”是谁在思念谁?哪个字更强烈的展现了诗人的心情?把这强烈的心情用朗读展现。
看登高图,结合诗的后两句,想象正在登高的兄弟们想到了诗人时,可能会说些什么呢?从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
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他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从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配乐朗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任务五:整合学习,拓展积累
读课本36页,看看学习提示,说说还有哪些了解传统节日的方法?还可以了解传统节日的哪些内容?。
2.根据下表提示内容,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自由组成小组,确定本组的传统节日,然后用多种方法去了解它,把重要信息填写在下表里。
3.作业设计:积累其它有关传统节日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