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七彩童年专题阅读训练(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七彩童年专题阅读训练(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0:1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七彩童年】专题阅读训练
阅读指导:
1. 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
2.借助带有感彩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3.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
4.结合语境体会词语的意思。
(一)牧鹅散记
深秋季节,田里的庄稼收完了,我们就每天把鹅群赶到田野里。让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我们住的那个农场,方圆十里地,水塘很多。白鹅常常三三两两在水塘中结伴闲游,有的喜欢站在塘边梳洗自己洁白的羽毛。碧水映白鹅,红掌拨清波,如果能入画,就是一幅恬静的乡村小景。
每到傍晚五点前后,站在我们的鹅岛上向东边遥望,总有一幅美丽的田园图景呈现在眼前。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先是见到一条白色的带子在移动,渐渐地,能分辨出是一队白鹅走在回家的路上。它们队伍排得相当整齐,沿着一条直通鹅岛的小路,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离家越近走得越快;一回到岛上,个个展翅迅跑。这时候,我总会想起柴可夫斯基《天鹅湖》中那个优美的群舞场面。
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它们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奇怪的是,阴天不见太阳它们也会很准时地回家,可能是所谓的“生物钟”起了作用。据科学家推测,任何动物都有自己的“生物钟”。据说家鹅等禽类的“生物钟”就在脑内的松果体里,松果体有规律地分泌着一和
激素,能调节鸟类规律性的活动。
1.“我”通过观察发现( )。
A.白鹅队伍排得相当整齐
B.只要是晴天,白鹅都能准时回家
C.白鹅经常自己在水塘中闲游
D.白鹅一个跟着一个,一摇一摆,离家越远走得越快
2.鹅群每天自动回家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语句中既写出了鹅的特性,又增添了文章语言的生动性的是( )。
A.它们自由自在地找食吃
B.鹅群每天自动回家,十分准时
C.在老远老远的地方,先是看到一条白色的带子在移动……个个展翅迅跑
D.我看到它们常常侧着脑袋用一只眼睛瞧太阳,可能它们会从太阳在天空的位置来确定时间
5.请从文章的第一二自然段中,找出能表明作者细致观察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结尾处的“据科学家推测”和“据说”可以去掉吗 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童年趣事
我的童年有一段时间是在苏北度过的。那时,我住在一个如画的小村子里,村外有流淌的小河、碧绿的草地和高大的树木。
春天悄悄地到了,百花相继怒放,而歪脖子大枣树似乎还没有睡醒,直到春末夏初,它才开满了芬芳醉人的小黄花,长出了嫩绿的叶子。不知从哪儿来了一群马蜂,在树上筑起一个莲蓬似的巢。大人们说:“千万不要去惹它们,不然会挨蜇的!”我们当然十分害怕,只敢远远地看着它。一天,我们实在忍不住了,大家拿来弹弓,聚集在歪脖树下,装好石子,对准马蜂窝一齐“开火”。果然,一群马蜂嗡嗡地出动了,冲着我们飞来。我们吓得扔掉了弹弓,捂着脑袋拼命地跑。我很不走运,被蜇了一下,肿起一个大包,很长时间才好。从此,我再也不敢去惹马蜂了。
夏天来了,歪脖树上的知了叫了起来。中午,大家每人拿着一根长竹竿,在竿头粘上一块面筋,来到树下,发现知了就悄悄地把竿头伸过去,瞧准了,用竿头的面筋猛地一粘,它就成了我们的俘虏。傍晚,大家每人拿着一把小铁铲,又来到树下。只要能在地上找到蚕豆大小的洞,就能挖出一只浑身是泥的“知了猴”。把它放在盒子里,第二天,它就神奇地成为一只又黑又亮的蝉了。
秋风送爽,歪脖树上的叶子簌簌地落了。歪脖树上挂满了一颗颗大枣,有红的,有黄的,也有青的,像是一盏盏小灯笼,放着奇异的光彩,真叫人垂涎三尺。这时,我们便每人拿上一个大塑料袋,一根带钩儿的长竹竿,“噼哩啪啦”炒豆子似的把树上的枣全都打下来,每人捡上满满的一袋,拿回家去,洗净,放在锅里煮熟,去掉核,加点面粉,做成薄糕,这就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枣糕。
秋去冬来,歪脖树上垒起了一个个脸盆大小的喜鹊窝,一垒就是五六个。到了晴天,我们就聚到树下,脱去笨重的棉衣,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要去掏鸟窝。
这段快乐的童年生活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美丽的小村庄,可爱的小伙伴,繁茂的树木,绵绵的草地,潺潺的小河,特别是那棵歪脖子大枣树。
1.“秋风送爽”中“爽”的意思是( )。
A.痛快,率直 B.违背 C.明朗,清亮 D.清凉,清洁
2.结合本文内容连一连。
春天 掏鸟窝
夏天 打枣,做枣糕吃
秋天 捉知了,挖“知了猴”
冬天 打马蜂窝被蜇
3.结合本文内容,在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做批注。
4.本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关系是_________,这样安排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按____________分别记叙了作者与大枣树相关的童年趣事,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讲到了“捣鸟窝”的事情,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阿瓜(节选)
在我读三年级时,班上有一位同学叫阿瓜。他的成绩是倒数第一。同学们常取笑他,说他头大不中用。每天放学后值日生搞卫生,他都会主动地留下来帮忙倒垃圾。
更绝的是,白天上课,每隔两节课,他就会条件反射似的把垃圾桶拿到洗手台前认真刷洗。原先最脏臭的角落,因为阿瓜的负责变成了教室内最醒目的净土。
①他总是微笑着,并纯真地看别人以怪异复杂的眼光看自己。
有一次,老师出了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世界上最贵的蛋是什么蛋 有人说是金蛋,有人说是原子“弹”,有人说是脸蛋。
这时 阿瓜也举手发言 高兴地说 是笨蛋 因为大家都叫我笨蛋
同学们笑了,老师却没有笑,她走过去轻拍阿瓜的脑瓜说:②“是的,你最贵!”
阿瓜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一个冬天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瓜看见一位踽踽独行的同学,他知道这位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便央求妈妈顺道载同学回家。可惜因机车后座装了个铁篮子,无法再多载另一个人而作罢。
回家后,妈妈忙着在厨房做饭,却隐隐约约听见门外传来一阵奇怪的声音。③出门一看,原来是阿瓜正满头大汗地用老虎钳子在拆掉铁篮子……
④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多么笨的孩子啊,又是多么善良的宝贝!这其中是因为笨才善良,还是因为善良,才显得笨
1.给短文的第5自然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5分)
2.对句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4分)
阿瓜不能识别别人怪异复杂的眼光,说明他确实弱智。
B.阿瓜并不介意别人怪异复杂的眼光,说明他善良、坦荡。
3.句②运用了_______描写,体现出了老师对阿瓜的________。(4分)
4.句③是_________描写,表现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句④是对妈妈的______描写,体现了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四)父亲的“名片”
父亲整天只知道干活儿,对我便少了管教,我成了“小狗”一条,整天上房爬坡,撵鸡赶狗,无所不为。这时,村里人每见父亲,总是笑着打趣:“老三,你可养了个好儿子呀!”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败家子,丢人现眼!”言罢,还恭恭敬敬给人家递上一支烟。
上学后,我仍然顽性难改,有一回竟严重到请家长的地步。当那位戴着“瓶底”的老师看到父亲的老实相时,惊讶得险些把“瓶底”晃下来。“您就是他父亲 不像不像!您那宝贝儿子哪一点像您!把您的脸都丢尽了!打架、逃学、剪女孩儿的头发……”
我不记得是怎样回家的,但见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时,才真正明白:我的好坏就代表着父亲的脸面,是父亲向外人展示的一张“名片”。
打那以后,我像换了个人似的,不再调皮捣蛋……
汗与泪的付出,终有收获的时候。大大小小的考试中我名列前茅,参加竞赛获二等奖。“名片”变了,父亲也变了。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我就是这娃的爹。”全场笑了,我也笑了。我终于成为父亲引以为自豪的“名片”了,父亲也终于可以在众乡邻面前提起自己的儿子,可以在一片啧啧称赞声中坦然接过别人的一支烟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打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所说的“名片”指的是( )。
A.“我”的表现 B.父亲觉得“我”很丢人
C.“我”是父亲的孩子 D.父亲表明身份的证件
3.读下列句子,想一想文中父亲的特点是( )。
(1)父亲脸一红,摇头叹息:“别提了……”
(2)当父亲被请到颁奖大会上时,激动得半天才说出一句话……
(3)父亲不言不语不吃饭。
A.消极 B.太老实 C.爱儿子 D.不善表达
4.结合本文内容,请你用批注的方法,在批注栏中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五)我们一起煮月亮
小时候,我做过很多和月亮有关的事情。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煮月亮了。大概是在一个月圆之夜,我们一群小孩子玩“捞月亮”的游戏。最小的那个孩子叫军停,他在最后,用手捞到了月亮,双手认真地捧着。只要我不说话,他就要一直捧着。
就这样,军停就一直用双手做圆圈状捧着那轮月亮。我们几个孩子在前面跑,他就在后面跟着。他累了,对我说:“能不能把月亮再放回水里 ”我看他累了,就说:“不行,还是放在一个盆子里比较好。”
在菜园的河边,我们找到一个搪瓷盆子,高兴地让军停把月亮放到盆子里。军停把双手放到盆子里一会儿,那水就平静了,月亮果真就在盆子里。
“接下来呢 ”另一个小伙伴看着那盆子里的月亮问我。
“煮月亮吧。”我忽然有了一个好主意。我想,会不会在煮月亮的时候有意外的收获,壁如可以把天上的嫦娥给煮下来呢 我这样想的时候,就开始号召这些孩子去捡拾柴火,我要生火煮月亮。
这一群孩子不知道,我到底会煮什么好东西给他们吃。我对他们大声说,月亮煮熟了,大概会变成很多东西。
“会变成苹果吗 ”我说,会的。“会变成梨子吗 ”我说,会的。“会变成西瓜吗 ”我说,会的,因为月亮是圆的,只要是圆的东西都可以变出来。于是,一群孩子就在那里看我表演。
那火在秋天里像一种语言,与盆子里的水交谈。军停的兜里有半块儿没有吃完的红薯,就问我:“能不能煮月亮的时候,顺便也煮一下这半块红薯 ”我答应了他。
等那红薯者熟了以后,军停让我先尝了一口,那红薯果然很甜,我就说:“甜,有月亮的味道。”于是,接下来,我们这些孩子都争着吃。这些孩子吃过以后就都说甜,仿佛这块红薯真的有月亮的味道一样。
再后来,我们在煮月亮的时候,还煮过苹果、梨、李子、橘子、芋头、山药、胡萝卜、荸荠、藕、花生、大枣……我们这些孩子,每一次煮完东西以后,都会向别人夸耀,那些食物有月亮的味道。
1.小时候,我”和伙伴最喜欢玩( )游戏。
A.捞月亮 B.煮月亮 C.煮红薯 D.煮水果
2.“军停把双手放到盆子里一会儿,那水就平静了,月亮果真就在盆子里。”这句话中“果真”的意思是什么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写了“我”和伙伴们_______,表达了童年的时光是_______的。
4.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_____”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想,会不会在煮月亮的时候有意外的收获,譬如可以把天上的嫦娥给煮下来呢 ”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有没有经历过有趣的事情 简要地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童年的风筝
乡村,是我童年生活的广阔天地。那时的天是蓝的,风是清的,云是淡的。每当到了三月三,天空里就会飘着各式各样的风筝。
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多少好玩的游戏,放风筝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的游戏,风筝全是自己扎的。
每当放学归来,书包一扔,我和小伙伴们就兴致盎然地拿着风筝去放飞。门外早有几个猴急的玩伴手拿着所谓的“燕子”“蝴蝶”之类的风筝在焦急地等待了。于是在村口麦子刚返青的田野里,一群孩子带着做工粗糙的风筝,伴着阵阵春风,放飞一只只可爱的风筝。大家一边熟练地收放着线,一边比谁的风筝漂亮,谁的飞得高、飞得远。你吵你的,他闹他的,一直到最后还是分不清谁的风筝最美。风筝
在天上自由地飞,我们在麦地上尽情地跑,在青青的田野里打滚、翻跳……童年的心,也随着风筝上下翻飞。直到天黑,才带着满身的麦草香回到家,免不了要挨母亲一顿善意的责骂,可第二天依旧。一只只美丽的风筝把我们的童年装扮得五彩斑斓。
许多年过去了,我也为人师了,可童年的风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真想找个暖暖的春日,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去放飞风筝。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1)兴致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彩斑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2分)
3.孩子们的风筝是哪来的 由此可以看出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分)
A.“我们”那时不爱学习,天天无所事事就去放风筝。
B.“我”和小伙伴们非常野,没人管教。
C.“我”和小伙伴们玩得很开心,“我们”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
5.“可童年的风筝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风筝飞上天时“我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小女孩儿和牛
霞光里,一个穿着花裙子的小女孩儿打算穿越田埂,到田埂的那边去。
可是,她怎么也没想到,一群牛走了过来,她急出一身汗。
她有点怕牛,何况是整整齐齐的一队牛。怎么办 田埂窄,只容一人通过,一边是水田,一边是水沟。她急得小脸通红,看来只有跳进水田了。
她赶紧弯腰卷起裙摆。可是,突然--领头的那头牛已迈进了路边的水沟里,紧接着,它身后的那些牛也纷纷让路,小心翼翼地跳进水沟,然后彬彬有礼地从小女孩儿的身边走了过去。
小女孩儿吃了一惊,觉得心里热腾腾的,眼里汪着亮晶晶的泪。晓风中,美丽的裙摆飘飘,小女孩儿深情地望着“扑踏,扑踏”而去的牛的背影。
也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儿在日记中一笔一画地写道:怪不得故事里头的牛总叫“牛伯伯”,原来,它们是那么慈祥、善良,那么地心疼我--真的像伯伯!
1.一个小女孩儿准备_________时,遇到了一队让自己害怕的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给___________让了路。(4分)
2.小女孩儿的心情经历了什么变化 (填序号)(4分)
①着急 ②吃惊 ③意外 ④感动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用“_____”画出描写牛的句子,句中描写了牛的________________。(3分)
4.从“小心翼翼”和“彬彬有礼”可以感受到( )。(3 分)
A.牛非常胆小,很害怕人 B.牛很善良,对人十分温和
C.牛很细心,做事非常谨慎
5.“眼里汪着亮晶晶的泪”是对小女孩儿的________________描写,说明她非常_____________。(4分)
6.读了这篇短文,对比《牛和鹅》中描写“我”和伙伴们对牛的态度,你有什么想法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童年趣事
童年在我的印象中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有一件事,我至今都没有忘记,我一想起来就大笑不止。
那时我刚上二年级。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回去写一篇介绍学校风景的作文。可回到家,我的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尽管苦思冥想,仍然下不了笔,那时的我可从来就没有留心观察过周围的事物呀,该怎么办呢
我正苦(脑 恼)着,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妈妈常说的一句话: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是,我灵机一动,想:李白只要一喝醉了酒,就可以写出许多首诗来,可谓诗兴大发: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说干就干,幼稚的我当时还满怀信心地以为自己掌握了写文章的诀窍呢。我来到酒柜前,抓起一瓶白酒就咕咚咕咚地喝了几口。"哇,好辣呀!"我不禁叫起来,可为了写出好文章,我只好迫不得已强撑着咽下去,嘴里不时念叨着:“良药苦口,良药苦口。”
过了好一会儿,我才满足地回到房间,可才刚进门,我便感到两腿发软双眼模糊,转眼便是一片(膝漆)黑---我睡着了。
等我醒来,已经是晚上了。我躺在床上,妈妈正照料着我,她对今天的事一脸疑感,忙(徇 询)问我,我这才想起傍晚的事,发现自己脑子里仍是空白一片,我顿时失望透顶,再不相信什么“李白斗酒诗百篇”了。我把傍晚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妈妈,可妈妈并没有大笑不止,而是(严肃 严谨)地对我说:“写文章靠的是平时的积累和对事物的观察。”这下我明白了,原来写作的诀窍就是积累和观察呀。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字词。(3 分)
2.补充词语。(4 分)
( )( )透顶 原原( )( )
( )笑( )止 迫( )得( )
3.读下面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8分)
要是我也喝醉了,岂不是也能灵感大发,文章挥笔而出
(1)这是一句( )。
A.设问句 B.疑问句 C.反问句 D.感叹句
(2)将上面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这样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中写的童年趣事有“趣”在哪儿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中的“我”明白了什么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