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17 18:41:11

文档简介

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天门)某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目标结构位于视野左上方。他想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向左上移玻片 D.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所以,在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该先把观察的物像移到中央,题干中,发现的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所以,应该先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如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2.(2023·天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细胞中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膜和细胞核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细胞核和细胞壁 D.细胞质和细胞膜
【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有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2023·天门)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乳酸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是多细胞生物 B.个体微小,可用培养基培养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A说法错误。
B、乳酸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可用培养基培养,B说法正确。
C、乳酸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C说法正确。
D、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殖方式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细菌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智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5.(2023·天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观察黄豆种子萌发的实践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豆种子的胚芽是新植株的幼体
B.容器中加的水要淹没种子
C.黄豆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
D.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发育成植物的新个体,A说法错误。
B、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淹没了种子时,会导致种子缺乏空气,B说法错误。
C、黄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C说法错误。
D、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并且种子是有活力的、完整的,种子内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能发育成新个体。
6.(2023·天门)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起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球中某个结构”是(  )
A.角膜 B.玻璃体 C.晶状体 D.视网膜
【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果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见,题干中提到的“ 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 ,引起眼球某个结构发生改变”。这个结构就是晶状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的形成、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眼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难度不大,角膜具有保护作用,玻璃体和晶状体对光线起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
7.(2023·天门)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I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D.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
【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I袋内叶片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A说法错误。
B、II袋在黑暗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还能进行蒸腾作用,B说法错误。
C、I袋内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甲试管不会变浑浊,C说法错误。
D、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在光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进行,在黑暗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并且,在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在光下,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无法检验到。
8.(2023·天门)图甲是人体小肠及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和图乙中的肺泡均数量多且壁薄,与其功能相适应
B.图乙中的I过程与II过程发生的气体交换,总是同步进行的
C.图丙中,只有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D.三图中,只有从图甲所示器官流出去的血液颜色呈暗红色
【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图甲中①小肠绒毛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图乙中的肺泡均数量多且壁薄,便于进行气体交换,A说法正确。
B、图乙中的I过程与II过程发生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但是并不总是同步进行的,B说法错误。
C、图丙中,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和动脉之间还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说法错误。
D、三图中,从图甲所示器官流出去的血液颜色呈暗红色为静脉血,除此之外,从与C相连的肺动脉中也流动着静脉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点较多,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心脏的结构特征,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泡数量多,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小肠长度长,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中消化液,适于消化吸收;心脏内有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9.(2023·天门)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
D.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所致
【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A说法正确。
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B说法正确。
C、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C说法正确。
D、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跌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一般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0.(2023·天门)试管婴儿是一种由人工从人体内取出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完成受孕的技术。人工取卵细胞和胚胎植入的场所分别是(  )
A.子宫、输卵管 B.卵巢、输卵管
C.子宫、胎盘 D.卵巢、子宫
【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可见,人工取卵细胞和胚胎植入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明确: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2023·天门)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染色体,③是蛋白质,④是DNA,⑤是基因。
A、该图表示①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A说法正确。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说法正确。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男性的性染色体形态不同,C说法错误。
D、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形成的精子有22条+X,22条+Y,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12.(2023·天门)生命安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冒发烧后可自行服用抗生素,省时方便,绝对没有不良后果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是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
【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感冒发烧后应按照病情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A说法错误。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B说法正确。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都属于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正确。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毒品的危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在遇到挫折时,应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倾诉或自我安慰。
二、资料分析题
13.(2023·天门)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上世纪因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中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数量降至1012头,比大熊猫数量还少。位于湖北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水质优良,是首个对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喜食水草和虾的短颌鲚等小型杂食性鱼类资源丰富,为江豚提供了多种食物。在保护区内,经常人工投放鳙、鲢等大中型鱼类的幼鱼,作为江豚的补充食物,以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目前,天鹅洲故道的江豚数量已从最初的5头上升至约160头,保护效果显著。同时,因环境适宜,鳙、蛙等大中型鱼类也得到快速繁殖。
资料二: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比白鲟幸运的是,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
(1)上世纪由于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事实,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长江流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长江中白鲟、江豚和虾的生活环境相似,但属于不同的类群,白鲟、江豚都属于   动物。
(3)某同学依据资料一构建了如图所示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中短颌鲚与虾之间的关系是   。在此食物网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请写出图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   。
【答案】(1)生物影响环境
(2)基因/遗传;脊椎
(3)竞争和捕食;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由于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长江流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的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长江中白鲟、江豚的背部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虾的背部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虽然长江中白鲟、江豚和虾的生活环境相似,但属于不同的类群,白鲟、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
(3)由图可以看出, 短颌鲚与虾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短颌鲚与虾还有共同的食物—水生植物,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图中短颌鲚与虾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不容易被分解,会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此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江豚,所以,根据生物富集的原理,在此食物网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江豚,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效率越高,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短颌鲚→江豚,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江豚,所以,图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或者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
故答案为:(1)生物影响环境;(2)基因、脊椎;(3)竞争和捕食、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三、综合题
14.(2023·天门) 2023年5月28日结束的南非德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五个单项的冠军。某同学以完成乒乓球接球动作为例,构建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
(1)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A系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
(2)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系统通过气体的   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系统排出,还可通过   排出。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   (填运动系统组成部分名称)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D   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5)B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   。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将吸入气体中的病菌吸附并排出体外,这属于免疫的第   道防线。
【答案】(1)右心房
(2)扩散
(3)汗液
(4)骨;内分泌系统
(5)氧气;一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血液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简图如下:
根据以上循环路径可以看出,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先经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
(2)图中B系统为呼吸系统, 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呼吸系统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即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着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经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图中,C为泌尿系统,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可以形成尿液排出大量人体内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为主,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为辅。
(5)B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将吸入气体中的病菌吸附并排出体外,这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可以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故答案为:(1)右心房;(2)扩散;(3)汗液;(4)骨、内分泌系统;(5)氧气、一。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路径、排泄的三条途径等基础知识,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器官→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当血液流过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细胞,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人体的排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皮肤分泌汗液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大量人体内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15.(2023·天门)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大豆种质安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我国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找到了与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有关的183个基因。栽培大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有许多优良基因“走失”,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I 抗病×抗病 118 38
II 抗病×感病 128 0
(1)查看表格,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   ;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   。
(2)分析表格中数据,有   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   。
(3)进一步研究,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是否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   (填“是”或“否”)。
(4)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
【答案】(1)变异;基因型/遗传物质
(2)2/二/两;抗病
(3)是
(4)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1)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查看表格,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体内的遗传物质。
(2)由第二组数据可以看出,亲代中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杂交,后代只有抗病个体,这说明感病为隐性性状,抗病为显性性状。
(3)第二组数据中,亲代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杂交,后代只有抗病个体,可以推测,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的,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杂合的,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抗病个体和抗病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说明亲代抗病个体的基因型都为杂合的,所以, 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是相同的。
(4) 栽培的大豆是人工选择出来的,是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满足人体的要求,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野生大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 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变异、遗传物质;(2)二、抗病;(3)是;(4)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为基础题,熟知: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当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则为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人工选择。
16.(2023·天门)“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酸,且有玫瑰香味,市场前景好,被某葡萄园引进种植。
(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   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   。
(3)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经研究发现不同枝形会影响“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每种处理选择30根枝条,然后测定四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   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保鲜剂处理能延长其供应时间,实现四季销售,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保鲜的原理除了与冷藏保鲜一样,能减弱水果细胞的   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但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   。
【答案】(1)叶绿体
(2)人工授粉
(3)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
(4)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
(5)呼吸;彻底清洗干净
【知识点】人工辅助授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的大量的叶绿素。
(2) 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人工授粉,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传粉率和受精率,提高产量。
(3)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所以, 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4)根据题干中曲线图所示,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不同,即实验的变量为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有曲线可知,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强,即葡萄的产量越高。
(5)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适当的降低温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所以,用保鲜剂或冷藏保鲜都可以减弱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利用保鲜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吧葡萄彻底清洗干净,以减少危害。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人工授粉;(3)水和无机盐;(4)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5)呼吸、彻底清洗干净。
【分析】此题考查人工辅助授粉、蒸腾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生物探究实验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一朵完整的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在种植大棚作物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粉不足,为提高坐果率,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提高产量;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 / 1湖北省天门市、潜江市、仙桃市、江汉油田2023年中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2023·天门)某同学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蚕豆叶下表皮临时装片时,在低倍镜下观察,发现目标结构位于视野左上方。他想换高倍镜进一步观察,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A.转动转换器 B.调节反光镜
C.向左上移玻片 D.调细准焦螺旋
2.(2023·天门)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不同的生命活动。细胞中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
A.细胞膜和细胞核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细胞核和细胞壁 D.细胞质和细胞膜
3.(2023·天门)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乳酸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降解塑料。下列有关乳酸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乳酸菌是多细胞生物 B.个体微小,可用培养基培养
C.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D.可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4.(2023·天门)如图为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表示生产者的是丙 B.序号①表示呼吸作用
C.森林的自我调节能力强 D.森林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
5.(2023·天门)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观察黄豆种子萌发的实践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黄豆种子的胚芽是新植株的幼体
B.容器中加的水要淹没种子
C.黄豆种子在光照条件下才能萌发
D.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
6.(2023·天门)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危害很大,不但会影响学习,还会引起眼球中某个结构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眼球中某个结构”是(  )
A.角膜 B.玻璃体 C.晶状体 D.视网膜
7.(2023·天门)如图为探究植物生活的装置,塑料袋内叶片大小相同,关闭阀门①和②,置于充足的光下4小时后,打开阀门①和②,观察现象。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B.II袋内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
C.甲、乙试管中均会观察到变浑浊现象
D.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
8.(2023·天门)图甲是人体小肠及内表面结构示意图,图乙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图丙是心脏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和图乙中的肺泡均数量多且壁薄,与其功能相适应
B.图乙中的I过程与II过程发生的气体交换,总是同步进行的
C.图丙中,只有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
D.三图中,只有从图甲所示器官流出去的血液颜色呈暗红色
9.(2023·天门)下列关于免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B.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C.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
D.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所致
10.(2023·天门)试管婴儿是一种由人工从人体内取出卵细胞与精子,在体外受精发育成胚胎后,再将胚胎移植回母体完成受孕的技术。人工取卵细胞和胚胎植入的场所分别是(  )
A.子宫、输卵管 B.卵巢、输卵管
C.子宫、胎盘 D.卵巢、子宫
11.(2023·天门)如图是与人类遗传有关的结构或物质关系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图表示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一定相同
D.从含性染色体的类型看,精子有两种类型,卵细胞只有一种
12.(2023·天门)生命安全是每个人健康成长、幸福生活的基础,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感冒发烧后可自行服用抗生素,省时方便,绝对没有不良后果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是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
二、资料分析题
13.(2023·天门)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上世纪因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其中长江江豚(以下简称“江豚”)数量降至1012头,比大熊猫数量还少。位于湖北的长江天鹅洲故道,水质优良,是首个对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的保护区,喜食水草和虾的短颌鲚等小型杂食性鱼类资源丰富,为江豚提供了多种食物。在保护区内,经常人工投放鳙、鲢等大中型鱼类的幼鱼,作为江豚的补充食物,以促进其种群数量的快速恢复。目前,天鹅洲故道的江豚数量已从最初的5头上升至约160头,保护效果显著。同时,因环境适宜,鳙、蛙等大中型鱼类也得到快速繁殖。
资料二:2022年7月21日,在长江游弋了一亿五千万年的“中国淡水鱼之王”白鲟,被正式宣布灭绝。比白鲟幸运的是,中华鲟已实现人工保种,但要实现自然种群的恢复任重道远。
(1)上世纪由于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事实,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2)长江流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   的多样性。长江中白鲟、江豚和虾的生活环境相似,但属于不同的类群,白鲟、江豚都属于   动物。
(3)某同学依据资料一构建了如图所示的部分食物网简图,图中短颌鲚与虾之间的关系是   。在此食物网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请写出图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   。
三、综合题
14.(2023·天门) 2023年5月28日结束的南非德班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包揽了全部五个单项的冠军。某同学以完成乒乓球接球动作为例,构建了与人体运动相关的概念图。
(1)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A系统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   (填心腔名称)。
(2)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B系统通过气体的   作用进入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C系统排出,还可通过   排出。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E   (填运动系统组成部分名称)绕关节活动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D   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
(5)B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   。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将吸入气体中的病菌吸附并排出体外,这属于免疫的第   道防线。
15.(2023·天门)大豆原产于我国,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和饲料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保障大豆种质安全,我国农业科技人员在大豆育种和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栽培大豆由野生大豆经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我国研究团队从2018年开始攻关,首次获得了多年生野生大豆的高精度基因组图谱,找到了与大豆开花时间、抗病性、抗盐碱、耐旱性等优良性状有关的183个基因。栽培大豆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有许多优良基因“走失”,因此栽培大豆的抗逆性明显下降。科学家致力于从野生大豆中找到“走失”的基因,让它们重新回到栽培大豆中。大豆疫霉根腐病是由大豆疫霉菌引起的,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科学家从野生大豆里找到该病的抗性基因,将含有该抗性基因的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进行杂交育种。研究过程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亲代杂交组合 子代植株数
抗病 感病
I 抗病×抗病 118 38
II 抗病×感病 128 0
(1)查看表格,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   ;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的   。
(2)分析表格中数据,有   组数据可判断出性状的显隐性,显性性状是   。
(3)进一步研究,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是否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相同?   (填“是”或“否”)。
(4)从进化的角度分析,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合理的解释是:   。
16.(2023·天门)“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鲜脆多汁,甜而不酸,且有玫瑰香味,市场前景好,被某葡萄园引进种植。
(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   中含有大量叶绿素。
(2)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   。
(3)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   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4)经研究发现不同枝形会影响“阳光玫瑰”葡萄的光合作用,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为此,研究人员做了以下实验:选择长势相近的“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在主蔓上对枝条进行4种拉枝处理,每种处理选择30根枝条,然后测定四组的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该实验的变量是   。经   处理后的枝条的光合作用速率最快。
(5)“阳光玫瑰”葡萄通过保鲜剂处理能延长其供应时间,实现四季销售,对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其保鲜的原理除了与冷藏保鲜一样,能减弱水果细胞的   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但保鲜剂毕竟对人体有一定危害,我们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下,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越少,所以,在换用高倍镜观察时,应该先把观察的物像移到中央,题干中,发现的目标位于视野的左上方,所以,应该先把玻片向左上方移动,在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如下: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调节反光镜或光圈使视野变亮,同时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
2.【答案】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膜和细胞核的功能,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胞壁是植物细胞所有的,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质能流动,能加快与外界的物质交换。
3.【答案】A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A、乳酸菌是细菌,是单细胞生物,A说法错误。
B、乳酸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可用培养基培养,B说法正确。
C、乳酸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C说法正确。
D、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细菌的结构、生殖方式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细菌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生物,细菌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有些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它是细菌的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对干旱、低温、高温等恶劣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当条件适宜时,又会萌发成一个新个体;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4.【答案】B
【知识点】生态系统概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A、图中,丙可以释放二氧化碳,也可以消耗二氧化碳,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A说法正确。
B、序号①是丙消耗空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为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说法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森林中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自动调节能量较强,C说法正确。
D、森林生态系统中绿色植被多,蒸腾作用强,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了降雨量,所以,森林生态系统所在地区气候湿润,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等基础知识,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智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调节能力有大有小,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形成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5.【答案】D
【知识点】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解析】【解答】A、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发育成植物的新个体,A说法错误。
B、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水分淹没了种子时,会导致种子缺乏空气,B说法错误。
C、黄豆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C说法错误。
D、种子萌发时,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比较简单,熟记即可,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并且种子是有活力的、完整的,种子内有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胚根发育成植物的根,胚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胚能发育成新个体。
6.【答案】C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及功能
【解析】【解答】如果用眼不当,导致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见,题干中提到的“ 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 ,引起眼球某个结构发生改变”。这个结构就是晶状体,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近视的形成、解答此题需要熟记眼球各部分结构的功能,难度不大,角膜具有保护作用,玻璃体和晶状体对光线起折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视觉感受器。
7.【答案】D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验证光合作用的相关实验;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A、I袋内叶片除了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等生理活动,A说法错误。
B、II袋在黑暗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还能进行蒸腾作用,B说法错误。
C、I袋内叶片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所以,甲试管不会变浑浊,C说法错误。
D、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I、II袋内水珠主要是蒸腾作用散失的,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在光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都能进行,在黑暗处,光合作用无法进行,并且,在光下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在光下,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无法检验到。
8.【答案】A
【知识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呼吸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A、图甲中①小肠绒毛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便于吸收营养物质,图乙中的肺泡均数量多且壁薄,便于进行气体交换,A说法正确。
B、图乙中的I过程与II过程发生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但是并不总是同步进行的,B说法错误。
C、图丙中,A与C、B与D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心室和动脉之间还有动脉瓣,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C说法错误。
D、三图中,从图甲所示器官流出去的血液颜色呈暗红色为静脉血,除此之外,从与C相连的肺动脉中也流动着静脉血,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点较多,解答此题需要熟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心脏的结构特征,难度不大,熟记即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肺泡数量多,肺泡周围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样的结构特点利于肺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小肠长度长,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小肠的消化和吸收面积,小肠绒毛的壁和毛细血管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内有多中消化液,适于消化吸收;心脏内有房室瓣和动脉瓣两种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9.【答案】D
【知识点】人体的三道防线;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免疫及其功能
【解析】【解答】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能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A说法正确。
B、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是先天性的,能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B说法正确。
C、人体依靠免疫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C说法正确。
D、发生过敏反应是人体的免疫功能过强所致,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免疫的三道防线、免疫跌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人体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功能;特异性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一般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免疫是指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10.【答案】D
【知识点】女性生殖系统
【解析】【解答】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移动到子宫,最终植入子宫内膜,可见,人工取卵细胞和胚胎植入的场所分别是卵巢和子宫,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及各组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明确:卵巢是女性主要的生殖器官,具有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场所;子宫是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1.【答案】C
【知识点】人的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是染色体,③是蛋白质,④是DNA,⑤是基因。
A、该图表示①细胞核内有染色体,染色体由③蛋白质和④DNA组成,A说法正确。
B、图中的⑤表示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说法正确。
C、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一般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形态不一定完全相同,比如男性的性染色体形态不同,C说法错误。
D、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22对+XY,形成的精子有22条+X,22条+Y,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核、染色体、DNA 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12.【答案】A
【知识点】安全用药;传染病的分类;毒品的危害与拒绝毒品
【解析】【解答】A、感冒发烧后应按照病情服用药物,不可自行服用抗生素,A说法错误。
B、在遭遇挫折时,可用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的方式来调节心情,B说法正确。
C、血吸虫病和艾滋病都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都属于传染病,主要预防措施是切断传播途径,C说法正确。
D、青少年一定要自觉抵制毒品,因为染上毒品戒除难,危害巨大,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安全用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毒品的危害等基础知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熟记: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助理医师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在遇到挫折时,应选择合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调节自己的情绪可概括为:转移注意力、合理宣泄、倾诉或自我安慰。
13.【答案】(1)生物影响环境
(2)基因/遗传;脊椎
(3)竞争和捕食;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
【知识点】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由于船只航行、过渡捕捞、污水排放等原因,造成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下降,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长江流域生物种类丰富多样,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由基因的多样性决定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的实质就是基因多样性。长江中白鲟、江豚的背部都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虾的背部没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所以,虽然长江中白鲟、江豚和虾的生活环境相似,但属于不同的类群,白鲟、江豚都属于脊椎动物。
(3)由图可以看出, 短颌鲚与虾之间存在捕食关系,同时,短颌鲚与虾还有共同的食物—水生植物,所以它们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图中短颌鲚与虾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毒物质不容易被分解,会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此食物网中,营养级最高的是江豚,所以,根据生物富集的原理,在此食物网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江豚,能量是沿着食物链传递的,并且是逐级递减的,所以,食物链越短,能量传递效率越高,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水生植物→虾→短颌鲚→江豚,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水生植物→浮游动物→鳙鱼→江豚,所以,图中能量传递效率最高的一条食物链是水生植物→鲢鱼→江豚(或者水生植物→短颌鲚→江豚)。
故答案为:(1)生物影响环境;(2)基因、脊椎;(3)竞争和捕食、江豚、水生植物→鲢鱼→江豚。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的多样性、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等基础知识,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无法排出,会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
14.【答案】(1)右心房
(2)扩散
(3)汗液
(4)骨;内分泌系统
(5)氧气;一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排泄及其途径;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人体的三道防线
【解析】【解答】(1)血液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简图如下:
根据以上循环路径可以看出,运动员比赛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由消化系统进入血液,先经下腔静脉到达右心房。
(2)图中B系统为呼吸系统, 运动员比赛需要消耗的氧气,由呼吸系统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血液,即肺泡中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血液变为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氧气随着血液运送到组织细胞,经过扩散作用进入组织细胞,参与细胞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为人体运动提供能量。
(3)图中,C为泌尿系统,人体运动产生的尿素等代谢废物主要通过泌尿系统排出,泌尿系统可以形成尿液排出大量人体内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少量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4)乒乓球运动员接球动作,不仅是靠运动系统的骨骼肌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以及内分泌系统分泌激素的调节,神经调节为主,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为辅。
(5)B为呼吸系统,呼吸系统通过呼吸运动经呼吸道吸入的气体主要是氧气,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能将吸入气体中的病菌吸附并排出体外,这属于免疫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和黏膜,可以对多种病原体起作用。
故答案为:(1)右心房;(2)扩散;(3)汗液;(4)骨、内分泌系统;(5)氧气、一。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呼吸系统、血液循环路径、排泄的三条途径等基础知识,人体的血液循环路径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的路径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器官→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径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细胞内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当血液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当血液流过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细胞,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人体的排泄途径主要包括三条:皮肤分泌汗液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
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大量人体内多余的水、尿素、无机盐等代谢废物。
15.【答案】(1)变异;基因型/遗传物质
(2)2/二/两;抗病
(3)是
(4)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生物进化的学说;人工选择
【解析】【解答】(1)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查看表格,I组亲代均为抗病个体而子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种现象称为变异,子代植株有抗病与感病两种性状表现,决定于子代植株体内的遗传物质。
(2)由第二组数据可以看出,亲代中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杂交,后代只有抗病个体,这说明感病为隐性性状,抗病为显性性状。
(3)第二组数据中,亲代抗病个体和感病个体杂交,后代只有抗病个体,可以推测,亲代的基因型为纯合的,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杂合的,第一组数据可以看出,抗病个体和抗病个体杂交,后代出现了感病个体,这说明亲代抗病个体的基因型都为杂合的,所以, 用II组子代抗病个体进行杂交得到的后代性状表现比例,与表Ⅰ组子代植株性状表现的比例是相同的。
(4) 栽培的大豆是人工选择出来的,是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满足人体的要求,使所选择的形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不同的品种,野生大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 现在的栽培大豆和野生大豆性状表现存在差异是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答案为:(1)变异、遗传物质;(2)二、抗病;(3)是;(4)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分析】此题考查变异的概念、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遗传、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区别,为基础题,熟知: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当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那么子代中出现的性状则为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叫人工选择,先有自然选择,在此基础上再有人工选择。
16.【答案】(1)叶绿体
(2)人工授粉
(3)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和水
(4)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
(5)呼吸;彻底清洗干净
【知识点】人工辅助授粉;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阳光玫瑰”葡萄的果肉呈绿色,是因为其果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的大量的叶绿素。
(2) 该葡萄园采用塑料大棚来种植,而大棚内蜜蜂等昆虫较少,坐果率不高。为提高坐果率,果农会将收集的葡萄花粉喷洒在雌蕊的柱头上,该技术称为人工授粉,这种技术可以提高传粉率和受精率,提高产量。
(3) 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所以, 葡萄根部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4)根据题干中曲线图所示,四条曲线代表的是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不同,即实验的变量为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有曲线可知,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时,光合作用强度最强,即葡萄的产量越高。
(5)植物的呼吸作用是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适当的降低温度,可以抑制呼吸作用,所以,用保鲜剂或冷藏保鲜都可以减弱水果细胞的呼吸作用,还能起到杀菌和减少水分蒸腾的作用,利用保鲜剂是化学合成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所以,在食用保鲜剂保存的“阳光玫瑰”葡萄前应当吧葡萄彻底清洗干净,以减少危害。
故答案为:(1)叶绿体;(2)人工授粉;(3)水和无机盐;(4)离主蔓拉枝下垂的距离、离主蔓60cm拉枝下垂;(5)呼吸、彻底清洗干净。
【分析】此题考查人工辅助授粉、蒸腾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生物探究实验等基础知识,难度不大,熟记即可,一朵完整的花要经过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过程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在种植大棚作物时,往往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传粉不足,为提高坐果率,要采取人工授粉的方法,可以提高产量;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这不是对水的浪费,蒸腾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促进水和无机盐向上的运输,提高了大气的湿度,增加降雨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