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党费-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党费-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1:4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第二单元 第8课
党费
素养目标
文化目标:了解王愿坚,体会小说所表现出来的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语言目标:理解“党费”的多重含义,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审美目标:领悟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提高思想追求。
1
2
3
思维目标:梳理情节,学习通过对话、细节描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4
1
初读感知
导入新课
近日,两起数额巨大的补交党费报道,引发社会关注。其中一起是,在山西省省监管企业党费收缴自查自纠工作中,22家国企共补交党费8000多万元。另一起是天津在市管国有企业党员干部交纳党费专项整改工作中,66家国有企业、12万余名党员干部,共补欠交少交党费2.77亿元。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愿坚的《党费》,学习主人公是怎么交党费的。
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年-1991年),男,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市相州镇七村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新的单位,《解放军文艺》的制作。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 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
作者简介
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王愿坚也是部队的指导员。
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其中《灯光》被选入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八单元第三课;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第一个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作品简介
《党费》是王愿坚的第一部短篇小说,也是王愿坚的代表作。作品写的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故事。作者用感人的艺术魅力和饱满的革命激情,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用自制的咸菜交党费的故事。篇幅不长,仅有七千字,就把黄新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普通的共产党员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栩栩如生。用强烈的色彩, 激荡的感情把一个坚定的、勇敢的、忠于党的女共产党员形象凸现出来。
《党费》采用第一人称讲故事的手法,有利于感情抒发,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而易于共鸣。
创作背景
小说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十七年文学”是指1949年至1966年这一阶段的中国文学历程,属于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时期。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作者用感人的艺术魅力和饱满的革命激情,描写了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的用自制的咸菜交党费的故事。篇幅不长,仅有七千字,就把黄新这位平凡的农村妇女、普通的共产党员形象刻画的生动感人,栩栩如生。用强烈的色彩,激荡的感情把一个坚定的、勇敢的、忠于党的女共产党员形象凸现出来。
2
研读分析
主要内容
文章的故事情节始终围绕着交纳党费的事件展开,重点安排了“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并精心安排伏笔,前后呼应,结构谨严又曲折有致,使人物和事件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一两件事,把黄新的形象丰满起来。作者对黄新形象的塑造,不着力写她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而是集中在 两次会面和交党费的事件上,抓住细节,“捕捉性格发出耀眼光辉的那一刹那,英雄人物完成自己性格的那一瞬间”。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艺术感染力的女共产党员的不朽形象。
文章结构
“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引子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
“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速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
高潮
“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
研读思考
1.文章中“党费”的含义有哪些变化?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在文中的含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发生了多次变化: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后来指她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最后指她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研读思考
2.文章的情节安排有什么特点?
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小说以一筐咸菜作为特殊的党费为开端,以咸菜党费为主线贯穿全篇,展开一系列动人的情节,构思新颖独特。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
研读思考
3.文章中中国共产党员黄新是个怎样的人?
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有坚定的信仰。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临危不惧,不怕牺牲。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研读思考
4.文章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黄新作为一名党员,几乎把所有都献给了党,送丈夫当红军,在和组织失去联系的时候依然全力开展活动。她对党是绝对忠心的。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研读思考
5.文章中白鬼子来搜查时,作者主要写了黄新的哪些动作?
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研读思考
6.文章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哪些生动感人的细节?
(1)明黄新对党的忠诚。她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既点明题目,又说明在白色恐怖下,她的心依然与党证上印着的镰刀斧头一样鲜红。
(2)党费很重要。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这位女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和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研读思考
6.文章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哪些生动感人的细节?
(3)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研读思考
6.文章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哪些生动感人的细节?
(4)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小说在最后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同志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
研读思考
7.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有哪些好处
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有:容易拉近与读者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第一人称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研读思考
8.试分析文章的结构有何特点?
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使读者内心的悬念得到解决,小说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小说紧紧围绕交纳党费这一典型事件,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3
整理归纳
拓展延伸
1.《党费》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有怎样的启迪意义
我们要学习《党费》中的共产党员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那个时期的共产党员为党为人民的精神,他们为了革命的事业可以奉献自己的一生。那些共产党员们看到的,不是自己在漫漫的黑夜中随时都可能死亡的令人恐惧的现状,而是革命的未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过的阳光下幸福的生活。这个信仰支撑着他们,将党组织作为自己有限的生命的无限的延续。
现在的共产党员不仅仅是要按时缴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员对党要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负也要负责任。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艺术手法
1.文章中细节描写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1)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证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证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腌,也为后面咸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咸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前面有交代,后面有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艺术手法
(2)“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交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很突兀,在紧张的气氛中补写环境,也很不和谐,会冲淡紧张的氛围,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会使读者内心的悬念得到解决,小说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
艺术手法
2.文章中作者运用哪些动作描写塑造黄新形象?
①黄新打开党证,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缴党费, “拿到手里掂了掂”。通过这一动作可以想象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和思念。
②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莱,忙伸手把那根莱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表现了她为了革命的胜利甘愿忍受生活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进一步坦露了她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篮子用草盖了盖”,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她镇定从容、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艺术手法
3.文章的艺术特色:
(1)文章以咸菜——特殊党费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艺术构思新颖独特。
(2)结构紧凑,前面有交代,后面有照应,使得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3)善于通过细小的典型动作来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
本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赏析了作品的形象美、艺术美。文章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为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了解了“党费”的多重含义,提高了思想追求。
本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