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植树的牧羊人》-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1 21: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统编版)
第13课 植树的牧羊人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干涸(gù) 坍塌( tān) 枯树( kū) 慷慨无私( kǎi)
B.流淌( tǎng) 应征( yīng) 浇灌( guàn) 刨根问底( páo)
C.鲜嫩( nèn) 缝隙(xī) 湿润( rùn) 沉默寡言(guǎ)
D.微薄(bó) 薄荷(bò) 挑拣( jiǎn) 毫无遮拦( zhē)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帐蓬 琢磨 硬朗 爆发
B.张扬 呼啸 废虚 添置
C.滚烫 干躁 酬劳 地毯
D.荒地 废弃 飘荡 水渠
3.选择填入横线用词最恰当的一项(  )
我曾想,初到这片________的土地,牧羊人心中是否感到________?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播下树种终使荒漠变成绿洲,这份________让人多么________啊!
A.贫瘠 惆怅 坚持 敬重
B.贫乏 怅然 坚持 敬重
C.贫瘠 怅然 执着 钦佩
D.贫乏 惆怅 执着 钦佩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父母对儿女从来都是慷慨无私的,但并不代表你可以无限制地索取。
B.操场上锣鼓喧天,人声鼎沸,可是初三的同学却静静地坐在教室里看书的看书,做习题的做习题,谁也没有关注教室外的事情。
C.此地由一块不毛之地,变成了瓜果飘香、生态环保的“绿洲”,吸引了窗内外众多观摩团前来“取经”。
D.近日,一男子在地铁抢夺他人财物,警方刨根问底,4天后将其抓获。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感彩看,“普通”为褒义词。
B.“力量”和“上天”是名词。
C.“觉得”和“想到"是动词。
D.“心底里”是名词。
6.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 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太阳的毒辣和天气的炎热)
B.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狂风的呼啸声之大和狂风之肆虐)
C.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他”比作“神秘泉水”,生动地写出“他”的重要性和神秘感)
D.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这些白桦树”比作“少年”,写出了白桦树的鲜嫩、挺拔以及勃勃生机)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C.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D.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8.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远处有一个黑影。开始,我以为是一棵枯树。
B.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1913年我来时见到的废墟上,建起了干净的农舍,看得出人们生活得幸福,舒适。
D.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②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③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④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⑤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罗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A.①⑤③②④
B.⑤④③①②
C.④①②⑤③
D.①④③②⑤
10.下面对“牧羊人”的分析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他让“我”喝了水壶里的水,又带“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等表现了他是一个热心助人、乐观向上的人。
B.“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中划线词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工作极其认真、负责的特点。
C.“他是一点一点地把一座破旧的房子修整成现在的样子的……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这些内容从正面直接刻画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勤劳不懈的人。
D.从“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可看出他是一个只有面对陌生人时才比较沉默寡言的人。
二、综合性学习
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
(1)根据你的理解,简要概括材料一的主要信息。.
(2)材料二是中国植树节节徽,你知道它的寓意吗?请写出至少两点。
(3)班级决定以植树节为契机,号召每名同学在植树节前后种树,请你以班长的名义向全班同学发出倡议。(20 字以内)
三、文言文阅读
樊重树木
樊重欲作器,先种梓漆,时人嗤之。曰:“尔老矣,俟日后作器,何及?”樊重不答。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樊重树木(  )
向之笑者(  )
咸来求假焉(  )
此种植之不可已也(
1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
14.写出下列句中“之”字的意思。
时人嗤之(  )
向之笑者(  )
一年之计(  )
此之谓也(  )
15.“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这就是我们所有的交流。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他停下手来,我们就去睡了。
和牧羊人待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第二天,我向他提出,要在他家里再住一天。不是我需要休息,而是我很好奇,想知道牧羊人更多的事情。他痛快地答应了。我感觉,没有什么事能打乱他的生活。他要赶着羊群去吃草了。出发前,他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了一下。我看到,他没有带木棍,而是拿了一根一米半长、大拇指粗的铁棍。
我假装随便溜达,走在和他平行的山路上。羊吃草的地方在一个山窝里。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二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
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看起来他并不在意。他只是一心一意地把一百颗橡子都种了下去。
吃过午饭,他又开始选橡子。趁这个机会,我刨根问底,才从他嘴里知道了一些事。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听到这儿,我开始琢磨牧羊人的年龄。他看上去五十多岁了。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可是,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他决定,既然没有重要的事情做,就动手种树吧。
16.牧羊人出门种橡树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请仿照示例填空。
   →    →   →种橡树
17.按照括号内的要求,对文中两处画线句作赏析。
①牧羊人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一堆橡子,散在桌上。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他要把好的橡子和坏的橡子分开。(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答:   
②三年来,他一直这样,一个人种着树。他已经种下了十万颗橡子。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棵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说说加点词的词性及其表达效果)
18.说说“我”这一人物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与山鸟做伴的老陈
周华诚
①去古田山的一路,可听见各种各样的鸟叫。在保护区的食堂里吃完中饭,刚走出来,对面山林又传来一阵阵的鸟叫。老陈驻足听了一会儿,说那是杜鹃。
②老陈,大名陈声文,园林专业出身,二十三岁就来到这片广袤的大山。一开始他是护林员,一晃三十年过去,他也成为大家口中的老陈。令人惊讶的是,老陈在大山里真是待得住。
③比如,在古田山海拔六百五十米的山上,有一个防火瞭望台,老陈的任务就是守在那里,观察火情。按照规定,负责看守瞭望台的人,除了雨雪天,其他时间,一刻也不能离开。有一年,老陈不巧右腿膝盖骨折,强撑着登上山去。他生活不能自理,愣让妻子关掉饮食店,一起住到山上去照顾。就这样,两个人,六个月,全在山上,直到过了森林防火高危期。
④把森林当家的人,鸟兽草木也把他当自家人。要不然怎么认识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呢?不用心,怎么可能——我也问他,老陈你整天在深山老林,不寂寞吗?老陈说,哪里会寂寞,山林也是一个丰富的世界,有那么多植物,那么多鸟兽,那么多微生物,怎么会寂寞呢?我无法想象,老陈与自然生物是怎么交流和沟通的。
⑤古田山这块自然保护区,后来成为钱江源国家公园的一部分;古田山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院校的科学家、教授,都来到这里。老陈带着他们一起爬山,也跟着他们一起搞研究。
⑥与植物朝夕相处,日夜相对,老陈把自己活成了森林里的“隐士”。所以我跑去山里找他。我想,这么一个人,他心里该藏着多少山野的秘密呀——哪里有野兽的足迹,哪里有夜鸟的树窝,哪里有毒蛇出没,哪里有古树扎根,老陈心里有张图。他参与合著的《珍稀濒危树种繁育技术》,还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我觉得老陈是个“牛人”。
⑦老陈年纪大了,后来又带了一个“徒弟”陈小南。小南也跟着老陈爬山,辨认植物,在森林里装一个又一个红外相机。
⑧红外相机绑在树干上,如果有飞禽走兽经过,就会触动快门,“咔嚓”一声留下它的踪迹。
⑨有时候我不由得有点儿羡慕老陈和小南。一个人,能如此沉迷自己的工作,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春天的时候我到古田山去,看到山林里弥漫着大雾,保护区办公室外的地上长满青苔。在山路上走了很久,也碰不到几个人,而人的声音与鸟的声音,都可以传出很远却依然清晰,山林中的空气,居然那样清甜。
⑩我有一位朋友是中山大学的老师。她对鸟儿很喜爱。她在大学校园,在树林中,细细聆听每一种鸟儿的鸣叫,观察每一种鸟儿的羽毛,然后写下每一只鸟儿的性情。她写出一本书《飞鸟物语》。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她引用了保尔·瓦莱里的一句话:
“像一只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一根羽毛。”
我的朋友阿乐,是一位拍鸟的高手。他不辞劳苦,在中国大地上奔波很多地方,拍摄了大量的鸟类照片。有一次我们在富春江岸边散步,隔着一条江,他都能认出对岸的鸟儿。戴胜、棕背伯劳、丝光椋鸟,我们一边走,他一边叫出那些鸟儿的名字,仿佛随口说出他邻居的名字——我也羡慕他。
我很佩服老陈,佩服那些识得鸟儿、热爱自然的人。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9.第⑥段中说“我觉得老陈是个‘牛人’”,这是为什么?
20.本文语言清新质朴,含义丰富。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面的句子。
①他生活不能自理,愣让妻子关掉饮食店,一起住到山上去照顾。(品味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②哪里有野兽的足迹,哪里有夜鸟的树窝,哪里有毒蛇出没,哪里有古树扎根,老陈心里有张图。(品味修辞的表达效果)
21.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像一只鸟儿那样轻,而不是像一根羽毛。
22.本文以《与山鸟做伴的老陈》为题,为什么还要写陈小南、中山大学的一位老师和朋友阿乐对鸟儿的喜爱?
五、写作。
23.本文采用多种刻画人物的方法,来描写牧羊人,使得牧羊人形象很丰满、高大。请你也用一种刻画人物的方法,写一个你熟悉的人。(可只用一种方法,如外貌描写,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C
4.【答案】D
5.【答案】A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1)建设生态文明,注重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
(2)(示例)①树形,表示全民义务植树三至五棵,人人动手,绿化祖国大地。②"中国植树节"和“3·12"字样,既让人们牢记植树节的日期,又寓含中国人民年年植树,坚韧不拔的决心。③五棵树可会意为“森林”,由此延伸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体系的良性循环。
(3)(示例)你献一点绿,我献一点绿,让绿成为生命主旋律。
【答案】12.种植;先前;借 ;停止
13.春来秋去/积以岁月/梓漆皆得其用。
14.代词,代他的做法;助词,凑足音节,无实义 ;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15.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早做准备,有长远打算。启示:学习也是如此,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文言词语、英语单词、数理化公式等,都要一个一个积累,日积月累,才能融会贯通,水到渠成。没有一步登天的事,俗话说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成大事者必从点滴做起,日积月累定能成功。
【答案】16.挑(选)橡子;泡橡子;拿铁棍
17.①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通过对“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这一细节的描写,生动准确地写出了牧羊人挑选橡子时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②加点词为数词。通过数字的对比,突出牧羊人植树时间长人力微薄,以及栽种树苗成活的艰辛不易,表现牧羊人的执着和坚持。
18.推动情节发展;“我"作为见证人,目睹了牧羊人植树的经过,使故事更真实可信;通过“我"的感受和评论,突出刻画了牧羊人这一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答案】19.老陈扎根广袤的大山三十年,与森林中的鸟兽草木朝夕相处,不仅熟知鸟兽草木的生活习性,还参与合著了《珍稀濒危树种繁育技术》一书,并且获得了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所以,“我觉得老陈是个‘牛人’”。
20.①“愣”,是“偏偏,偏要”的意思,用在这里突出了老陈坚守防火瞭望台的坚定意志。②运用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老陈对山野的熟悉,表现了他对山野鸟兽草木的热爱之情,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染力。
21.应该像鸟儿那样飞得轻盈,有生命力,而不是像羽毛那样飘浮,没有生命的沉重感。
22.写陈小南、中山大学的一位老师和朋友阿乐对鸟儿的喜爱,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而且衬托了“与山鸟做伴的老陈”,突出了老陈这一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23.【答案】示例:我的老师有一张圆圆的脸,两道弯弯的眉毛下有清澈、明亮的眼睛,高高的鼻子下面是樱桃一样的小嘴巴。平时她总是把漆黑浓密的头发扎起来,发辫中露出漂亮的发夹,可好看了,我们的老师是一个美丽而又温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