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登高》课件(共6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2《登高》课件(共6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8:52: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4张PPT)
杜甫


统编版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1.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学习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
2. 艺术手法:学习诗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感受诗歌营造的浓郁悲凉的意境。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4.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学习目标
导 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就是诗歌星空中最灿烂的银河!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思亲怀乡的诗歌。九月九日是中国的重阳节,那是一家人登高祈求长寿的欢快节日。可是有这样一位老人,衣衫褴褛,老眼混浊,满身疾病,年过半百,只能漂泊异乡。
  他步履蹒跚的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登高》一诗,读罢尤觉“悲愁”铺天盖地,无一景不如此,无一语不如此。
——王国维
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幸福和痛苦的根深深地扎进了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
——别林斯基
知人论世
01
诗圣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 、“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
身逢战乱:“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
寄寓夔州: 11年(48—58岁),漂泊在外,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心情郁闷: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艰辛,个人多病和壮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的相继辞世。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杜甫抱病登台,步履蹒跚地登上长江之滨的夔州,面对处于战乱的国家,面对万里之外的故乡,面对漫天的落叶,面对滚滚长江水,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背景介绍




指思想内容
沉:深刻、深广、深厚
郁:凝重、含蓄
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指艺术形式
表情达意抑扬跌宕
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作品风格
沉郁顿挫
顿挫:艺术形式。
字面上指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
情感的千回百折
节奏的徐疾相间
音调的抑扬顿挫
旋律的跌宕起落
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诗歌内容特点,主要指情感浑厚、浓郁、忧愤、蕴藉;“顿挫”是指形式特点,主要包括语言的刚键,音调的铿锵有力,章法的曲折变化等。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被称为“诗圣”。
  代表作:《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
背景介绍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出蜀途中。
  这首诗是大历二年作者寄寓夔州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
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秋天,56岁的杜甫在夔kuí州(重庆奉节)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机争夺地盘,国家混乱。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又因百病缠身(肺病、风湿病、糖尿病),生活困苦,身体每况愈下(3年后病逝)。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在重阳节之时,他为排遣心中抑郁,抱病登台。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就有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写作背景
解析诗文
02
“登高”,登到高处,古人重阳节有登高的习俗。题目表明诗歌描写的是诗人登高时的所见、所感。这首诗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题目解说
1.感怀身世
2.思亲怀乡
3.怀古伤今
4.言志抒情
《登幽州台歌》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登高?
题目解说
登临必到高处,到高处则视野广阔、一览无遗,胸襟为之开阔,无所阻碍,一种浩然之气顿时从中喷涌而出,从而获得某种期待的生命意义,正所谓“荡胸生层云”,可借此暂时从世间琐事中挣脱,无复辗转腾挪于其间。故而登临初是兴致盎然的。
登高
但伫立高处,人迹少至,在获得一份宁静的同时,也易将登临者的思绪拉入对自己生活、生命的思考之中。原因在于,登上高处,看到天地的广阔、宇宙的无穷,联系自身,极易产生自我的渺小之感:登上高处,也极易感受到周围物体的细微的变化,于是感受到时间的邈远和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流逝,常常让人思古人、追来者,发出生命短暂的慨叹。所以,登临的结果往往是愁思满怀。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作者】杜甫
请给下列红体色字注音。
渚清沙白(zhǔ) 萧(xiāo)
繁霜鬓(bìn) 潦倒(liáo)
解释词语,明确诗意。
①啸哀:
②渚:
③鸟飞回:
④落木:
⑤萧萧:
⑥万里:
⑦常作客:
指猿的叫声凄厉。
水中的小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指秋天飘落的树叶。
模拟草木飘落的声音。
指远离故乡。
长期漂泊他乡。
解释词语,明确诗意。
⑧百年:
⑨艰难:
⑩苦恨:
繁霜鬓:
潦倒:
新停:
这里借指晚年。
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
极恨,极其遗憾。苦,极。
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
刚刚停止。
⑴登高: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历来有登高的习俗。
⑵猿啸哀:指长江三峡中猿猴凄厉的叫声。《水经注·江水》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⑶渚(zhǔ):水中的小洲。沙:江边沙滩。鸟飞回:鸟在急风中飞舞盘旋。回,回旋。
⑷落木:指秋天飘落的树叶。萧萧:风吹落叶的声音。
⑸万里:指远离故乡。常作客:长期漂泊他乡。
⑹百年:犹言一生,这里借指晚年。
⑺艰难:兼指国运和自身命运。苦恨:极恨,极其遗憾。苦,极。繁霜鬓:增多了白发,如鬓边着霜雪。 繁,这里作动词,增多。
⑻潦倒:衰颓,失意。这里指衰老多病,志不得伸。新停:新近停止。重阳登高,例应喝酒。杜甫晚年因肺病戒酒,所以说“新停”。
词句注释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穷困潦倒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译文
这首诗给你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凄楚、孤独、悲伤
痛苦、沉郁、顿挫
诗歌赏读
《登高》的诗眼在哪里?
这首诗主要抒写杜甫面对肃杀的秋景而引发的悲秋情绪,故诗眼是

首联写登高所见所闻,刻画了哪些意象?分别表现人物什么心情?
赏析首联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
天高
猿哀
飞鸟
渚清、沙白
内心凄凉
渺小孤单
悲凉凄清
色调清冷
孤独无依
都是夔kuí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
意境:雄浑高远、凄凉清冷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赏析颔联
猿啼(亦称猿鸣)一般发生在清晨。有学者指出,这种能大声齐鸣、发出高昂清晰的声音、响震山谷的猿类应该是长臂猿,三峡崖陡水急,除长臂猿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种类的猿啼声,能盖过舟行峡谷的急流水声。在滩险水喧声中,只有长臂猿的呼应性齐鸣,才能成为当时航行三峡地区听猿啼的一大特色。
唐诗中的“猿啼”意象常见于江上行水诗中,系诗人在舟行三峡时闻之而生感。七百里三峡水道间,山高树茂,高猿深藏,于深秋之晨,哀鸣声凄长不绝,使人听此凋朱颜。故举凡游子客愁、失意怅怀,舟人漂泊、生计多艰之悲皆由此起。
唐诗中的“猿啼”意象
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那么“不尽长江”有什么意思呢?
情感: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赏析颔联
不尽长江
无边落木
时间无穷、宇宙永恒
生命短暂
对比、反衬、对仗
意境:空旷辽阔、萧瑟悲凉
千古名句 富含哲理
诗人为何而悲?
你读出几层意思?
赏析颈联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1.万里漂泊的孤寂之悲
2.长期做客的羁旅之悲
3.疾病缠身的苦痛之悲
4.连年战争的国难之悲
5.壮志难酬的人生之悲
夔州实际距离长安约有568公里,为什么说万里?
这里“秋”有何深意?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1.季节之秋
2.人生之秋
3.国家之秋
“万”
“常”
“多”
“独”
请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赏析。
赏析颈联
表明漂泊路途之远
表明客居他乡之久
表明年老多病
表明凄凉孤独
赏析尾联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潦倒”二词形容的是国家还是个人?
国事艰难,人生潦倒。既是国家,也是个人。
客观上,“国破”与“家亡”是因果关系;
主观上,诗人忧国忧民,为国家破亡忧心如焚。
赏析尾联
诗人“苦恨”什么?造成诗人愁苦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抒发什么情感?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恨”是极其遗憾的意思。
提示:古代知识分子大多自勉“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
恨国家动荡不安,恨自己老病孤苦,恨自己壮志难酬。
最根本的原因是——国运维艰,是连年的战乱。
诗人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如此多的“悲愁”,诗人应怎样排遣呢?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可能借酒消愁是最好的排遣方法,何况杜甫也特别爱喝酒。而且此时正值重阳节,按习俗也应该喝菊花酒,但是却不能再喝了,因为他有严重的肺病、风痹等多种疾病,不得不因病戒酒。  
诗歌赏析
诗歌至此戛然而止,诗人似乎有千言万语要向世人诉说,却又不说了,不是不想说、不能说,而是愁苦太多太重,说不完、诉不尽,索性不再说,只任这无尽的悲愁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诗人心头。
全诗分析
登高
首联
萧条寂寥之景
尾联
风——急 天—— 高 猿—— 啸哀
渚——清 沙——白 鸟——飞回
多病漂泊之叹
艰难潦倒之悲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 悲秋 常 作客
百年 多病 独 登台
潦倒新停浊酒杯
艰难苦恨繁霜鬓
(苍凉)
(悲壮)
(思乡、漂泊)
(年老、多病、孤苦)
苍凉悲壮之境
颔联
颈联
(愁苦)
(难遣)
写景
抒情
忧国伤时、沉郁顿挫
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艺术手法
03
首联(列锦 借景抒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迅疾的秋风、高远的天空、哀鸣的猿啼、孤零冷落的小岛、水落而出的白沙、低飞盘旋的水鸟。
这些都是具有夔州三峡秋季特征的典型景物,捕捉入诗,不但形象鲜明,使人读了如临其境,展示一幅既雄浑高远,又肃杀凄凉的秋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
再读:品味语言 鉴赏技巧
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景物:风、天、猿、渚、沙、鸟
特点:急、高、哀、清、白、飞回
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这些景象给人什么感觉?
孤独凄凉
颔联(对比 反衬 叠词)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
落木萧萧——生命短暂
不尽长江——永世长存
对比、反衬,突出人生短暂、自我渺小作者壮志难酬之感
落木
长江
无边
不尽
萧萧
滚滚
生命之短暂
时间之永恒
意境:苍凉、雄浑、沉郁而悲壮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颔联写了怎样的景?使人想到什么?
如何理解诗中出现的“猿鸣”、“飞鸟”、“落叶”、“长江”这四个意象?
使人听到它的叫声感到非常悲凉。
猿鸣——
在空中盘旋,说明它无处停息,
比喻孤独无依。
飞鸟——
落木——
落叶飘零,已是晚秋,暗喻杜甫的人生也走到了生命的晚秋。
一泻千里,比喻时间的流逝。
长江——
颈联(对偶)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常:表明了离家万里,流浪他乡的时间久
多病:感叹年老多病,精神疲惫不堪
独:独自登台,形单影只十分孤独
有人说此联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来?
颈联分析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作客:漂泊他乡,流浪他乡。
登台: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为祈求长寿,全家人一起去。
一悲“万里”,诗人远离故乡,为有家难回而愁苦;
二悲“秋”时,秋天草木凋零,霜风渐冷,一草一木更易触动诗人内心的悲凉;
三悲“作客”,寄居他乡,难免有羁旅之愁;
四悲“常作客”,年复一年漂泊他乡,羁旅之苦、思乡之愁越来越强烈;
五悲“百年”,人生迟暮,有志未达而伤感失意;
六悲“多病”,老无所成,又疾病缠身,愁更深重;
七悲“登台”,登高望远,“无边落木”“不尽长江”尽收眼底,想到自己的身世,不禁百感交集;
八悲“独登台”,老病的诗人独自徘徊于秋日的高台之上,内心的孤独不言而喻。
这八层“悲”并不是平行并列的,而是融合在一起的。让我们看到这样一幅图景:一位年过半百、漂泊异乡、疾病缠身的老人,孤孤单单一个人登上高台,面对萧萧落叶和滚滚江水,慨然长叹。此情此景,何其悲凉!
宋代罗大经曾说“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联含有八层意思,你能读出几层意思来?试作具体分析。
尾联(细节描写)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造成杜甫愁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的世道人生所经历的痛苦和仇恨使我的两鬓斑白了。
颈、尾两联由眼前景到心中情,细读颈联,仔细体味,诗人写出了几重“悲”?
宋代罗大经曾说颈联的十四个字中含有八层意思:
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独登台,孑jié然“孤”独;
重九登台,倍思乡亲
八重愁苦:
身逢战乱
时值悲秋
离乡万里
漂泊他乡
人到老年
体弱多病
孤独无依
国家多难。
整体感知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风急猿哀——
江渚鸟回——
落叶纷下——
江水东流——
悲秋作客,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新停酒杯
写景
抒情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仰望
俯视
仰望
俯视
造成诗人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他既忧国,忧民,又忧己。
“艰难苦恨”的含义?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古代知识分子大多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自勉,而杜甫无论穷达,都心忧天下,其思想境界之高,不愧被称为“诗圣”。
悲:诗人目睹苍凉的秋景,联想到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无限悲愁之情。
独:“独”字有两层意思,一是独知此宇宙与人生之悲怆,二是独自承担苦难的情怀。
诗人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心中的忧思。全诗先用苍凉的色调描绘了一幅“严秋肃临天下”的萧瑟图画,以悲凉的气氛映照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猿啸哀”和“鸟飞回”两个细节和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是千百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接着又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的图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流露出诗人激荡不已的心情。叶落意味着一年将尽,韶光易逝,触景生情,也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痛苦。颈联情景交融,从空间和时间上把主题表达得既深且广,更见构思的精巧。尾联分承五、六句,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白发日多,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更难排遣。
《登高》中“悲”“独”两种情怀的内涵是什么?全诗又是如何抒发这两种情怀的?
登 高
写 景
抒 情
首联
仰观  云天秋风
俯察  江水洲渚
颔联
仰观  无边的落木
俯察  不尽的江水
颈联
尾联
悲秋作客
多病登台
苦恨霜鬓
新停酒杯
悲壮而不悲哀,激动而不消沉,阔大而不狭小。
高浑一气,独步古今,当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清·杨伦
(扩大了视野)
《登高》通过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和抱负无成的怅恨,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伤时叹己的情怀。诗人面对苍凉的秋景,想到自己流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故生出无限悲愁之情,再加上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
主题归纳
哀婉孤独
沉郁 高昂
愁苦沉痛
忧愤无奈
情感蕴藏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方法总结
意象分析法
能尽可能了解诗人生活的时代特征和其自身境况;
展开想象与诗人形成共鸣,甚至让自己化身为诗人,体味诗人所思所想所感。
抓住诗中的形象,紧扣表现形象特征的词语,体味情感;
知人论世法
移情入境法
悲情与秋景
 “哀人易感伤,览物增悲心。”
——张载
诗歌鉴赏口诀
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
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
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
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
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
沉郁顿挫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广阔胸襟
丰富的阅历和博大精深的知识
流离漂泊、孤独寂寞的生活
雄浑壮阔的境界
忧愤深广的心境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