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狼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8狼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3:3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8 狼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屠/自后/断其股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京野生动物园位于大兴区榆垡镇万亩森林之中,是集动物保护①____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自然生态公园②____北京野生动物园以散养、混养方式展示野生动物——在散放观赏区,成群的狼和牛、狮子和狒狒共同生活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③____人们可以通过数量的控制使其在力量上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产生一种势均力敌的对峙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④____在步行观赏区,游客可以跟鹿、狍、松鼠等多种温驯动物戏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十二属相”又称“十二生肖”。
B.古人根据中国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用与之对应的十二地支为代号,来命名各个时辰。
C.丑时为凌晨3时至5时,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D.古时候,为了让平民百姓也能记住自己出生的年号,就使用了最简单的动物纪年法,后来称其为“生肖年”,是一种十分古老而流传至今的纪年法。
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狗蹲坐在前面)
B.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C.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屁股)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不敢往前走,和屠户互相瞪着眼看)
6.我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1)对“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屠/自后/断其股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二、字词书写
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缀行( )窘境( )苫蔽( )
尻尾( )顷刻( )假寐( )
chí( )担持刀 bì( )命 狡xiá( )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缀行甚远( ) 屠大窘( ) 苫蔽成丘( )
弛担持刀( ) 眈眈相向( ) 少时( )
三、填空题
9.全文共有五段,请在下面横线上各填上一个恰当的动词(限一个字),使之成为各段的大意。
遇狼→ 狼→ 狼→ 狼→ 狼
10.解释下列词中画线的字。
止有剩骨( ) 缀行甚远( ) 弛担持刀( )
一狼仍从( ) 洞其中 ( ) 顾野有麦场( )
11.《狼》选自《 》,这是一部志怪 (体裁)。
四、现代文阅读
12.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驼的喘息
粱晓声
①我这个出生在哈尔滨市的人,下乡之前没见到过真的骆驼,便是骆驼的活动影像也没见过。
②直到落户北京的第一年,去了一次动物园,我才见到了真的骆驼。数匹,有卧着的,有站着的,极安静极闲适的样子,像是有驼峰的巨大的羊。肥倒是挺肥的,却分明被养懒了,峰向一边软塌塌地歪着,未必仍具有在烈日炎炎之下不饮不食还能够长途跋涉的毅忍精神和耐力了。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
③后来我到新疆出差,乘吉普车从戈壁驶近沙漠地带时,又见到了骆驼。
④那是秋末冬初时节,当地气候已冷,夕阳西下,大如轮,红似血,三匹骆驼屹立风中,从十几米外望着我们。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
⑤陪行者说,这三头骆驼很可能曾是家驼。主人原本是靠它们驮运货物来谋生的,自从汽车运输普及后,骆驼的用途渐渐过时,主人继续养就赔钱了,可又不忍杀它们,于是骑到离家远的地方,趁它们不注意,搭上汽车走了。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
⑥那一次在野外近距离见到了骆驼以后,我才真的对它们心怀敬意了。
⑦不久前,我在内蒙古的一处景点旅游,骑到了一头骆驼背上。那景点养有一百多头骆驼,专供游人骑着过把瘾。但须一头连一头,连成一长串,集体行动。
⑧驼队行进在波浪般起伏的沙地间,我忽然感觉有东西拱我的肩,勉强侧身一看,是我后边的骆驼翻着肥唇,张大着嘴。我怕它咬我,只得尽量向前俯身,但却无济于事。骆驼的脖子那么长,它的嘴仍能轻而易举地拱到我。有几次,我感觉到它柔软的唇贴在了我的脖梗上,甚至感觉到它那排坚硬的大牙也碰着我的脖梗了。
⑨倏忽间我于害怕中明白——它是渴了,它要喝水。而我,一手扶鞍,另一只手举着一瓶还没拧开盖的饮料。我当然是乐意给它喝的,可我不敢放开扶鞍的手,而且就算我能拧开瓶盖,也还是没法将饮料倒进它嘴里,我有严重的颈椎病,扭身对我是件困难的事。
⑩它却不拱我了。我背后竟响起了喘息之声。那骆驼的喘息,类人的喘息,如同负重的老汉紧跟在我身后。我一向以为,牛啦,马啦,骡啦,驴啦,包括驼和象,它们不论干多么劳累的活都是不会喘息的。那一天那一时刻,我才终于知道我以前是大错特错了。
既然骆驼累了是会喘息的,那么一切受我们人所役使的牲畜或动物肯定也会的,只不过我以前从来听到过罢了。
那骆驼不但喘息,而且还咳嗽了,一种类人的咳嗽,又渴又累的一个老汉似的咳嗽。举着一瓶饮料的我,生平又第一次听到骆驼的咳嗽声……
一到终点,我立刻拧开瓶盖要使那头骆驼喝到饮料。偏巧这时管骆驼队的小伙子走来,阻止了我。。因为我手中拿的是一瓶葡萄汁,骆驼是不能喝果汁型饮料的。
我问他这头骆驼为什么又喘又咳嗽的。他说它老了。我说:“既然老了,那就让它养老吧,还非指望这么一头老骆驼每天挣一份钱啊?”小伙子说,驼群每天都集体行动,单将它关在圈里,它会感到受了侮辱,它会郁闷的,不久就容易病倒的。
我无话可说了。那老驼尚未卧下,一动不动地站在原处,瞪着双眼睇视我,说不清望的究竟是我,还是我手中的饮料。我禁不住它那种望,转身便走。
几个月过去了,我耳畔仍每每听到那头老驼的喘息和咳嗽,眼前也每每浮现它嗔视我的样子。
(有删改)
13.阅读全文,简要写出作者围绕“骆驼”行文的思路。
→ →旅游时遇到一头喘息的老驼
14.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
A.托物言志 B.欲扬先抑
C.借景抒情 D.设置悬念
15.作者在文中描述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有什么用意?
16.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的。(150字以内)
五、综合性学习
17.学习本文后,班级准备开展关于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拟出了下面三个问题,请你帮忙完成。
(1)汉语里有不少关于狼的成语,请写出几个来。(至少三个)
(2)这些成语在感彩上有什么相似点?
(3)现代人赋予了“狼”很多新的意义,请在下面的两个例句中选择一个,分析句中“狼”的新意义。
例句:①嫁人要嫁灰太狼。
②生态保护主义提倡要“与狼共舞”。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D.有误,“弛担持刀”的正确翻译是“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不是“放松地拿起屠刀”,这里的“弛”是“放下”的意思;
故选D。
2.B
【详解】考查对句子停顿的理解。B项,正确的朗读停顿为: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3.D
【详解】D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动物保护”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是并列关系,所以第①处用顿号。“在散放观赏区……”与“在步行观赏区……”是两个分句,来体现“北京野生动物园以散养、混养方式展示野生动物”,所以“视觉冲击力”后用分号。利用排除法,答案即可推定为D项。
4.C
【详解】考查对文化常识的理解。C项错误,丑时应为凌晨1时至3时。
5.B
【详解】试题分析:A项,“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那样;C项,要注意“股”的古今词义的区别,在这里是“大腿”之意;D项,“眈眈相向”应译为“瞪眼朝着屠户”。
6.(1)B
(2)B
【详解】1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停顿才是正确的:其一/犬坐于前。
2B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需根据语句的内容和句子的逻辑关系划分。正确划分应为: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 zhuì jiǒng shàn kāo qǐnɡ mèi 弛 毙 黠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关于字音,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多音字。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苫”不要取半边“占”的读音。注意“弛”不要写成“驰”,另外注意“黠”“毙”的书写。
8. zhuì jiǒng shàn chí dān shǎo
【详解】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苫”即生僻字,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再如“少”要注意据义定音。
9. 惧 御 杀 悟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语句,概括即可。“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写屠户遇狼;“屠惧,投以骨——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写屠户惧狼;“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写屠户御狼;“少时,一狼径去——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写屠户杀狼;“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写屠户醒悟过来,是悟狼。
10. “止”通“只”,只有 缀,连接,这里指紧跟的意思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 从,跟从 洞,打洞 顾,回头看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实词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实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义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止”是通假字,通“只”,只有。“洞”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11. 聊斋志异 短篇小说集
【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选自《聊斋志异》。描绘了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12.【参考答案】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表格中已经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出了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同一级别的示例进行总结概括。言之成理即可,不需要与参考答案完全一样。
《猫》
从描写第一只猫的部分“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可知其外形是: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从“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可知,其性情很活泼;
从“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三妹想着种种方法逗它……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绫带穿了,挂在它颈下”可知,它在家里的地位是很招人喜欢。
第二只猫:
从“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可知,它的性情“更有趣、更活泼”;
从“午饭时,张婶诉说道:‘刚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头,她说,早上看见我家的小猫在门外,被一个过路的人捉去了。’于是这个亡失证实了”可知,这只猫最后的结局是丢失了。
第三只猫:
从“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婶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可知,它的来历是只流浪而来的猫。它的外形是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从“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可知,它的性情是天生的忧郁性;
从“如此的,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可知,它在家中的地位是不被喜爱,若有若无。
《动物笑谈》
《动物笑谈》作者通过叙写自己与水鸭子、鹦鹉打成一片的相关趣事,表现了作者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忘我的科学精神和极高的专业素养。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括自己时常被人当疯子。 第二部分(2—9):研究水鸭子。第三部分(10—19):研究大鹦鹉。具体又写了四个有趣的场面:一是我”时刻不停又蹲又爬又叫扮母鸟带小鸟。二是“我”在公众场合发出杀猪时的嚎叫呼唤可可。三是可可恶作剧把咬下“我”父亲衣服的扣子。四是可可把“我”母亲的毛线缠到树上。
从“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我不得不蹲着走”可知,所以,场景一是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包括“学母鸭子叫”“在地上屈膝(或:蹲在地上爬行)”。
从“我怎么办?该不该喊它一声呢……只要想想用老法子杀猪时猪的嚎声,再用扩音器放大几倍就得了。如果一个人用尽全身之力,把嗓门憋得尖尖的,发出“哦——啊”的叫声,虽说比不上大鹦鹉的气势,听起来也蛮像了。从前我曾试过这样喊它,每次它都听话地回到我的身边,但是它现在飞得这么高,肯不肯听话就不知道了……不过我到底还是叫了。我四周的人一个个都像生了根似的定在那里。可可伸开了翅膀迟疑了一会儿,然后敛翼俯冲而下,只一下就停在我伸出的手臂上了。真是谢天谢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可知,场景二是——学鸟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杀猪时猪的嚎叫;
以上两件事因为“我”的悉心观察和付出可看出“我”喜爱动物,为科学献身的品质和特点;
从“果然,可可不但把这位老教授身上的扣子全咬下来了,而且还整整齐齐地排在地上:袖子上的扣子作一堆,背心上的作一堆,另外,一丝不错地,裤子上的扣子也排作一堆”可知,场景三是大鹦鹉“可可”咬掉老教授的扣子。
从“可可似乎很清楚那一团团柔软的毛线是干什么用的,它总是一口咬住露在外面的活线头,很快地飞到空中,把一整团线都打开来,就像一个纸风筝拖着一条极长的尾巴。它总是蹿得高高的,然后就绕着我们屋子前面的柠檬树有规则地打起转来。要是没人在那儿打断它的好把戏,它就把整棵树都缠上鲜艳的毛线,叫你怎样也没法子再解开来”可知,场景四是大鹦鹉把毛线缠到门前的柠檬树上。
这两个有趣的场景,表现出大鹦鹉的活泼可爱,喜爱恶作剧的重点。
《狼》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④段)是记叙部分,记叙了屠户途中遇狼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⑤段)是议论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恶狼虽凶恶、狡诈却逃不掉灭亡命运的嘲讽。
第一部分可按故事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层。   
第一层(第①段)是故事开端。文章一开头,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傍晚)、地点(屠户归家途中)、人物(屠户)、矛盾的双方(屠户与狼)。屠户只身一人,却在途中遇到两只恶狼,势单力薄,处境十分危险。因而故事一开始便扣住了读者的心弦。“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却“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第二层(第②段)是故事的发展。屠户面对的两只恶狼产生了恐惧心理(惧狼)。他惶恐中想出了一个摆脱恶狼的方法,把“剩骨”投以狼吃。可是这个退让的办法并不能奏效,结果只是“一止一从”。所有的骨头都投完了,两只恶狼仍然“并驱如故”。这层描述,把狼的贪婪凶恶、意欲吃人的本性表现出来了。这就使屠户与恶狼的矛盾更加尖锐化了,把故事推向高潮。   
第三层(从第③段始至“意暇甚”)是故事的高潮。由于两只恶狼“并驱如故”,使屠户“大窘”。但是屠户没有被吓倒,他在思索摆脱困境战胜恶狼的办法,开始御狼工作。当他看到麦场中有小山似的柴堆时,便急中生智,立即跑过去,背靠柴堆“弛担持刀”,准备与恶狼搏斗;“狼不敢前,眈眈相向”两只狼也不敢正面攻击屠户。接着两只狼一走一留,留下来的装出好像要睡觉的样子。故事到此,表面上紧张气氛似乎舒展了一下,而实际上形势更为险恶,恶狼在施展狡诈伎俩,前后夹击屠户。这是矛盾尖锐化的顶点。   
第四层(从“屠暴起”至第④段结束)是故事的结局。两只恶狼施展狡诈伎俩,却为屠户杀死它们制造了有利条件。屠户趁着有利时机,勇敢地杀死了面前的一只狼,接着又杀死了另一只狼。屠户终于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二部分点明故事的主旨。“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对于善于变诈的恶狼终于逃不脱灭亡的命运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嘲笑。这也是作者对社会上那些凶狠、狡诈的恶势力的揭露与鞭挞,借此鼓舞善良的人们同恶势力作斗争。
据上分析,在相应位置填空即可。
13. 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 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4.B 15.①强调老驼及所有被人役使的动物其实与人一样,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②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及因不能帮助老驼而内疚、痛苦的心理。 16.示例:作者先描写野骆驼昂首屹立的姿态和高傲的眼神,又通过陪行者和驼队小伙子的介绍,交代了骆驼虽然认识回家的路,但不会主动回到抛弃自己的主人身边,即使年老了也要随驼队活动,否则便会感到受了侮辱。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13.考查对文章行文的思路的把握。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作者以“骆驼”为组材的线索与思路,简述和概括情节内容。如第2自然段写在北京看见动物园里圈养的骆驼;第3、4、5段写出差时看见沙漠里的野骆驼。
14.考查本文运用的写作手法。B项正确。开头第2段写“那一见之下,我对‘沙漠之舟’的敬意和神秘感荡然无存”这是“抑”,后一部分写老骆驼“通人情”是“扬”。所以说是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15.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紧扣文章中心主题的概括和理解。意思表述正确即可。对老驼“类人的喘息”“类人的咳嗽”的描写,一方面强调老驼在负重劳动时也会感到渴和累;另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对老驼的同情与内疚的心理。所以说这两个短语,恰好地突出了中心。
16.从正面刻画与侧面刻画两方面来组织答案,语言表述正确即可。如“它们颈下的毛很长,如美髯,在风中飘扬。它们的峰很挺,皆瘦,都昂着头,姿态镇定,使我觉得眼神里有种高傲劲儿,介于牛马和狮虎之间的一种眼神”是对骆驼的正面刻画;“骆驼的记忆力很强,是完全可以回到主人家的;但骆驼又是有自尊的,意识到自己被抛弃了,宁肯渴死饿死冻死,也不会重返主人的家园。然而它们又对人养成了一种信任心,即使成了野骆驼,见了人,还是挺亲的”(陪行者的话)是对骆驼的侧面描写。正是运用了这两种描写,把骆驼的自尊表现得淋漓尽致。
【点睛】正面描写,又称“直接描写”。它主要是指对人物的肖像、心理、语言、行动等方面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17.(1)狼吞虎咽、引狼入室、狼狈不堪、狼狈为奸、狼奔豕突等。
(2)关于狼的成语贬义居多。
(3)①灰太狼爱老婆绝对胜过爱自己,他有责任心,非常热爱劳动,聪明能干,有毅力。
②狼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动物,我们应该和自然万物和谐相处。
【详解】(1)关于狼的成语有很多,根据自己的语言积累,写出带有“狼”字的成语即可。如,杯盘狼藉、狼吞虎咽、如狼似虎、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豺狼之吻等等,写出三个即可。
(2)关于狼的成语很多,仔细观察这些词语大多都是写狼的凶恶,狡猾的,以贬义词居多。
(3)第一句,从动画片“灰太狼”勤劳能干具有奉献精神的温柔可爱的形象上理解,第二句要正确理解“与狼共舞”的“共舞”的含义,注意狼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即不可调和的事情要极力调和在一起,共同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