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2 寓言四则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与“身亡所寄”中“身”字词性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若屈伸呼吸 B.日月星宿 C.地,积块耳 D.充塞四虚
2.下列情节叙述与名著相符的一项是( )
A.“雨小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这段话中,“坐车的”就是祥子拉包月的曹先生。
B.有只黄鼠狼爱上了一个年轻人,求爱神把它变成一个女人。后来爱神想知道黄鼠狼是不是改掉了本性,就把一只老鼠放入了屋子。那个少女看见老鼠,就想把老鼠吃掉,于是爱神又把少女变成了黄鼠狼。(《伊索寓言 黄鼠狼和爱神》)
C.祥子遇到夏先生,去他家拉包月,在他的指引和帮助下,祥子又燃起了生活信心。当祥子满怀希望的去找小福子,却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从此体面的,要强的祥子染上了恶习,甚至为60块钱出卖曹先生,最终沦为一个给死人送殡的“末路鬼”。
D.有只蚊子飞到狮子面前,说自己比狮子强大,要和他较量较量。结果蚊子被强大的狮子拍死了。故事告诉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伊索寓言 狮子和蚊子》)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伊索寓言》篇幅短小,形式不拘,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B.《伊索寓言》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而蛇却本性难改,咬死了农夫。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C.《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水帘洞收了孙悟空,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D.《西游记》中,孙悟空具有超高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有很浓的讽刺意味,希望和结果的矛盾,是本文讽刺性之所在。
B.《蚊子和狮子》这篇寓言讽刺了蚊子在战胜狮子之后的得意忘形之态,告诫人们要戒骄戒躁,时刻保持清醒。
C.《穿井得一人》出自《吕氏春秋》一书,该书是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的。
D.《杞人忧天》出自《列子》,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旧题为列御寇著。
5.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B.闻之于宋君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其人舍然大喜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添头:
(2)终日在天中行止:
(3)奈何忧其坏:
(4)及其家穿井:
(5)国人道之:
(6)丁氏对曰:
7.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 )
(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
(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 )
三、课内阅读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废寝食者。(亡:同“无”,没有)
B.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C.若屈伸呼吸(若:假如)
D.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中伤:伤害)
9.翻译句子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10.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答题
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①者。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②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③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注①瘿:(yǐng)颈瘤病。②群小:贬称见识浅陋的人。③焦:细瘦。
1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①凡饮之者辄病瘿
②不求善药去尔病
12.文中画横线句子体现了南歧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
13.这则寓言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五、翻译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身亡所寄 ②天,积气耳
③其人曰 ④奈地坏何
15.古今异义。
(1)得一人之使。
古义: 今义:
(2)因往晓之
古义: 今义: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身亡所寄”中“身”为名词,身体。
A.代词,你;
B.名词,星星;
C.名词,土块;
D.名词,四方;
故选A。
2.B
【详解】A.坐车的不是曹先生,而是车行老板;
C.祥子并不是到夏先生家拉包月,而是到曹先生家拉包月;
D.不是狮子拍死了蚊子,蚊子被蜘蛛网捉住了;
故选B。
3.C
【详解】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
C.《西游记》中,唐僧是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不是“水帘洞”。
故选C。
4.D
【详解】D.“该书是儒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有误,《列子》是道家学派重要典籍著作;
故选D。
5.D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通假字的掌握情况。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ABC三项中没有通假字;D项中有通假字,“舍”通“释”,解除,消除。故选D。
6. (1)指买东西时商家为促销而额外赠送给顾客的东西。 (2)行动,活动。 (3)为何,为什么。 (4)待,等到。 (5)讲述。 (6)应答,回答。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时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词类活用等,能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准确辨析。
7. 遵:尊 暮:慕 铠:凯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1)遵重——尊重;
(2)爱暮——爱慕;
(3)铠歌——凯歌。
8.C 9.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10.做事不要有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解析】8.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C.“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若”是“你”,不是“假如”。故选C。
9.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星宿(泛指星辰)、亦(也)、积气(指空气)、光耀(发光)、使(即使)”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10.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1.①患……病②好 12.因为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 13.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
【解析】1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①句意为: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病:患……病;
②句意为: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善:好。
12.本题考查理理解重点语句及人物心理分析的能力。重点语句的理解可结合句意,人物心理的分析,可以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价性词语;也可以结合文章中描写的重点,自己概括总结;还可以遵循“找原文--细分析--得结论”思维的过程。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异哉人之颈也,焦而不吾类!”意思是“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有句子“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可见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及其得到的启示。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这则寓言可概括为“”南岐之见”,南岐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环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觉得不正常,就嘲笑外方人。结合故事内容,不难看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能孤陋寡闻,混淆黑白。也说明: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结果往往也会不同。
【点睛】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丑。
14. 通“无”,没有 罢了 那 怎么办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确定词义,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
①句意: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②句意: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耳:罢了。
③句意:那个人说。其:代词,那。
④句意:地塌了怎么办呢?何:怎么办。
15. 劳动力 用 告知,开导 天明;知道
【详解】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