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2济南的冬天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3:36: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 济南的冬天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水藻(zǎo) 奇迹(jì) 狭(xiá)窄
B.看(kàn)护 慈(cí)善 矮(ǎi)松
C.济(jǐ)南 暖和(huo) 着(zháo)落
D.发髻(jī) 镶(xiāng)嵌 澄(chéng)清
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温晴”是贯穿全文的主线,下文写济南的山水景物,都与此相关)
B.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突出了小山的娇美)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传神地写出了小村庄和小雪的情态,烘托出一种恬适的氛围)
D.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写得温暖、多情)
3.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作者用北平的多风和伦敦的多雾反衬出济南冬天风的柔和和天气的响晴。
B.文中描绘了阳光下济南的全景、冬日山景、冬日水色等三幅图画。
C.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的景色时,选取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阳光、小山、小雪、绿水等。
D.作者写冬天的水色,先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再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凭借深厚的诗词功底和稳定的竞技状态,快递小哥雷海音夺得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决赛的冠军,令人叹为观止。
B.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中国书法承载着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担当,任重道远。
C.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都将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我们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也应未雨绸缪,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
D.博山焦裕禄纪念馆的墙上悬挂着习近平总书记写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其中“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句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北部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个宝地。
B.冬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
C.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时,令小明和伙伴们在草地上快乐地踢球、赛跑、捉迷藏。
D.荷叶铺满了河面,等待着迫切地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奏起夏天雨的交响曲。
6.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A.: ? , :“ B.、 、 : ,“
C.? 、 。 :“ D.、 ? 、 ,“
二、字词书写
7.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
(2)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慈善: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标出。
(1)“山东省第一届应往届毕业生综合类大型人才招聘会”在省城济(Jǐ Jì)南的历山剧院召开。
(2)云南昆明滇池的蓝藻(zǎo zào)大量繁殖,湖水如绿油漆一般。
(3)在感恩新村,记者看到,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一个小水窖,里面贮(chǔ zhù)满了清水。
(4)老舍研究专家和老舍作品翻译家保尔·巴迪先生呼吁尽快地“实事求是”地澄(dèng chéng)清老舍之死的真相。
三、填空题
9.文学常识填空。
(1)《春》的作者是 。
(2)《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 。
10.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是哪种比拟手法。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的修辞手法。
(1)高粱好似一队队的“红领巾”,悄悄地把周围的道路观察;向日葵摇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红色天涯。( )
(2)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 )
(3)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
11.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将字母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A.明喻B.暗喻C.借喻
(1)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
(3)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
四、现代文阅读
1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济南的冬天
老 舍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④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⑤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⑥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儿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
⑦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济南的冬天与北平、伦敦、热带的冬天进行比较,突出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晴的特点。
B.第②段运用了拟人、设问等手法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温暖。
C.第⑥段描写的对象是济南的水,其特征是温暖、澄清。
D.本文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意味无穷。
(2)下列关于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描写黄白相间的山坡,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
B.表现济南冬天的温和,雪化了,有水在山坡流动;“山的肌肤”指山坡的草地。
C.描写济南冬天的温和,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不久雪就会全化了,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
D.描绘了雪色与草色相间的美景,像穿着好看的衣服;“山的肌肤”可以想象成春天来临后满山花草覆盖的景象,即便是雪后也只是越发显出济南冬日的温和。
(3)有人认为第④段文字是按空间顺序来写的,也有人认为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雪,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3.选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绘雪后山景的?请在文中找出标志的词语。
14.按照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赏析加点词)
15.请用标准符号标出下列句子的重音和停连。
(温馨提醒:重音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停顿,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连接,用^标示在词语之间的上方。)
(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标出连读)
(2)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标出重音和停顿)
五、综合性学习
16.综合性学习。
连绵的山群、温情的阳光、碧绿的水藻……学校准备开展“感受自然”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小张同学计划办一份手抄报。请你积极参与。
(1)活动中,小张同学就“感受自然”这一主题要征集一则宣传语,你能为他拟写一则吗?
(2)活动中,小张同学设置了“亲近自然”栏目,希望大家写下心得,道出内心感悟。请你向该栏目投稿吧!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
B.“看”应读kān;
C.“着”应读zhuò;
D.“髻”应读jì;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忍得”将水人格化,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3.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者先以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再写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其鲜亮色彩。
4.A
【详解】A项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叹为观止,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赞美的对象不应该是人。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5.B
【详解】A.搭配不当,去掉第二个“的冬天”;
C.缺少主语,去掉“令”;
D.语序不当,应将“迫切地”移至“等待着”的前面;
故选B。
6.A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A.第一空“想”后面是具体想的内容,第一空用冒号;第二空“是不是”是问句,用问号;第三空句子未说完,用逗号。第四空“说”后面为具体说的内容,用冒号和前引号。
故选A。
7. (1)小巧而清秀。 (2)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文中指济南的冬天温暖。
【详解】试题分析: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秀气”形容小山,所以“秀气”是小巧而清秀之意。“慈善”形容冬天,所以这里指济南的冬天温暖。
8.(1)Jǐ (2)zǎo (3)zhù (4)chénɡ
【详解】试题分析: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如“藻”还可根据形声字中的声旁特点协助判断读音。
9. 朱自清 老舍
【详解】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后随父定居扬州。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10. (1)拟人 (2)拟物 (3)拟人
【详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的方法特点进行判断即可。
(1)把“高粱”“向日葵”当作人来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2)把“公理”这一事物,当作它物来写,是拟物的修辞。
(3)用“起床”把“洋八股”当作人来写,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
11. (1)CA (2)B (3)B
【详解】本题考查比喻修辞。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分为明喻、暗喻、借喻。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若、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变成、构成了”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是乙”。3、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直接叙述喻体。典型形式是甲代乙。由此判断(1)比喻词为“好像”,属于明喻;(2)比喻词为“是”,属于暗喻;(3)比喻词为“是”,属于暗喻。
12.(1)B
(2)D
(3)均可以。示例一: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示例二:按由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解析】(1)
B.“设问”手法,于文无据。结合第二段的文字“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里很显然用了拟人的手法。最后一句话不是设问而是“反问”表示这里就是个理想的境界,是个温暖的地方。
(2)
题干要求选择对画横线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该题的重点是“最恰当的一项”,要多比较,选出最佳。
A.“春风化雪,不久人们就会见到山坡原有的颜色”的说法,不符合作者的意思,排除;
B.“有水在山坡流动”的分析不当,原文是“带水纹的花衣”,并不是水在流动,而且“山的肌肤”也不完全只指山坡上的草地;
C.“有水蒸气蒸发升腾的美景”“山坡上有的颜色比雪色更美”的分析,曲解文意,完全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本意;
D.表述正确;
(3)
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重点不是答时间顺序还是空间顺序,而是要说出理由、依据。所谓空间顺序就是位置的变化,如果回答第四段采用了空间顺序就要抓“山尖、山坡、山腰”等位置转换来作为依据;如果回答是时间顺序,就要找出文章中的时间名词,很显然“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说明作者从白天写到了黄昏时节。示例一:按空间顺序,层次分明地描写了山尖、山坡、山腰的景物。示例二:按由白天到傍晚的时间顺序来写,其标志是“等到快日落的时候”。
13.空间顺序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14.(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雪比作白花,把顶着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表达作者对雪后矮松的喜爱之情。
(2)加点词“秀气”在文中是玲珑秀美的意思,作者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后的小山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小山秀美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雪后的小山的爱怜之情。 15.(1)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
(2)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分析】13.考查景物的描写顺序。结合“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等词语,可知是按从上到下的空间顺序来描绘雪后山景的。
14.考查语言的赏析。赏析语言,首先需明确赏析的角度,其次结合运用的手法及具体的语境、文章主旨分析其表达效果。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首先判断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然后结合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及具体的语境、作者的情感进行分析。这一句话,把雪花比作“白花”,把顶着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由此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矮松秀美的形态;结合首句的“最妙的”可知,表达出作者对雪后矮松的喜爱之情。
(2)从词语的角度赏析。首先需理解加点词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秀气”指样子清秀,(言谈、举止)文雅,有时也指女孩子柔弱。主要用于形容人。“秀气”用在句中是形容雪后的小山,这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后的小山拟人化,写出了雪后小山的秀美,流露出作者对雪后的小山的喜爱之情。
15.考查重音和停连。朗读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读的形式加以强调,这就是“重音”;“停连”指朗读语流中声音的中断和延续。声音的中断即停顿、声音的延续即连接。无论停还是连,都要与文章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要求相适应,不是任意的。
(1)“一道儿白”与“一道儿暗黄”是说山整体显露出的斑驳色彩,连读更能体现这一特点,且与后文的“花衣”对应。
(2)“山们”和“穿上”是主谓关系,需短时停顿。重音应为“花衣”,强调了山上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突出了其色彩。
16. 示例一:亲近自然,赢得尊重。示例二:感受自然,抒我真情。(宣传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即可) 点拨:可以写阅读描写自然美文的感悟,也可以写游览某一胜景的感受。如:观赏吉林雾凇,可以写吉林雾凇具有“冬天里的春天”般诗情画意的美,其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绝。
【详解】试题分析:
(1)考查学生的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宣传标语基本特征是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和鼓动性。语言做到句式简短、字数较少、表情达意准确。本题解答要要围绕“亲近自然”的主题拟写,可以使用名人名言,最好使用对偶句的形式。
点睛:宣传标语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达到宣传鼓动目的,因而要求语言简洁凝练,显明易记,易于传播,带有感染力和鼓动性。因而在拟写的时候要做到语言简洁、突出其宣传性和鼓动性。
(2)本题写心得体会,所写的内容要与“自然”相关,可以写欣赏自然美景后的感受,也可以写自己阅读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后的感悟等,符合题目要求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