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智取生辰纲
第2课时
金圣叹曾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上节课我们简单梳理了故事情节,明确了课文行文的线索,一条是杨志失生辰纲的明线,一条是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取生辰纲的暗线,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才导致了这个结果呢?双方的斗智又如何体现的?
课文研读
1.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贯串始终,主要有哪些矛盾?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杨志
晁盖、吴用等人
主要矛盾
军汉、虞候、老督管
次要矛盾
押送途中要慢与要快。
要停与要走。
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
杨志
军汉、虞候、老督管
次要矛盾
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杨志一方是明防,晁盖一方是暗夺。结果由于明防一方的内部矛盾,给暗夺一方以可乘之机,明防一方失败。
杨志
晁盖、吴用等人
主要矛盾
课文研读
2.阅读智取生辰纲的部分,说说晁盖、吴用等人夺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的原因。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小说中“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一句中的“影着”足以说明问题。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将急于进入松林避暑歇息。晁盖、吴用等人为杨志一行人设好了 “伏击圈”。
智用人和
同样通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杨志担心生辰纲出事,推迟每天动身时间,让军汉们担着百十斤担子在烈日下行走,还时常用藤条鞭打他们,唯恐在休息时会发生意外,军汉们早已怒忿在胸。虞候、老都管同样对杨志有强烈不满,杨志一行内部矛盾已经激化,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无人再去理会杨志的打骂。矛盾致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刘唐与白胜的表演天衣无缝,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持而去就是动弹不得,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高明。
1.文中用了大量的笔墨来刻画杨志这一人物,结合文中关于杨志的言行,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与他丢失生辰纲有着怎样的关系。
合作探究
(1)以道具体现人物的情感。
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被杨志拿着藤条打将来,喝道:“快走!教你早歇。”
杨志拿起藤条,劈头劈脑打去。
杨志骂道:“这畜生不呕死俺,只是打便了。”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
借着“藤条”表现杨志内心的焦躁、暴怒、强横。
(2)以个性化的语言来凸显人物性格。
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不是我口浅,量你是一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草芥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
杨志的语言,表现其粗暴、急躁与强势的性格。老都管斥责杨志的这段话,充分凸显出这个相府奴才盛气凌人、刁钻刻薄、面善心毒的性格特点。
(3)以对比衬托来凸显人物性格。
文中首先用大量的笔墨来写杨志之“智”,晁盖、吴用一伙的“智”处处针对杨志的“智”而设,见招拆招,处处胜之。杨志之“智”与吴用一伙的“智”形成鲜明对比,写杨志的精干、警戒,越发显示吴用一伙的睿智、高明。
小说无论是对杨志精明、谨慎、蛮横的性格特点的刻画,还是对晁盖等人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应战的群体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故事情节中,通过他们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的。《水浒传》中,每一个英雄被逼上梁山的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过程,而这情节又恰恰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历史,不同的情节安排又与不同的性格刻画相适应。“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一心希望凭借浑身本领“博个封妻荫子”,所以一抓到机会就想拼命表现,于是就有点急功近利。再加上他暴躁的性格,导致自己与众军士矛盾激化,纵是精明能干,却也无可奈何,最终不免失败。而集中笔墨描写杨志的精明,不仅增加了这个人物身上的悲剧色彩,同时也反衬了吴用等人的智慧。
合作探究
2.结合文本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环境的?这样的环境描写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对天气炎热的描写。从杨志一伙开始上路起,到杨志自己也喝酒解渴止,作品好几处着力写天气,写太阳,写树林。直接写“热”的近二十处之多,通过写“凉”来间接写“热”的也不下十余处。而且写“热”又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反复描述,不断点染的:有的通过作者的介绍来写,有的通过八条好汉之口来写,有的通过杨志或虞候、老都管之口来写,更多的是通过军士的语言和行动来写。
这种对典型环境的描绘,不仅能烘托气氛,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为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的重要客观原因之一。例如军汉们挑着重担走不动,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最后连杨志也禁不住喝了半瓢,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一方面看,如前所述,吴用的巧计之所以能在黄泥冈松林里得以实现,就天时而言,也正是得力于天气炎热。所以作品对天气炎热的着意描写完全是为“智取”服务的。
这篇课文用的是元明期间的白话,还夹杂着当时的一些方言,其中有的词语,字面上跟现代汉语完全一样,但意思不同,如“计较”“谢”等。试从课文中找几个这类词语,比较它们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取——古:赶。今:动词,拿,拿走。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尴尬——古:麻烦。今:难堪。
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不直得——古:动不动。今:作某事没有意义。
都叹气吹嘘。
吹嘘——古:急促喘气。今:夸张地宣扬或编造优点、长处。
本文通过对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的性格特点,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塑造了农民英雄的形象,讴歌了他们的大智大勇。
课外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结合本文,写一篇《杨志小传》。
《水浒传》中有关杨志的回目举例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京城杨志卖刀
第十三回 急先锋东郭争功 青面兽北京斗武
第十六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纲
第十七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第九十九回 鲁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