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一课一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一课一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3:5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11《论语》十二章 一课一练
一、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部志人小说。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铁事。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D.《穿井得一人》选自《列子》。这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
2.下面语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C.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校对极少数不尊重教师、无理取闹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
B.我们学校的课改成果昭然若揭,国内外同行大加赞赏,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C.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对初中生可能比较陌生,但对语文老师却是熟悉的。
D.经济是否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出大量的高水平技术、管理人才。
4.请选出下列加点字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 )
A.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博学而笃志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 lún) 不亦说乎(yuè)
B.一箪食( dān) 吾日三省吾身( shěng)
C.博学而笃志(dǔ) 传不习乎( zhuàn)
D.学而不思则罔(wáng) 逝者如斯夫(sī)
二、填空题
6.请把《<论语>十二章》中的名句工整地抄写下来,并用“/”给画横线处的句子断句。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7.根据课文内容和结构,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亦说乎
②人不知而不愠
③吾日三省吾身
④不逾矩
9.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0.阅读上文有关语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11.下列成语不是出自选文的一项是( )
A.三省吾身 B.温故知新
C.三十而立 D.自得其乐
四、课外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论语》八章
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②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③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④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张》)
⑤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⑦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⑧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博学而笃志 (2)即之也温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4.找出文中与“人不知而不愠”意思相近的一章,说明此章中君子具有怎样的品德?
15.阅读⑦、⑧章,概括“君子”与“小人”有哪些不同?
五、翻译
16.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7.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方 欲 行 转 视 积 薪 后 一 狼 洞 其 中。
参考答案:
1.D
【详解】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不是《列子》。故选D。
2.C
【详解】考查对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C项有误,该项应为“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D
【详解】A.搭配不当,“事件”不能搭配“批评教育”,删去“批评教育”;
B.用词不当,“昭然若揭”的意思是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应改为“显著”;
C.主客颠倒,应改为“初中生对传统文化如“四书五经”可能比较陌生,但语文老师对其却是熟悉的”;
故选D。
4.D
【详解】A.句意为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不:通“否”,相当于“吗”;
B.句意为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的意思;
C.句意为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D.句意为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笃:坚守、忠于,不是通假字;
故选D。
5.A
【详解】A.正确
B.吾日三省吾身(xǐng);
C.传不习乎( chuán);
D.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故选A。
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详解】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再弄清句子的成分。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故断句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7.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
表格中已经根据课文内容梳理出了主要内容,可以根据同一级别的示例进行总结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分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作者从百草园的“美丽的”“神秘的”“诱人的”三个特点展开描写。在“美丽的”部分,作者通过颜色、形态、声音、味道描述百草园的植物。据课文第②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在这里低唱, 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的描述,可知颜色部分应填入“紫红”,形态部分填入“高大”“轻捷”,声音部分填入“低唱”,味道部分填入“酸甜”;在“神秘的”部分,第③④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作者为我们讲述了美女蛇的故事。在“诱人的”部分,第⑦段作者为我们讲述了冬天“捕鸟”的趣事:“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故填入此处的动词有:牵、走、罩;接下来,作者从“书屋环境”“教书先生”“学习内容”“读书之余”四个方面讲述了三味书屋的生活。据“清雅”“感到新鲜”可知此处描述的是:书屋环境;据第 段“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第 段“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和第 段“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等描述可知,此处关于教书先生应填入的词是:博学、严厉和蔼可亲;关于“学习内容”部分,据第 段“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第 段“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描述可知,学习内容枯燥单调。大家都跑出去玩。故此处填入的是:玩耍;纵观全文的记叙,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念和童趣不再的惋惜,故填入“情感”部分的是:眷念、不再惋惜。
《再塑生命的人》讲述的是盲人作家海伦·凯勒与她的启蒙老师莎莉文的故事。故标题上方填入的是:与莎莉文老师相遇;根据课文内容梳理,思维导图分为“相识前”“相识后”“改变了”三部分。第①至④段为“相识前”。据课文第③段“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会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和第④段 “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描述可知,相识前,“我”对世界一无所知,自暴自弃,没有方向,故填入的是:一无所知;“相识后”为课文第⑤到⑩段,讲述莎莉文老师走入“我”的生活,“我”初步感受到人生的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据“莎利文小姐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doll’这个词”等可知:莎莉文老师教“我”拼单词;据“莎莉文小姐给我一个更大的新布娃娃,同时也把原来那个布娃娃拿来放在我的膝上,然后在我手上拼写‘doll’这个词,用意在于告诉我这个大的布娃娃和小布娃娃一样都叫做‘doll’”可知,可知此处填入:莎莉文老师教“我”区别具体事物;据“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词就是指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等描述,可知此处填入:井房散步,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水;“改变后”为第 段到第 段。据第 段“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可知,此处可填:求知欲油然而生;据第 段“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描述可知,此处可写入:好奇的眼光感知生命;据第 段“捡起碎片,想把它们拼凑起来,但怎么也拼不好。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可知,此处可填入:体会到“悔恨莫及”的感情。通读全文,可知这篇文章赞美了莎莉文老师善于启发、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爱心耐心的品质。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故此,我们可知《论语》十二章主要把语录分为三大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具体的选文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前后句的提示对应填写即可。注意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愠、殆、笃、箪、曲肱”等字词的书写。
8. 也 生气,恼怒 自我检查,反省 逾越,超过 9.①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②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 10.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或:能忍受贫穷困苦热爱学习) 11.D
【分析】8.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亦:也。
②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愠:生气 发怒。
③句意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句意为:不会超过规矩。逾:逾越,超过。
9.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句意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说,同“悦”高兴,愉快。亦,也。
②句意为: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温:复习。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需要先通晓全文大意,然后分析所给语句,按要求作答即可。文中“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主要表现了颜回的“贤”,这句话的的意思是: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颜回的“贤”表现在他的好学精神,他的安贫乐道,他乐观的人生态度。
11.本题考查成语积累。
D.自得其乐,就是自己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语出明陶宗仪《辍耕录 白翎雀》:“白翎雀生於乌桓朔漠之地,雌雄和鸣,自得其乐”;选项不是出自本文的成语;
故选:D。
【点睛】译文:
①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忠诚的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⑤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12.(1)坚定(2)接近(走近,靠近) 13.(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君子说话要谨慎寡言,但是做事要敏捷。 14.第③章中说明君子注重提高自身修养而不重名望。 15.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则看重利益,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
【解析】1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作答此题,在平时积累的基础上,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及通假字、古今异义。笃,坚定;即,接近,靠近。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作答此题,要遵循“字字有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注意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
(1)两个“而”均表转折,译为但、却;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讷,忍而少言;而,表转折,译为但、却;敏于行,做事要敏捷。
1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人不知而不愠”意思是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与之意思相近的一章是第③章“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意思是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君子的美德:不重名望,注重提高自身修养。
1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第⑦章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可以看出君子看重道义,小人看重利益。第⑧章“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可知,君子安于贫困,坚守道义;小人会因私利而胡作非为。这便是小人和君子的不同之处。
【点睛】参考译文:①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为政》)
②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子张》)
③孔子说:“君子担心自己没有才能,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卫灵公》)
④子夏说:“君子会使人感到有三种变化:远远望去庄严可畏,接近他时却温和可亲,听他说话则严厉不苟。”(《子张》)
⑤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里仁》)
⑥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学而》)
⑦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里仁》)
⑧孔子说:“君子在困窘时还能固守正道,小人一困窘就会胡作非为。”(《卫灵公》)
16.(1)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2)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的坐在前面。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而,表转折,却;则,就会;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疑惑。
(2)重点字词:少时,不久,一会儿;径,径直;去,离开;犬,像狗一样。
17.(1)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2)不内心恬淡就没有办法明确志向,不宁静专一就没有办法达到远大的目标。(3)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详解】(1)(2)考查的是翻译句子。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句中“三”不是确指,“三人”可以理解为“几个人”,“焉”意思是“于此,在其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句中“淡泊”意思是“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有办法”,“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据此翻译即可。
(3)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翻译为“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据此断句为: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