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1张PPT)
巴尔扎克(罗丹)
雕像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主次和详略,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今天我们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突出中心。
罗丹为什么没有给巴尔扎克的雕像以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几遍,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学生连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原来,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因此他不满意自己的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心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2、学会依据中心合理选取材料,并分清材料的主次,安排好内容的详略。
3、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写作导引
默读《突出中心》,从书中找出以下问题的答案:
1、什么叫中心?
2、中心有什么作用?
3、回顾本单元各篇课文的中心,填好116页的表格。
自学指导
1、什么叫中心?
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心有什么作用呢?
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
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填写各篇课文的中心
《动物笑谈》
《狼》
《走一步,再走一步》
通过记叙“我”童年时的一次爬山经历,感悟到:在人生道路上,艰难险阻并不可怕,大困难可以化整为零,化难为易,走一步,再走一步,走好每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主观武断,否则就会出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不仅表现出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崇高的科学精神,还表现出人对动物的尊重和热爱。
表现了人的智慧与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猫》
3、怎样才能做到突出中心?
(1)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2)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3)还可以采取一些具体达到方法、技巧。
填写下列各篇课文的线索
《猫》
《动物笑谈》
《狼》
1、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
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
研究动物时的趣事。
屠户与狼的斗智斗勇。
福尔摩斯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吗?
福尔摩斯为什么能够一次次把很难破的案件都破了呢?
因为他能够充分利用现场的蛛丝马迹为线索,顺藤摸瓜,这是他破案的一个好方法。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的故事,故事里,那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挥舞着金箍棒,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他们历尽艰难险阻,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了真经。“取经”就是贯穿全篇的一条线索,它将形形色色的人、神、妖错综复杂的事件衔接起来,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详略得当须知,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在这方面还是文章的中心思想说了算。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3、多用对比 。“有比较才能有鉴别”,在正反双方的碰撞中,真善美的东西必将闪出耀眼的火花。盘点本单元的名家名篇,不难发现,对比是写作上的关键词。
4、卒章显志。通过抒情议论揭示主题是记叙文突出中心的常用笔法。对表现中心来说,如果说记叙是暗示的话,那么议论抒情就是明示。在文章的关键位置。比如结尾,用一两句抒情议论句,画龙点睛,强化中心,往往会使读者产生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5、反复扣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又是心灵的窗户。为使文章中心突出,可在题中嵌入主题词,在行文中能用主题词表述的内容要尽量用主题词表述。主题词在文中频繁的出现,如乐曲的主旋律不断响起,这样一方面能增加主题词对读者的刺激量,另一方面能增加文字语言的主题含量。
没想到我如此幸运
曾经,我愿意冒着烈日在花坛里寻找四叶的幸运草,因为我希望自己能够幸运地过一辈子,直至发现幸运的真谛。
-----题记
“什么是幸运草呀?”我拉着一个弯腰正蹲在草坪里找四叶草的同学好奇地问。“你看,花坛里的这些小草都是由三颗桃心组成的三叶草,但世上还有很少一部分是四叶的,也就是四颗桃心形的四叶草,传说四叶草又叫幸运草,能够给找到他的人带来幸运!”同学一边用手慢慢翻看草丛,一边回答我。“真的啊!”我急切地蹲下来,因为我一直都想做个幸运的人。那时正值夏日下午,阳光火辣辣地踩在大地上,汗珠顺着我的脸一丝丝流下,我却没有擦觉。突然我兴奋地大喊,:“是这种吗”?“哇你好幸运”!看着同学羡慕的眼光,我高兴极了!没想到我是如此的幸运!
可没想到幸运草带给我的却是厄运。
记得上学期的一次体育课,我的头不小心被实心球砸伤了,我不停诅咒那传说中的四叶草,不仅没有给我带来幸运,反而让我如此倒霉。当下午我照片完后回到学校,周围的同学都赶紧围过来问:“怎么样?没有什么事吧?”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看着他们关心的眼神,亲切的话语,我感到十分快乐。原以为自己不过是班极里微不足道的一员,真没有想到我是如此的幸运,为自己能在这个团结有爱的班级!
寒假里,在新华书店我阅读到海伦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不禁感慨万千,海伦在18个月大时就因高烧失去也失明了,可她却凭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学会了做许多事,还念完了哈弗大学的博士学位。看到这里,我发现同海伦相比起来,我是多么的幸运,我有健全的身体,每天能迎着朝阳去读书,学习!,我是多么的幸运,多么的幸福!
那株夏日里摘到的幸运草已不知遗失何处,但我相信,对生活充满希望,努力做好每一件事,真诚善待每一个擦肩而过的朋友,你会发现生活没有欺骗你,你是最幸运的人。
分析讨论
点题的位置
开头部分(开门见山)
中间部分(处处照应)
结尾部分(卒章显志)
点题的位置规律及作用
1、开篇点题:
紧扣题目,醒目、简洁,开门见山,引领全文,或者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
2、篇末点题:
总结全文,卒章显志,提炼升华,耐人寻味。
3、文中点题:
处处扣题,意明路清,上下连贯,层次分明。
我来看看:
静静的阅览室
静谧的夜晚,我踏着朦胧的月光走向学校阅览室。
在这条路上,有人步伐匆匆,有人走得悠闲,我不徐不疾,边赏月边走。
来到阅览室。同往常一样,这儿没有操场上的喧哗,没有教室里的哄闹,也没有走廊里的呼喊……一切那么静寂、神秘。
我在安放着各种报刊的书架前来回走动,寻找着感兴趣的杂志,脚步很轻,很轻。窗外,只见温柔的月亮姑娘含情脉脉地微笑。室内,唯有轻轻的翻书声此起彼伏。
拿了一本新出的《演讲和口才》,我踱步过去坐在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边。她正在看一本《读者》,神情专注,丝毫未觉察到我的到来。
翻开杂志,我立刻被一个个新颖别致的栏目吸引,被一篇篇意义深刻的文章所牵动,我仿佛在和一位位高尚人士对话,又犹如与一个个有文采有思想的人进行探讨。当然,这是无声的,在心灵中进行。
读完《面对批评》,我的思想得到了激励。生活中总会被人批评,但批评对我们有很大的裨益。面对批评,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如何真正虚心接受或委婉地提出异议。这篇文章说得真好,让我懂了如何正确地对待批评,真是开卷有益。我的思想得到了净化,心里如海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抬起头来,我深深地思索着,想起前几天对好友的善意批评很不理解,并用“你也不是如此”一语刺伤了她的心。这时我才真正理解了,感到一阵内疚……
突然发现身旁的女孩眼里充满了泪水。噢,她一定看了悲哀的故事,为主人公的遭遇潸然泪下,内心不平静。
又听到前面一位男孩轻轻的情不自禁的笑声,他一定看到了什么幽默。
瞧,那边还有两个女孩涨红了脸,用“手势”争论着,大概看了什么文章后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啊,这不平静的静静的阅览室,我们成长的温床。
我来说说:
本文写作者一次到阅览室夜读的情况,着重写自己和一些“读者”在静静的阅览室里的不平静的读书情况,写得较真切。但本文的缺陷也是较明显的。
1、请大家说说这篇文章的缺陷有哪些?
2、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分小组讨论,修改全文,稍后请每组派一个代表把改过的文章读给大家听听。
修改建议:
1、第一个感觉是“散”!一篇不长的文章,竟分了12段,东拉西扯,让人觉得太松散了。
2、也许作者在模仿散文,企图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可惜的是“形”散了,“神”也散了。
3、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思路不清,常常是导致结构松散的主要原因。我认为,如果要修改,应先要确立一条主线——静静的阅览室其实不平静,贯串全文始终, 使结构变得紧凑起来。
4、把一些枝枝蔓蔓的东西去掉,还要减去不必要的分段,凡是可以合并的都应合起来。
5、还应删去一些描写性的内容。既然是写阅览室,那么月光之类的描写,就完全是多余的,应把它去掉。
6、若能在篇末点一下题,呼应开头,点明中心,就更好了。
修改后例文
静静的阅览室
静谧的夜晚,我踏着朦胧的月光走向学校阅览室。同往常一样,这儿坐满了人,但一片宁静,唯有轻轻的翻书声。
从书架上拿了一本新出的《演讲和口才》,我走到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孩旁坐下。她正在看一本《读者》,神情专注,好像丝毫未觉察到我的到来。翻开杂志,我立刻被《面对批评》这篇文章吸引。生活中总会被人批评,批评对我们有很大的裨益。可是,以往面对批评,我的心里总不是滋味,也不知道如何真正虚心接受或委婉地提出异议。这篇文章说得真好:如果对方批评不对,切勿武断反击或假装接受,应保持冷静……如果批评正确,应该虚心接受……要是早点读到这篇文章,前几天就不会和好友发生冲突了。她善意地批评我,我却不但不理睬,反而用“你也不是如此”去刺伤了她。我感到一阵内疚。
我抬起头,突然发现身旁的女孩眼里充满了泪水。噢,这善良的女孩一定看了悲哀的故事,为主人公的遭遇潸然泪下。我又听到前面一位男孩轻轻的情不自禁的笑声,他一定看到了什么幽默风趣的内容。再看那边,两个女孩涨红了脸,用手势比划着,大概是读了什么文章在讨论吧。
啊,这静静的阅览室,其实不平静。每一个读者在这里神游书海,心潮起伏,获得成长的营养。
方法点拨一
我们在写文章时,首先要根据中心来选取材料。材料选好后,则要根据一定的线索,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记叙的内容有机地连缀起来,这样,文章才能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才能更好地表达中心。
如果说文章是一串光彩夺目的珍珠项链,那么内容就是一颗颗璀璨的珍珠,线索就是串项链的彩线。没有线,珍珠就东一颗西一颗,四处飘零;而没有线索,即使材料再精彩,也不能成为好文章。
方法一: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索来写。
我再来看看
①奶奶总是找一些零碎布,接上衣,接裤子,把衣服接成了一道一道的。
②奶奶经常收布头,纳鞋底子,剪鞋样子,给家里的每一个人做鞋。
③我们不小心把瓜子、花生撒到地上,奶奶连忙弯腰去捡,她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怪可惜的。”
④奶奶里里外外一把手,什么活都干,总也闲不住。
这些材料,集中说明了奶奶的什么特点呢?
我再来说说
通过对以上所给材料的分析,我们知道奶奶是一个又勤快、又节俭的人。根据这个内容,我们可以确定这样的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奶奶补衣、做鞋,忙忙碌碌做活计的事,赞扬了她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恰当地选择下面十个材料。选中的材料,在括号里注上“详” 或“略”字样,不选的材料,在括号里画上×,并口头说明这样取舍的原因。
中心思想:通过苏雪学习英语的几件事,表现她谦虚好学的精神。
跟踪训练
①早晨,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校园美丽而幽静。( )
②苏雪背着书包上学校,进了教室后,她立刻洒水扫地,累得满头大汗。( )
③早自习时,苏雪向学习委员万李艳请教几个英语单词的读音,她学得非常认真。( )
④同桌李正嘲笑苏雪英语发音不准,学不会,拙嘴笨腮。( )
⑤苏雪放学回家,一路上请同学帮助她矫正英语发音的错误,甚至还向英语成绩比她差的同学求教。( )
⑥马路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李正骑着自行车从大家身旁掠过,并和大家开玩笑,说他要飞到家,好去看电影。( )
⑦上英语课,老师让李正读课文,李正读不上来,受到老师的批评。课后,苏雪热情地教李正读英语课文。 ( )
⑧李正不认真学习,认为学习太枯燥,苏雪找他谈话,耐心地说服他,帮助他。( )
⑨期末考试,苏雪英语的笔试成绩居全班第一,口试成绩也很优异,可是她还是请求一位口语比她好的同学帮助她继续练习口语。( )
⑩一天,苏雪的嗓子疼痛,全身发烧,只好在家休息。她躺在床上预习英语遇到困难,正好李嘉欣来看望她,她立刻向李嘉欣请教,在李嘉欣的帮助下,她还纠正了两处翻译错误,心里很愉快。李嘉欣走后,她又读了一会儿,方才罢休。( )
详略的安排不是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占有量,也不取决于你对材料的喜好程度,而是取决于文章的中心。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需泼墨如水,与中心思想有关的次要材料不可不写,但要略写,而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能写,在这一点上的确需要有“忍痛割爱”的牺牲精神。
方法二: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精心选材,紧扣中心。
方法点拨二
方法点拨
突出中心,还可以采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
①可以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鸟》一文,作者开篇就说“我爱鸟”,然后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叙述。
②也可以卒章显志,如《狼》一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经过,结尾以议论的形式点题,突出人的智慧。
③还可以采用前呼后应、铺垫渲染、抑扬对比等技巧,突出中心。
课后作文
完成课本“写作实践”中的第二题
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电视机前的一家子
俗话说得好,“青菜萝卜,各有所好”。这不,晚饭刚过,我们一家子便“各奔东西”了:奶奶把门轻轻一关,便进入了自己的“戏剧天地”。不一会儿,她的房间便依稀传出了“咿咿呀呀”“咚咚锵锵”的声音,不用说,又在看戏剧片了!时不时地,还能听到奶奶那沙哑的嗓音——看到高兴处,奶奶便会跟着哼几句;老妈刚进自己的卧室,门还没关紧,“你是风儿我是沙……”的歌声便响了起来;而客厅,则是我和老爸的体育世界。
美文赏析
每每说起这惬意的时刻,我便会想起几年前,电视机前那可笑而温馨的一家子——
终于,我家也买电视机了!一家老小都十分开心,以前蹭电视的日子总算熬到头了。于是,嘴巴里还嚼着饭呢,一家四口便围着那“受宠若惊”的电视机了。收看什么节目呢?老爸把遥控器递给老妈——老妈是这个家的女主人,这类爸爸所谓的“小事”,当然得由她作主。
“看看,有没有好的电视。”老妈眼中“好的电视”,就是那些扭扭捏捏,一到关键处便“请看下集”的电视剧。没看一会儿,老妈突然又把遥控器塞给了我——老妈最疼我了,看着我无精打采的样,肯定心疼了。我也不客气,赶紧调到体育频道,生怕错过了精彩的赛事。(在老爸从小的培养和熏陶下,我已早早地成了体育迷了) “快传,射门!……加油,只剩5分钟了!”我看了看表,急得差点跳了起来。就在看表的一刹那,无意中瞥见了一旁太师椅上的奶奶:
眯着眼睛,微张着嘴,盯着电视机,不知道在看什么。是呀,奶奶怎么看得懂这些?帮奶奶这个老越剧迷找找越剧吧,我又拿起了遥控器……唉,折腾了半天,什么也没看成,谁也没看成。干脆,一家子就早早睡觉吧。
想起这些,便觉得好笑。再想想现在的日子,真是……用奶奶的话说,“享福了”。不是这样吗?
点评: 1.对比手法的运用。小作者从现实写起:晚饭后,一家人坐在属于自己的电视机前,看着自己喜欢的节目。由此,作者联想到从前;先是家里没有电视,去别人蹭电视;然后好不容易买回来一部电视,全家人守着一部电视,却不能尽兴观赏自己喜欢的节目……通过前后对比,体现出了家庭经济收入水平的快速大幅度提升。
2.插叙手法的成功运用。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先从过去写起,而是从现在落笔,先写一家人晚饭后看电视的幸福场景,然后插叙以前的家庭情况,最后再回到现实之中。这样写来,文章篇幅虽短,但是摇曳多姿,曲折有致。
餐桌旁的一家子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
母亲忙好了饭菜,又将饭菜一碗碗端上桌,连筷子都摆好了,这才高声喊我们:“开饭了!”于是,一家人从各自的房间里走出来,围坐在餐桌旁,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饭菜,一边开始聊一些五花八门的话题。
话题是聊不完的。儿子学校里发生的新鲜事;妻子单位里的同事哪个又结婚了,哪个又离了;妹妹的生意,永远像股市一样波澜壮阔;我的写作进度,常常获得最高的关注;最难得发言的是母亲,她端着饭碗,眼睛盯着讲话的人,似乎插不上一句嘴。
忽然有人喊,汤勺呢?闻声一看,鸡汤盆里,漂浮着缕缕香气,却没有汤勺。母亲赶紧放下饭碗,站起身,喃喃笑着说,你瞧我这个记性,又忘记拿汤勺了。样子像个犯了错误的孩子。母亲迈着碎步,走进厨房,拿来了汤勺。
大家继续吃饭。儿子手舞足蹈地给我们讲了一个班级里发生的笑话。不小心,筷子被碰落到了地上。儿子弯腰捡起筷子,我正准备让他去厨房再换一双,母亲已经放下饭碗,站了起来,去厨房又拿了一双干净的筷子来,递给儿子。儿子接过筷子随口说了声,谢谢奶奶。母亲笑得眼睛眯成了一条线:“这孩子,跟奶奶客气啥啊!”
大家埋头吃饭,谁夹起一口菜,嘀咕了声:“好像有点儿凉了。”
母亲放下饭碗,站起身,“我去热一下。”说着,端着两盆炒菜,走进了厨房。不一会儿,母亲就端着两盆热气腾腾的菜,回到了餐桌旁。
大家都将筷子伸向那两盆热菜,真好吃…
“丁零零!”突然,家里的电话响起来了。我正准备起身去接,母亲已经站了起来:“你们快趁热吃饭,我去接电话。”
母亲的饭碗,搁在桌上,已经看不到一丝热气,估计吃了一半的饭,都凉透了。突然意识到,仅仅这一顿饭工夫,母亲就像时刻绷紧了弦的士兵一样,随时准备站起身来。
母亲一次次站起来,是想让我们其他人安心地吃顿饭啊!
如果留意一下,就会看出,其实在我们每个家庭的饭桌上,都有这样一个:当厨房里的水烧开了,当菜凉了需要再热一下,当电话铃声响起,当谁需要餐具或调料……(他)她总是及时站起身来,去帮我们。这个人,如果不是我们的母亲,就一定是我们的父亲。
总是站起来的那个人,是用一辈子在呵护我们的亲人啊!
点评:一家子人热烈的议论着,她只是静静地听着;有人忘拿汤勺了,她赶紧起身去拿;儿子的筷子掉地上了,她赶紧去换……作者就是用这一幕幕发生在餐桌旁的最最平常的场景,表现出了伟大无私的母爱。文章对母亲的细节描写,初读之,似觉无味;再读之,让人动容;深读之,则令人潸然泪下。只要我们有了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最最平常的琐事,也散发着动人的光芒。
【写作例文】
餐桌前的谈话
“吃饭啦!吃饭啦!”随着奶奶一声声召唤,我们一家人都围坐到了餐桌前。
今天的饭菜很丰盛,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西红柿鸡蛋……我却一点也吃不进去,举着筷子望着饭菜发呆。奶奶看到了我的样子,不禁又唠叨起来:“现在的孩子可真不好喂啊,搞不清到底喜欢吃什么,这要放在你爸爸小时候,别说有这么多好菜,只要看见这白花花的米饭,早就抢着去吃了……”
这时妈妈端着盘子进来对大家说:“来尝尝这个,这是昨天放学后我和思睿一起挖的荠菜,真正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在地里好多人都抢着挖,好不容易才弄了这些呢!”我一下来了精神,抢着说:“给我!给我!我要吃野菜!”爸爸也夹了大大的一筷子,一边往嘴里填一边说:“一个野菜还用抢啊,我小时候遍地都是,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嗯!不过今天这个吃起来味道确实不错,我再来点……”
奶奶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说:“怎么不用抢啊,我们小时候野菜可是主粮啊,别说是野菜了,就连榆树叶、柳树芽都光了,那还吃不饱呢,为了抢野菜还打架呢!哪像现在啊!放这么多油、调料、芝麻和碎花生,那时候就是用水煮一下,放点盐就吃,有时候连盐都舍不得多放,别提多难吃了,一辈子不吃我也不想!”说完又夹了一大口。
爷爷看着大家吃得起劲,也夹了一些,放进嘴里慢慢嚼着对我说:“通过这小小的野菜,就可以看出社会的进步,我们小的时候,吃野菜是因为没有粮食可吃。后来实行了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条件慢慢变好了,到你爸爸小时候,能吃饱了,就变着法吃些好的,隔三差五弄些鱼啊肉解解馋,把野菜给忘了。看看现在,这一桌子的菜,想吃什么就有什么了,又把野菜端出来,是因为野菜里没有化肥农药,更有营养,更加健康啊!你看,这才短短的三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啊!”
“哈哈!真有意思!爷爷奶奶小时候是为了吃饱,爸爸妈妈小时候是为了吃好,我现在是为了吃出健康!奶奶你不能整天逼着我吃大鱼大肉了,为了健康我提议,星期天全家一起去挖野菜,我们来一个‘野菜宴’好不好?”我高兴地说。
“好——”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饭也吃得更加起劲了!
【点评】文章记叙了一家人围绕一盘野菜展开的对话,由大家对吃野菜的不同态度与感受,感叹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讴歌了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该文最大的亮点:一是中心突出,没有废话;二是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表达准确、得体。
三、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你在校外的经历可能是很丰富的,某一次参观或某一次访问,可能会碰到许多人,发生许多事,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但要注意,写时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人物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
2.“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是这件事、这幕场景或这件物品等的写作价值所在,也就是你确立中心的立足点。
3.中心又是一条线索,就用这条线索去连缀全篇,处处紧扣中心,抓住“触动”和“思考”两个关键词来写。对这个物品或场景作点儿细致的描写,对这段对话中的某些语句作些强调,或者拿这首民谣与其他歌曲作点儿对比,都会使读者目光聚集,文章就会显得中心突出,条理清晰。
【写作例文】
一道考题
是心安理得地围观,还是鼓起勇气报警?面对这样一道公德考题,我难以抉择。
那天,我和朋友一起去买文具。街道旁一阵喧闹,一群人围在那里,阻挡了我们的去路。我和朋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便走近一探究竟。只见一个身穿黑色皮衣的男人和一个身穿夹克的男人,不知为何扭打在一起。
街道两旁的饭店里,有的人站在门口,有的隔着落地窗,像是在观看一场精彩的表演。这两人打得越发厉害,周围观战的人也越来越多。可他们只是饶有兴致地围观着,并没有人站出来报警阻止事态的发展。
一个小孩天真地问:“妈妈,怎么没人报警啊?老师说过见到打架要报警。”
妇女压低声音说:“别那么多事,弄不好还会惹麻烦。报警是别人的事。”
我想起了一则报道:一位老人在菜市场晕倒,来来往往的人视而不见。虽然后来一位好心人叫来了救护车,但这位可怜的老人因未能及时抢救而离开人世。为什么大家会视而不见?他们的同情心和公德心去哪儿了?
究竟是世态自古如此,还是社会风气变差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都变得无动于衷,甚至心安理得地围观?或许,正像那位妇女所言,站出来是别人的事,没有谁愿意惹祸上身。
于是,为了保险起见,他们都会纷纷选择置身事外。也许我不该批判那些无动于衷的围观者,因为我也是其中一员,我也选择了随大流置身事外。
几分钟后,当我们再次经过那里,人群已经散去,打架的两人也不知踪影,不远处停着一辆警车。不知道是谁主动报警,阻止了这场打斗,但我由衷地敬佩他的勇气和担当。
帮,还是不帮,该怎样帮,这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以回答的考题,并不是因为答案选项唯一,而是这道考题没有固定的答案。但我很欣慰,还是有人愿意解答这道难以解答的考题。
【点评】开篇揭示考题,设置悬念。通过记叙街头打架和不敢救晕倒老人的事情,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公德考题的思索和追问,具有一定的社会观意味。结尾给出答案,引发读者的思考。
课堂小结
本节课和大家一起探讨了写文章怎么突出中心的问题。通过学习我们切实体会到,要突出中心,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其次,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而突出中心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写作能力的提升,绝非一朝一夕,希望大家平时多观察、多体会、多读书、多练笔,持之以恒。那么,在蔚蓝的文学天空上,必能留下你的痕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