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三)——《蝉虫歌》课件(共18张PPT内嵌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神州音韵(三)——《蝉虫歌》课件(共18张PPT内嵌音视频)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7-21 23: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蝉 虫 歌
了解贵州的独特民族文化
了解侗族
侗族
1、侗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区主要在贵州、湖南和广西的交界处,湖北恩施也有部分侗族。
2、侗族以鼓楼、风雨桥、吊脚楼 等艺术建筑为代表。
3、“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介绍“侗族文化”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古代侗族先民原来居住在广西梧州一带,后来一部份向东移动到贵州、湖南一带;另一部份移至广西定居下来。12-13世纪,江南一些汉族人因乱战而迁到侗族地区;14世纪,从江西迁移来大批的汉族农民;14世纪末,又在侗族地区屯军,军人多为江西籍的汉族人。以上这些移民和屯军,以后有大部份融合到侗族中。
侗族语言
分南北两方言区,但差异不大。多数人能说汉语,有的地方完全说汉语。侗族原来没有自己的文字,1958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方案,但没推行起来,基本通用汉语。
侗族服饰

侗族音乐虽然听不懂,但是却足够震撼你的心灵
侗族音乐特点:
  1、只有单声部民歌,从乐曲结构来看,属于分节歌的形式,歌节的划分以歌词为准。
  2、曲调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常以sol、do、re、la(5、1、2、6)为调式主音。旋律中有时出现上下滑的非调式音,但并不影响调式的确定。在同一歌节内有时有调式、调性的转换。
  3、歌曲中衬词衬腔较多,这使乐句得到扩充,使曲调更加优美。
  4、侗歌一般都押韵,诗行为偶数,韵脚一般在偶数行上。每行字数不定,但必须是奇数。如3777或9797等不同的组合形式,曲调的节奏、结构要与此相适应。
聆听《侗族大歌》
侗族大歌是我国最早收集、整理和研究的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合唱。
常见的形式有二声部或三声部,主旋律有领唱或者不同声部轮换担任。
侗族歌曲的风格:
多声部技术”以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风格
侗族大歌《蝉虫歌》
聆听与思考?
1.《蝉虫歌 》的演唱形式是?
A. 对唱 B.合唱
2.说一说歌曲中人声模仿了哪 些自然界的音响?
蝉虫鸣叫、流水声。
侗族大歌《蝉虫歌》是以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演唱。
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联合国教科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
音乐知识
侗族人为什么要歌颂蝉呢?
五月鲜花开满破,山上山下蝉唱歌,唱得蜕皮离世去,留下满山空壳壳。九月蝉死歌不断,为给人间留欢乐,姑娘学蝉把歌唱,话语甜甜心更甜,唱出人间好生活。
歌颂和学习蝉儿坚持的精神,每天都在坚持鸣叫,知道自己最后会唱得蜕皮离世去,也让大自然有音乐声。
侗族大歌《蝉虫歌》以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演唱。歌唱自然、歌唱劳动《蝉虫歌》体现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通过优美的旋律让同学们去感受民间文化的美和内涵,让学生更好地去喜欢和弘扬中国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学生去热爱大自然与保护大自然。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