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六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句诗描述了人的衰老现象,下列有关人体细胞衰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衰老的肝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变小,核膜内折
B.抑制端粒的缩短会加速细胞衰老的进程
C.自由基能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衰老
D.“青丝成雪”的原因是黑色素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过高
2、PA6细胞是一种骨髓细胞起源的细胞系。研究发现,当胚胎干细胞和PA6细胞一起培养时,53%的胚胎干细胞会分化为神经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A6细胞分泌的物质可能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基因表达
B.胚胎干细胞比神经元具有更高的细胞全能性
C.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不变
D.该实例说明环境条件会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方向
3、下列对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的粗纤维和细纤维,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B.高茎和矮茎豌豆杂交,后代有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属于性状分离
C.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是纯合子,发生性状分离的是杂合子
D.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未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4、如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发生的生理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细胞周期中可以多次合成①和②
B.合成①和②的原料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C.合成的①和②的碱基序列能互补配对
D.①和②尚未合成完就能与核糖体结合
5、如图表示某雌性动物(2n=32)的卵原细胞进行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的数量关系。不考虑变异,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I时期的细胞可能发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
B.IⅡ时期的细胞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
C.Ⅲ时期的细胞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由Ⅳ时期的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6、研究发现,人的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和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重新组合成融合基因(BCR-ABL),该基因表达的BCR-ABL蛋白能增强酪氨酸蛋白激酶的活性,使细胞恶性增殖,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原因。下列有关该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变异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B.该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该变异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
D.该变异可以稳定的遗传给后代
7、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识别蛋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残基切割后,移植替换识别缬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残基,可使该tRNA由特异性转运级氨酸变为转运蛋氨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RNA能特异性识别氨基酸,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tRNA分子中既有游离的磷酸基团,也有若干氢键
C.该实例说明翻译过程中是通过氨基酸识别密码子的
D.该实例证明遗传信息也蕴含在tRNA上的碱基序列中
8、科学家从已灭绝的斑驴化石样本中提取线粒体DNA片段并测序,在测定的229个碱基序列中,仅15个与斑马存在差异,推测二者的共同祖先生活于300万~400万年前,这与化石证据相吻合。进一步与牛、人类的线粒体DNA序列进行比对,绘制出下图所示的生物进化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线粒体DNA测序结果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分子水平的证据
B.生物进化树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C.根据DNA测序结果可判断两生物是否存在生殖隔离
D.人类和斑驴的亲缘关系比牛和斑驴的亲缘关系近
9、白菜(2n=10)与甘蓝(2n=18)通过人工授粉(相互授粉)种间杂交后形成植株甲,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植株甲的顶芽可培育成植株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B.植株甲高度不育,属于单倍体
C.白菜和甘蓝的雌雄配子之间可相互识别
D.培育植株乙利用了染色体变异
10、如图表示人体的原癌基因转化为癌基因的三条途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途径一主要发生在细胞的分裂间期
B.途径二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C.途径三说明基因的表达受基因位置的影响
D.途径一和途径二都导致大量异常蛋白的产生
11、大白菜是雌雄同株植物,其雄性不育(不能产生可育花粉)与可育受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某雄性不育植株和雄性可育植株杂交,F1中雄性可育:雄性不育=1:1,让F1中的雄性可育植株自交,自交后代全部为雄性可育。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杂交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Dd和dd
B.雄性不育植株在杂交实验中只能作为母本
C.雄性不育对雄性可育为显性性状
D.Dd×Dd,后代中雄性不育植株占3/4
12、人类Hunter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是某家庭关于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1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突变及其他遗传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
B.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该病的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
D.6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来自2号个体
二、多选题
13、某实验小组在研究野生型家蚕时,发现了浓黑蛹和煤黑蛹两个突变体。该实验小组用两个突变体进行了杂交实验,实验过程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控制两种突变体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两种突变体的基因不能自由组合
C.F2黑色蛹中同时有两种突变基因的占3/7
D.对F1的正常蛹进行测交,黑色蛹子代占3/4
14、X入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线性双链DNA分子,其两端各有一段长度为l2个碱基的单链DNA,一旦进入宿主菌,其DNA分子能自身环化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DNA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入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含有脱氧核糖
B.入噬菌体的DNA两端的单链碱基序列是互补的
C.入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不相等
D. 入噬菌体的环状DNA和链状DNA的骨架相同
15、果蝇的红眼对白眼为显性,这对相对性状由一对仅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某数量较大的果蝇种群随机交配多代,雌性果蝇中白眼个体所占比例为16%。下列有关该果蝇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雄性果蝇群体中,白眼个体所占比例是40%
B.该果蝇种群中B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C.该果蝇种群的全部B和b基因构成了基因库
D.突变、迁人和迁出不会使果蝇种群发生进化
16、关东107和白火麦是两种普通小麦(无糯性),两者均为六倍体且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为42条,如图表示科学家利用这两种小麦培育糯性小麦的主要流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培育的糯性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属于六倍体
B.单倍体小麦幼苗由于无同源染色体而高度不育
C.控制小麦糯性的基因应该来自玉米的细胞核
D.糯性小麦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三、读图填空题
17、细胞的正常增殖是机体维持稳态的前提,染色体分离异常可以导致机体患病,甚至出现细胞癌变,异常分裂可能引发个体患病,细胞一旦癌变并逃过免疫监视,稳态会被打破,甚至危及生命。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组别 G1 S G2+M 凋亡率
对照组(%) 55 36 9 5.6
实验组(%) 67 24 9 32.6
(1)实验室观察染色体时,要用____________对染色体进行染色,根据_______可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
(2)如图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部分时期示意图,试描述细胞①的染色体的行为特点:____________,细胞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据图推测,正常情况下,细胞③及与细胞③同时形成的细胞最终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
(3)丹参酮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脂溶性化合物,其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细胞凋亡,同时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实验小组统计了对照组和丹参酮给药的实验组48h细胞周期变化、凋亡率如下表所示:
丹参酮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__________期。请结合以上分析,请解释丹参酮抗癌的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
18、小鼠的毛色与其能否合成色素、色素的种类和色素是否分布均匀有关,其中D/d基因控制其是否能合成色素,B/b基因控制色素的种类,A/a基因控制色素是否分布均匀,色素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三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小鼠毛色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为___________,同时也体现了基因和性状可能存在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
(2)现有某肉桂色小鼠(甲)和黑色小鼠(乙)杂交,F1中野生色小鼠所占比例为3/16,则小鼠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_,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3)现有某巧克力色雄性小鼠丙,欲判断该雄性小鼠丙的基因型,可选择小鼠丙和多只表型为___________的雌性小鼠杂交,请写出杂交可能的实验结果以及相应的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
19、丙酮酸是油菜中合成油脂的前体物质,该物质即可以在PEP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油脂,也可以在ACC酶的催化作用下合成蛋白质(如图l所示)。某实验小组将ACC基因倒接到启动子上后,构建了反义ACC基因,转入反义的ACC基因能显著提高油菜中油脂的含量(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分析图2,反义ACC基因和ACC基因转录的模板链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参与①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若ACC基因的一条链上A+T占该条链上碱基的比例为42%,则ACC基因中C+G占总碱基的比例为___________
(2)②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___________
(3)反义ACC基因能抑制ACC基因的表达,其机理是反义ACC基因转录产生的RNA能与ACC基因产生的mRNA互补配对,_________________,从而抑制翻译过程。试阐述转人反义ACC基因能提高油脂产量的原因是ACC基因被抑制,___________,从而使更多的丙酮酸转化为油脂。
20、果蝇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实验室为了培育出残翅白眼的果蝇用于遗传学实验,进行了如下的杂交实验,杂交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所示(残翅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长翅,用基因A/a表示,白眼对应的野生型性状为红眼,用基因B/b表示),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2)根据杂交的实验结果可判断,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根据_____________(填“F1”或“F2”)的实验结果可判断A/a基因位于_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3)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中残翅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残翅白眼雌雄果蝇和野生型(纯合的长翅红眼)雌雄果蝇若干,请你选择合适的果蝇设计杂交实验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要求写出杂交实验方案,以及相应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图表示某地区的地雀的进化、发展的过程,图中的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回答下列问题。
(1)地雀A和地雀C属于不同的物种,两者存在___________,阶段Ⅱ时期的地雀A和地雀B属于___________(填“同一”或“不同的”)种群,原因是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新物种的形成一般都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3)阶段I地雀A的基因型频率为GG占20%,Gg占40%,gg占40%,阶段Ⅱ地雀A的基因型频率为GG占30%,Gg占20%,gg占50%,阶段Ⅱ时G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从阶段Ⅰ到阶段Ⅱ,地雀A_____________(填“发生了”或“未发生”)进化,作此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衰老的肝细胞内细胞核体积变大,核膜内折,A项错误;端粒的缩短会导致细胞的衰老,因此抑制端粒的缩短会减缓细胞衰老的进程,B项错误;自由基能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导致细胞衰老,C项正确;由于毛囊中的黑色素细施衰老,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黑色素合成减少,所以老年人的头发会变白,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PA6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一起培养时,能促使胚胎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因此其分泌的物质可能影响胚胎干细胞分化的方向,A项正确;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为神经元,细胞分化过程中全能性降低,因此胚胎干细胞比神经元具有更高的细胞全能性,B项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内蛋白质的种类会改变,C项错误:该实例说明环境条件会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分化方向,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棉花的粗纤维和细纤维是相对性状,但是狗的长毛和卷毛不是相对性状,A项错误;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两种表型,这种现象不属于性状分离,B项错误;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不一定是纯合子,C项错误;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子杂交,后代出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D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一个细胞周期中可以发生多次转录过程,因此可以多次合成①和②,A项正确;合成的①和②是RNA.合成RNA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B项错误;转录是以基因为单位的,而不是整条DNA的转录,因此①和②的碱基序列不一定能互补配对,C项错误;由于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因此不能同时发生转录和翻译过程,D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I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由于这是卵原细胞进行的减数分裂,因此可能发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A项正确;Ⅱ时期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B项正确;里时期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或中期,该时期不含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Ⅳ时期的细胞部分为配子,由配子直接发育的个体是单倍体,D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A项错误;该变异可以发生在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过程中,B项错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能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C项正确;该变异发生在白细胞中,因此不能稳定的遗传给后代,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tRNA能识别氨基酸,但是两者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种氨基酸可以被一种或多种RNA转运,A项错误;tRNA是单链RNA,呈三叶草状,故RNA分子中既有游离的磷酸基团,也有若干氢键,B项正确;翻译过程中识别密码子的是反密码子序列,C项错误;tRNA上的碱基序列没有蕴含遗传信息,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线粒体DNA的测序结果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分子水平的证据,A项正确;进化树属于分子水平的证据,而化石证据才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项错误;根据DNA测序的结果可以判断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但是不能判断两种生物是否存在生殖隔离,C项错误:根据生物进化树可知,人类和斑驴的亲缘关系比牛和斑驴的亲缘关系远,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项正确;白菜与甘蓝通过人工授粉种间杂交后形成植株甲,植株甲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2个染色体组,属于异源二倍体,B项错误;白菜和甘蓝之间能相互授粉,产生子代,说明两者的雌雄配子之间可相互识别,C项正确;植株乙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所利用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途径一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的分裂间期,A项正确;途径二的变异基因多拷贝会改变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因此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项正确;途径三基因位置发生改变后,蛋白质的合成量增加,因此说明基因的表达受基因位置的影响,C项正确;途径一改变了基因的结构,会产生异常蛋白,但是途径二中基因的结构没有改变,因此不会产生异常蛋白,但是会产生过量的正常蛋白导致细胞癌变,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雄性可育和雄性不育杂交,F中既有雄性可育,也有维性不育,因此亲本为测交类型、由于子代的雄性可育植株自交,后代全部表现为雄性可育,因此维性可育是隐性性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Dd×dd.A项正确;雄性不育植株由于不能产生可育的花粉,因此在杂交实验中只能作为母本,B项正确;根据分析可知雄性不育是显性性状.C项正确;Dd表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植株之间不能杂交.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1号个体和2号个体表现正常,所生儿子6号患病,说明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A项正确:由于1号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6号个体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2号个体,说明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不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能位于X染色体上,BD项正确、C项错误。
13、答案:ABC
解析:根据杂交结果分析,由于两种突变体杂交所得子代全部是正常蛹,说明两种突变体都是隐性突变体,且两种突变体的隐性突变基因不是一对等位基因,A项错误;由于F2的表型及比例为正常蛹:黑色蛹9:7,该比值是9:3:3:l的变形,因此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两者能够自由组合,B项错误;F1的黑色蛹中同时有两种突变基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或aabb,所占的比例为5/7,C项错误;对F1的正常蛹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l:l:l:1,只有AaBb表现为正常蜒,因此黑色蛹子代占3/4,D项正确。
14、答案:C
解析:λ嘴菌体和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DNA含有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A项正确;由题干“一旦进人宿主菌,其DNA分子能自身环化形成一个环状DNA分子”可知,λ噬菌体的单链DNA分子两端的碱基序列互补,B项正确,由于该DNA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环状DNA分子,因此A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嘌呤数和嘧啶数相等,C项错误;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构成了入噬菌体的环状DNA和链状DNA的骨架,D项正确。
15、答案:A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在维性群体中基因型有XBXB、XBXb和XbXb,设Xb的基因频率为p,根据雌性群体中XbXb所占的比例为l6%可知,p =0.l6.p=0.4,维性果蝇的基因型中只有一个xb,因此该维性果蝇群体中白眼个体所占的比例为X的基因频率,即所占比例为40%,A项正确;Xb的基因频率为40%,因XB的基因频率为60%,B项正确;基因库包含的是种群的全部基因,而不是某对等位基因,C项错误:突变、迁入和迁出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从而使果蝇种群发生进化,D项错误。
16、答案:BC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糯性小麦是单倍体小麦幼苗经染色体数日的加倍后获得的,因此含有6个染色体组,属于六倍体,A项正确;单倍体小麦的幼苗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其中含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培育过程中,受精卵中来自玉米的染色体全部丢失,由此可见,控制小麦糯性的基因并非来自玉米的细胞核,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糯性小麦培育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D项正确。
17、答案:(1)甲紫溶液(或腊酸洋红液,1分)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2)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次级卵母细胞;AB、ab、ab
(3)G1;丹参酮将癌细胞阻滞在G1期,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从而诱导细胞调亡,起到了抗癌的作用;
解析:(l)对染色体染色常用的试剂是甲紫溶液和醋酸洋红液。一般情况下,可以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日判断细胞分裂所处的时期。
(2)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细胞①所处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该时期的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③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离,所以细胞③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③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极体的基因组成为AB,与细胞③同时形成的细胞完成减数分裂,产生的2个极体的基因组成均为山。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实验组中处于G1时期的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因此丹参酮使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丹参酮抗癌的机理是丹参酮将癌细胞阻滞在C,期,抑制了细胞的增殖,从而诱导细胞凋亡,起到了抗癌的作用。
18、答案:(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AabbDd;aaBbDd;
(3)白色;若子代不出现白色,则小鼠丙的基因型为aabbDD;若后代出现白色,则小鼠丙的基因型为aabbDd;
解析:(l)根据图中毛色的形成过程可知,图中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A/a、B/b和D/d三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小鼠毛色这一相对性状,因此说明一对相对性状可以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
(2)根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dd的个体表现为白色,基因型为A_B_D_的个体表现为野生色,基因型为anaB_D_的个体表现为黑色,基因型为A_bbD_的个体表现为肉桂色,基因型为aabbD_的个体表现为巧克力色。
某肉桂色小鼠和黑色小鼠杂交,亲本组合为A_BbD_xaaB_D_,子代野生色(A_B_D_)所占比例为3/I6,可以拆分为l/2xl/2x3/4,因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AabbDdxaaBbDd。
(3)巧克力色小鼠的基因型为aabbDD或aabbDd,因此可以和基因型为____dd的白色鼠杂交,若子代不出现白色,则小鼠丙的基因型为aabbDD;若后代出现白色,则小鼠丙的基因型为aabbDd。
19、答案:(1)不同;RNA聚合简;58%;
(2)少数的mRNA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3)使核糖体无法和mRNA结合;ACC酶合成减少;
解析:(l)根据图示可知,ACC基因和反义ACC基因转录产生的RNA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因此反义ACC基因和ACC基因转录的模板链不同。①表示转录过程,参与转录过程的酶是RNA聚合酶。若ACC基因的一条链上的A+T占该条链上碱基的比例为4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ACC基因中G+C占总碱基的比例为58%。
(2)②过程中一条mRNA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少数的mRNA可以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的蛋白质。根据图2信息可知,核糖体的移动方向为从右向左移动。
(3)根据图示过程可知,反义ACC基因转录产生的RNA能和ACC基因产生的mRNA互补配对,使核糖体无法和mRNA结合,从而抑制翻译过程,因此反义ACC基因能抑制ACC基因的表达。导入反义ACC基因能提高油脂产量的原因是ACC基因被抑制,ACC酶合成减少,从而使更多的丙酮酸转化为油脂。
20、答案:(1)饲养周期短,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2)X;F2;常;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不可能出现残翅鲯果绳;
(3)AaXBXb和AaXbY;1/8;
(4)方案一:让残翅白眼雄性果蝇和野生型雌性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型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9:3:3:1(或方案二:让残翅白眼雌性果蝇和野生型维性果蝇杂交,产生的F1再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型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3:3:1:1
解析:(1)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有饲养周期短,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少,便于观察: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2)根据F1的杂交结果可知,子代罐性全部为红眼,维性全部为白眼,即遗传和性别相关联,由此得出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根据F2的实验结果可判断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若A/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F2不可能出现残翅雌果蝇,残翅都是雄性。
(3)根据题意分析,亲本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因此F1维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Y,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后代残翅白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1/4×1/2=1/8。
(4)残翅白眼维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Y,野生型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Y,因此可以选择让残翅白眼雄性果蝇和野生型雄性果蝇杂交,杂交组合为aaXbY×AAXBXB,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再让维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9:3:3:1;或者让残翅白眼雌性果蝇和野生型维性果蝇杂交,杂交组合为aaXbXb×AAXBY,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再让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子代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残翅红眼:残翅白眼=3:3:1:1。
21、答案:(1)生殖隔离;不同的;两者存在地理隔离;
(2)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
(3)40%;未发生;阶段I和阶段,地雀A种群的G基因频率均为40%,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1)根据题意可知,地备A和地雀C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因此两者存在生殖隔离,属于不同的物种。阶段Ⅱ时的地雀A和地雀B存在地理隔离,因此属于不同的种群。
(2)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隔离、突变和重组、自然选择三个环节。
(3)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公式可知,阶段I和阶段Ⅱ地雀A种群的G基因频率均为40%,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该种群没有发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