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一是生活世界,一是艺术世界,一是哲学世界。
第一重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世界,混杂酸甜苦辣,历经生老病死。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时代,佛学盛行。自王阳明之后的晚明直至清代的佛学传播,使得民众接受了这样的宗教观念:人生在世,必须相信净土,不断修行,才能超越轮回,达到清净世界。曹雪芹正是在此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这个介于儒道之间、变动不居的世界没有恒常,充满起伏跌宕,悲欢离合。宝玉和黛玉有前生的夙缘,他对她有甘露之惠,她对他怀报答之心,今生相逢本该天生一对。然而,无端忽来一宝钗,德容言工,无不胜之,又挟“金玉良缘”之势,使得黛玉在与宝玉的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宝玉也常有“好景不长”的预感。不仅他们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与祸也在变。“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荣宁两府就是如此。贾敬信奉道教,却因为吃了金丹烧胀而死。元春封妃省亲,富贵已极,“园内各处,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却也埋下了败落的种子。贾家鼎盛之时,“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着吃”。可到第七十五回,尤氏在贾母那里吃饭,饭不够吃时丫鬟却给她盛了下人吃的白粳米饭,荣国府已显窘态。最终,几大家族走向衰败与崩溃。可小说的结尾又说兰桂齐芳,贾兰考中了举人,贾宝玉有一个遗腹子,那么,曹家是不是还有东山再起的希望?小说含而未露。小说中求长生的死了,望情爱的断了,想长久的败了。从《易经》的观点来看,就是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
第二重世界是有情世界,它更接近于心理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不是金钱,而是缘分和情谊。人在红尘中有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虽然世界无常,但情支撑着世界。宝玉“情不情”,对花、鸟、月亮、星星无不有情,甚至对父亲小书房里一轴美人图都想去探望抚慰一番。他怜香惜玉,爱裘人、晴雯、龄官、芳官等姑娘们,最后钟情于林黛玉。一位意大利汉学家说过,中国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些情因远近不同而构成各种各样的关系。是情的出神入化构成了变化,构成了悲欢离合,构成了艺术美感。这就是变化中情的美。
第三重世界是虚空世界,既超越有情世界,又是隐藏其后的恒定的价值观。道家讲究清净无为,佛家讲究一方净土。它们都主张没有情感牵累和兴衰变化,超脱悲欢喜乐,追求悟性的化境。相对于有情和变化,这种价值观是一个恒定的真相。有情世界则是对虚空幻境的偏离。从佛家来说,比如唯识宗,它的种子叫作染识,其变化就是从无染到有染,这么美好的净土还会变成无常的人生。从道家来说,原始为太和,打破太和才产生出人生的发展和困境,而人只有净化欲念,才能恢复平衡。因此,《红楼梦》中的太虚幻境是有情世界、无常世界的一个平衡。曹雪芹精心安排了太虚幻境这一原始点,使小说在演示了荣辱兴替后通过悟性来抵达虚空世界。
这个世界里没有落花,没有变化,没有忧愁,也不惧时间。一切圆满无缺,不必担心生老病死和飞来横祸,更不会有猜疑和背叛。然而,有深意的是,你必须舍弃了“实”的现实世界,舍弃了“情”的有情世界,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但“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做到,小说中真正了悟的可能只有宝玉一人。多病而入佛门的妙玉和厌弃世俗而出家的惜春,都是因为惧怕风尘肮脏违背了自己的心愿才向往空门的清净世界,这不过是小乘佛教的“自度”。但可悲的是,依据《红楼梦》第五回的伏笔,恐怕妙玉“欲洁何曾洁”,到头来红颜屈从枯骨,连“自度”也难以达成了。
(摘编自成中英、张惠《<红楼梦>的世界、人生与艺术》)
材料二:
《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大突破之一在于它把客观性的描写和主观性的描写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红楼梦》对生活的描写,就像生活本身那样原始、丰富、多样和复杂,可以说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虽然大体而言,《红楼梦》只写了一个大家族的生活,但涉及的生活面是很宽的。我们甚至于可以说,生活有多么辽阔,《红楼梦》描写的世界就有多么辽阔。问题还不完全在作者反映生活的辽阔上面,而更在对待生活的忠实把握上面。即作者从尊重生活固有的逻辑去写,“尊重”笔下每一个人物自身的性格轨迹,不把他们当傀儡,不把自己的好恶强加到人物上面,随意进行褒贬,哪怕是贾政、王夫人、王熙凤,作者也能很客观地加以对待,让他们说他们所说,做他们所做,充分写出了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作者不论同情谁,厌恶谁,决不把自己的感情倾向表露出来。作者喜爱林黛玉、贾宝玉、晴雯、鸳鸯等,但他尽力把这种喜爱隐藏起来;作者厌恶贾母、贾赦、贾珍、贾琏、王熙凤、薛宝钗等,他也尽力把这种厌恶隐藏起来。诚如曹雪芹自己所说的:“其间离合悲欢,兴衰际遇,俱是按迹循踪,不敢稍加穿凿,至失其真。”
《红楼梦》描写的客观性又不是“冷”的,它是“热”的。或者说它的描写又是最主观的,因为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诗情画意的审美体验,充分地艺术地渗透进对生活的描写中,形成了“冷眼深情”的艺术特征。或者说,作者对描写素材进行了熔铸和提炼,加以审美化和诗化,似乎每一回都留下了曹雪芹诗人的体温,灌注了他的心血,让人感受到所描写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生气勃勃的,趣味盎然的,读者不能不为他的描写所感染和感动。诚如作者自己所云:“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这“字字是血”我们可以从《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
最客观又最主观,在《红楼梦》中形成了一个具有张力的冷眼深情般的艺术悖论,正是这艺术悖论,使《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既超越了客观的世界,又超越了主观的世界,真正寻找到艺术的世界。
(摘编自童庆炳《<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雪芹在清代佛学盛行、百姓深受佛教影响的基础上设定了《红楼梦》的生死观。
B.《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变化无常的,不仅宝黛的爱情关系在变,周围人的福祸也在变。
C.荣宁两府由盛到衰的变化符合《易经》的观点:否极泰来、乐极生悲、静极而动。
D.曹雪芹客观地对待笔下的每一个人物,不表露好恶,充分表现他们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有情世界中,缘分和情谊是衡量万事万物的价值标准,情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关系。
B.只有达到了“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才能达到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C.《红楼梦》对生活的描写,不仅丰富、辽阔,而且忠实,主客观描写被艺术地融合在一起。
D.《红楼梦》的描写是“热”的,是最主观的,是因为曹雪芹将审美体验渗透进作品中。
3.下列选项,更侧重“客观性的描写”的一项是( )(3分)
A.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4.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脉络分别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5.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红楼梦》,请结合材料一的观点,对这段文字进行简要分析。(6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花瓣),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第六病室(节选)
契诃夫
那是秋天的一个早晨,伊万 德米特里奇在一条小巷里,遇见两个戴镣铐的犯人,有四个带枪的兵押着他们走。不知什么缘故,他忽然觉得他也可能戴上镣铐,像那样走过泥地,被人押送到监狱里去。
在回家的路上,他碰见一个他认识的警官。那人跟他打招呼,两人并排顺着大街走了几步,不知什么缘故,他觉得这很可疑。
他回到家里,那一整天都没法把那两个犯人和荷枪的兵从脑子里赶出去,一种没法理解的不安心理搅得他没法看书,也没法集中脑力思索什么事。到傍晚他没有在自己屋里点上灯,一晚上也睡不着觉,不住地暗想:他可能被捕,被戴上镣铐,被送进监牢里去。他知道自己从来没做过什么犯法的事,而且能够担保将来也绝不会杀人,不会放火,不会偷东西。不过,话说回来,偶然在无意中犯下罪,不是很容易吗?而且受人诬陷,最后,还有审判方面的错误,不是也可能发生吗?在眼下这种审判程序下,审判方面的错误很有可能,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凡是对别人的痛苦有职务上、业务上的关系的人,例如法官、警察、医师等,时候一长,由于习惯的力量,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即使有心,也不能不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他们的当事人;在这方面,他们跟在后院屠宰牛羊却看不见血的农民没有什么不同。法官既然对人采取敷衍了事、冷酷无情的态度,那么为了剥夺无辜的人的一切公民权,判他苦役刑,就只需要一件东西,那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来完成一些法定手续(法官们正是因此才拿薪水的),就大功告成了。事后,你休想在这个离铁路线有二百俄里远的、肮脏的、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再者,既然社会认为一切暴力都是合理而适当的必要手段,各种仁慈行为,例如宣告无罪的判决,会引起沸沸扬扬的不满和报复情绪,那么,就连想到正义不也可笑吗?
到早晨,伊万 德米特里奇起床,满心害怕,额头冒出冷汗,已经完全相信他随时会被捕了。他想,既然昨天的阴郁思想这么久都不肯离开他,可见其中必是有点道理的。的确,那些思想绝不会无缘无故钻进他脑子里来。
有一个警察不慌不忙地走过他的窗口,这可不会没有来由。那儿,在房子附近,有两个人站着不动,也不言语。为什么他们沉默呢?
从此,伊万 德米特里奇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凡是路过窗口或者走进院子里来的人,他都觉得是间谍和暗探。中午,县警察局局长照例坐着一辆双马马车走过大街,从近郊的庄园到警察局去,可是伊万 德米特里奇每回都觉得他的车子走得太快,而且他的脸上有一种特别的神情:他分明急着要去报告,说城里有一个很重要的犯人。门口有人一拉铃,一敲门,伊万 德米特里奇就打一个冷战,每逢在女房东屋里碰到生客,就坐立不安。他一遇见警察和宪兵就微笑,打呼哨,为了显得满不在乎。他一连好几夜担心被捕而睡不着觉,可又像睡熟的人那样大声打鼾、呼气,好让女房东以为他睡着了。因为,要是他睡不着,那一定是他在受良心的煎熬:这就是了不起的罪证!
他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他早先就讨厌他的职务,现在他简直干不下去了。他深怕他会被人蒙骗,上了什么圈套,趁他不防备往他口袋里塞一点贿赂,然后揭发他,或者他自己一不小心在公文上出了个错,类似伪造文书,再不然丢了别人的钱。奇怪的是在别的时候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灵活机动、千变万化过,他每天想出成千种不同的理由来认真担忧他的自由和名誉。可是另一方面,他对外界的兴趣,特别是对书的兴趣,却明显地淡薄,他的记性也非常靠不住了。
春天,雪化了,有人在墓园附近的一条山沟里发现了两具尸体,尸体都带着因伤致死的痕迹。城里人不谈别的,专门谈这两个死尸和没有查明的凶手。伊万 德米特里奇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就在街上走来走去,微微笑着,一遇见熟人,脸色就白一阵红一阵,开始表白说再也没有比杀人更卑鄙的罪行了。可是这种作假的行为不久就弄得他厌烦了,他略略想了一阵,就决定处在他的地位,他最好是躲到女房东的地窖里去。他在地客里坐了一整天,后来又坐上一夜,和一个白天,实在冷得厉害,挨到天黑就像贼那样悄悄溜回自己的房间里去了。他在房间中央呆站着,一动也不动地听着,直到天亮。
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就有几个修理炉灶的工人来找女房东。伊万 德米特里奇明明知道这些人是来翻修厨房里的炉灶的,可是恐惧却告诉他说,他们是假扮成修理炉灶工人的警察。他悄悄溜出住所,没穿外衣,没戴帽子,满腔害怕,沿着大街飞跑。狗汪汪叫着在他身后追来,一个农民在他身后什么地方呼喊,风在他耳朵里呼啸,伊万 德米特里奇觉得在他背后,全世界的暴力合成一团,正在追他。人家拦住他,把他送回家,打发他的女房东去请医师。医师吩咐在他额头上放个冰袋,要他服一点儿稠樱叶水,忧虑地摇摇头,走了,临行对女房东说,他不再来了,因为人不应该打搅发了痰的人。伊万 德米特里奇在家里没法生活,也得不到医疗,不久就给送到医院里去,安置在一个病室里。他晚上睡不着觉,任性胡闹,搅扰病人,不久就由安德烈 叶菲梅奇下命令,转送到第六病室去了。
过了一年,城里人已经完全忘掉了伊万 德米特里奇,他的书由女房东堆在一个敞棚底下的一辆雪橇上,被小孩子陆续偷走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万 德米特里奇与认识的警官并排而走,这让他觉得很可疑。回到家后,他再也没法安心看书,也没法安心入睡了。
B.虽然伊万 德米特里奇从没有做过犯法的事,并且担保将来也绝不会主动犯法,但他还是很担心有被押送进监狱的可能。
C.无论是经过窗口的警察、路过大街的警察局局长,还是女房东家里碰到的生客、路上遇到的宪兵,都令伊万 德米特里奇提心吊胆。
D.伊万 德米特里奇开始过隐居的生活,躲开人们,但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他走上街头控诉杀人的恶劣行为,以示清白。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伊万 德米特里奇本来是一个正常人,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从此他陷入了越来越严重的惶恐之中,直到变成了一个“疯子”。
B.伊万 德米特里奇认为,法官、警察、医师等人因为职业的习惯,已经对别人的痛苦麻木不仁,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
C.伊万 德米特里奇常常因为担心被捕而一连好几夜睡不着觉,却还要装成像睡熟的人那样打鼾、呼气,表现了伊万 德米特里奇多疑的形象。
D.伊万 德米特里奇明知道来人是修理工而不是警察,他还是被吓得衣着单薄地跑出门,这种好笑的描写中又透着普通小市民的可怜、可悲。
8.伊万 德米特里奇回家后,小说对他的心理进行了详细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
9.伊万 德米特里奇从一个正常人变成一个“疯子”,其心理变化过程是怎样的? 请结合小说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①。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很②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承其敝’。夫以秦之强,攻新造之赵,其势必举赵。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且国兵新破,王坐不安席,扫境内而专属于将军,国家安危,在此一举。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③,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虮虱(jǐ shī):虱子及其卵,比喻卑微。②很:同“狠”,违逆、不听从。③枝梧:抗拒。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B.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C.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D.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数日”与“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两句中的“居”字含义不同。
B.卿子,当时对男子的美称。冠军,诸军之冠。卿子冠军,文中指宋义。
C.“赵应其内”与“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鸿门宴》)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同。
D.“假”字有借助、代理、兼任等含义。文中意为代理,兼、领、判、权、摄等词也有代理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在楚王面前称赞宋义懂得兵法,宋义因此受到楚王重用。
B.楚王任命宋义担任上将军一职并赐予他称号,任命项羽担任次将,隶属宋义。
C.宋义拒绝了项羽迅速领军攻打秦国的建议,并下令说不听命令的一律斩首。
D.项羽杀了宋义后派人向楚王报告情况,楚王就让项羽替代宋义的职位当了上将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4分)
(2)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4分)
14.宋义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15~16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拟王维《观猎》
梅尧臣
白草南山猎,调弓发指鸣。
原边黄犬去,云外皂雕迎。
近出长陵道,还看小苑城[注]。
聊从向来骑,回望夕阳平。
[注]小苑城,指皇家游猎园林。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诗调动视觉和嗅觉两种感官来描写场景,总体上曲折跌宕,富有张力。
B.梅诗以叙述为主,结尾“聊”字含义为“勉强”,显示了诗歌缓慢的节奏。
C.两首诗都是五言律诗,梅诗为模拟之作。两首诗的颔联、颈联均对仗工整,格律整齐。
D.两首诗都写观猎,王诗写将军狩猎,梅诗写宫廷狩猎,但二者气象大不相同。
16.两首诗一为“唐诗”,一为“宋调”,请从意象选择的角度分析二者的不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告诫后人只是感叹是无用的,重要的是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写到赤壁之战的古战场时,指出此地可以远望夏口和武昌,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其景色。
(3)王安石《桂枝香 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技创新 ① ,唯有深刻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才能做到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把握大趋势、下好‘先手棋’”,这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回顾非凡十年,我们能够在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中逆势而上,在 ② 的重大考验下自信从容,正是因为对趋势性问题保持前瞻性和预见性,做到 ③ ,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面对逆全球化、单边主义等思潮沉渣泛起,一方面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另一方面畅通国内大循环,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维护自身发展的同时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把握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趋势,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和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引领全球绿色发展;面对一些国家想构筑“脱钩断链”、实行“小院高墙”,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高水平科技努力实现自立自强。把握事物发展的总体趋势和根本方向,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能够在把握变化中先声夺人,在面对挑战时应对裕如。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下列句子中的“这”和文中加点字“这”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要摆正心态,不要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B.小姨,听说万绿园很热闹,要不我们去这吧。
C.有的人一进商场,这也想买,那也想买。
D.这边敲锣,那边打鼓——针锋相对。
20.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衰老”定义为体内各种分子和细胞损伤随时间逐步积累的过程。著名医学人文作家葛文德通过生动的案例表明:“衰老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功能丧失。”美国的托马斯 杰弗逊在71岁时写给78岁的老约翰 亚当斯的信中写得很形象:“我们的机器已经运转了七八十年了,可以预料到它将会损坏,这里一个轮轴,那里一个轮子,现在一个齿轮,下次一个弹簧,都将会出现故障,虽然我们能暂时将其修理好,但终究都是会停止运转的。”
形象地说,衰老与疾病是两个轨道上跑的车,但又随时可能发生变轨、并轨。一方面,衰老是疾病的温床,① ;另一方面,疾病又可能助推衰老的进程和程度。 ② ,到了一定年龄,身体毫无例外地都将处于持续的衰老过程中,衰老积累到一定程度,通常会滑入“无疾而终”的境地,当然,不排除疾病在其中充当了“扳机子”,触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医学术语是由多器官衰弱演化为多器官衰竭。在衰老与死亡之间,有一个时期叫深度衰老,医学上称之为生命末期,是安宁疗护发力的阶段,过去叫“临终关怀”,2016年4月政协双周会提议改为“安宁疗护”。 ③ ,关涉每一个人生命落幕的质量。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章鱼有8只触角,在面临敌人攻击、被咬住不放时,会不假思索地收缩肌肉,切断被咬住的触角逃亡。螃蟹特大的钳状螯是一个宝贝,一旦情势危急,它就会自断以保命。海豹原来是在海岛上群居并栖息于岩石上的,但潮水来袭、无立足之地时,它们便由陆居变为水居,全身做调适与演化,不但学会游泳,还精于潜水。金鱼在宽广的池中不知道有多逍遥,但屈身鱼盆或者鱼缸、转身不便时,它们会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海东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 B(“《红楼梦》的艺术世界是变化无常的”错误,应该是“《红楼梦》的生活世界是变化无常的”)
2. B(“只有达到了……才能达到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错误,应该是“必须舍弃了……才能抵达这个凭虚凌空、有大自在的虚空世界”)
3. C(A项,说庞大的战船像一根羽毛一样轻,是主观性的描写。B项,“志在千里”“壮心不已”都是写心理感受,是主观性的描写。D项,用北斗七星组成的勺子斟酒,把天地万物当作宾客,是主观性的描写。C项,更侧重客观性的描写,没有明显的主观性的描写)
4.①材料一采用了总一分结构。首段总领全文,指出“《红楼梦》中有三重世界”,然后分别从变化无常的世界、有情世界、虚空世界三个方面加以阐释。②材料二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观点,即“《红楼梦》艺术描写的重大突破之一在于它把客观性的描写和主观性的描写艺术地融合在一起”,然后分别从“客观性”和“主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总结、概括。(每点 2分)
5.①这段文字体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爱花、惜花的感情。人有各种各样细腻的感情,这情是自然生发出来的。他们对花的怜惜,体现了《红楼梦》的艺术美感,也体现出有情世界。②“实”与“情”是极难割舍的,即便是高雅脱俗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也不能舍弃“实”的现实世界和“情”的有情世界。(每点3分,若能从“变化无穷的世界”的角度进行分析,可得1~2分)
6. D(“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错误,伊万 德米特里奇是为了不让人家认为是他杀了人,而不是“为了洗刷自己杀人的罪名”)
7. A(“但一件小事打击了他”错误,应该是“但一件小事引起了他的忧虑”)
8.①有利于向读者展示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不公平的社会制度。在当时那种审判程序下,审判错误是很有可能的,且不可能在那个偏僻、糟糕的小城里找到正义和保障。②有利于塑造伊万 德米特里奇胆小多疑的形象。对伊万 德米特里奇的心理进行详细的描写,充分展现了他胆小多疑的一面。③有利于推动情节的发展。正是由于伊万 德米特里奇产生了种种担忧、恐惧的心理,才有后面许多匪夷所思的行为。(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
9.①伊万 德米特里奇偶遇被押的犯人,开始怀疑自己也会被捕。②伊万 德米特里奇对现实和正义感到失望,乃至绝望。③伊万 德米特里奇满心害怕,每天提心吊胆。④伊万 德米特里奇开始躲避人们,担忧自由和名誉,对外界兴趣淡薄。⑤伊万 德米特里奇厌恶自己走上街头表白的作假行为,再次躲避人们。⑥见到修理工,伊万 德米特里奇感到极度恐惧,跑向大街。(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10. A[(原文标点)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11. D(A项,第一个“居”译为“历、经、过了”;第二个“居”译为“囤积、储存”。B项表述正确。C项,第一个“内”译为“在里面、在内部”;第二个“内”译为“接纳”。D项,“假”字没有兼任之意,“兼”字没有代理之意)
12. A(“宋义因此受到楚王重用”错误,宋义受到楚王重用,还因为楚王召见宋义后,同宋义商议大事,楚王非常喜欢宋义)
13.(1)若论披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2)于是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
[第(1)小题关键处:“被坚”译为“披着坚硬的铠甲”;“执锐”译为“拿着锐利的武器”;“运策”译为“运筹决策”。第(2)小题关键处:“乃”译为“于是,就”;“相”译为“辅助,做丞相”;“身”译为“亲自”。每小题关键处1分,大意1分]
14.①宋义阳奉阴违,领军救赵却久留不行,贻误战机。②宋义饮酒作乐,不体恤士卒,失了军心。③宋义拥护齐王,项羽拥护楚王,二人政见不合。(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先前,宋义在路上遇见的那位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正在楚军中,他求见楚王说:“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过了几天,武信君的军队果然战败了。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楚怀王召见宋义,跟他商计军中大事,非常欣赏他,因而任命他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任次将,范增任末将,去援救赵国。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部队进发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项羽说:“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宋义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着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于是(宋义)通令全军:“凶猛如虎,违逆如羊,贪婪如狼,倔强不听指挥的,一律斩杀!”于是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一个个又冷又饿。项羽对将士说:“我们大家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头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国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凭着秦国那样强大去攻打刚刚建起的赵国,那形势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到那时,还谈得上什么利用秦国的疲惫! 再说,我们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怀王坐不安席,集中了境内全部兵卒粮饷交给上将军一个人,国家的安危,就在此一举了。可是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项羽早晨去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军帐中,斩下了他的头,(项羽)出来向军中发令说:“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暗中命令我处死他。”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没有谁敢抗拒,都说:“首先把楚国扶立起来的,是项将军家。如今又是将军诛灭了叛乱之臣。”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项羽派人去追赶宋义的儿子,追到齐国境内,把他杀了。项羽又派桓楚去向怀王报告情况。楚怀王就让项羽做了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属项羽。
15. A(“调动视觉和嗅觉两种感官”分析有误,应该是视觉和听觉)
16.①王诗彰显了兵强马壮的盛唐气象,梅诗则追求文雅平和。②王诗中劲风、疾鹰、快马,给人以迅疾勇武之感;“角弓、雪、暮云”,展现了军旅特有的雄壮矫健。③梅诗中白草、黄犬等,画面优美,无力量感;“调弓”只是一个动作,轻柔文弱。(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17.(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山川相缪 郁乎苍苍
(3)六朝旧事随流水 但寒烟衰草凝绿(每空1分,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8.①日新月异 ②惊涛骇浪 ③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每处填入的成语恰当且书写无误得1分,不恰当或书写有误该空不得分;如有其他成语,符合语境亦可得分)
19. B(B项和文中加点字“这”的用法是特指,其他选项都是泛指)
20.面对一些国家想实行“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的情况,加快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改对一处1分,三处都改对得满分)
21.将衰老的身体整体上比作运行几十年的机器,然后又将每一个器官的衰老比作机器上的各个零件出现故障,(2分)形象而直观地表现出身体逐步衰老,并最终走向死亡的必然过程。(2分)
22.①会形成、加速某些疾病 ②但无论有没有疾病 ③安宁疗护非常重要(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3.【写作提示】
(一)材料解读
本次作文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材料分两类情况谈及四种动物:一是章鱼和螃蟹,面临攻击、情势危急时,会果断地舍去触角或钳状螯,从而保全自己的性命;二是海豹和金鱼,面临外部生存环境的变化时,会主动让自身做出改变,以适应环境让自身安全地生存下来。
写作任务是结合所给材料的启示意义,写一篇体现自己感悟与思考的文章。
写作要求则主要从立意角度、文体、标题、字数等方面做了常规要求。
(二)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抓准关键词,分析材料内涵。如上分析,材料中四种动物,其实是两种情况。章鱼和螃蟹采取措施的前提是“面临敌人攻击、被咬住不放”或“情势危急”,而它们舍弃的“被咬住的触角”“特大的钳状螯”,是身体的部位之一,是小的方面;保全的是它们的性命,是大的方面。海豹之所以“由陆居变为水居”,是因为潮水的侵袭让它们没有了“立足之地”;而改变后,它们“学会游泳”“精于潜水”,生存能力更强大了。金鱼之所以“自动瘦身,鳍也变小了”,是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也发生了改变,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它们必须主动地学会改变。
任务二:由物及人,发散思维。材料呈现的是动物的行为,但命题者肯定是要求考生能做到由物及人,类比人和社会。动物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时,会做出舍得和改变,虽然舍得和改变是一个惨痛的牺牲过程,并不容易,且重生也需几经修整。但是,当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在面临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时,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三)立意参考
一类立意:①舍才能得,变方能活;②算好“舍得”“改变”账;等等。
二类立意:①谈舍得;②谈改变;等等。
【题意评分解说】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