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新课导入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通过地图和史料的解读,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性质,叙述其过程、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通过史料呈现,认识列强的侵华罪行。
3、从史料实的解读,探究西方列强的侵略程度在不断加深,从而认识到民族危机不段加深。
学习目标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结合材料概括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
1、原因
材料一 英国人本以为“倾全国工厂的生产,也不够供应中国一省的衣料”,而现实却是“和中国开放贸易十年后,其消费能力竟不及荷兰的一半”,“甚至落在巴西和土耳其之后。”
——1852年3月《密切尔报告书》
材料二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导火线:“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3、导火线(借口):
2、发动国家:
“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
1856—1860年
英法联军主凶,美俄帮凶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亚罗号事件:1856年10月8日,广东水师逮捕窝藏在中国商船“亚罗”号上的2名中国海盗和10名有嫌疑的中国水手。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借口该船曾在香港注册,硬说其为英国船,无理要求两广总督叶名琛立即释放被捕人犯,向英道歉。而实际情况是:执照于1856年9月27日已期满失效,该船被捕获前,已有6天没有挂英国旗了。“亚罗号事件”成为了英国政府蓄意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
马神甫事件:是指法国天主教神甫马赖违反《中法黄埔条约》,自行进入中国内地活动。但马赖1856年2月在未依据条约义务——把拘捕的法国人解送至法领事馆的情况下,就被广西西林县知县处死。[3]1857年,法国政府遂以此为借口,任命葛罗为全权代表,与英国联兵侵略中国。此外,英法虽然还联合了美国,但美国仅以外交支持。俄国外交代表则以东正教团监护的身份早先混入北京,后来则以调停人的面目出现,借机渔利。
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第一阶段(1856年10月—1858年6月)
路线:
结果:
第二阶段(1860年)
路线:
结果:
炮轰广州→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签订《天津条约》和《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占领天津→咸丰出逃→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
5、过程:
签订方 条约名称 主要内容
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1858年) (1)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英、法、美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1858年) 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英、法 《北京条约》(1860年)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赔款额大幅度增加。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6、条约
材料四 在地球上某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动手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然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维克多·雨果《致巴特利尔上尉》
结合材料概认识列强的侵华罪行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瑷珲条约》签订后,恩格斯曾指出:俄国“从中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马克思:“沙俄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五八瑷珲开先河,黑北岭南六十多;六零北约约四十,乌东含库全失落;
六肆堪分四十四,巴湖东南全归俄;近代沙俄心最黑,侵领土一百五十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罪行
①发动侵略战争
② 签订不平等条约
③烧杀抢掠
④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罪行:
认识:
侵略者的残暴;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落后就要挨打,振兴国家。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
(2)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结合材料,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目的)
战争性质
战争影响
侵略国家
侵略时长
开放口岸
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俄美
1840—1842历时两年
1856—1860年历时四年
沿海城市
从沿海深入内陆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继续
扩大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从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是一致的;战争的性质也是相同的,都是侵略战争,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对比两次鸦片战争我们可以发现,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国家的数量增加了,英、法是侵略者,美、俄是帮凶;并且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又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国的通商口岸增加,外国势力深入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量领土在战争中被割占,主权遭到进一步的破坏,危害更大了。从影响上看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程度加深了,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进一步打开
中国市场
英国“亚罗号事件”和法国“马神甫事件”
炮轰广州挑起战争
第一阶段:1856——1858
第二阶段:
1858——1860
战败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1863-1864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为69800担,到1879年就增加到104900多担,其货值等于当年外货进口总值的半数,鸦片在中国泛滥成灾。该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清政府( )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B.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C.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D.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战败
B
2.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中写道:“他们(列强)感觉已得的权利不够,他们希望加开通商口岸……他们要深入长江……其次他们要派公使驻北京。”列强取得这些权利是通过(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马关条约》
C
课堂检测
3.强敌当前,皇帝弃京而去,在明清两朝历史上这是第一次,这一抉择实际意味清廷打算放弃武力抗御联军。材料描述的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
4.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B
课堂检测
5.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了很多民间地理学者,涌现出大批边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东北边防辑要》《西伯利东偏纪要》,姚文栋的《云南勘界筹边记》等等。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官方关注边疆危机 B.地理学研究的兴起
C.民族意识日益增强 D.学习西方成为潮流
C
6.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进北京,闯进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奇珍异宝,并火烧圆明园。下列证据最能证明英法曾犯下的罪行的是( )
A.1860年《泰晤士报》的报道 B.文学作品里的相关描述
C.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藏品 D.亲历该事件士兵回忆录
C
课堂检测
7.火烧圆明园可与焚烧亚历山大图书馆相比肩。法国人当时就已指出,这 就如同卢浮宫和法国国立图书馆同时被毁。这说明火烧圆明园( )
A.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浩劫 B.改变了中法外交关系的方向 C.促使清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D.使中国的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文中的第一次“半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的条约产生的影响( )
A.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长江中下游
C.划分势力范围的瓜分狂潮 D.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A
B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虽然这场战争没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带来的记忆那么深刻,也没有甲午中日战争所造成的后果严重,但是,作为中国签下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一场战争,鸦片战争的意义无疑十分重大。
——摘编自弗里曼《清朝能在禁绝鸦片的同时避免战争吗?》
课堂检测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无疑是所有中国人心中的痛”?
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课堂检测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清朝统治阶级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增开了通商口岸,西方资本主义势力因此而进入长江流域和华北,与此同时某些腐旧而且僵固的封建传统观念被迫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是被迫的结果,但却包含着合理的成分。因此,就社会观念的更新来说,186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摘编自冯章葆《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新认识》
(2)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或原因)。据材料二,概括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
(3)综合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在两次战争中失败的内部原因。
目的: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清朝统治阶级遭受巨大心理打击;清朝社会观念发生转变。
内部原因:清朝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经济落后;军队武器装备落后等。
课堂检测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夏,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彻底粉碎了大清王朝的纸醉金迷的生活。
——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一次战争?清政府被迫订了什么条约?“列强”指的是其中的哪一个国家?这场战争后中国陷入了怎样的社会?
第一次鸦片战争(或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英国;
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
课堂检测
材料二 在地球的某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民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是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官,一个进行洗劫,另一个放火焚烧。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圆明园。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