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1课时)(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1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1课时)(同步课件)+-2023-2024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册同步精品课堂(人教版)(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24 11:40: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一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通过调查我们认识到,生物都是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你认为小麦的生活环境是什么呢?
小麦的生活环境=小麦的生存空间+ 生态因素(小麦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天敌、温度、水等) 。
或许你认为小麦的生活环境仅仅是指麦田、农田等生存空间
蝗虫存在且高温干旱的环境对与小麦来说是否是个好环境
土壤水分、湿度、空气、阳光……
老鼠、杂草、瓢虫、蚜虫、蚯蚓、蛇……
非生物
生物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重要考点)
观察教材第13页图1-12,简洁的描述有哪些生态因素会影响小麦。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
自然界常见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呢?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温度
高山上,海拔越高,温度越低,阔叶林往往分布在海拔较低的地方,针叶林分布在海拔较高的地方。
针叶林
海拔:超出海平面的垂直高度,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C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
最浅处光最强,生长着很多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生长褐藻;再往下,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
光照
光:对植物:光合作用、分布、开花
对动物:分布、体色、繁殖
春天桃花开
夏天荷花开
延长光照增加产蛋率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水分
沙漠上到处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现绿洲
热带雨林
农民会给小麦施肥,这说明除了温度、水、光,小麦还受到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无机盐
(笔记)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
除了这些非生物因素,生活在小麦周围的生物也会影响小麦
请描述以下生物因素对小麦的生活的具体影响。
生物因素 影响
蚜虫
老鼠
杂草
小麦
吸食小麦汁液
与小麦争夺养分
啃食小麦根
捕食
竞争
和小麦争夺阳光
生物之间不同的影响,就形成了生物与生物不同的关系
捕食
竞争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
除了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生物和生物之间还有哪些关系呢?
很容易发现:环境中其他生物甚至同种生物都会影响小麦,这就是生态因素中的生物因素
蛔虫与人(寄生)
蚂蚁和蚂蚁:种内互助(合作)
一山不容二虎:种内斗争
菟丝子和植物(寄生)
一、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生物因素
1、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种间关系):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
小丑鱼和海葵(互利共生)
捕食、竞争、寄生、互利共生
2、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
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回顾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思考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怎样的关系?
生物
环境
影响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水、温度……
捕食、竞争、寄生、合作
面对环境中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带来的影响,生物是如何应对的呢?
仙人掌,生活在干旱地区,为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叶片退化成刺。
鹰,有尖锐的爪子,有利于抓捕其他动物
窃衣,果实表面有倒钩,容易附着在动物身上,利于传播种子。
枯叶蝶,模样像枯叶,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沙漠狐
极地狐
不同的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策略是不同
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夏天草木繁盛体色是绿色
秋末草木凋零则变为黄褐色
秋天的梧桐树
秋天的松树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警戒色
色彩鲜艳,容易识别,预先示警
警告
黄蜂腹部的黑黄条纹
长毒毛的蛾类幼虫
利于自我保护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拟态
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者非生物异常相似
伪装
利于传粉
利于避敌
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
尺蠖的形状像树枝
枯叶蝶的模样像枯叶
蜂兰的唇形花瓣常常与雌黄蜂的外表相近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
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隐藏
利于捕食
利于避敌
云豹
雷鸟
变色龙
北极熊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普遍性: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2、相对性: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雷鸟
雷鸟:白色保护色在非雪地环境反而更显眼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蚯蚓使土壤疏松
鼠对草原有破环作用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蚯蚓的活动使土壤疏松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影响降雨
“大树底下好乘凉”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阅读教材17页资料分析,思考3个讨论,并填写下表:
生物 特点(或行为) 环境特点(或变化)
骆驼
骆驼刺
海豹
蚯蚓
根系发达、地上部分矮小
戈壁、荒漠(炎热、缺水)
皮下脂肪很厚
海域(寒冷)
在土壤中活动、蚯蚓粪
土壤疏松(增加透气性)、增加肥力
驼峰、尿液少、出汗少
荒漠(炎热、缺水)
适应
影响
辨析深入,迁移应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回顾刚刚所学习的内容,思考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怎样的关系?
生物
环境
影响
(生态因素)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
阳光、水、温度……
捕食、竞争、寄生、合作
适应
特点:普遍的、相对的
影响
课堂小结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沙地种植植物
退耕还林(草)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人类破坏植被后的黄土高原
生物看似可以从环境中分割出来,
实际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是一个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的整体
1、“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淮南的橘子移种到淮北就不甜美了。想一想,产生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A.土壤 B.空气 C.温度 D.阳光
2、迎春花在春天里绽放,菊花在秋风中盛开,形成这一种现象的重要因素是( )
A.水 B.温度 C.阳光 D.空气
3、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
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C
C
B
5.(2022秋·山东烟台统考期中)阅读下列材料,用你学过的知识来回答问题:
雷鸟是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统称,会飞。鸡形目松鸡科雷鸟属动物的通称,体长约40cm,善于奔走,飞行迅速,亦能在雪地上疾驰,但不能远飞,类似山鹑,产于寒冷地区,是寒带地区特有的鸟类。
雷鸟四季换羽。雄鸟在婚后和冬季之前,夏羽和冬羽完全更换新羽,而春羽和秋羽只是局部替换;雌鸟每年3次换羽,婚前不换羽。雷鸟的冬羽与大地的银装一致,雌、雄均全身雪白。春天雄鸟的头、颈和胸部也换成了有栗棕色横斑的春羽。雄鸟繁殖前还有换“婚羽”的习性,用华丽的羽布来博得雌鸟的青睐。夏天雷鸟上体又换成了黑褐色,具棕黄色斑纹。秋季植被枯黄时,羽毛换成黄栗色。
雷鸟的换羽并不因环境变化而变化,如果某个冬天下雪比较晚,雷鸟照样会在冬季来临时换上冬羽,在灰色为主色调的大地上,身披雪白羽毛的雷鸟会被天敌大量的捕杀。
(1)雷鸟四季换羽,每季不同颜色的羽毛实际是它的 ,使得它不容易被发现。这是雷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环境的 ,这在生物界具有 性。
(2)资料中,因为一些特殊年分下雪比较晚,已经入冬季换白羽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这体现了 。
(3)黄蜂、有毒刺的毛虫往往具有鲜艳的色彩,这被称作 ,意为警示天敌。
(4)枯叶蝴蝶停息在树枝上像枯叶,竹节虫能够模仿竹枝,在生物学中被称作 ,目的是欺骗天敌以不被发现
(5)在生物圈中,随环境的变化,旧环境的适应者可能不适应新环境而被 。
普遍
淘汰
拟态
警戒色
适应的相对性
适应
保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