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新课导入
都城开封是最繁华的城市,市内手工业作坊众多,街道两旁商店、旅舍、货摊林立,人来车往,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除白天营业外,还有夜市和晓市 。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清明上河图》局部
新课导入
中古西欧的城市......街道大部分是弯弯曲曲的,又很狭窄。路一般是石子路或干脆是烂泥路。街道的两边都是木头房屋,住房有的是三层有的是四层,也有少数是五层楼。房子一般很暗,夜间点蜡烛。房子既是商店,又是住房,工匠、店主和他们的家族,都住在这些房子里。
——马克连主编:《世界文明史 (上)》
中古西欧城市
第9课
本课标题
课标要求: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初步认识早期的欧洲大学。
自由之城绽放美好花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中世纪,即中古时代
1.主线: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
2.经济: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3.政治:封君封臣制度
4.思想:教会禁锢
5.特点:黑暗时代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1.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①时间:10世纪 ②原因:农业和商业发展,人口增长
③兴起地点:
④城市代表:
⑤封建时代的西欧
城市与中国城市的
差异:
西欧城市:经济中心(规模小,人口少)
中国城市:政治中心(规模大,人口多)
③
④
⑤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人人熟知。市民拥有人身自由和经济活动自由,农奴依附庄园没有自由,这是城市市民与庄园农民社会地位的最大区别。城市自由也指城市共同体有自主管理的权力,城市土地成了自由地产……中世纪城市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有多种方式。有的用金钱一次性赎买城市自治权。更多的城市是在与领主的激烈斗争中取得自治权。……总之,西欧大部分工商业城市都取得了自治权。
——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如何理解这句话?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2.城市争取自由与自治
①原因:封建领主剥削城市居民
②斗争手段:
金钱赎买
武力斗争
③典型代表:
法兰西琅城起义
②
③
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④结果:许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
⑤获取自由自治的形式:“特许状”
影响: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拥护
⑥局限性:
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1.基本居民:
手工工匠和商人
2.原本身份:农民或农奴
3.获得市民身份的条件:
进入城市,住满一年零一天
4.相关组织:行业组织,如商人行会和手工业行会。
中世纪工匠和帮工正在手工作坊工作
11-12世纪,西欧各地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
——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
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影响是?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5.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①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②出现早期资产阶级(富裕的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
③对西欧封建制度起着瓦解作用
④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二、城市居民的身份
三、大学的兴起
1.兴起原因:经济发展的需要
2.特殊地位:“最美好的花朵”
3.发展概况:
①12世纪,出现教会学校和私人学校
②13世纪,巴黎教师行会得到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
4.典型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牛津大学、巴黎大学
三、大学的兴起
5.大学自治地位的表现:
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
6.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7.课程设置特色:
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
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课小结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
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城市争取自由与自治
城市居民的身份
大学的兴起
自由之城绽放美好花朵!
(2023·湖北宜昌)和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城市相比,欧洲中世纪城市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封闭和狭隘
B.自由和自治
C.衰败和落后
D.割据和独立
B
课堂小练
(2023·广东深圳)某班历史复习课展示了三张图片。图一封君和封臣、图二庄园地图、图二大学分布图。这节复习课的主题应该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欧洲封建时代
C.近代文明的曙光
D.早期殖民掠夺
课堂小练
B
(2023·广西)城市作为文明的载体,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不断地变化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城市是工商业中心。市民主要从事制造业或者商业,过者截然不同于农村居民的生活,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逐渐获得城市的自治权。
——摘编自周靖等《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
特点:工商业中心;拥有一定自治权。
课堂小练
课堂小练
(2023·四川达州)“大学”一词的本义是指一个团体或行会。大学最初与中世纪城市中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的性质是一样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2世纪,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当时,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天文、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学习专业课程,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摘编自人教版《世界历史》 九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出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美好”之处
大学的课程种类多,专业面广,学习进度相对科学,课程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