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3-24(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共107张PPT)第2单元 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23-24(部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课件(共107张PPT)第2单元 6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09: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07张PPT)
读孔孟文章,养君子品质,修齐治平以求兼济天下;学老庄智慧,循造化自然,诗意栖居何必独善其身?
百家争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第二单元
《老子》四章 五石之瓠
第6课
晨读时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悦记
1.成语积累
(1)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都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3)慎终如始:谨慎收尾,如同开始时一样;指始终要谨慎从事。
(4)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5)大器晚成: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后来也指年纪较大后才成才或成名。
(6)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以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2.名句集锦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第八章
译文 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2)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第十二章
译文 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老子》第四十一章
译文 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得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老子》第八十一章
译文 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聪明的人不一定博学,见多识广的人不一定真正聪明。
(5)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山木》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情,淡薄如水,而小人之间的交情,看上去甘甜如酒。
(6)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田子方》
译文 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如死灰,精神毁灭,而人的身体的死亡还是次要的。
(7)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
译文 天地有最大的美德而不言说,四时有明确的规律而不议论,万物有生成之理而不解说。圣人推究天地之美德而通达万物生成之理。
3.文化常识
(1)三玄:《庄子》《老子》《周易》三部作品。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就是三玄。玄学是魏晋时期的主要哲学思潮,是道家和儒家融合而出现的一种文化思潮,也可以说是道家之学的一种新的表现方式,故又有新道家之称。
(2)丈: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称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3)社稷:土神和谷神。社,指土神;稷,指谷神。由于古代君王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用“社稷”代指国家。
(4)太牢、少牢、牺牲:太牢,古代祭祀天地,以牛、羊、猪三牲具备为太牢,以示尊崇之意。少牢,指用羊、猪祭祀天地。牺牲,古代为祭祀而宰杀的牲畜。
半亩方塘,天光云影
美读
1.文言短篇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dú lóu),髐(xiāo)然有形。撽(qiào)以马捶,因而问之,曰:“夫子贪生失理而为此乎?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钺之诛,而为此乎?将子有不善之行,愧遗父母妻子之丑而为此乎?将子有冻馁之患而为此乎?将子之春秋故及此乎?”于是语卒,援髑髅,枕而卧。夜半,髑髅见梦曰:“子之谈者似辩士,视子所言,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子欲闻死之说乎?”庄子曰:“然。”髑髅曰:“死,无君于上,无臣于下,亦无四时之事,从然以天地为春秋,虽南面王乐,不能过也。”庄子不信,曰:“吾使司命复生子形,为子骨肉肌肤,反子父母、妻子、闾里、知识,子欲之乎?”髑髅深颦蹙额,曰:“吾安能弃南面王乐而复为人间之劳乎!”
(选自《庄子·至乐》)
参考译文
庄子到楚国去的路上,看到一颗人头骨,虽干枯却仍有如活人一般的形貌。庄子用马鞭敲打着骷髅,问道:“先生是由于贪图享乐,放纵情欲,做了违法乱纪的事情才导致这样的结果吗?还是遭遇亡国之战,被斧钺诛杀而变为现在这个样子?或者你是做了坏事,怕给父母、妻子留下耻辱而羞愧自杀在此地?还是你因为不堪挨饿受冻的折磨而变成这样的呢?还是你年事已寿终正寝?”就这样说完了话,庄子拉过骷髅,枕着躺下睡了。半夜时分,骷髅给庄子托梦,对他说:“听您的言谈好像是位辩士,看你所说的事,也都是活人的负担,死人哪有这么多的事啊。您愿意听听死人的快乐吗?”庄子说:“可以。”骷髅说:“人一
死,上面没有君主,下面没有臣属,也没有一年四季的操劳,自由自在地和天地同存,即使是南面为王的乐事,也比不过死人啊。”庄子不相信,说:“我让主管生死的神恢复你的形体,配上你的骨肉肌肤,归还你的父母、妻子,让你住在原来的村落房舍,并且恢复你生前的记忆,你愿意吗?”骷髅深深地皱起眉头,表现出愁苦的样子,说:“我怎能舍弃南面为王的快乐而再去受人间的劳苦呢?”
2.佳作阅读
庄生晓梦,浮世今生
白云苍狗,你我相隔千年,无法坐席论道。我极其好奇的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的大鹏鸟背上载着的是一位怎样仙风道骨的老人?我只能通过你深沉的文字和清澈的眼神来欣赏你。而越欣赏,越是高山仰止。
孤月空轮,晨光微曦。你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以万物为赍送。你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妻子的离去都不能让你哀伤,是相濡以沫莫如相忘于江湖的释然,还是尘归尘、土归土的看淡?
我看见您变幻为各种鸟、兽,看您呼风唤雨,看您游走于无穷之间。我惊叹您的天马行空,想落天外,奇特无比。南溟和北海,是您曾经的心灵家园,还是您留给我们的海市蜃楼?是望穿秋水也难寻的桃花源?甘愿“曳尾于涂泥”,心如澄澈之水,行若不系之舟,您在乱世活出了蓬勃,自然有轮回,星月有规则,您的“无为”坚不可摧。您用空灵与淡泊化作一棵心灵之树,守护中国逆境里的读书人游刃有余,守护他们的耐性,他们的绵延长久。“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您淡漠的一瞥,留给世人的十二字箴言,是多少人穷极一生都达不到的乌托邦。
然而我想,您真的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吗?您真的能自由吗?即便你看淡生死,看淡富贵,但是你仍要呼吸,仍要吃饭。你若成为天地星辰,依然按规则运转。假如有一天,您在安享平安喜乐带给您的幸福时,您真的能对您生活的社会无动于衷吗?您真的可以做到不忧虑、不焦急、不痛苦、不感动吗?
庄子,我想邀请您,隔着两千年的时光,邀请您来到2020年的春天的中原。
您看到这一群白衣天使了吗?他们圣洁如雪山,他们舍弃自己的安危,托起他人的生命;您看到他们脸上被口罩勒出的血痕了吗?看到他们被消毒水浸泡得苍白的手指了吗?
您看到这些穿红衣的志愿者了吗?他们正值青春,风华正茂,却勇敢地奔赴危险的疫情区。您看到那些踊跃捐款捐物的菜农和居民了吗?他们身在远方,心在武汉,青山一道,风雨同舟。您看到那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吗?虽面目憔悴,却眼神坚毅,面对共和国的嘱托,他怎肯颐养天年?
这一刻,他们是不是您期待出现的至人、神人和圣人?
融入此景此情,您是不是再也不能心如止水?
这里,是不是您曾经梦到的地方?
庄子,历史按照您想要的,给我们馈赠了一方热土和一群可爱的人。
推开窗子,阳光高上青云,丝丝晨光点缀着万物,沉静如迷。“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万物生生不息,您的执着便无穷无尽,我想在那片蝴蝶谷中,一个洒脱的人一辈子都在寻找真理。在这个春天,在2020年,您应该看到了真理在某些地方某些人身上展现。
愿我的生命也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逍遥且齐物,愿你也是。
(选自《中学生·新作文》,有删改)
赏析
本文选择的谈论对象是庄子,文字如庄子的性情,自然流畅,奇特华美。文章非常注重营造意境,淡泊澄澈,又奇伟瑰丽,能映衬出庄子的气质性格。庄子文章中的神奇意象——大鹏、蝴蝶、游鱼等也贯穿其中,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文采摇曳。作者没有泛泛夸赞,庄子的主要学说、思想都贯穿其中,“清静无为”“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很有思想价值。后半部分主要采用反问的方式,运用一系列反问句,代入此情此景,带入这个春天的不寻常,既传承又创新。散文化的语言,句句珠玑,字字含情。
源头活水,下笔有神
活用
1.课内素材
原句: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
运用角度 物尽其用、换个角度看问题等。
运用示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行走在大千世界,我们常常被主流缚住了手脚,盲目地追寻他人的脚步与目光,事物也因此变得越发单一。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收获自己的独特感悟,竟他人未成之功?换个角度,即另辟蹊径,发现事物的多面性。换个角度,我们便拥有他人没有的目光,或许便能从繁华中看到虚无,从贫穷中看到富足。庄子讲过一个关于“不龟手药”的寓言故事,同样的药,有的人用
来漂洗丝絮,有的人用来杀敌立功,所用的角度不同,药的价值却有着天壤之别,可见换个角度是多么重要。对于项羽这位悲情英雄,不同的人也作出了不同的注解。杜牧认为是“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却发出了“肯与君王卷土来”的疑问。不同的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换个角度,其实就是独立思考,发现美好,永不气馁。用不同的目光看世界,世界会不同,你的生活也会不同。
2.时新素材
1991年,苏明娟专注求知的眼神被摄影记者解海龙定格。这双明亮的大眼睛曾经感动过亿万中国人,照片刊登后,许多好心人都向苏明娟伸出了援助之手。2018年入职经年的苏明娟拿出积蓄,作为启动资金设立了“苏明娟助学基金”,致力于帮助更多的贫困学子,将爱和希望继续传递下去。到党的二十大开幕前,苏明娟算了一下那笔基金,自2018年至今筹集了大约490万元,参与建设了5所希望小学。曾经受到很多人帮助的“大眼睛”女孩正在帮助更多的人,将爱与希望继续传递。(摘自《人民日报》2022年10月19日)
适用主题 爱的传递、回报、奉献、接力等。
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快练
1.以本课晨读中的成语积累为基础,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
(1)一般来说,年轻时常常自命不凡,进入中年以后比较老练了,也就会有_________了。
(2)三国时的吕蒙,年少不知读书,后来猛醒发愤,最终_________。
(3)人活一世,应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情,而不可忘恩负义,_________。
自知之明
大器晚成
得鱼忘筌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以树木为喻,表达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东西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一个执着地追求事业的人,人可谢世,而精神事业价值万古长存。
(3)《〈老子〉四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体现了自我夸耀的危害。
合抱之木  生于毫末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
课前知识铺垫
1.作者和作品知识
(1)老子和《老子》
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以博学而闻名,孔子曾入周向他问礼。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五千言《老子》,又名《道德经》。《老子》《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认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的自然规律,
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也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的观点。老子在书中揭示出一系列的矛盾,如“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美丑、祸福、刚柔、强弱、损益、兴衰、大小、轻重、智愚、巧拙、生死、胜败、进退、攻守”等。他认为,这些矛盾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依存,互为前提。老子论“道”的另外一个重要思想是“贵柔”,主张柔弱胜刚强,并提出了以静制动、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少胜多等政治、军事方面的战略原则。
(2)庄子和《庄子》
庄子(约前369—约前286),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仅担任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
《庄子》一书中的代表篇目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庄子和老子一样,把“道”看作世界最高原理,认为道无所不覆,无所不载,自生自化,永恒存在,是世界的终极根源和主宰。齐物论是庄子哲学的核心思想,它是一种齐彼此、齐是非、齐物我的相对主义理论。
庄子改造了老子关于对立面互相转化的思想,把事物的运动、变化加以绝对化。《庄子》一书想象丰富奇特,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写得引人入胜,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知识链接——道家思想
定义:道家思想,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用“道”来探究自然、社会、人生之间的关系。道家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相处。春秋战国时期,老子集古圣先贤之大智慧,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精华,形成了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其学说以“道”为最高哲学范畴,认为“道”是世界的最高真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宇宙万物赖以生存的依据。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等。
发展历史:秦国统一中国之前,吕不韦组织人员编撰《吕氏春秋》,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各家学说;显然,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但后来执政的秦始皇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并在统一中国后不久焚书坑儒,使包括道家在内的诸子百家全部受挫。汉朝建立后,由于长期战乱的破坏,在反思秦统治思想的基础上,开始选择道家作为治国思想,并造就了“文景之治”的盛世。阚泽记载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体尤深,改子为经,始立道学”。汉武帝即位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崇尚儒术”,道家的发展暂时受到压制。魏晋南北朝时期,
谈玄之风兴起,道家思想重新复活,并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魏晋玄学。此后老庄思想成为道家正统,一直延续至今。魏晋南北朝后,道家思想成为士大夫失意之后的精神寄托。唐宋时期,道家又发展至鼎盛阶段。晚清时,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儒家统治秩序受到强烈影响,再加上道家与西方自由民主等观念多有相合之处,故道家思想再次复兴。
课时一:识文会意,走近老庄思想
学习目标
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活动一 诵读理解,疏通文意
(一)《〈老子〉四章》
1.逐章诵读并尝试口头翻译,重点解释下面加颜色词语。
(1)埏埴(     )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  )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2)企(   )者不立,跨(   )者不行,自见(  )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  )者无功,自矜(  )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     )行(     ),物或恶(  )之,故有道者不处。
和泥(制作陶器)
门窗
踮起脚
跨大步
显露
彰显
夸耀
夸耀
多余的,无用的
同“形”,形体
厌恶
(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    )者有志。
(4)其安(  )易持(  ),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     ),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     )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勤勉而行
安然
持守
同“判”,分离
毫毛的末端。
同“蔂”,土筐
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二)《五石之瓠》
2.诵读并尝试口头翻译,重点解释下面加颜色词语。
(1)魏王贻(  )我大瓠(  )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   
)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  )之。
赠送
葫芦
内中空虚而宽大的
击破
样子
(2)宋人有善为不龟(   )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   )
(     )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 ,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  )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      ),吴王使之将(     )。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同“皲”,皮肤冻裂
漂洗
同“纩”,丝绵絮

战争,文中指越人发兵侵吴
带兵打仗
(3)重点解释下面加颜色的词语,并翻译全句。
能不龟手一(     )也,或(  )以封,或不免于洴澼 ,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    )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   
)也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一样
有人
大的盛酒器
比喻不通达的见识。蓬,一种草,
弯曲不直
同样是能够使手不冻裂的药物,有人凭借它得到封地,有人拥有它却摆脱不了漂洗丝绵絮的苦差,就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现在你有五石容积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漂浮在江湖之上,却担心它太大没有容得下它的东西呢?可见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
活动二 概括内容,绘制导图
1.《〈老子〉四章》围绕论道、修身、治国展开哲理思辨,行文冷静、深刻,极富辩证色彩。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出下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自见、自是、自伐、自矜
自知、自胜、知足、强行、不失其所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
2.《五石之瓠》借一大一小两个故事展开说理,凸显了小大之辩、“无用”之大用。请结合课文内容,填出右面思维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答案 ①讽庄子学说大而无用 
②讽惠子固陋 
③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活动三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为课文制作文言基础知识归纳卡片,时读时记。
1.字音卡
(1)辐( ) (7)易泮(  )
(2)毂( ) (8)累土(  )
(3)埏埴(  )(  ) (9)五石之瓠(  )( )
(4)户牖(  ) (10)呺然(  )
(5)企( )者 (11)掊(  )
(6)赘行(  ) (12)拙(  )

ɡǔ
shān zhí
yǒu

zhuì
pàn
léi
shí hù
xiāo
pǒu
zhuō
(13)龟手(  )
(14)鬻( )
(15)强行(   )
(16)洴澼 (  )( )(   )
jūn

qiǎnɡ
pínɡ pì kuànɡ
例句 本字及意义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其脆易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世世以洴澼 为事
客得之,以说吴王
2.通假字
同“形”,形体
同“判”,分离
同“蔂”,土筐
同“皲”,皮肤冻裂
同“纩”,丝绵絮
同“悦”,取悦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不行 跨者不行 古义:_________
今义:不可以;不被允许
②从事 民之从事 古义:_____
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
③强行 强行者有志 古义:__________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④虑 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古义:_________
今义:思考;担忧,发愁
3.古今异义词
行走不稳
做事
勤勉而行
用绳结缀
词语 例句 意义
(1)伐 自伐者无功
伐竹取道
十年春,齐师伐我
此五霸之伐也
(2)足 知足者富
始于足下
竖子不足与谋
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4.一词多义
夸耀
砍伐
讨伐
功绩,战功
满足

值得,配
足够,充足
词语 例句 意义
(3)强 自胜者强
赏赐百千强
其死也坚强
(4)固 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
刚强
有余,略多
僵硬
本来
稳固,安定
固执,顽固
坚固
词语 例句 意义
(5)以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
客得之,以说吴王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用来
介词,把
介词,凭着、凭
介词,因为
词语 例句 意义
(6)为 为之于未有
我世世为洴澼
君王为人不忍
使子婴为相
窃为大王不取也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何辞为
动词,做
动词,从事
动词,对待
动词,担任
动词,认为
介词,表被动
语气助词
词语 例句 意义
(7)是 自是者不彰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
自言本是京城女
唯利是图
(8)明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动词,认为正确
指示代词,这
判断动词,是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聪明
明亮
视力
次一个,下一个
明白,清楚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自是者不彰
②其未兆易谋
③常于几成而败之
④是以圣人欲不欲
⑤学不学
⑥慎终如始
⑦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意动用法,认为……正确
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
使动用法,使……失败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欲
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
形容词作动词,慎重对待
名词作动词,种植
5.词类活用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⑧其坚不能自举也
⑨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⑩能不龟手一也

冬,与越人水战
形容词作名词,硬度
形容词作名词,大的东西
龟,使动用法,使……皲裂/一,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
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死而不亡者寿
②自胜者强
③自知者明
④请买其方百金

⑤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
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⑦非不呺然大也
判断句,无标志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胜(动词)
宾语前置句 标志词:自(宾语)、知(动词)
状语后置句,无标志词(“百金”前省略了“以”字,“以百金”为状语)
定语后置句 标志词:者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省略句,省略主语
6.特殊句式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⑨则所用之异也
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判断句 标志词:也
情境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子〉四章》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意思就是如果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到最后还像开始的时候那么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他的一生就没有败事可言了。
(3)《五石之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瓠大无用形容庄子的理论虽然宏大,但实际却毫无用处。
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非不呺然大也  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课时二:解道家辩证思想,赏老庄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理解《老子》《庄子》选文中的辩证思想及其当代意义,赏析选文的艺术特点。
英国著名哲学家李约瑟曾醉心于中国传统文化,他在其著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著名哲学家李泽厚也曾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有道家。”当代学者鲍鹏山说:“古代那些温习功课准备科考的士子们,他们桌子上摆着四书五经之类的高头讲章,但若我们去翻翻他们枕头底下,一定是放着一本《庄子》。有庄子垫底,他们的心里踏实多了。”道家在其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著名的追随者;道家思想和文化引导他们的思想,润色他们的文字,增色他们的人生。
情境任务
“老庄,吾师也”,朋友圈推文
为了纪念经典,启示当下,你需要和历史上那些道家的推崇者和践行者一起,策划一次以“老庄,吾师也”为主题的微信朋友圈推文展读活动。
活动一 “今天,我学到了”,展示辩证概念
1.请你结合本课的两篇文章,在朋友圈发布相关内容,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包括一个表格、两张画像、一句推文)
(1)一个关于辩证思维的表格。
矛盾统一概念 相关章句 老子、庄子的态度
“有”和“无”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无”能发挥大作用,却被人忽视了。
矛盾统一概念 相关章句 老子、庄子的态度
“知人”和“自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知人”是智慧,“自知”是通透。
“胜人”和“自胜”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胜人”是有力,“自胜”是坚强。
“成”和“败”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慎始慎终,才能成而不败。
矛盾统一概念 相关章句 老子、庄子的态度
“有为”和“无为”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有为”不应妄为;“无为”即顺其自然,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
“大”和“小”
“大”:惠子认为葫芦大而无用;庄子认为他拙于用大,可以使之浮于江湖。“小”:宋人之药,有人用它不龟手,有人却凭它获得封赏。
要最大限度地挖掘事物的价值,关键在于思维不要只停留在世俗的层面,必须超越日常功利的层面。
(2)若需要你在网上选取两张老子、庄子的画像,或者亲手画一张,你的画像中会绘入哪个与他们有关的场景?他们各自是什么神情或者形象?
答案 ①老子:函谷关作《老子》,或者骑青牛而去,或者和孔子论道。形象:须发皆白,朴实,充满智慧的老者。
②庄子:庄周梦蝶,或者庄子鼓盆而歌,或者庄子游于濠梁之上。形象:洒脱、随意,旷放豁达,神情自由。(意思对即可,答案可结合老庄生平,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3)一句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仰之弥高,观之弥深。
(示例二)今天,我学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辩证法。
活动二 “谢谢你,教我……”,展示精神艺术延续
2.有人说,在中国文化史上,道家思想对陶渊明、李白、苏轼的滋养最深。下面分别以他们三人的角度,在朋友圈发文,展示他们是如何承袭道家文化的。
(1)陶渊明推文:谢谢你,教我选择自然和隐逸。
请写出陶渊明事例和诗文的承袭之处。
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不为五斗米折腰。——像庄子和老子一样,不执着于看得到的功用和物质,而是执着于精神的富足。②躬耕田园。——以自然为本。
①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万物顺应自然”的继承)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对“大辩不言”“大音希声”的继承)
(2)李白推文:谢谢你,教我选择自信和浪漫。
请写出李白诗文对庄子的承袭之处。
诗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艺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和庄子鄙视功名利禄一脉相承)②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实为儒道之争)③天生我材必有用。(自信。“小”“大”之用)
李白对庄子的浪漫主义手法多有继承。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来自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很多诗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想象奇幻,手法夸张。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等,都承袭自庄子的这种笔法。
(3)苏轼推文:谢谢你,教我选择洒脱和看淡。
①写出苏轼散文中对道家辩证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文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赤壁赋》:“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变”和“不变”的辩证中,充满看淡得失、有无的乐观主义色彩)
②写出苏轼诗歌中承袭道家超脱淡然思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念奴娇·赤壁怀古》)“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夜归临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
活动三 “争”与“不争”,请你留言
3.课后老师在朋友圈写了下面这段文字,请以学生的身份留言,表达你对这个观点的看法。
《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
答案 (观点一)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亚当·斯密曾说过:“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发展。”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和谐,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动荡。区分竞争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以此为标准,儒家先贤提出了符合“礼”“义”标准的“君子之争”,区别于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我们应提倡“君子之争”,拒绝“小人之争”。
(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混乱。战争是这样,经济发展是这样,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人类进行太空竞赛,导致太空垃圾“乌云密布”;而人类的物质占有竞赛,已使地球不堪重负……我们回过头来,再听听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人们要在规范的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
(观点三)“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老子所谓的“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必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于“德”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材料一:
朝闻道,夕死可矣。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以上均选自《论语》)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以上均选自《礼记》)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群文任务
评析儒、道两家“道”之不同
材料二:
道可道,非常道。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以上均选自《老子》)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庄子》)
儒、道两家的经典论述中,都反复出现“道”这一概念。根据以上材料中两家有关“道”的句子,辨析其涵义的不同点。
答案 ①儒家的“道”,其涵义多指封建时代儒家所推崇的一种美好的政治制度,以及个人修养所达到的一种道德境界,是一个偏重于政治学、伦理学(道德)的概念。
②道家的“道”,其涵义多指向宇宙本源、自然规律,以及掌握这一本源及规律所达到的境界,是一个哲学性(或倾向于哲学解说的)概念。
练透
一、课内基础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对加颜色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埏埴以为器 埴:黏土
自伐者无功 伐:讨伐
C.
曰余食赘行 行:同“形”,形体
自胜者强  强:强壮
B.
跨者不行  跨:跃,越过
自矜者不长 矜:夸耀
D.
凿户牖以为室 户牖:门窗
自知者明  知:知识

1
2
3
4
5
6
7
8
9
10
A项伐:夸耀。
C项强:刚强。
D项知:了解。
11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A.
埏埴以为器
以其无礼于晋
C.
当其无,有车之用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
死而不亡者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吾其还也

B项均为连词,表转折关系。
A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C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项代词,指事物/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对下列句子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自见者不明 ②其脆易泮 ③其坚不能自举也 ④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⑤冬,与越人水战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②/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①明:形容词作动词,显明。
②脆:形容词作名词,脆弱的时候。
③坚:形容词作名词,硬度。
④学: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学。
⑤冬:名词作状语,在冬天。
11
4.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夫子固拙于用大矣
C.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D.则所用之异也
1
2
3
4
5
6
7
8
9
10

D项是判断句,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
11
5.将下面五句话改成一个单句。要求不遗漏信息,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
①函谷关是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
②函谷关是当年老子著写《老子》一书的地点。
③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齐声吟诵《老子》。
④这次活动旨在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 581年。
⑤这一活动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进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示例)3月30日,1万名中学生为纪念道家始祖老子诞辰2 581年,在河南省灵宝市当年老子著写《老子》一书的地点及道家文化的代表地之一函谷关景区内的老子文化广场上齐声吟诵《老子》。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在事情将成之时,人们不够谨慎,开始懈怠,所以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2)《〈老子〉四章》中,老子指出“有”给人便利,“无”也发挥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子〉四章》中,老子认为真正有智慧和聪明的人应该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充分说明了解他人和认识自我的重要性。
1
2
3
4
5
6
7
8
9
10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知人者知  自知者明
11
二、课外拓展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说 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馀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馀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①,垂冠②,曼胡③之缨,短后之衣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⑤;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选自《庄子》,有删改)
[注] ①突鬓:鬓毛突出。②垂冠:帽子低倾,表示威武。③曼胡:粗实。④短后之衣:后身短便于起坐的衣服。⑤齐岱为锷:岱,泰山;锷,剑刃。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
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B.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
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C.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
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D.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
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句子大意: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8.下列对文中加颜色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又称王储、皇储或储君,是中国古代王朝中王位或皇位继承人
的称谓。
B.“论以刑德”与“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两句中的“论”
字含义相同。
C.宰人,现比喻向买东西或接受服务的人索取高价,文中指负责国君膳
食的官员。
D.服毙,中国古代的一种死刑。文中指剑士被赵文王赐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服毙”意为自杀,文中是说剑士因文王三个月不出宫殿见他们而在原先的居所里自杀。
11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说他的剑术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是为了
引起赵文王的兴趣,以达到“说剑”尽讽谏之意的最终目的。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不要争斗,反
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
际是庶人之剑。
D.庄子对“天子剑”的描述,如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
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等,表现了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
言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道理说得引人入胜的特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庄子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而不是“清静无为的思想”。
11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馈赠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说什么呢!(得分点:“以”,表目的,相当于“来”;“币”,馈赠,赠送;“何敢言”,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敢言何”,还说什么)
11
(2)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示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方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方。(得分点:“示”,给……看;“虚”,形容词作名词,弱点;“开”,诱导;“示之以虚”“开之以利”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虚示之”“以利开之”,意思是把弱点显示给对方,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
11
11.赵文王听了庄子关于“天子剑”的描述,为何“芒然自失”?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因为庄子的描述让赵文王领悟到天子应该胸怀天下,靠刑律和德教来治理国家、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归服,而他却沉迷于剑术,使国力衰弱,有悖于天子之位。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参考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击剑的人蜂拥而至门下,食客三千余人,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死伤的剑客每年都有百余人,而赵文王喜好击剑不曾得到满足。像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弱,各国诸侯都在图谋(攻打)赵国。
太子悝十分担忧,征求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大王停止比试剑术,赐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庄子应该能担当此任。”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太子于是派人携带千金厚礼赠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跟随使者一起前往拜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见教,赐给我千金的厚礼?”太子说:“听说先生通达贤明,谨此奉上千金用以馈赠从者。先生不愿接受,我还说什么呢!”
庄子说:“听说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断绝赵王对剑术的爱好。假如我对上游说赵王却违拗了赵王的心意,对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愿,那就一定会遭受刑戮而死去,我哪里还用得着这些赠礼呢?假如我对上能说服赵王,对下能合于太子的心愿,在赵国我希望得到什么难道还得不到吗?”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击剑的人。”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衣服紧身,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大王喜欢这样的人。如今先生假如穿儒服去会见大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起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庄子进入殿内没有小步快走,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说:“你想用什么话来开导我,而且让太子先作引荐?”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好剑术,特地用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怎样能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不会受人阻留。”赵王听了大喜,说:“天下没有谁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击剑的要领是,有意把弱点显示给对方,再用有机可乘之处引诱对方,后于对方发起攻击,同时要抢先击中对方。希望有机会能试试我的剑法。”赵王说:“先生暂回馆舍休息,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堂下等候,这才召见庄子。赵王说:“今天可让剑士们跟先生比试剑术了。”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进行比试。”赵王说:“愿意听听你介绍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百姓之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赵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拿燕谿的石城山做剑尖,拿齐国的泰山做剑刃;用中原以外的四境来包扎,用四季来围裹;靠五行来统驭,靠刑律和德教来论断;(这种剑,)向上割裂浮云,向下斩断地纪。这种剑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诸侯,使天下人全都归服。”赵文王听了茫然若有所失,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拿智勇之士做剑尖,拿清廉之士做剑刃;(这种剑,)上效法于天而顺应日月星辰,下取法于地而顺应四时序列,居中则顺和民意而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四境之内,没有不归服而听从国君号令的。”赵王说:“百姓之剑又怎么样呢?”庄子说:“百姓之剑,全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头发蓬乱、鬓毛突出,帽子低垂,瞪大眼睛而且气喘语塞。相互在人前争斗刺杀,上能斩断脖颈,下能剖裂肝肺,跟斗鸡没有什么不同,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就什么用处也没有。”
赵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厨师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座席惭愧地绕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个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住处自刎而死。
本课结束
第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