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07-23 09:39:23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刘静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可能存在哪几种关系呢?
反应前,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x)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y)可能出现的情况:
1、x>y
2、x 3、x=y?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问题思考与分析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及其他变化;
(2)实验中观察到的质量变化情况。
方案一 :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探究(P)(O2) (P2O5)点燃玻璃管
细沙方案二:铁 + 硫酸铜 铜 + 硫酸亚铁 (Fe)(CuSO4) (Cu) (FeSO4)探究实验报告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所有化学反应。2.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3.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各种物质,如气体等。4. “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定义时要注意: 在拉瓦锡之前,化学家只是迷恋于物质的质变的玄妙和不可思议,尚没有余力顾及到物质的质量的变化。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开始就认识到精确测量的重要性。拉瓦锡使用的实验仪器定量1774年,拉瓦锡用精确的定量实验研究了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他将45.0份质量的氧化汞加热分解,恰好得到了41.5份质量的汞和3.5份质量的氧气。探究实验5-1:产生大量气泡,粉末逐渐减少天平不平衡现象:为什么?探究实验分析在开放容器中:
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在密闭容器中盐酸 + 碳酸钠 → 氯化钠 + 水 +二氧化碳
>M1 M2=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盛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探究实验5-2: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天平不平衡现象:为了验证化学反应必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对于有气体参加或有气体生成
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讨论
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为例,分析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的变化情况,并由此说明化学反应为什么一定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H2+O2 H2O
物质:
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前) (反应后)化学反应前后元素(原子)种类 不变。反应物 生成物氢,氧氢,氧点燃分析 质量为什么守恒? 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原子数目原子质量原子种类物质总质量元素种类物质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对比下列事实是否违背质量守恒定律:1.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的质量比纸的质量小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
3.蜡烛燃烧后消失练习1:有下列事实:
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小了。
②铁制品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③湿衣服晾干后,其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
④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中,其质量增加。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①②④练习2: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2C 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克(12-W)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一定有的元素: 可能有的元素:C,HO “水变含碳元素的高价的汽油、柴油,经济收入惊人,技术转让,请有识之士加盟。”
同学们,假如你是老板,你是否会加盟呢?请谈一谈你的想法?廣而告之3AB+C2B3=2C+3X ,X的化学式为_____
2R=X2YZ4+YZ2+Z2能成立,则R的化学式为_____AB2XYZ43.推断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4.在一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1、参加反应的物质是 ,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 。
2、反应后D的质量为 g。
你的理由是: A、DB、C9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14+2-4反应中改变的质量即2+14=4+X; 则X=12。反应后D的质量21-X=9g-12谢谢!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不变。
3.能说出化学方程式“质”与“量”两方面的含义。
4、进一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并从信息中得出科学的结论,培养分析及推理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自主梳理】
1.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
2.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 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改变。
【课堂探究】
一、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化学反应中有新的物质产生,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有没有变化?
探究活动一:
[活动与探究]教材p92-93。
[讨论交流1]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天平指针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说明:
②铁钉与硫酸铜反应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天平指针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说明:
[小结] 无数实验证明,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探究活动二:
[实验]教材p94实验5-1、5-2
[讨论交流2]
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天平指针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为什么?
②镁条燃烧
化学方程式:
实验现象:
天平指针在实验前后的变化: 为什么?
【思考】这些实验是否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为什么在实验的前后会出现质量上的误差?
[讨论交流3]
(1)上面两个实验的结果与你实验前的预测相同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2)如果在燃着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会出现什么实验结果?
(3)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为例,从化学反应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分析一切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有下列事实:
①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减小了。
②铁制品生锈后质量增加了。
③湿衣服晾干后,其质量比湿的时候减少。
④石灰水放在敞口的容器中,其质量增加。
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小结]
1.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时,如有气体参加或气体生成的反应,应注意在 环境中进行实验。
2.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
而生成其它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改变(可称为化学变化中的原子三不变)。因此,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及用质量差确定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1)在A+B=2C的反应中,足量B与W克A完全反应后,生成12克C,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________克。
2.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元素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能否根据这一事实,推断出酒精中肯定会有什么元素?可能会有什么元素?
3.推断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
3AB+C2B3=2C+3X ,X的化学式为_____
2R=X2YZ4+YZ2+Z2能成立,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
三、化学方程式
[阅读]教材p96-97。
[思考]什么是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能提供哪些信息(含义)?
[反馈]1.写出化学方程式C+O2===CO2的含义。
质:
量:
2.写出化学方程式 的含义。
质:
量:
3.写出化学方程式4P+5O22P2O5 的含义。
质:
量:
[讨论]教材p97。
【随堂闯关】
1.填空:
(1)从微观角度来看:在化学反应中,分子破裂成 , 重新组成新的分子,分子的种类 ,分子的数目 。但原子的 没有改变,
没有增减, 也没有改变。
(2)从宏观角度来看: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 ,元素质量 ,由元素组成的物质的种类 ,物质的质量 。
2.电解18g水可得到2g氢气,则得到的氧气的质量是( )
A.2g B.16g C.4g D.8g
3. (1)如下图,A、B、C三个实验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理由是 。
(2)水厂净水时消毒杀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l2+X=HCl+HClO,则X的化学式为 。
(3)铝能与氢氧化钠和水发生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一种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化学反应2X2+3Y2=2R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为 。
【自我评价】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 L氢气和1 L氧气反应能生成2 L水
B.蜡烛完全燃烧后,蜡烛没有了,违背了质量守恒定律
C.只有固体、液体间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质量等于参加反应的铁丝与氧气的质量之和
2.能用来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是( )
3.已知在一定条件,硫酸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NH4)2SO4=xNH3↑+SO2↑+N2↑+6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上式中x为( )
A.1? ? B.2? ? C.3? ? D.4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a、b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的物质。请回答:


(1)a、b物质均属于 (填物质分类),从微观角度说明你的判断依据是 ;
(2) 该反应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5.(1)碱式碳酸铜加热能分解产生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则碱式碳酸铜中含有的元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填元素符号,下同)。
(2)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可能含 。
(3)4.6g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
???? 。
6.在A+B===C+D的反应中,A与B的质量比为4:3,当生成物C与D共2.8 g时,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是 g。
【链接中考】
1.(2012·成都)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元素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D.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A+B=A2B
2. (2014烟台)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B.该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3∶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3.(2012.乐山市)将一定量的乙醇(C2H6O)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0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5.4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X可能含有氢元素 D.若起始时氧气的质量是9.6g,则无X生成
4. (2014兰州)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
a和c是反应物
B.
d一定是催化剂
 
C.
X=2.0g
D.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5. (2014北京)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
确的是(  )
 
A.
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B.
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 2:1
 
C.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D.
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 22:3
6.(2012.南允市) 3.0g某物质完全燃烧后生成4.4gCO2和1.8g水。则对该物质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物质只含碳、氢元素
B.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C.该物质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D.该物质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南京市第三高级中学文昌初中 刘静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表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会对有关实验进行操作并能对现象准确描述,对结果进行简要分析和初步归纳;
3.在理解守恒定律的基础上,能解释一些简单的实验事实,并能推测物质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研究,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并培养学生深入进行科学探究的思维能力和实验意识。
2.通过合作进行实验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参与、学会倾听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让学生提高体验科学方法的巧妙,初步领略科学方法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史,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理解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涵,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分析推理
【教学仪器】实验仪器,多媒体。
【教学过程】
[设问引入]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可以生成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表示为:P+O2P2O5;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Fe+CuSO4→Cu+FeSO4。
那么,大家猜想一下,在这些反应中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有什么变化呢?
[学生假设](联系学习过的分子、原子的知识)
1.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大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2.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小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3.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讲述]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这很好,那么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大于、等于,还是小于?我们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通过实验去验证一下反应物的质量和生成物的质量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
1.红磷燃烧前后质量总和如何变化?
2.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总和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间的关系。
[注意事项]1.称量时天平应注意调平;
2.红磷燃烧时,锥形瓶底部应预先装一部分沙子;
3.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玻璃棒烧红后往锥形瓶中塞时动作要快,塞子要塞紧,不能漏气;
4.在铁与硫酸铜反应这个实验中,铁钉在放入硫酸铜溶液之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实验1现象]在红磷燃烧这个实验中看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气球先膨胀后缩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实验2现象]在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这个实验中,用砂纸把铁打磨干净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看到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的铜析出;同时溶液的颜色也略有改变,由蓝色溶液变为浅绿色溶液;用天平称量,发现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发生改变。
[小结]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看到,发生化学反应时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存在相等的关系。其实不仅仅这两个实验如此,无数的实验证明,反应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相等,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设问]有了前面的实验作基础,我们该如何去描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呢?
[板书]一、质量守恒定律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4-质量守恒定律。
[板书]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而不是有多少反应物,一定注意“参加”二字的真正含义。
[知识介绍]质量守恒定律是十八世纪的重要发现之一,它把对化学的学习由生成何种物质(即质的研究)引向生成多少物质(即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质量守恒定律是谁发现的,又是如何发现的呢?请阅读课本P95-资料卡片。
[学生阅读]
[补充]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经过了非常漫长的过程,很多科学家曾经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拉瓦锡是其中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了同样的实验,得到了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到了20世纪,这一定律得到充分发展,和能量守恒定律合称为质能守恒定律。
[过渡]到底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我们再来进行下面的活动与探究,验证一下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演示实验5-1]敞口容器中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演示实验5-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其反应物的质量之和与生成物的质量之和是否相等?
[学生描述实验现象]
1.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
[问题]讨论一下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或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些情况?
[学生讨论]
[小结]实验一:在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这个实验中,生成物二氧化碳是气体,挥发到了空气中,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实验二:在镁带燃烧这个实验中,因为反应物有空气中的氧气参加,而我们反应前所称量的仅仅是镁带的质量,所以会出现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这种情况。
[问题]这两个反应到底遵守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呢?
[讲解]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为例,从微观方面来研究一下为什么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请看投影。
[投影]展示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反应的微观过程,从分子、原子角度进行分析。
[思考]从投影所展示的分子和原子的角度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讨论交流]
[解释]从刚才投影所展示反应的实验的微观过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说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小结]从微观过程以及前面所学的分子、原子知识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旧的分子破裂,原子和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所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板书]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而且从微观角度理解了为什么所有的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从而把我们对化学的学习从质的研究引向量的研究。我们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对一些现象进行解释,也可以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物质的组成。
[板书]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投影]例题见课件
【作业反馈】
1.预习《课题1》-第2课时—自主梳理。
2.《学习与评价》——基础测评、拓展提升。
【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存在3个不变,即
①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②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③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