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2张PPT)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本节目标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观察铁线蕨
放大镜是一种常用的观察器具,通过放大镜可以观察到铁线蕨叶背面的细微结构。
认识显微镜
显微镜(microscope)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结构十分简单,只能放大几十倍。
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研制出了早期最出色的光学显微镜,能放大 100 多倍,并用这台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他把一种软木切成薄片,通过显微镜清楚地观察到软木是由许多蜂巢状的小室组成的,他把这些小室定名为“细胞”。
其实,罗伯特·胡克观察到的只是死去的软木细胞的细胞壁。
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显微镜也不断地被改造和更新,普通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到 1500 倍。目前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有单筒式光学显微镜等,其主要结构和作用如图所示。
显微镜的构造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压片夹
载物台
镜柱
目镜
镜筒
转换器
物镜
通光孔
遮光器
反光镜
镜座
目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镜臂
物镜
镜柱
镜座
镜筒
压片夹
载物台
遮光器
反光镜
普通光学显微镜
双目生物显微镜
作用:稳定镜身
作用:上装目镜,下装转换器
显微镜的机械部分
作用:支持镜身
作用:握镜作用
作用:放置玻片标本
作用:使光线通过物镜和镜筒内
作用:调节通光孔的进光量
作用:反射光线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大)
作用:升降镜筒(幅度较小)
作用:使光线通过物镜和镜筒内
显微镜的光学部分
目镜
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
放大倍数
物镜有螺纹;
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
目镜无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物镜是实现第一级放大的镜头,在转换器上一般装着放大倍数为10倍40倍和100 倍的物镜,镜头上分别有 10×40和100×的标识;
目镜是实现第二级放大的镜头,一般也有多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可供选用,常用的目镜放大倍数为 10倍,镜头上的标识为 10×。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即物镜和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当我们选用 10×的目镜和 10×的物镜时,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100;
当我们选用 10×的日镜和40×的物镜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就是 400。
1、与观察放大有关的结构是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目镜和物镜
目镜
物镜
2、与调节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是
遮光器和反光镜
遮光器:
大光圈和小光圈
反光镜:
平面镜和凹面镜
光线较弱:
光线较强:
大光圈和凹面镜
小光圈和平面镜
3、与调节物像有关的结构
粗准焦螺旋:粗略调节
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观 察
认识显微镜
目的:
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器材:
显微镜。
指导:
1. 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镜座(图 2-3),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将显微镜放置在离实验桌边缘约 5 cm 处。取显微镜时切记不可单手提取,以免零件脱落或碰撞到其他地方。
2. 参照图2-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上的标识,读出它们的放大倍数。根据“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与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算一算你选择的目镜和物镜组合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4.转动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目的:
1.向其他同学介绍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 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
使用显微镜
显微镜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要科学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例如,应遵循先低倍观察、后高倍观察的顺序,这是因为低倍观察时视野大,容易发现目标。
在确定要观察的目标后,再对目标进行低倍或高倍观察。
实 验
显微镜的使用
目的:
尝试使用显微镜。
器材:
显微镜,普通报纸,剪刀,载玻片,盖玻片等。
指导:
1. 选择目镜:一般先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10×)。
2. 选择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
我们一般把放大倍数低的目镜(如10×)和放大倍数低的物镜(如10×)组合起来称为低倍镜。
3. 对光: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
在明亮的环境中可将反光镜的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则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4. 放置“标本”:从报纸上选一个汉字或一个英文字母,将其剪下,蘸取少量清水使其湿润而呈现半透明状态,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玻片“标本”(纸上的字相当于生物的某种结构的薄薄的切片)。
将这一临时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载玻片,使汉字或英文字母位于载物台上通光孔的中央。
安全使用剪刀等锐器!
5. 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物镜的下降,将低倍物镜与载玻片靠近。
注意不要压碎盖玻片。
通过目镜观察,再微
微向上调节粗准焦螺旋,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6. 细调节:细微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讨论:
1.在调节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为什么要从一侧注视其下降的位置
2.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字母,与“标本”上的相比,方向有什么不同
实验完毕后,应把显微镜擦拭干净。转动转换器,把物镜偏离通光孔,并将镜筒缓缓下降到最低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显微镜箱,送回原处。
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安放
2、对光
3、放标本
4、调节
5、观察
6、收镜
1、放大倍数
低倍镜:细胞体积______
细胞数目______
视野______
高倍镜:细胞体积_______
细胞数目_______
视野_______
小
多
亮
大
少
暗
2、成像---倒像
q
同向移动
b ——
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除了显微镜外,我们在探究活动中还经常使用多种生物学实验器具。
认识这些常用的实验器具并了解它们的特定作用,对顺利完成探究活动很有帮助。
1.观察器具:放大镜;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
镊子、刀片;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4.加热器具:酒精灯 、石棉网;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
体、滴管、药匙。
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例如,刀片尖锐锋利易伤人,使用时不要用手触摸刀口,刀口也不要向着他人,以免造成伤害;
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使用酒精灯灯罩熄灭火焰;
使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确保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以防试管中的液体加热后从试管中溅出或喷出而伤人;
对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手套或木夹等拿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等。
此外,对于生物学实验中不熟悉的仪器设备,未经允许不要随意触摸和动用,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对使用完毕的废弃化学药品或其他材料一定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无公害处理,切忌随意倒入水槽或垃圾桶内,以免污染环境。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在探究过程中,为了仔细观察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常常需要制作用于观察的临时玻片标本。例如,可以从植物叶片上切取一个薄片制成临时玻片标本,也可以取一滴血液经过涂抹制成临时玻片标本,还可以从洋葱鳞片叶上撕取一小块表皮制成临时玻片标本。
实 验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目的: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指导:
显微镜,镊子,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纱布,叶片,清水,菠菜叶等。
指导:
1. 擦拭干净载玻片(图 2-10 a),在其中央滴一滴清水(图 2-10 b)。
2. 用镊子夹取生物材料(如菠菜叶的下表皮),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展平,以防止由于细胞的重叠而影响观察的效果(图2-10c)。
3.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避免产生气泡),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图 2-10d),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水。
4. 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
指导:
1.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应该注意什么
2. 选取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生物材料最清晰的部位,画出其图像,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如果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太厚,通过生物材料的光就少,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就会较暗,导致无法清晰地观察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
因此,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当生物材料无色时,需要进行适当的染色,才能对生物材料的细微结构观察得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