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拿来主义》课件(共36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2 14:5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拿来主义
鲁迅
学习要点
一、知识 1.作者鲁迅 2. 杂文文体知识
二、能力:1.梳理思路结构 2.鉴赏论证方法3.体会语言特点
三、感悟“拿来主义”的价值
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揭露和抨击,奠定了其在新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且介亭杂文》《二心集》《南腔北调集》等。
译著:《死魂灵》(俄·果戈理),《毁灭》(前苏联·法捷耶夫)等。
鲁迅青年时
鲁迅演讲
鲁迅留日时
鲁迅与友人
鲁迅葬礼
鲁迅设计的校徽
《狂人日记》木刻
鲁迅书法
鲁迅书法
鲁迅书法
鲁迅书法
鲁迅临摹
鲁迅封面设计
《拿来主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的东北三省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而国民党政府却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的反动文人打着“发扬国光”的幌子,掀起了一股复古主义逆流,企图以此来抵制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甚至甘做“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遗产;当时左翼文艺队伍中也有人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为了打击敌人,澄清在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的种种错误思想和观点,鲁迅写了此文,阐明了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拿来主义》是一篇“杂文”
能够迅速、直接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特点是短小精悍、犀利隽永、亦庄亦谐,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本质:论辩,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
杂文笔法:以幽默、讽刺为主。
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笼统地归入这一类。
思路结构一
《拿来主义》谈论的话题是什么?“拿来主义”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答:(1)话题:对待外来文化。
(2)具体内涵:对待外国文化,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7段】
“运用脑髓”指独立思考,“放出眼光”指鉴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是指独立自主地进行选择。也就是说,对待文化遗产,“占有”是前提,“挑选”是关键,“创新”是目的。挑选的标准在于是否有营养、有用,从而区别对待,要做到“吸取精华,剔除糟粕”。只有借鉴吸收文化遗产,加以创新,才能为我所用。
思路结构二
作者为何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第5段】
答:1.闭关主义行不通。被“枪炮打破了大门”,“又碰了一串钉子”。【para1】
2.送去主义有后果。子孙“佳节大典之际,……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para3】
3.“抛给”“送来”更可怕。“吓怕了”。【para6】
思路结构三
本文题目和论证的重点是“拿来主义”,但前半部分却用了不小的篇幅来论述“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和“抛给”“送来”,这有哪些好处?
答:①(从结构连贯性上看)由远及近,先展示背景,能顺理成章地提出观点。明确“拿来主义”是针对历史和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来的。近代的“闭关主义”必然导致现在的“送去主义”,而实行“送去主义”是卖国,从长远来看,将造成亡国灭种,因此实行“拿来主义”刻不容缓。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批判为阐述“拿来主义”作了铺垫。②(从两块论述内容的关系性上看)先破后立,对比衬托,从而突出中心论点。“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是“拿来主义”的对立面,与“拿来主义”形成鲜明对比,把“拿来主义”衬托得更加突出。前者破得越彻底,后者立得就越有力;“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实行“拿来主义”的理由就越充分。
思路结构四
最后一段谈论的重点是什么?
答:实行拿来主义的好处:人成为新人,文艺成为新文艺。
思路结构小结
全文论证结构有何特点?
答:1.中心论点在文章的中间,是先破后立的辩驳结构。
2.先详述论点的成因背景(“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在当时盛行),然后立论“拿来主义”并具体阐释它,最后总结、强调拿来主义的价值。逻辑性强,严谨周密。
论证方法一(第3段)
第三段为什么要提到“尼采”?属于什么论证方法?从全段来看,作者为了得出结论用了什么方法?
答:1.跟中国形成类比,突出某些人的妄自尊大,显示其祸国殃民。这叫类比论证。
2.先承认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然后指出中国不可能只是送出去,来论证送去主义之不可行。最后得出结论,我们不能只是送出去。——归谬法,或叫反面引申加以论述。
论证方法二(第8-9段)
大宅子 ( ) 错误做法 孱头( ) 论证方法
1.
2.
昏蛋( )
废物( )
正确做法 ( ) 鱼翅吃掉( )
鸦片送药房( )
烟灯烟枪送毁( )
姨太太请走散( )
语言鉴赏一
①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②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③要不然,则当佳节大典之际,他们拿不出东西来,只好磕头贺喜,讨一点残羹冷炙做奖赏。
答:精炼形象,引人入胜。
语言鉴赏二
①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答:讽刺挖苦,尖锐犀利。
语言鉴赏三
①这种奖赏,不要误解为“抛来”的东西,这是“抛给”的,说得冠冕些,可以称之为“送来”,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 ②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答:含蓄严谨,引人深思。
语言鉴赏四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答:语言直白,爱憎分明,立场坚定。
依我看,历来推崇鲁迅那些批判性、战斗性的“革命”文章,今天看来,多数是鲁迅先生只当好玩写写的……鲁迅书写的种种事物,反礼教、解剖国民性、鼓吹白话、反对强权等等,前面说了,当时也有许多人在写,激烈深刻,不在鲁迅之下,时或犹有过之。然而九十多年过去,我们今天翻出来看看,五四众人的批判文章总归及不过鲁迅,不在主张和道理,而在鲁迅懂得写作的愉悦,懂得词语调度的快感,懂得文章的游戏性,写文章不见游戏性,观点便只是观点,深不到哪里去的。
——陈丹青
我们单是看鲁迅各种集子的题目,就不过是捡别人的讥嘲,拿来耍着玩,什么《而已集》啊、《三闲集》啊,《准风月谈》啊、《南腔北调集》啊,还有那未曾结集的《五讲三嘘集》,真是顺手玩玩,一派游戏态度,结果字面、意思又好看,又高明。他给文章起的题目,也都好玩,一看之下就想读,譬如《论他妈的》、《一思而行》、《人心很古》、《马上支日记》等等等等,数也数不过来。想必老先生一起这题目,就在八字胡底下笑笑,自己得意起来。
——陈丹青
老先生看事情晓得体贴,既犀利,又厚道,既是激烈的,又是清醒的,不会将自己的观点与态度推到极端,弄得像在发高烧。一个愤怒的人同时很睿智,一个批判者同时心里在发笑,他的愤怒,他的批判,便是漂亮的文学。
文章的张力,是人格的张力,写作的维度,是人格的维度——激愤、同时好玩;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他的语气和风调,哪里只是峻急锋利这一路,他会忽儿淳厚沉郁,如他的回忆文字;忽儿辛辣顽皮,如中年以后的杂文;忽儿平实郑重,如涉学问或翻译;忽儿苍老精辟,如《故事新编》,忽儿温润出神,如《朝华夕拾》……
——陈丹青
本节课重点掌握
一、知识 1.作者鲁迅 2. 杂文文体知识
二、能力:1.梳理思路结构 2.鉴赏论证方法3.体会语言特点
三、感悟“拿来主义”的价值(作业)
练笔:“拿来主义”在当代应如何看待?
先引入+阐释“拿来主义”的内涵
然后过渡到当今,可学夸父范文2“放眼当下,夸父精神的光辉仍然闪耀。它正是对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的一记痛击,唤醒深陷迷雾中的人。”
把“拿来主义”与当今的时代问题与挑战结合起来具体谈,多层次论述“拿来主义”在当代的价值,把“论证”过程写完整。
周五上午收,写在本子或纸上。写2-3段即可,300-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