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 矛盾 矛字横撇点横钩,
弯钩加撇把笔收。短撇长撇连十目,
万箭飞来能挡住。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自卫 左抵右挡 难以招架 进攻 庞然大物 大显神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和朋友比赛,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
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刺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
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德国兵拿起军刀向坦克身上砍去 ,接着用机枪扫射,还用炮火轰炸, 这时,坦克在前进的路上遇到了一个小土丘、壕沟、大大的铁丝网挡住了去路,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1916年9月15日,英国军队和德国军队正在法国索姆河畔的战场上进行激战。忽然,从英军阵地里,出来11辆黑黝黝的钢铁怪物,以每小时6公里的速度轰隆隆的向德军阵地冲去。这些庞然大物不管是士兵还是大沟全然不顾,一边冲着,一边还“咚咚咚”地开着炮。德军连忙向它开炮,奇怪的是,这东西竟是刀枪不入,射上去的子弹却又弹了回来,这些配着枪炮的钢铁怪物就是坦克。坦克的神威震撼了德军,士兵们吓得目瞪口呆,一下子乱了阵,有点逃跑,有的躲避,有的投降,吓得屁滚尿流。在坦克的神威下,英军乘胜追击,一举歼灭了德军。而这个战役以往需要耗费几千吨炮弹,几万人的代价。 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是的, 把 和
的长处集于一身, 就会是胜利者。+=?+=?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作业:
2、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也能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样的道理,我也去找一找。 ?
1、课文里有不少用得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导入新课。
1. 同学们,在古代战争中有这样两种常见的武器,瞧,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出示课件)矛和盾,
2.课件田字格,指导书写“矛”和“盾”(教师田字格书写“矛”和“盾”,叙述字理)矛:矛字横撇点横钩,弯钩加撇把笔收,打仗用它来进攻,如果用盾是自卫。(生书空)盾:短撇长撇连十目,万箭飞来能挡住。(生书空)
3. “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板书:进攻、自卫)
4. 一个进攻,一个自卫,有点儿针锋相对,冤家路窄的感觉。如果把它们集合起来又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田字格板书“集”,注意四横,撇捺舒展些),齐读。?
二、学习课文。
1.预习课文了吗?那老师来考考大家。既然预习了,那第一行词语是:
2.认读词语。
⑴出示词语,男女生指名读。
⑵这些词语读对了真的很不错,但这只是个简单的考验,接下来有个难多了的挑战敢不敢?
还是这些词语填,老师希望你们根据课文的意思,把这些词语填进进这段话中(学生自己练习、准备,指名读)。
比赛中,面对朋友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 ),还是( )。经过反复思考,发明家将矛的( )和盾的( )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个( )在战场上( ),德国兵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学习课文一二段。
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默读课文第一、第二自然段,你一定会看到一个令人紧张的画面,千万不要让这个画面在你眼前一晃而过,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
(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
⑴谁来读读自己划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⑵(大屏幕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⑶师:大家看这个“刺”字,出示刺的古文,很久很久以前,刺是这样写的。看看刺字,你有什么感觉?引:你看,它的上面和下面都是尖尖的,旁边还有一把大刀。如果有这样一个东西朝你刺来,你感觉怎样?
(4)是的,看到这个刺字,我们已经感觉到了紧张、害怕,更何况这矛是怎样刺来的?(指名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快,多令人紧张啊!读——
师: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越刺越有力,越刺越有力,多么危急啊!读—
师:看到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越刺越快,越刺越有力,拿出右手,放在胸前,你有什么感受!(心跳加快……)
师:就带着这样的感受,我们一起读——
⑷面对如雨点般刺来的矛,发明家只能是——(左抵右挡),知道什么是“左抵右挡”吗?⑸师:(这是你的理解,不错。)老师这里有一根锋利的矛(伸出右手食指),拿出你的盾来,有吗?(学生拿出课本)
我的矛左刺——,右刺——,左刺——,左刺——,右刺——,上刺——;再上刺——;下刺——;左刺——,再左刺——;再左刺——;右刺——,下刺——……
⑹你什么感觉?(难以招架。)
⑺ 那像你刚才那样上下左右全方位地保护自己就叫做——“左抵右挡”?
⑻师:即便是这样左抵右挡,发明家依然是难以招架,心中暗想:——
出示句子: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自己读读这两句话,不要放过每一个标点,你有什么发现?
②从这两个感叹号,你感受到发明家此刻怎样的心情?谁来试着读一读?(生读。)师:不够急切,再读!
③师引读----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紧张极了,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万分迫切的想法——(个别读)
④发明家难以招架,在这危急关头,他在内心深处急切的呼喊——(个别读)
⑤生死攸关哪,发明家甚至想大声呼喊——(齐读)
⑥让我们一起帮着发明家喊出内心深处这万分迫切的想法吧——(齐读)
四、学习第四段,感受坦克的神奇、威风。
师:读到这里,我们的心一直是那么紧张,可接下来我们再读课文时,你又会看到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会让你感受到这么神奇,这么威风,请你们继续往下读。读到这句话的时候,请你画下来。开始……(生默读)
指名读——出示句子——放出声音大声读。
坦克这么神奇的原因就是,它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板书合二为一)。指板书(合而为一)也就是说坦克不但可以像矛一样来——(进攻),还可以像盾一样来——(自卫)。
这既能自卫又能进攻的坦克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看?(出示坦克图片)
①当德国兵看到了坦克的自卫能力非常强,于是就拿起军刀向坦克身上砍过去,于是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②德国兵又用机枪扫射坦克,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③于是,他们又用炮火轰炸,轰的一声,硝烟四起,你看到的坦克呢?(安然无恙)
这真是太厉害了,这就是坦克的自卫能力。如果在前进的路上出现了个小土丘,铁丝网……坦克会怎么样?
④如果前面都是德国兵,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怎么样?(哇哇大叫)叫什么呢?
⑤坦克这么厉害,再读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来。谁来试试?(评价:好;叫得好惨哪;)
今天虽然机会目睹坦克在战场上威风的样子,但是老师搜到了一篇当时的新闻报道(出示资料,师读)。
再次感受坦克的厉害,指名再读这句话。齐读。
五、默读2——4节,体会发明家如何发明坦克。
1、发明家到底是如何将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坦克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至4自然段,想一想,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发明家不断地遇到问题,又不断地解决哪些问题?
①在发明的过程中,发明家首先遇到了的问题是盾太小了,难以抵挡,他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②但是,新问题又出现了,这么大的铁屋子却——(它是怎样进攻呢?)
能像老师这样写一写吗?
(学生拿出练习纸练习)
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盾太小
铁屋子
?
?
?
?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互相帮着写一写
校对。
⑴同学们,这位发明家通过详细周密的思考,一步步发明了坦克。现在你们就是这位发明家,你能把发明的过程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吗?介绍时也可以学着运用一些连接词使语句更连贯。(出示句式)
⑵互动交流: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他遇到了第一个问题: 。于是想到: 。可是,又出现了第二个问题: 。发明家灵机一动,对了: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 。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六、结合板书小结
发明家就是这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这就叫做——矛和盾的集合。(指课题:齐读)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呢?这又给我们哪些启示呢?我们下节课一起体验。下课!
七、布置作业:
1、课文中有不少用得好的词语,如“左抵右挡”“大显神威”,我要把它们抄下来。
2、生活中还有很多例子也能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样的道理,我也去找一找。 ?
板书: 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