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2 15:5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
D.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2.在中国古代,一代一代的诗人们用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语言,唱出了无数振奋人心的黄钟大吕之声。“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这是鲍照的决心和誓言。“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李白的宏伟之志。对于这类诗词所创造的意境,唐代诗僧皎然用“忠”“志”“力”去标举它。这反映了(  )
A.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B.儒学精神融入社会生活
C.儒学发挥了“经世致用”的作用
D.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3.一个类似桌面的大轮盘,分为若干格,活字字模按韵排列在格内。排版时,两人合作,一人读稿,一人转动字盘,取出所需的字模,排入版内。印刷完毕后,将字模还原放入格内,既省时又方便。此项技术的发明者是(  )
A.东汉杜诗
B.北宋沈括
C.宋代毕异
D.元代王祯
4.宋代理学家杨时(1053—1135年)曾说:“谓学校以分数多少校士人文章,使之胸中日夕只在利害上,如此作人,要何用!”据此可知,杨时(  )
A.倡导“经世致用”理念 B.反对“学而优则仕”
C.要求革新学校教育内容 D.突出教育的育人功能
5.艺术传神不易,借助艺术手段达到史事传神的目标更不易。对此,北宋王安石说得颇为透彻:“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这方面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清明时节从城郊到城内街市繁华热闹的市俗人事,被视为研究北宋东京城市经济及社会生活的重要佐证资料。这说明(  )
A.艺术作品亦能成为传达真相、保留历史信息的工具
B.艺术作品的原创性,决定了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真实而可信
C.文史哲合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因此古画作不仅是艺术更是历史
D.历史真相虽已随岁月飘逝,但古代艺术作品却可穿越时空真实还原
6. 1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代文学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导致这一基调产生的原因是(  )
A.城市手工业、商业的繁荣
B.宋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
C.封建制度开始衰落
D.宋代文人推崇这一基调
7.《宋辽金元史新编》中说道:“这一时代(宋代)里中国人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雅与俗的口味。”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主要统治思想的转变 B.士大夫阶层追求大雅意境
C.宋代的审美观发生了变革 D.理学和商品经济发展影响
8.北宋程颢提出“定心”的修养方法,“所谓定心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崇尚切身感受的内心直觉体验。这一学说(  )
A.对心学的兴起有启发作用 B.反映出程颢是心学的开创者
C.指明了修养最高境界是仁 D.强调了格物致知的重要意义
9.宋代理学家吕祖谦认为:“学者气质各有利钝,工夫各有浅深,要是不可限以一律,正须随根性……示以蹊径,亦有必待其愤悱而后启之者。”据此可知,该理学家(  )
A.强调道德养成须因材施教 B.旨在说明道德醒悟的重要性
C.推崇“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D.要求学者要做到“知行合一”
10.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
11.清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这反映出明代理学(  )
A.弘扬了宋朝理学的精髓
B.与朱熹的理学思想不同
C.将宋朝理学推向了极端
D.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12.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曰:“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对元曲“自然”之风格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语言上灵活自然,幽默通俗
②内容上多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③融合徽戏和汉戏的艺术特点
④真切表达胸中感想与社会情状,不避现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是(  )
A.孔子始创的儒学 B.董仲舒新儒学
C.程朱理学 D.王阳明的心学
14.两宋时期,从百姓人家到士大夫家庭甚至皇室,妇女改嫁的现象比较普遍。法律上没有限制女性改嫁的条文,社会风气也不以再嫁为耻。由此可知当时(  )
A.妇女地位明显提高 B.追求幸福成为潮流
C.市民阶层日益壮大 D.程朱理学影响有限
15.五代时期所修《旧唐书》为僧人玄奘、神秀等设传,以言唐代佛教梗概,北宋所修《新唐书》则一律删除,似乎唐代并无佛教。以上材料反映北宋(  )
A.佛教被北宋统治者禁止 B.史学编撰的进步
C.儒家正统地位的再强化 D.市民文化的繁荣
二、材料分析题
16.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其实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两汉400余年,它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征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服务于“专制主义”的表现。
(2)阅读材料二,如何理解“儒家思想取得胜利”?汉代学者是怎样改造儒家思想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印章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秦汉,玺印盛行,汉印引领中国数千年来的篆刻艺术。发展到明代,我国古代的印章技术达到了顶峰。其中一项重大突破是印章不再只限于官印,私印也突起并盛行,同时出现了不同的流派,有些名家开始撰写书籍使其篆刻方法流传于后人。在中国古代,印章的功用是多方面的。印章是皇帝与臣下、官员之间传递公文的有效凭证。印章代表封建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不同的身份所用的印玺样式、规格、钮状均不同,不能滥用、此外,印章还用来标识财物,作为辩别所收物品质量优良、数量多寡,还可用于祈福、祈祥,也可以作为每个人身份的识别卡。
——摘编自张亚杰《我国古代印章及其社会功用简述》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社团逐渐兴起。1904年,西泠印社在杭州成立。此后,以印学、篆刻、金石为研究对象的印社逐渐发展壮大起来。1913年,西冷印社对印社的宗旨、社员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活动经费、入社条件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西泠印社"集合当时一流水平的印人群体,加以经常欢聚的研究探讨",甚至还以团体形式与国内外进行印学及艺术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承担起全国乃至国际印学研究中心的职能。
——摘编自卢雨《西泠印社与中国印文化的近代转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印章文化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近代中国印章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3)综上,说明印章对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
1.C2.B3.D4.D5.A6.B7.D8.A9.A10.B11.C12.C13.C14.D15.C
16.(1)表现:荀子提出治国要礼法并施;韩非子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2)胜利:汉武帝“罢剿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改造:董仲舒融合阴阳家、道家、法家思想改造儒学,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3)变化: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重要一家;西汉武帝时开始确立独尊地位;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原因:儒学因时而变,适应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17.(1)基本特征:历史悠久,流派众多;汉代和明代发展突出;以官印为主,明代以后私印也流行开来;用途广泛、功能众多。(言之成理即可)
(2)主要因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清末新政的开展;社会转型的加速;文化观念的更新;近代社团的兴起发展,尤其是近代印社的兴起发展。(答出其中四点,言之成理即可)
(3)重要作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契约精神;注重个人诚信。(答出其中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